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届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二月网上检测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 资源ID:9404169       资源大小:466.72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届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二月网上检测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1、届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二月网上检测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第一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二月网上检测理综化学试题1.四川省绵阳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化学与科技、社会、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我国出土的青铜礼器司母戊鼎是铜和铁的合金B. 高纯硅具有良好的半导体性能,可用于制光电池C. 港珠澳大桥钢筋表面的环氧树脂涂层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D. 火箭推进剂使用煤油-液氧比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的环境污染小【答案】A【解析】【详解】A司母戊鼎的主要成分是青铜,是铜锡合金,故A错误;B硅是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光电池,故B正确;C环氧树脂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2、故C正确;D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作燃料,会产生二氧化氮等污染物,发射神舟十一号飞船所用火箭的燃料是液氧和煤油,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燃料毒性小、污染少,有利于环保,故D正确;答案选A。2.由下列实验现象一定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选项ABCD装置图现象右边试管产生气泡较快左边棉球变棕黄色,右边棉球变蓝色试管中先出现淡黄色固体,后出现黄色固体试管中液体变浑浊结论催化活性:Fe3+Cu2+氧化性:Br2I2Ksp:AgClAgBrAgI非金属性:CSi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详解】A.两溶液c(Cl-)相同,可排除氯离子的影响,c(Fe3+)比c(Cu2+)小,也排除了浓

    3、度的影响,而右边产生的气泡快,说明催化活性:Fe3+Cu2+,故A正确;B.生成的溴蒸汽中混有氯气,氯气和溴蒸汽均能氧化KI生成碘,所以不能说明氧化性Br2I2,故B错误;C.2ml的AgCl悬浊液,滴加2-3滴NaBr后,有淡黄色沉淀,此时溶液中还含有大量的AgCl,再滴2-3滴NaI溶液,有黄色沉淀,可能是AgCl转化成了AgI,则不能证明Ksp:AgBr AgI,故C错误;D.生成的CO2会混有HCI,所以不能说明碳酸的酸性不硅酸的酸性强,则不能证明非金属性CSi,故D错误;本题答案为A。3.屠呦呦因发现治疗疟疾的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结构如图)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定条件下青蒿素可以

    4、转化为双氢青蒿素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0O5B. 双氢青蒿素能发生氧化反应、酯化反应C. 1 mol青蒿素最多能和1 molBr2发生加成反应D. 青蒿素转化为双氢青蒿素发生了氧化反应【答案】B【解析】A由结构可知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O5,故A错误;B双氢青蒿素含-OH,能发生氧化反应、酯化反应,故B正确;C青蒿素不含碳碳双键或三键,则不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故C错误;D青蒿素转化为双氢青蒿素,H原子数增加,为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B。4.用废铁屑制备磁性胶体粒子,制取过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用Na2CO3溶液浸泡是为了除去废铁屑表面的油污B.

    5、 通入N2是防止空气中的O2氧化二价铁元素C. 加适量的H2O2是为了将部分Fe2+氧化为Fe3+,涉及反应:H2O2+2Fe2+2H+=2Fe3+2 H2OD. 溶液A中Fe2+和Fe3+浓度比为2:1【答案】D【解析】A、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油污在碱中发生水解,因此碳酸钠溶液浸泡可以除去废铁屑表面的油污,故A说法正确;B、Fe2容易被氧气氧化,因此通入N2的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氧气氧化Fe2,故B说法正确;C、利用H2O2的氧化性,把Fe2氧化成Fe3,涉及反应:2Fe2H2O22H=2Fe32H2O,故C说法正确;D、Fe3O4中Fe2和Fe3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D说法错误。5.处理

    6、烟气中的SO2可以采用碱吸电解法,其流程如左图;模拟过程如右图,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 膜1为阴离子交换膜,膜2为阳离子交换膜B. 若用锌锰碱性电池为电源,a极与锌极相连C. 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一4e一=4H+O2D. 若收集22.4L的P(标准状况下),则转移4mol电子【答案】B【解析】分析】由流程图可知,氢氧化钠溶液与烟气中的SO2反应生成亚硫酸钠溶液,电解亚硫酸钠溶液制得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制得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循环使用;电解Na2SO3溶液时,亚硫酸根通过阴离子交换膜进入右室,在b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硫酸根,SO322e+H2O= SO42+,2H+,则b极为阳极,与电源

    7、正极相连,左室中,水在a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电极反应式为2H2O+2e一=2OH+H2,溶液中OH浓度增大,Na+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左室,则a极为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详解】A项、电解Na2SO3溶液时,亚硫酸根通过阴离子交换膜进入右室,Na+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左室,则膜1为阳离子交换膜,膜2为阴离子交换膜,故A错误;B项、a极为阴极,与锌锰碱性电池的负极锌极相连,故B正确;C项、a极为阴极,水在阴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电极反应式为2H2O+2e一=2OH+H2,故C错误;D项、由阴极电极反应式可知,若收集标准状况下22.4L H2,转移2mol电子,故D错误。

    8、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电解原理,注意电解池反应的原理和离子流动的方向,能够正确判断电极名称,明确离子交换膜的作用是解答关键。6.改变0.01mol/LNaAc溶液的pH,溶液中HAc、Ac、H+、OH浓度的对数值lgc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若pKa-lgK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直线b、d分别对应H+、OHB. pH6时,c(HAc)c(Ac)c(H+)C. HAc电离常数的数量级为10-5D. 从曲线a与c的交点可知pKapH4.74【答案】B【解析】【分析】微粒的浓度越大,lgc越大。酸性溶液中c(CH3COOH)0.01mol/L,lgc(CH3COOH)-2,碱性溶液中c

    9、(CH3COO-)0.01mol/L,lgc(CH3COO-)-2;酸性越强lgc(H+)越大、lgc(OH-)越小,碱性越强lgc(H+)越小、lgc(OH-)越大,根据图象知,曲线c为CH3COOH,a为CH3COO-,b线表示H+,d线表示OH-。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 根据上述分析,直线b、d分别对应H+、OH,故A正确;B. 根据图象,pH6时,c(Ac)c(HAc)c(H+),故B错误;C. HAc电离常数Ka=,当c(CH3COOH)=c(CH3COO-),Ka=c(H+)=10-4.74,数量级为10-5,故C正确;D. 曲线a与c的交点,表示c(CH3COOH)=c(CH

    10、3COO-),根据C的分析,Ka=c(H+)=10-4.74,pKa-lgKa-lg c(H+)=pH4.74,故D正确;答案选B。7.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K、L、M均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甲、乙分别是元素X、Y的单质,甲是常见的固体,乙是常见的气体。K是无色气体,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0.05mol/L丙溶液的pH为l,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WXYXC. 化合物XYZ中只含共价键 D. K、L、M中沸点最高的是M【答案】C【解析】【分析】0.05mol/L丙溶液的pH为l,可知丙为二元强酸,应为H2SO4,K是无色气

    11、体,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且可生成H2SO4,则应为SO2,可知乙为O2,L为H2O,甲是单质,且与浓硫酸反应生成SO2、H2O,可知甲为C,M为CO2,则W为H元素,X为C元素,Y为O元素,Z为S元素。【详解】A项、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CO,故A错误;B项、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OS,故B错误;C项、化合物COS都由非金属性构成,只含共价键,故C正确;D项、K、M常温下为气体,L为水,常温下为液体,沸点最高,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侧重考查分析能力和推断能力,注意溶液pH为推断突破口,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注意抓住短周期元素形成二元化合

    12、物是解答关键。8.FeBr2是一种黄绿色固体,某学习小组制备并探究它的还原性。I实验室制备FeBr2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溴化亚铁。其中A为CO2发生装置,D和d中均盛有液溴,E为外套电炉丝的不锈钢管,e是两个耐高温的瓷皿,其中盛有细铁粉。实验开始时,先将铁粉加热至600700,然后将干燥、纯净的CO2气流通入D中,E管中反应开始。不断将d中液溴滴入温度为100120的D中。经过几小时的连续反应,在铁管的一端沉积有黄绿色鳞片状溴化亚铁。(1)若在A中盛固体CaCO3,a中盛6 mol/L盐酸。为使导入D中的CO2为干燥纯净的气体,则图中B、C处的装置和其中的试剂应是:B为_。C为_。为防止污

    13、染空气,实验时应在F处连接盛_的尾气吸收装置。(2)反应过程中要不断通入CO2,其主要作用是_。探究FeBr2的还原性(3)实验需要200 mL 0.1 mol/L FeBr2溶液,配制FeBr2溶液除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需称量FeBr2的质量为:_。(4)取10 mL上述FeBr2溶液,向其中滴加少量新制的氯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某同学对产生黄色的原因提出了假设:假设1:Br一被Cl2氧化成Br2溶解在溶液中;假设2:Fe2+被Cl2氧化成Fe3+设计实验证明假设2是正确的:_(5)请用一个离子方程式来证明还原性Fe2+Br一_:(6)若在40 mL上述Fe

    14、Br2溶液中通入310-3mol Cl2,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答案】 (1). 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 (2). 浓H2SO4的洗气瓶 (3). NaOH溶液 (4). 用CO2把反应器中的空气赶尽,将溴蒸气带入E管中 (5). 250 mL容量瓶 (6). 5.4g (7). 取适量黄色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KSCN溶液,若溶液变血红色,则证明假设2正确 (8). 2Fe2+Br2=2Fe3+2Br- (9). 4Fe2+2Br-+3Cl2=4Fe3+Br2+6Cl-【解析】【分析】I装置A用碳酸钙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装置B中盛有的NaHCO3饱和溶液用于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

    15、装置C中盛有的浓H2SO4是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把反应器中的空气赶尽,并将油浴加热的装置D中溴蒸气带入E管中,在加热条件下与铁反应生成黄绿色鳞片状溴化亚铁,在装置F处连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尾气吸收装置,吸收有毒的溴蒸汽,防止污染环境;Fe2+和Br-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Fe2+Br-,向FeBr2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的氯水,氯气先氧化Fe2+,再氧化Br-。【详解】(1)实验时用碳酸钙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盐酸易挥发,制得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可以用盛有NaHCO3饱和溶液的洗气瓶洗气,装置C的作用是干燥二氧化碳,可以用盛有浓H2SO4的洗气瓶

    16、干燥,溴蒸汽有毒,不能排到空气中,氢氧化钠溶液能够与溴单质反应,为防止污染空气,实验时应在F处连接氢氧化钠溶液的尾气吸收装置,故答案为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浓H2SO4的洗气瓶;NaOH溶液;(2)反应前先通入一段时间CO2,将容器中的空气赶净,避免空气中的氧气干扰实验;反应过程中要不断通入CO2,还可以油浴加热的装置D中溴蒸气带入E管中,使溴能够与铁粉充分反应,故答案为用CO2把反应器中的空气赶尽,将溴蒸气带入E管中;(3)配制200 mL 0.1 mol/L FeBr2溶液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和250 mL容量瓶;250 mL 0.1 mol/L FeBr2溶液

    17、中FeBr2的物质的量为0.25mol,则FeBr2的质量为0.25mol216g/mol=5.4g,故答案为250 mL容量瓶;5.4g;(4)若假设2正确,向FeBr2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的氯水,Fe2+被Cl2氧化成Fe3+,向反应后的黄色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会变为红色,故答案为取适量黄色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KSCN溶液,若溶液变血红色,则证明假设2正确;(5)溶液中Fe2+和Br2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3+和Br-,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Br2=2Fe3+2Br- ,则故答案为2Fe2+Br2=2Fe3+2Br-;(6)40 mL0.1 mol/L FeBr2溶液中F

    18、eBr2的物质的量为0.004mol, 0.004mol Fe2+消耗Cl2的物质的量为0.002mol,310-3mol Cl2有0.001mol Cl2与Br-反应,反应消耗Br-的物质的量为0.002mol,参与反应的Fe2+、Br-和Cl2的物质的量比为0.004mol:0.002mol:0.003mol=4:2:3,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2Br-+3Cl2=4Fe3+Br2+6Cl-,故答案为4Fe2+2Br-+3Cl2=4Fe3+Br2+6Cl-。【点睛】本题考查了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和探究实验,试题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充分考查了学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19、,注意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明确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原则是解答关键。9.过氧化氢(H2O2)在医药、化工、民用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回答下面问题:(1)最早制备H2O2使用的原料是易溶于水的BaO2和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BaO2的电子式为:_。(2)目前工业制备H2O2的主要方法是蒽醌法。反应流程如下:已知:乙基蒽醌是反应中的催化剂。蒽醌法所用原料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操作a是_。再生回收液的成分是_。(3)测量过氧化氢浓度常用的方法是滴定法,某次测定时,取20. 00mL过氧化氢样品,加入过量硫酸酸化,用0. l000mol/L的KMnO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1

    20、0. 00mL,滴定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该样品中H2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答案】 (1). BaO2+H2SO4=BaSO4+H2O2 (2). (3). 1:1 (4). 萃取分液 (5). 有机溶剂乙基蒽醌 (6). 2MnO4+5H2O2+6H+=2Mn2+5O2+8H2O (7). 0.1250mol/L【解析】【分析】(1)易溶于水BaO2和稀硫酸反应生成H2O2和BaSO4沉淀;过氧化钡为离子化合物;(2)由流程图可知,乙基蒽醌溶于有机溶剂得到乙基蒽醌的有机溶液,氢气与乙基蒽醌的有机溶液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氢化液乙基氢蒽醌,乙基氢蒽醌再与氧气反应生成含有乙基蒽醌的有机

    21、溶液与双氧水的氧化液,向氧化液中加入蒸馏水,萃取分液得到稀双氧水和含有乙基蒽醌的有机溶液的回收液;(3)双氧水在酸性条件下与KMn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锰、氧气和水;根据反应方程式可计算样品中H2O2的物质的量浓度。【详解】(1)易溶于水的BaO2和稀硫酸反应生成H2O2和BaSO4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2+H2SO4=BaSO4+H2O2;过氧化钡为离子化合物,钡离子与过氧根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氧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结合,过氧化钡的电子式:;故答案为BaO2+H2SO4=BaSO4+H2O2;(2)根据反应原理可知,蒽醌法制备双氧水理论上消耗的原料是氧气和氢气,根据双氧水的化学式

    22、可知,原料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答案为1:1;加入蒸馏水后进行操作a得到稀双氧水和再生回收液,根据流程原理再生回收液应该为乙基蒽醌,故操作是将乙基蒽醌从水中分离出来,应采用萃取分液,故答案为萃取分液;再生回收液的成分是有机溶剂和乙基蒽醌,故答案为有机溶剂,乙基蒽醌;(3)双氧水在酸性条件下与KMn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锰、氧气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5 H2O2+6H+=2Mn2+5O2+8H2O,根据反应方程式可得样品中H2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故答案为2MnO4+5 H2O2+6H+=2Mn2+5O2+8H2O;0.1250mol/L。【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工艺流程,是

    23、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注意根据反应原理和生产流程分析流程中的基本操作是解答关键。10.砷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砷与其化合物被运用在农药、除草剂、杀虫剂等。 (1)砷的常见氧化物有 As2O3 和 As2O5,其中 As2O5 热稳定性差。根据图 1 写出 As2O5 分解为 As2O3 的热化学方程式_。(2)砷酸钠具有氧化性,298 K 时,在 100 mL 烧杯中加入 10 mL 0.1 mol/L Na3AsO4 溶液、20 mL 0.1 mol/L KI 溶液和 20 mL 0.05 mol/L硫酸溶液,发生下列反应:AsO43-(无色)+2I-+2H+ AsO33-(无色)+I2(浅

    24、黄色)+H2O H。测得溶液中 c(I2)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 2 所示(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情况表明上述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填字母代号)。a溶液颜色保持不再变化 bc(AsO33-)+c(AsO43-)不再变化cAsO43-的生成速率等于 I2 的生成速率 d保持不再变化010 min 内,I的反应速率 v(I)_。在该条件下,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 K_。升高温度,溶液中 AsO43-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则该反应的 H_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雄黄(As4S4)在空气中加热至 300时会生成两种氧化物,其中一种氧化物为剧毒的砒霜(As2O3), 另一种氧化物

    25、为_(填化学式),可用双氧水将 As2O3 氧化为 H3AsO4 而除去,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_。【答案】 (1). As2O5(s)As2O3(s)+O2(g ) H+295.4 kJ/mol (2). ac (3). 0.003 mol/(Lmin) (4). 4.5106 L3/mol3 (5). 小于 (6). SO2 (7). 2H2O2+H2O+As2O32H3AsO4【解析】【分析】(1)As2O5分解为As2O3需要吸收的热量为-619kJ/mol-(-914.6kJ/mol)=+295.4 kJmol-1,以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2)根据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

    26、等,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分析判断;根据v=计算;计算平衡状态下的浓度,结合平衡常数K=计算;升高温度,AsO43-的平衡转化率减小,说明平衡逆向进行;(3)雄黄在空气中加热至300时会 两种氧化物,其中一种氧化物为剧毒的砒霜(As2O3),依据原子守恒可知另一种氧化物为二氧化硫,过氧化氢中氢元素化合价-1价变化为-2价,As元素化合价+3价变化为+5价,结合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详解】(1)由图象可知,As2O5分解为As2O3需要吸收的热量为-619kJ/mol-(-914.6kJ/mol) =+295.4 kJmol-1,则热化学方程式As2O5(s)=A

    27、s2O3(s)+O2(g) H=+295.4 kJmol-1,故答案为:As2O5(s)=As2O3(s)+O2(g) H=+295.4kJmol-1;(2)AsO43-(无色)+2I-+2H+ AsO33-(无色)+I2(浅黄色)+H2O。a溶液颜色不再变化,说明碘的浓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b根据原子守恒可知,c(AsO33-)+c(AsO43-)始终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cAsO43-的生成速率等于I2的生成速率,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d根据方程式,AsO33-和I2的物质的量相同,=1,始终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8、故d错误;故答案为:ac;图2可知,I2浓度变化为0.015mol/L,I-浓度变化0.03mol/L,0-10min,v(I-)=0.003mol/(Lmin),故答案为:0.003mol/(Lmin); K=4.5106 L3/mol3,故答案为:4.5106 L3/mol3;升高温度,AsO43-的平衡转化率减小,说明平衡逆向进行,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小于0,故答案为:小于;(3)雄黄在空气中加热至300时会 两种氧化物,其中的一种氧化物为剧毒的砒霜(As2O3),由原子守恒可知反应为As4S4+7O2 2As2O3+4SO2,另一种氧化物为二氧化硫,双氧水将As2O3氧化为H3AsO4

    29、而除去,氧化还原反应中过氧化氢中氢元素化合价-1价变化为-2价,As元素化合价+3价变化为+5价,结合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As2O3=2H3AsO4,故答案为:SO2;2H2O2+As2O3+H2O=2H3AsO4。【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2)中K的计算,要注意溶液中水的浓度可以看成定值,在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不列出。11.2016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分子机器设计和合成”领域有突出成就的三位科学家,其研究对象之一“分子开关”即与大环主体分子苯芳烃、硫或氮杂环杯芳烃等有关。回答下列问题: (1)对叔丁基杯4芳烃(如图所示)可用于B 族元素对应离子的

    30、萃取,如La3+、Sc2+。写出基态二价 钪离子(Sc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其中电子占据的轨道数为_个。(2)对叔丁基杯4芳烃由4个羟基构成杯底,其中羟基氧原子杂化方式为_,羟基间的相互作用力为_。(3)不同大小苯芳烃能识别某些离子,如:N3-、SCN等。一定条件下,SCN与 MnO2反应可得到(SCN)2,试写出(SCN)2的结构式_。 (4)NH3分子在独立存在时 HNH 键角为 106.7。 Zn(NH3)62+离子中 HNH 键角变为 109.5,其原因是:_。(5)已知 C60 分子结构和 C60 晶胞示意图(如图、图所示):则一个 C60 分子中含有键的个数为_,C60 晶体密度的计算式为_gcm3。(N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的值)【答案】 (1). 1s22s22p63s23p63d1或Ar3d1 (2). 10 (3). sp


    注意事项

    本文(届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二月网上检测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