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

    • 资源ID:9425698       资源大小:54.96KB        全文页数:6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

    1、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引导学生认清“酬”和“舔”的字形,辨析形近字“嫌、歉”,借助字典了解“报酬”的意思。2、通过围绕课题质疑,通读课文释疑,了解课文内容。3、在阅读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人物对话;引导学生借助板书说说毕加索的办法巧在何处,体会毕加索的智慧。4、在熟知内容的基础上,能以毕加索的口吻复述他巧取报酬的经过。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理解“报酬”的意思。出示词语:报酬(提醒学生注意“酬”是翘舌音)(1)注意读准这个翘舌音,读词。“酬”是一个生字,它部首是“酉”字部(出示,学生跟读)(2)借助字典理解词义。师:

    2、“报酬”在字典里的意思就是因付出劳动应该取得的钱或物。(出示,引读)2引出课题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个关于聪明人巧妙地获得因付出劳动应该取得的钱或物的事,题目就是(引读出示课题:巧取报酬)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师:要想读懂课文,首先要了解故事的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为了说清楚,我们可以围绕课题提一些问题。(谁向谁巧取报酬为什么要巧取报酬怎么样巧取报酬)(1)学生质疑,教师归纳板书:谁?为什么?怎么样?(2)解决疑问一。师:昨天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一定知道了故事讲的是毕加索(出示)向一位贵妇人(出示)巧取报酬师:毕加索可是有名的大画家,请你读好他的名字。贵妇人就是地位

    3、和身份很高贵的妇女,一起读好这个词。2快速读文,圈划语句,了解内容。师:那么,毕加索为什么要巧取报酬,他又是怎样巧取报酬的呢?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快速读课文,找到能帮你解决问题的语句多读几遍,然后试着连起来说一说故事的内容。(1)读文划句。(2)指名说故事内容。(可以请2位同学)(3)朗读课文主要内容,辨析形近字“嫌、歉”。师:你们已基本讲清了课文的内容,老师也将课文的内容写成了一段话,请你自己读一读,特别要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出示:一位贵妇人请毕加索为她画像。贵妇人嫌毕加索没有把她画得苗条,就借口自己的小狗不认识画像中的人而拒付报酬。毕加索灵机一动,将奶油涂在画像上,又把小狗抱到画像前。小狗

    4、不停地舔贵妇人的脸,毕加索便说小狗认出了她。贵妇人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只好付给毕加索画像的报酬。(生字要翻红)(自读指名读)师:你读得真不错,读准了生字的字音。而且,你很仔细,读准了“嫌”(出示)这个字,没有和课文中这个字混淆(出示“歉”字)。让我们一起读字连词,注意区分这两个字。(读词:嫌弃,抱歉)引读:课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贵妇人贵妇人毕加索灵机一动,想出了好办法三、精读课文,深入感受毕加索的智慧1、再读主要内容,引出故事中另一个重要角色“狗”。师:刚才我们通过读一读,说一说,知道了贵妇人要拒绝付出(出示)报酬,所以,毕加索要(移动)巧取因付出劳动应该取得的钱或物。请大家再读读这段话,想

    5、一想他们都是利用谁来达到拒付和巧取的目的的?交流出示板书:狗2、默读课文,了解拒付与巧取的相关内容。师:贵妇人是怎么利用狗拒付报酬,毕加索又是怎么利用狗巧取报酬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有关的小节。自己再读一读。3学习第2节,了解“拒付”。(1)指名交流,出示第2节。(2)自读第2节,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一边读一边想,贵妇人明明是来取画的,可是她为什么又不肯付钱取画呢?(指名交流后把第2句句子变红。)(3)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了解贵妇人拒付报酬的原因。师:请你联系下文想一想,这位身份高贵的贵妇人,不想付钱,她会怎么想呢?出示:(贵妇人看着画像,心想)(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4)小结引读第2

    6、节,了解贵妇人拒付报酬的方法。引读:原本自己长得很肥胖,却嫌人家没有把她画苗条(出示卡片),真是无理取闹。可是当面拒绝不付钱,又有失自己贵妇人的身份,她便利用小狗拒付报酬。于是,她把画像,对小狗说小狗对着画像。贵妇人说说完,指导读好贵妇人说的话。师:想想,贵妇人说这段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显示自己的身份呢?(自读、指名读、)小结:原来,贵妇人利用爱犬对着画像上的她吠叫不止(出示)拒付报酬。那么,为什么小狗对着画像吠叫不止,贵妇人就可以拒付报酬呢?(尽量让学生说)(狗只有对着陌生人才会吠叫不止,她就可以说小狗不认识画像中的她了,便借口说毕加索画得不像,以此来拒付报酬。)师:狗对着画像叫个不停,所

    7、以她就说小狗认不出她了。(板书:不认)以此来拒付报酬。4学习49节,了解“巧取”。过渡:面对找借口拒付报酬的贵妇人,毕加索是怎么做的,谁来读一读你找到的相关内容?(1)出示:39节。细读,找出重点。师:请再快速地读读这几节,想想哪几节是直接描写毕加索用狗来巧取报酬的?(根据学生交流,将6、7、8三节变红)(2)引读6、7、8节。师:毕加索追上贵妇人后,彬彬有礼地对她说然后,他抱起小狗,走到画像跟前放下。小狗非但还。毕加索微笑着说引读过程中将三句关键的句子变蓝)(3)小组讨论,体会“巧”师:请四人小组再读这三句话,联系上下文,想想毕加索巧取报酬巧在何处?1)根据学生交流适时板书:一声不叫、舔、认

    8、(书写“舔”字时,提醒学生关注字形)2)请学生借助板书的提示,完整地说一说巧在何处。3)小结:师:既然贵妇人说小狗不认识她的画像,毕加索就采用的巧妙计策让小狗认识它。于是他借口小狗的视力留住了贵妇人,接着利用小狗非但还,说小狗,令贵妇人,只好。这就是聪明的毕加索运用的巧妙计策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板书)。(4)朗读对话,进一步体会“巧”师:毕加索用计之巧妙还体现在他说话时的语气中。请同桌读读他们的对话,注意根据提示语读出语气。(请2对同桌)师:毕加索明明是生气的,可是他还彬彬有礼地对贵妇人说话,从而不伤和气地取回了他应得的报酬。(5)围绕“惊讶”展开想象。师:毕加索的聪明、智慧,最后令贵妇

    9、人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她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此时,她心里会想些什么呢?5再读主要内容,加深感受。师: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这段话,再次感受一下毕加索那聪明的智慧吧。四语言实践毕加索运用了巧妙的方法,取得了报酬。此时,他心里真是很高兴,他遇到他的朋友们,会怎样把这件事情告诉他们呢?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教学要求1.懂得只有认真、虚心、耐心,才能把本领学到手。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思考理解词句;联系上下文,回答课后的思考题;朗读课文;练习用“先再然后”说话。教学重点了解这篇童话所要说明的道理。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课后思考题。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课文录音带、头饰。教学过程

    10、第一课时一、指导预习(一)你一定喜欢童话吧,说出你学习过的一篇童话的题目。(二)群鸟学艺就是一篇有趣的童话。读读课文,想想“群鸟”是指哪些鸟?它们是怎样学艺的?你知道这些鸟的窝是什么样吗?(三)在读的时候,遇到不懂的词语查。二、指名认读词语卡片fng hung xun ch li凤 凰 选 好 树 杈 垒 起wn yn tu sh安 稳 房 檐 唾 沫 舒 服co jn qi粗 糙 不 仅 而 且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设计意图: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_的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背后包含充沛的情感。课文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笔者在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仔细揣摩重

    11、点词句,引领学生深入走进文本,读悟文字背后的声音,让学生在读读说说中与文本对话。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16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精读课文第一段。导学流程:一、解读课题,导入新课1、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到我们班来听课,你会用什么方式来表示对他们的欢迎?(学生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2、板书课题:掌声(学生齐读课题。)3、声能传情,读课题也要有讲究,怎么读,就能让大家感受到掌声的热情?(生读得更热情整齐些了。)4、你在什么时候得到过别人的掌声?(学生自由说。)5、在别人送给你掌

    12、声时,你谢过人家吗?(大部分同学没有)带上你心中的那份谢意,让我们满怀深情地把课题再读一遍。设计意图:重视提取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储备,感受掌声的作用。语文不用概念说话,它是感性的。二、读准词句,整体感知1、请大家认真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生字新词,并借助拼音读准它。在这篇课文中有些词是很容易读错的,请留意一下。(学生自由通读课文。)2、出示本课词语,在字音方面,你认为哪几个词是最容易读错的,给大家提个醒。交流:(1)、落lo下:反复正音,直到读准。(2)、麻m痹b症zhng:字音读得准,但感觉不够准,(指着麻痹症的偏旁)这是什么?(病字框),是啊,这是一种由病毒侵入脊髓引起的急性的传染病,严重时

    13、导致残疾甚至瘫痪。有病了身体就不舒服了,那该怎么读啊?(生皱着小眉头读。)3、同桌互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由同桌打上。4、鼓励学生自告奋勇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在读的过程中老师相机指导。5、请大家再次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不容易,我把读正确、读流利当作“保底工程”要求人人做到,舍得花时间逐词、逐句、逐段地读,必要时教师还要作示范。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互听互读是对话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话也包括“你读我读”,在互读互听中夯实基础,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后面的精读课文打基础。三、走进文本,对话交流1、英子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默读课文,圈画出描写英子外貌及性格特点的词

    14、句。2、交流自学成果,抓住重点词句加以体会,随机交流以下句子:(1)、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文静是什么意思?你从“默默地”这个词体会到了什么?(2)、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学习生字:姿、势老师范写,学生也认认真真地写一遍。、英子的走路姿势是什么样子的?联系下文的“一摇一晃”来理解“残疾”一词。、体验说话:英子走路“一摇一晃”,她不能像我们一样。、她是多么难受啊,带自己的感受读好这句话。(3)、上课前,她早早地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用心读读这句话,想一想英子为什么要这样做?从“早早地、总是、最后一个”这三个词中你又

    15、感受到了什么?、是啊,我们带着一种感动,感受到了英子的不幸,体会到了她的孤单和自卑。现在你会用一种怎样的心情来读好第一段话呢?试一试!设计意图: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通过引导学生仔细揣摩重点词句,引领学生深入走进文本,读悟文字背后的声音,让学生在读读说说中与文本对话、与英子对话,真切地感受、体验英子的内心世界。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1、仔细观察本课的生字,想想哪些笔画特别需要提醒。2、重点探讨“烈、著”这2个上下结构的字的写法,范写。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并及时进行指导、评价。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在读书感悟中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学习方法。2、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特别是

    16、给身处困境的人鼓励与帮助。课前准备:1、千手观音的录像片断2、爱心卡、歌曲让世界充满爱3、收集一些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诗句。导学流程:一、复习回顾,触发情感1、认读词语,做猜词游戏。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回忆一下,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3、一边小结一边板画:这是哭泣、伤心的英子,她文静、自卑、没有朋友,假如你在她身边你会为她做点什么?设计意图:人的情感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具体的情境能唤起人们一定的情感。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画图再现,语言描述等手段,再现了英子困境,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萌发对英子的同情之心。二、录像导入,引发情感1、接下来,我们

    17、来看一段录像(播放千手观音精彩片断)。看了这个节目你最想说点什么?或者你脑子里有什么疑问?(学生被录象的精彩片段深深打动。)2、在演出过程中,全场观众不断抱以热烈的掌声,但主持人告诉我们,再热烈的掌声,这些演员也不可能听到,因为他们全部是聋哑人,我提议我们也用这种特殊的掌声,来表达我们的敬意好吗?(师生互动“高举双手,摇晃手掌”哑语鼓掌的意思)。3、是啊,这些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演员怎么能准确无误地踏着音乐的旋律表演出震惊世界的舞蹈节目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掌声,在掌声中,在英子身上,也许我们能得到很多的启示。设计意图:通过千手观音的录像片断,让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残疾人为什么能演出这么

    18、精彩的节目,触发学生的探究心理,这个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三、品读课文,体验情感1、学生自学思考:(1)、学生自渎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两次掌声,这两次掌声有什么不同?分组交流自学情况。(第一次掌声,包含着大家的鼓励与尊重;第二次掌声,除了鼓励外,还包含着大家对英子的赞扬。)(2)、再读课文,圈画出描写英子神态、心理变化的词句,想一想: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2、点词句,体会_的思想感情。(1)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英子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下去?“犹豫、慢吞吞”这两个词告诉你什么信息?在那一刹

    19、那,英子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想象一下英子的神态和表情。(2)在大家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从“注视、终于”这两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认为大家注视的目光中包含着什么?体会一下英子的心情,用朗读把你的体会表现出来。(3)从那次演讲以后,英子像变了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忧郁是什么意思?英子会发生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3、角色体验,畅谈感受。(1)、从英子的变化和同学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当别人身处困境的时候,不要忘记把掌声送给别人。而当你身处困境的时候也要珍惜别人的掌声,使自己鼓起勇气微笑地面对生活。)(2)、假如你是英子,你会对同学们说点什么?假如你是英子的同学,

    20、你会对英子说些什么?设计意图:本环节,我采用了“以读代讲,角色感受”的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书,促进学生思维和情感体验,让学生悄然走进文本,当学生唤起已有的生活体验,把自己当成是课文中的英子,像她那样去想一想的时候,学生便不再是他们自己了,他们便不知不觉地走进文本之中,学生就具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的思考和朗读与文本能直接地对话,激活学生的思维,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演练的主阵地。四、拓展练习,升华情感1、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聋哑人为什么能演千手观音这样精彩的节目?再次回味千手观音精彩片段。这掌声包含着什么?仅仅是这掌声吗?(关爱、友情)2、小结

    21、:人人都需要关爱,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我们就要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爱心送给别人。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把爱来表达。3、小组表演:假如在你的身边,有人考试成绩偏低,或者因家庭环境不好而自惭形秽,或者因外形不好看而内心痛苦你怎样针对这些情况给予帮助?使他们鼓起对生活的勇气,微笑地面对生活。4、拓展练习:掌声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尊重和关爱,在生活中,爱还可以这样表达(出示小诗齐读,背景音乐缓缓响起让世界充满爱):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爱是一句友善的话语;爱是大雨中的一把小伞;爱是给汽车上的老人让出的座位;爱是给下班回家的爸妈送上的一杯茶;爱是;爱是。请把这首小诗工工整整地抄在爱心卡上。爱还可以怎样

    22、表达?也把它写下来。(学生在音乐声中续写小诗。)5、总结:这个世界是由爱维系而成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社会将会变得更加和谐,家庭会变得更加和顺,邻里会变得更加和睦。请大家行动起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设计意图:以“爱”延伸课的内容,让学生感到课有终了,学习无穷尽。通过交流个性化的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实现“爱”的内化和迁移,同时也在读诗、写诗实践中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感受小主人公在草地上玩耍的快乐以及对草地的喜爱之情。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达情意的作用。教学重难点1、能够描述“

    23、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种子时的情形,能够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2、通过朗读课文,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草地上玩儿过吗?展现在你眼前的草地是什么样的?2、你们在草地上玩儿些什么呢?3、你们见过“金色的草地”吗?草地是金色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二、自读课文1、轻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要借助括号里的注音,读不流利的句子要反复读几遍。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教师适时出示卡片,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玩耍、一本正经、谢廖沙、绒毛、假装、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

    24、掌、有趣3、投影出示生字、新词。(1)学生自读,同组抽读,指名读。(2)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并相互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如:自编儿歌:“而”下加“女”耍耍耍,“扰”添一撇拢拢拢。熟字加一部分:取+走趣。(3)教师指导学生,培养学生识字习惯。容易读错的字:“假”ji、“朝”cho容易写错的字:“绒”的右边不要写成“戒”或“成”区别形近字:钓钩、要耍、拢扰、瓣辨(4)指导书写。观察生字的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哪些字是上下结构:耍、装、察、掌、些说说哪些字是左右结构:劲、绒、朝、钓、拢、假说说哪些字是左中右结构:瓣说说哪些字是半包围结构:趣教师着重提示。耍:上面是“而”

    25、,不是“西”。绒:右边不是“戒”。钓:不要与“钩”混淆。瓣:左边的“”最后一笔是“丿”,注意结构要紧凑。(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6)巩固检查。三、初读感悟自读第一自然段。1、文中的那片草地在哪里?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学生思考、讨论后,指名朗读相关的课文内容(第一自然段)。2、谁了解蒲公英?结合课文插图,介绍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花黄色,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全株可入药。1、采用问题式导入语,把学生的生活体验与课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

    26、趣。2、识记生字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自编生字儿歌。如:“衣”服长肥,装装装;“取”字会“走”真有“趣”。生动有趣,易于记忆。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编生字儿歌,这样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3、教师课前要搜集蒲公英的资料和图片。学习课文前,教师结合图片介绍蒲公英的知识,不但使学生增长了见识,而且使学生对文中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产生了探究的兴趣。四、自读讨论1、各自轻声读课文。2、根据课文内容,讨论填空题答案,如:(金色/可爱)的草地。3、设疑: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为什么作者称它为可爱的草地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五、精读解疑1、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呢?自读第一自然段,体会。(1)观看录像,让学生直观感受。

    27、(2)引导想象:蒲公英盛开了,目力所及的范围内到处都是金色的蒲公英,在阳光的映照下金光闪闪,直刺你的眼。小鸟来了,蝴蝶也来了,空气中满是青草的香气和蒲公英柔软的绒毛。这时你最想做什么?指名交流。2、朗读第二自然段。(1)思考图中这两个孩子分别是谁,他们在做什么。轻声朗读课文后说一说。(2)同学们觉得他们此刻的心情怎样?这部分课文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各自试读,互相交流。(3)大家喜欢这片草地和蒲公英吗?请同学们对它们说一句话。其实这片草地并不总是金色的,这里面的学问可不小呢!3、朗读第三、四自然段。(1)同学们说说通过朗读课文知道了什么。(知道了蒲公英颜色变化的规律和原因。)(2)小博士讲座:有

    28、关蒲公英颜色变化的规律和原因。学生上台讲述。(3)“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说说作者是怎么解释这种变化的。4、那一天,去钓鱼的“我”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什么样的变化?(1)齐读第四自然段。(2)我们大家都爱上了蒲公英,蒲公英仿佛是通人性的。文中的小朋友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同学们觉得这种说法恰当吗?联系上面所讲的早、中、晚蒲公英花瓣的开合情况去体会。六、汇报成果1、分小组总结汇报学习成果,每小组可以任选一项进行汇报。题目如

    29、下:(1)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围绕“有趣”展开):因为草地上长满了这么有趣的蒲公英,所以这片草地多么(2)课题汇报:蒲公英颜色变化的规律和原因的分析。(3)草地怎么会变色?同桌间互相说一说。(4)画出同学们心目中的金色的草地,带上自己的画,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所喜欢的草地。2、拓展活动。双休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郊游,仔细观察你所看到的草地,然后用你喜欢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这次郊游的心得。七、总结课文1、朗读课文。2、小结引申。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奇的感受,你会激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在大自然里,你会找到欢乐!请大家把自己在大自然里的发现、经历、感受记录下来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