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必背知识.docx

    • 资源ID:9420131       资源大小:1.03M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必背知识.docx

    1、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必背知识 地理复习提纲一地球在宇宙中1、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行星带)、木土天海。 3、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适中的质量和体积)和适宜的温度(适中的日地距离)、液态水。 5、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6、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8、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

    2、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9、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由里到外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0、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影响气候影响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 1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呈北逆南顺。 12、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昼夜更替周期)。 13、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出南北两极点之外,各地角速度相同,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两极为0)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最快,七月初(远日点)最慢。 14、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此角也为南北

    3、回归线的度数。南北极圈为66.34 15、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范围变大,温带变小。黄赤交角变小温带范围变大,热带寒带变小16、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7、太阳直射点的判断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 18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19、太阳直射最北为23.26N,一年直射一次。最南为23.26S,一年直射一次,包

    4、括赤道的中间部分一年直射两次20、在昼半球的地区,太阳高度角大于0.在晨昏线的地区,太阳高度角等于0。在夜半球的地区,太阳高度角小于021、地方时:东早西晚, 54、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区时的计算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E地方时)为标准时间,注意不是北京的地方时 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实际)。 22、物体受地偏转力的影响:北右偏,南左偏,赤不偏23、昼夜长短的判断: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 24、北温带一些国家把3.4.5划分为春季。6.7.8划分为夏季

    5、。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25、五带的名称和范围:热带(23.26N-23.26S)、北温带(23.26N-66.34N)、南温带(23.26S-66.34S)、北寒带、南寒带。 26、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 27、春秋分时昼夜平分,夏至时北极有极昼,冬至时北极有极夜。赤道天天昼夜平分阳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 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二地壳运动1、地球内部圈层地壳 (莫霍面以上 平均厚度17KM)莫霍面横波纵波均增快 地幔(古登堡面 2900KM 横波消失 纵波减慢)上地幔上部软流层,被认为岩浆发源地 岩

    6、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2岩石圈物质循环图 3背斜:常形成山岭,被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受侵蚀而成为谷地 向斜:常形成谷地和盆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坚实,不易遭受侵蚀反而成为山岭4外力作用与地貌侵蚀作用: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风蚀: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流水侵蚀:沟谷,V形河谷,喀斯特地貌冰川侵蚀:冰斗,角峰,U性谷(冰蚀谷)海浪侵蚀: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崖。搬运作用:风,流水,冰川和海浪等,将风化及侵蚀的形成物转移离开原位置的作用。包括推移、跃移、悬移流水搬运:主要取决于流速,流速大挟带的物质较粗,流速小挟带的物质较细。泥石流 风

    7、力搬运:搬运物质的大小与风速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流水沉积: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三角洲、冲积扇、冲积平原风力沉积:新月形沙丘、沙丘、沙垄、黄土沉积冰川沉积:冰碛物固结成岩作用:沉积物经过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化学的变化和改造,变成坚硬的岩石。包括压固,脱水,胶结,和重结晶等形式,结果是形成新的岩石(沉积岩)。形成的地貌流水地貌: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塑造的地表形态,在上中下游有不同表现。上游 山地高原高差大 流速急,侵蚀为主,河谷深切而狭窄中游 水流减缓,河谷宽阔 河曲发育,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下游 河床平缓,堆积作用强 平坦广阔的三角洲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8、: 由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进行破坏和再造作用形成的,分布在石灰岩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南各省。(1)分类:地表喀斯特:石芽,溶蚀洼地,溶蚀盆地,落水洞,峰林,孤峰地下喀斯特: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地下河,地下湖)三.大气1图示为大气的受热过程,回答: .A为太阳短波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B。能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C。2.秋冬季节的霜冻、露水出现在晴朗的夜晚,是因为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不明显。注意:白天和夜晚都晴朗,白天升温高,夜晚降温低,则温差大,白天和夜晚都是阴天,则温差小。2、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1)地面

    9、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2)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3.风的形成: 大气的水平运动叫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4、风向:(1)风向风的来向;(2)风向与等压线关系: 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3)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 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

    10、偏,南半球左偏 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5、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作用: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调整全球的水份和热量分布直接控制各地气候类型的形成。(2)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影响因素: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情况:低纬环流(030),中纬环流(3060),高纬环流(6090); 地面表现: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赤道低压为轴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中间为风带; 三圈环流(垂直分布)画出三圈环流循环图上图中A为低纬环流 左边的0度上升气流为赤道低气压带 30度的下沉气流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A

    11、之间为信风带(2)由于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6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海陆分布下气压带、风带特点: 南半球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 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 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2)季风环流 .概念: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也是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东亚季风最显

    12、著:位于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东临世界最大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最大。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对比: 案例9.读图回答:1.该图所示为北半球夏季。2.B处风向为东南风,特征是温暖湿润,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A处为西南风,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3.图中所示的季风影响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生产特点是条件是7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注意冷空气箭头的方向 B箭头前进 是冷锋 D箭头后退 是暖锋)。典型城市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成 因伊基托斯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在赤道低气压的控制下伦敦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全年盛行西风罗马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暖湿润夏季受副热

    13、带高气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影响苏州(上海、南京)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北京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四洋流 暖流:温度较流经海区水温高 寒流:温度较流经海区水温低 全球性大洋环流可以促进高低纬之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 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暖流:增温、增湿 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对气候的影响 寒流:降温、减湿 南美西海岸荒漠环境形成意义 寒暖流交汇处: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 上升流海区形成的渔场:秘鲁渔场对航运的影响:顺流航行比逆流航行速度快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污染范围扩大;污染程度降低读世界洋流模式图,回答:(1)给各洋

    14、流添加箭头,表示其正确流向。(2)作逆时针方向流动的是 半球以 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以及 半球以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3)洋流,按成因分,属风海流的有 ,按性质分,属寒流的有 。(4)图中海域A、B、C、D处,能够形成渔场的是 处,原因是 。水循环的环节五、整体性和差异性整体性:地理环境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形成有机整体,统一演变 牵一发动全身 产生新功能 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差异性:形成自然带 规律 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热量为基础)高纬低纬表现明显,从沿海到内陆分异(水分)中纬度表现明显,垂直分异 垂直带谱完整条件 低纬度高山必修2一、人口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案例1:读图1

    15、.期为原始型,人口增长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出现在人类社会早期或生产力非常低下的地区。期和期为传统型,人口增长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目前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为此模式。期为现代型,人口增长特点是“三低”,出现在工业化的后期,现代社会中的发达国家为此模式。2.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3人口老龄化问题:劳动力缺乏 国防兵役不足 社会负担重 注意:区分传统型和现代型增长模式的标准是自然增长率是否高于(低于)1。二、人口迁移:参见必修二P.8案例1:读“19世纪前和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注:图中箭头表示人口迁入或迁出的方向)(1)在北

    16、美两侧横线上加绘两个箭头,以表示其二战前后人口迁移的方向。(2)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分别是:A拉丁美洲,B大洋洲,C非洲,D欧洲。(3)一个国家人口的迁出,对于缓和所在国人口过多造成的压力有一定好处,但也往往造成人才外流;对于移入国则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4)从全球来看,目前我国属于人口的迁出地区。案例2: 读“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回答问题。1.这一时期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从农村向城市,从内地向沿海(迁入人口较多的是上海、广东、北京)和工矿城市。主要原因是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户籍制度的放松、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经济差距(根本原因)、交通条件

    17、日益便利。注意: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要考虑到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两个因素。三、人口合理容量:区别环境承载力(指能供应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合理容量(指最适宜的人口数量)的概念,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资源 (首要因素)科技发展水平 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六、城市化注意:1.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城市化的标志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发展阶段特征出现问题发展新趋势出现的国家和地区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问题极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发展中国家加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

    18、快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中心区表现出衰落迹象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水平高(高于70),城市化速度趋于缓慢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属于后期阶段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速度快(属于中期上升阶段),城市中出现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问题。目前,世界大部分城市人口分布在发展中国家。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国家出现的与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称为逆城市化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渐完善。3.

    19、城市化过程出现的环境问题: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4城市的功能区 住宅区: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商业区 分布在市中心 街角路口 工业区 向城市外缘移动(节约成本 保护环境)沿交通干线分布5城市结构模式 同心圆(地租因素)扇形(沿交通线扩展,高级住宅往往环境优美 交通便利,地势较高。 影响城市结构主要是经济因素地租 (高低取决于距市中心远近 和交通便捷程度) 上图注意 地租A最高 次高 CDBE 商业用地 ML 住 宅用地 FGN 工业用地图2。8注意 商业区与住宅区的边界在两条线的交叉点 七、农业区位选择和农业地域类型案例1. 读亚洲7月季风图,回答:

    20、(1)图中季风A(南亚)的风向是西南风,季风B(东亚)的风向是东南风。 (C为东南亚)(2)图中季风A和季风B,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是_B_,这类季风在_东亚_(地区)最为典型。 (3)受图中季风影响的地区,夏季降水丰沛,特别有利于粮食作物中_水稻_的生长。由于季风的强弱变化很大,使得该地区_水旱_灾害频繁,对该作物的生长威胁很大。(4)A、B、C处最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形成该农业地域类型的有利条件是: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人口集中,精耕细作;种植历史悠久,当地居民喜食稻米。注意: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可以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1、两大方面来考虑: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人多地少或地广人稀)、历史等。这些因素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尤其是社会经济因素。农业区位选择的本质是对土地的合理利用。举一反三:东北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条件:夏季高温多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发达的机械制造业(有利于机械化生产),优越的政策等。案例3:读图,按要求回答: (l)用字母A、B在图中标出美国的小麦区和玉米带。用C标出乳畜带。用D标出硅谷。(2)美国小麦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大平原上,所属农业地域类型是_商品谷物农业_。种植的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生产特点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

    22、稿。这类农业地域类型我国分布在东北和西北。(3)本区小麦发展的气候条件是_气候温和,夏季潮湿_。(4)本区发展这类农业在交通、土地方面的优势区位条件是五大潮及密西西比河航运,与发达的公路和铁路相衔接,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地广人稀,可进行大规模生产。注意:影响乳畜带布局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如城市集中、人口密集),饲料(如西欧在温带海洋性气候下的多汁牧草),交通(乳制品不易存储)。案例4: 读某草原区位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所示区域名为潘帕斯草原,该地的农业区域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放牧的主要牲畜是牛。 该区域发展畜牧业优势是: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靠海港近,交通便利。(3

    23、)阿根廷的牛肉主要销往欧洲市场的前提条件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和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八、工业区位选择和工业地域类型(1)原料指向型工业:例如,甜菜制糖厂、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2)市场指向型工业:这类工业主要指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或加工后成品体积增大又不便运输的工业,此类工业企业,多以靠近其销售地建厂。家具厂、印刷厂、食品厂等。(3)动力指向型工业:这类工业主要指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源,企业为降低成本,把工厂建在能源供应量大的地方。例如,有色金属冶炼厂。一个年产10万吨精铝的炼铝厂,就需要有20万40万千瓦的发电厂相配合,所以这类工厂多建立

    24、在电力生产成本低的大小电站附近。(4)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这类工业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例如,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等工业。(5)技术指向型工业:这类工业主要指对生产技术要求高,这类工业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例如电子制造工业、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工业。案例1:读德国矿产和工业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传统工业区为鲁尔区 。(2) 鲁尔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丰富的煤炭资源,离铁矿区近(从法国洛林和鹿特丹海运进口),丰富的水资源,便利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处在经济发达的西欧的“十字路口”)。(3)20世纪50以后,鲁尔区经济开始衰落的原因是生产结构单一,煤炭

    25、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环境污染严重,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最根本原因)。 (4) 该区的综合整治措施是调整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布局,降低成本和保护环境;发展科技;优化美化环境。举一反三: 读我国鞍山钢铁工业基地区位示意图,回答: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分析鞍山钢铁工业基地发展的优越区位条件接近原料、燃料产地;交通便利。鞍山钢铁工业基地和德国鲁尔区都属于传统工业区,鞍钢在改革与发展中可以借鉴德国鲁尔区在综合整治中的哪些经验?发展科技;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样化;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消除污染,改善环境等。注意:工业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有工序上的联系(

    26、投入产出的联系),地理空间的联系等。联系产生集聚。工业集聚产生的问题:资源和能源供应紧张、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等。因而工业有分散分布的趋势。一些工业的产品具有轻薄短小贵的特点,交通费用所占的成本少。一些工业(如汽车)零部件复杂,为了在全球寻找最优生产区位。交通运输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但目前,工业分布还是以集中为主。案例2;读意大利略图,回答:(1)甲乙丙三地区中,新业区是 乙 ,该地区也被称为“ 第三意大利 ”。(2)意大利新工业区工业的特点(和苏南乡镇企业一样)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以轻工业为主,企业分散在乡村和小城镇,资本分散,生产高度专业化(苏南乡镇企业没有这个特点)。(3

    27、)乡镇企业广布的苏南和意大利新工业区最大的区别在于企业之间是竞争的关系,地区还没有形成一个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十、可持续发展5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2)内涵: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和社会持续发展(目的)(3)原则。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际间、人与生物种群间、国家地区间共享资源和环境。持续性原则:自然资源永续利用,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共同性原则:大气、海洋、生物资源均属于全球共有,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全球整体协调解决。6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1)庞大的人口压力(2

    28、)严重的资源短缺 (3)深刻的环境危机7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1)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清洁生产。(2)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生态农业。必修31区域的特点 内部共同性 区际差异性 区域比较因素:位置、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矿产、人口、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交通、商贸、城市等 2RS 获取信息 GPS 定位 GIS 处理信息3荒漠化的因素 自然因素: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1 过度樵采

    29、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控制人口增长4、区域经济发展东北地区地理条件1 气候条件 :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2 地形、土壤条件: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3 社会、经济条件:工业: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牧兴工、共促农牧 交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 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 东北商品粮基地生产特点1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地区专业化生产农业发展方向 平

    30、原区 :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山区农业 :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条件1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2 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3 良好的区位条件: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4 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工业化城市化推进的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90年,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 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成为主导产业20世


    注意事项

    本文(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必背知识.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