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南华县沙桥中学中华书局版八年级历史下教案.docx

    • 资源ID:9444527       资源大小:28.86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南华县沙桥中学中华书局版八年级历史下教案.docx

    1、南华县沙桥中学中华书局版八年级历史下教案第一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课程标准】 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2、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 2、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 了解西藏解放的过程。通过“人民解放军在进军西藏是为什么要采取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的方针”的讨论,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组织观看开国大典等影片片断,体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情感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导

    2、入 经过三年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的解放军迅速击溃国民党的军队。中国共产党的迅速胜利,说明了什么?(国民党的腐败使得它失去了民心,共产党取代国民党是民心所向。)渡江战役以后,解放军胜局已定,这时的中国共产党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能否收复尚未解放的国土、建立一个顺乎民意的全国政权。 筹建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请同学看书,找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以及与会代表代表了哪些人。 代表相当广泛,这与国民党的一党独裁形成鲜明对比。 请同学看书,回答: 各党派、各阶层在大会上协商的成果有哪些? 形成了什么文件?内容是什么? 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的名称 国家的性质 共同纲领的性质是临

    3、时宪法。 选举出什么机构? 确定了哪些国家的基本标志? 开国大典 准备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任命的总理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分别是谁? 开国大典: 放录像:电影开国大典的片段。 请同学回答:对开国大典的观感。 教师解释54门礼炮象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28响象征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进行的28年的斗争。 请学生看几幅图片: 英舰紫石英号在1949年4月被解放军击沉;领事裁判权被取消,美国驻上海的领事被捕;解放军在北平的入城式在东交民巷列队通过等材料。 让学生思考,中国共产党对列强的态度,跟1840年以来历届中国政府对列强的态度有何不同? 结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4、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情况思考:中国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跟以前的在以前历届政府中的地位有何不同? 通过讨论,学生得出结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西藏和平解放: 请学生思考:西藏的战略地位如何? 西藏传统上的宗教领袖是什么人?达赖喇嘛。 在全国大陆的其他地方基本解放后,1950年,解放军开始向西藏进军。 请学生思考:人民解放军在进军西藏是为什么要采取“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的方针,为什么?青藏高原地势险要,补给尤为重要;对西藏的解放跟对国民党军队作战不同:必须以维护民族团结为重,以和平手段解决西藏问题是最明智的。 1950年昌都战役消灭了藏军主力; 1951年与西藏地方政

    5、府代表签署和平解决西藏问题的协议; 1951年10月,解放军和平进入拉萨,标志西藏和平解放。 学生讨论: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是什么? 教师补充一段材料: 美国中情局在50年代的观点: “中国是很强的,对自由世界构成威胁。但中国现在还不富,如果它富起来,威胁更大。要趁它还穷是,分割它。先把西藏分割出去,然后是新疆、内蒙、满洲,最后只剩下汉人的地盘,它的力量就小了。” 本课小结 经过开国大典和对全国大陆领土的解放,中国共产党初步建立起一个新中国。第二课 巩固新政权的措施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课 题第2课 巩固新政权的措施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土地改革的必

    6、要性,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掌握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和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能力目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有效利用课本插图和历史地图册的图片,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理解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收集整理课本图片、历史网站、文学作品、乡土教材等课程资源中有关土地改革的信息,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讨论探索: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他们“最可爱”之处;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历史意义。情感价值目标学习英雄热爱祖国: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中国农民在两

    7、千多年来所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是值得我们热爱的;自觉拥军加强国防:人民军队是战胜国内外敌人的重要法宝,是维护新中国安全统一和开展经济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青年人经受锻炼和考验的好学校。教学重点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和志愿军将士的动人事迹难 点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学习方法阅读、观察、思考、归纳、讨论法教具准备地图册、抗美援朝相关多媒体、黄继光、邱少云等人物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师 生 互 动 活 动二 次 备 课 一、导入新课:(大约5分钟)创设氛围: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电影上甘

    8、岭、歌曲我的祖国片段。二、学习与探究新课(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大约14分钟)1.播放反映抗美援朝的纪录片资料。各抒己见:为什么说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当时应该出兵吗?为什么?指导学生阅读本目课文,结合第8页的抗美援朝形势图,设问:如果你生活在那时,你将怎么办?无动于衷?任人欺负?(A. 侵略者已经将战火烧到我国,炸我东北、杀我同胞、毁我财产,我们必须奋起维护自己的安全。B. 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公开与新中国为敌,我们除了出兵反抗,别无选择。C.朝鲜在当时国力较为弱小,但是与我们同是社会主义国家,十分友好。美国已是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又打着“联合国军

    9、”的旗号攻占了朝鲜许多领土。我们必须援助朝鲜抗击美国,才符合国际道义。)2. 毛泽东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后,由谁首先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3.要求学生在历史地图册的抗美援朝图上圈出五次战役的相关地名,完成历史填图册第4页第2题。(第一次战役的熙川、介川,第二次战役的宁远、五老,第三次战役的上甘岭,第四次战役的横里,第五次战役的县里。)4.你知道哪些志愿军的动人事迹?(根据所剩时间,让若干名学生讲故事,最好有人补充介绍毛岸英、罗盛教、英雄儿女中的王成等人事迹。)5.黄继光与邱少云的事迹中,各有什么特点?(前者是在上甘岭用胸膛堵敌人枪眼的英雄,后者是在另一个高地严守潜伏纪律、烈火烧身

    10、不动摇的好汉。)6.他们的事迹体现了什么精神?(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无私的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7.人们为什么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A. 他们具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B. 他们为保家卫国、支援朝鲜,赴朝作战。他们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赢得这场战争,伸张了正义,援助了朝鲜,保卫了祖国,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崇高的国际荣誉。8.论从史出: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驾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我获得

    11、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将军克拉克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阅读材料,议一议,朝鲜战争的结局对新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有什么意义?思维拓展:抗美援朝战争有什么意义呢?教师引导:从1927年南昌起义以来,党所领导的部分国民革命军、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先后战胜了国内的北洋军阀、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汉奸伪政权等,战胜了公开侵略我们的日本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以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宣告结束了,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的力量迅速壮大起来。美国作为当时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就带头与社会主义国

    12、家“冷战”,形成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在中国,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却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它本来就很不甘心。新中国建立后,公开申明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美国更不高兴了。当时它妄图把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中,建立了一个针对中国的包围圈。(二)土地改革(大约8分钟)1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都开始于1950年;但是,全国土改基本完成于1952年底,抗美援朝胜利于1953年7月。)2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注意保存富农经济,也给地主分上应得的一份土地,让他们自食其力,富有人文主义精神,减少了改革的阻力。)土地改革的意义:指导学生观看历史地图册上的土地改革图和

    13、课本相关插图,形象地了解土改经过和农民心情,通过讨论加深理解土改的历史意义。土改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了土地的新主人,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农民翻身后,对于新中国人民政权的生存和发展起了什么作用?(起了巩固的作用。因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摘录): 敬爱的毛主席:我们是辽东省(今辽宁省)宽甸县最偏僻的一个村。全村152户,2511亩地,11户地主、富农就占了1000多亩。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

    14、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经过土改,这个梦想实现了。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土改前俺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牲口棚,出门要弯腰,进门要低头,现在搬进土改时分到的新房子。村民王明连说:“土改前我家四条腿是小板凳,带毛的是耗子,现在呢,牲口棚里拴着一头牛,一头驴,全是有毛的四条腿。”自由空间:朗读反映土改的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小说作品中的片段,分享交流感受,加深对土改的认识。(三)镇压镇压革命运动(大约3分钟)指名让学生朗读P13的“历史小常识”

    15、,明确时间:1950年10月1952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政策:镇压与宽大相结合三、小 结(大约2分钟)1.总结整理全课,指导学生编写本课提纲。2.组织交流:谈自己在这一课学习中的感想、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或困惑,还有什么需要表达的,师生平等、相互探讨。四、课堂练习(大约7分钟) 完成课后练习及填充图册。五、作业布置(大约1分钟)提醒学生预习第3课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板书设计第2课 巩固新政权的措施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101953.7)1目的:抗美救国2. 总司令:彭德怀3.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黄继光、邱少云) 4.抗美援朝精神(爱国、不怕牺牲、不畏艰苦、积极乐

    16、观向上)二、土地改革(19501953)1.情况: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结果:农民得到了土地3.意义三、镇压镇压革命运动时间:1950年10月1952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政策:镇压与宽大相结合教学反思第三课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 题第3课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掌握“一五”的主要任务(从背景、目的分析其合理性)能力目标阅读资料联系理解: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一五”期

    17、间我国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分布特点;三大改造在当时推动了我国的社会发展,迅速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归纳分析: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必要性。情感价值目标爱党情感:“一五”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使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证明了中共在经济建设方面“进京赶考”的成绩斐然;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唯物史观:全国人大的召开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已经基本形成;土改消灭了地主阶级,公私合营后的资产阶级也多已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中国几千年来的剥削历史已经基本结束

    18、。教学重点“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难 点1954年宪法的性质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学习方法阅读、观察、思考、归纳、讨论法教具准备挂图、课本插图、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师 生 互 动 活 动二 次 备 课 一、导入新课:(大约5分钟)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单元学过的线索,按表格内容“对号入座”:建国初期的任务(最终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人民政权统一大陆、民族团结保家卫国满足农民需要召开新政协、成立新政府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土地改革教师讲授:毛泽东和周恩来从西柏坡前往北京“赶考”,已经向全国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但是,由于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旧中国

    19、的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中国共产党接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经济底子太薄了。虽然经过三年努力,我们的国民经济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跟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差距有多大?如何赶上去?二、学习与探究新课(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大约12分钟)1953年,我国通过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五”计划从1953年到1957年,注意: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又称三大改造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一个过渡时期。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多种形

    20、式的国家资本主义,采取赎买的方式进行;1956年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到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又称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1计划编制前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什么特点?(仍然属于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不如印度。)2“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B.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C.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科技是发展工业的第一生产力,要靠人才来掌握。)3“一五”计划取得哪些重大成就?(组织学生阅读填充图册第6页:标注

    21、出重要企业、新建铁路和公路的位置,.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组织学生“对号入座”进行“接龙”活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并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一批为国家工业化所必需而过去又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建立起来(如钢铁工业)。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七号炼铁炉相继提前竣工。与此同时,还建立了新的工业部门(如飞机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到1956年,我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教师应让学生注意此处的几个第一,从而激发学

    22、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鞍山大型轧钢厂、我国建造的喷气式飞机等图片,以增强历史的真实感,加深学生的印象。交通运输业的巨大成就。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课件一定要有动感,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一方面复习刚刚学过的工业建设成就,同时学习交通建设主要成就。A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毛泽东称之为“一桥飞架南北,大堑变通途”,它形象地描述了武汉长江大桥的雄伟气势及其在我国南北交通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B“一五”期间,我国共建成30多条铁路,还在号称“世界屋脊” 的青藏高原上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密切了祖国内地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

    23、经济文化的交流。“一五”期间,在苏联的帮助下,我国以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同时在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二)第一部国家根本大法的颁布(1954.9)(大约7分钟)1这部宪法是什么时候由什么机构颁布的?(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宪法的主要规定是什么?(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3宪法的性质:宪法规定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4它的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由于事先广泛征求意见,经过1.5亿人民讨论,还经过人民代表认

    24、真的修改,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也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三)三大改造(19531956)(大约8分钟)1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家一户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2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改造?(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农民入社时,把私人的土地、耕牛等主要生产资料集中到合作社里统一经营或使用,提高了效率和产量。)3“公私合营”中的“公”指什么?(国家)“私”指什么?(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4怎样实行“公私合营”?(由国家对资本

    25、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5三大改造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6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三大改造也有缺点。这些缺点是什么?(后期的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产生了一些后遗症。)三、小 结(大约2分钟)议一议:为什么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四、课堂练习(大约5分钟)编制一张“一五”计划主要成就表。五、作业布置(大约1分钟)1.课外让学生当小记者对当地的人民

    26、代表进行采访,了解什么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是怎样产生的?他能行使怎样的职权?2.提醒学生预习第4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板书设计第3课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底)1原因2.基本任务3.主要成就 鞍山钢铁公司建成投产;南昌飞机场制造的第一架飞机试飞成功;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成立;兴建包兰、兰新、包成等铁路线;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4.完成的意义工业实力增强,人民生活改善二、第一部国家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9)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三、三大改造(19531956年)1.农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

    27、商业公私合营2. 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3.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建立教学反思第四课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 题第4课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和国民经济的调整;掌握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经验教训能力目标阅读资料辨别图片:通过认识“大跃进”时期的壁画,了解“左”倾错误实质;对比鉴别:辩证分析取得建设成就和造成探索失误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情感价值目标唯物史观: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产生失误后,党和人民有能力自我纠正,并经过艰苦努力取得新成就。教学重

    28、点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难 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学习方法阅读、观察、思考、归纳、讨论法教具准备挂图、课本插图、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师 生 互 动 活 动二 次 备 课 一、导入新课:(大约5分钟)组织学生回顾前一节课学过的内容:1建国初期的“三大改造”在哪些行业里进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2“三大改造”的历史作用是什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三大改造”的后期,存

    29、在着哪些缺点?(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产生了一些后遗症。)教师讲授: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党和政府自己纠正失误,调整国民经济,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标出基本知识点和重要内容)二、学习与探究新课(一)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约8分钟)1.1958年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什么?(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2.怎样评价1958年的“总路线”?(它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因大家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教师指出:三大改造后期就已经出现了要求过急、工作过粗

    30、、改变过快等现象,这时人们的思想情绪更加狂热起来,终于导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3.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失误开始于1958年中共二次会议误期:开始于大跃进运动(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约15分钟)1.大跃进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高指标:钢产量指标高(全民大炼钢铁,15年超英20年赶美)瞎指挥:建立人民公社,不尊重客观规律,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浮夸风:虚报粮食产量(亩产768万斤)共产风:大兴公共食堂2.媒体出示图片“大跃进”时的壁画和相关课文讨论:这些严重失误表现怎样?(党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全国出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画中诗句里,“肥猪赛大象”属于浮夸,“全社杀一口”的“社”指人民公社,“足够吃半年”是社员共同吃“大锅饭”,属于“共产”风。)3你怎么看“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种宣传是错误的,违背了客观规律。)4.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严重失误?(对国情分析不够细致,缺乏建设经验,存在急于求成情绪,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等。)5.这些严重失误产生了什么危害?(由于这些严重失误加上自然灾害,使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困难。)教


    注意事项

    本文(南华县沙桥中学中华书局版八年级历史下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