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docx

    • 资源ID:935713       资源大小:39.37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docx

    1、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二专题 加强文本解读 突出学科特色关于中外古代历史上的改革研讨录制成员:刘庆亮 山东省邹平县一中 高级教师高秀泉 山东泰安市泰山中学 高级教师钟红军 山东省实验中学 高级教师(上)钟红军: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研讨高中历史选修模块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关于古代改革的相关内容。参加今天研讨的嘉宾是邹平一中的刘庆亮老师,泰山中学的高秀泉老师。两位老师,课程标准关于本模块的基本要求是:“通过学习,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改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

    2、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据此,我们有必要先对本模块内容做一个宏观层面的定位与认识,这对教学至关重要。请两位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一谈。一、关于改革的宏观理论认识与定位刘庆亮:首先,改革具有普遍性。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相伴而生。古今中外的改革难以数计,课程标准从文明传承的角度,只选取了对当今社会影响最大的九个改革: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欧洲宗教改革、埃及阿里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戊戌变法。从时间看,古代5个,近代4个。从空间看,欧洲3个,亚洲5个,非洲1个。其次,改革具有必然性。任何制度都是一定时期人与人关系

    3、与利益的固定化。但是,人类历史上从来就没有、而且也不会有恒久不变的制度。随着时代的变化,这些固定化的制度必然会出现一些不平衡,当这些不平衡动摇统治秩序的时候,当政者便会主动或被动地进行改革。高秀泉:第三,改革具有复杂性。改革的实质是对既定的社会关系和利益分配进行重新调整,这必然会导致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冲突,有时甚至会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一场改革的结局,往往是多种政治势力综合较量的结果,这就决定了改革不但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还具有历史的偶然性,呈现复杂多变的特点。第四,改革具有多样性。同一时期针对同一目的的改革,往往会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形成不同的历史结局。例如,在近代同样是面临被动挨打、被侵略局

    4、面的中国和日本,当时的统治阶级都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结果,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却由于种种原因失败了。钟:是的,任何改革就是新旧势力之间的生死较量。因此,改革的成败,实际上就取决于新旧势力哪一方的力量更强大一些。那么,改革派要取得成功一般要具备哪些条件呢?刘:我觉得可以从四个方面分析,简称“三会一有”:一是要“会把握”:成功的改革首先要把握准时代潮流,顺应时代潮流,反映先进生产力及其政治代表的发展需要。其次改革的措施要把握好针对性,是否抓住了社会问题的关键,是否行之有效,这是改革成败的关键。二是要“会宣传”:改革派势力的大小,取决于社会基础是否广

    5、泛。而要让更多的人,站到改革派一边,必须要用先进的思想武器做好宣传动员。改革既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三是要“会统战”:尽管改革通常是由统治者自上而下发动的,但要取得真正成功,终归离不开自下而上的呼声与支持。成功的改革一定是全社会的互动,这就需要统战工作,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四是要“有精神”:任何改革都会困难重重,险象环生,这不仅需要改革家有远见卓识,还需要改革家无私无畏的勇气和精神。钟:对中外改革进行评价时,我们应坚持什么原则?衡量和评价一场改革成败的标准是什么呢?高:我们评价改革应该坚持这样的原则:要把各种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先要分

    6、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据此,才能对改革做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衡量和评价一场改革成败的标准,既不看改革对社会的冲击有多大,也不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如何,要从根本上把握三点:一是看改革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的,二要看改革的客观成效,三要看改革的措施是否具有连续性,不能人亡政息。钟:也就是说,评价改革要坚持全面、客观的态度,不能单纯地从其结果的成败来下定论。接下来,我们应该怎样评价改革的历史作用呢?刘:革命与改革是社会发展的两种基本动力,都在推动着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某种程度上说,数千年的世界

    7、文明史,就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和自下而上的革命交互更替、互为作用的过程。改革与革命相比,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其优点是:一般要比狂风暴雨的暴力革命相对温和平缓,对社会的破坏力也比较小。缺点是不如革命彻底,不如革命对社会的改造力度大,会保留很多旧制度的残余。但从整体来看,改革比革命的数量更多,时间更长。高:我们同时还必须看到:任何改革都不是包治百病的“万能良药”。一次改革解决了一种问题,但另一种问题会随之出现,需要用新的改革去解决新的问题。这就是说改革都会具有自身的局限性,必须具有持续性。刘:此外,改革往往会有巨大牺牲,许多改革家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如,遭车裂而死的商鞅、慷慨就义的戊戌六君子他们的改

    8、革不仅仅是为统治者,更重要的是为他们心中的信念,为了他们心中的理想。他们大多数都具有坚忍的意志,崇高的品格,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因为只有具备这些品质,才能让他们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这些便是选修一模块在情感目标上的内容。二、四个古代改革的源起与实施钟:以上,我们对改革模块进行了一些理论上的宏观分析。接下来,我们再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具体分析古代改革的教材处理问题。华南师大的黄牧航教授曾经把课改背景下历史教材的处理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单纯依据教材内容来处理教材;第二个层次:依据课标要求来使用教材;第三个层次:依据课改理念来整合教材。很明显,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课标和课本的

    9、关系。下面,请两位老师结合古代改革的课例,谈谈你们的教学体会。刘:课程标准关于古代改革的要求一共有四个: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如果我们把这四个改革的课标要求列成表格,就会发现其中的一个基本规律:课程标准对这四个改革的要求,基本上都有三句话,第一句主要是了解或知道改革前的社会状况、时代特征或背景,也就是要掌握改革的历史源起。第二句主要是简述、了解或归纳改革的措施和内容,也就是要掌握改革的实施。第三句主要是分析、探讨或评价改革的结果和影响。简单讲,就是大家熟悉的“三段论”:背景、内容、评价。钟:这个“三段论”的要求实际上体现了改革模块与必修模块的一个区别,即更加注重叙事性

    10、,注重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和因果关联。下面,按照这个逻辑顺序,请两位老师逐段对这四个改革进行分析。高:从历史源起的角度看,所有的改革都是严峻的形势逼出来的。比如,梭伦改革前的雅典贵族集体统治非常专横,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日益激化,内战一触即发。商鞅变法前的秦国偏僻落后,面临诸侯国弱肉强食的生存挑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前的鲜卑族统一了黄河流域,但是能在马上得天下,不能在马上治天下,因为其自身的落后而无法适应统治需要,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王安石变法前的北宋因为“冗官、冗兵、冗费”,导致“积贫积弱”的结局,年轻气盛的新皇帝宋神宗急于改变现状。尽管他们面临的问题有急有缓,但都是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11、,非解决不可。当然,这些都是改革的直接原因。刘:如果再进一步放宽历史的视野,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地理等社会状况来分析,就是改革的历史条件。例如,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历史条件就迥然不同,我们可以通过一个表格简要分析一下:梭伦改革前的雅典商鞅变法前的中国政治贵族制背景,有协商的传统分封制崩溃,有集权的必要经济工商业发达,重商主义盛行小农经济兴起,重农抑商抬头文化希腊先哲精神觉醒,人文主义滥觞百家争鸣纵横捭阖,法家思想受宠地理山岛隔绝,小国寡民平原辽阔,人口众多当然,这些内容学生在必修模块都学习了,完全可以通过课前预习和课上探究合作的方式,由学生自主完成。(一)梭伦改革钟:接下来,我们分析改革的具体

    12、实施。课程标准对梭伦改革、商鞅变法的要求有个相同点,都是在了解具体措施之后,再认识基本特点。甲老师是否为大家分析一下这个问题?刘:好的。只要抓住改革的特点,我们就找到了统领措施的主线。比如,从改革的具体措施看,梭伦在贵族和平民之间遵循着一条中间路线,改革具有折中的特点。梭伦在诗中就写到:“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我也不使”“有钱有势的人”“遭受不当的损失”。其具体表现是:第一,经济方面:雅典尖锐的社会矛盾是从贵族对平民的压迫和豪夺引起的。所以,为了缓和一触即发的社会矛盾,改革首先照顾平民的利益:废除奴隶的公私债务和债务奴隶制,因债

    13、务被抵押的土地一律归还原主;为了解决人多地少的问题,扩大下层平民的就业机会,颁布一系列法令鼓励发展农工商业,促进了奴隶制商品经济的发展。其次,为了减轻贵族的强烈反抗,稳定社会秩序,梭伦改革也保留了贵族的利益,使贵族继续保持经济优势,例如允许保留贵族世袭的地产,也就是那些不是通过高利贷手段获得抵押的土地。第二,政治方面:为了解决平民对贵族的政治专制不满。首先,改革对平民做出一定让步,用法律保障平民的人身自由,平民获得了参政议政的机会,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地位。作为平民的上层,经济实力强大的工商业奴隶主贵族通过财产等级制度获得了更多的政治权利。其次,贵族依据血缘门第垄断政权的局面虽然被打破,但是

    14、他们的政治利益通过财产等级制度、四百人议事会的名额分配,仍然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所以,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是被打破,不是被消灭。(二)商鞅变法钟:通过“特点”统领“措施”的方法,我们就可以把分散的改革措施有机地联为一个整体。那么,商鞅变法是否也有这样一个明确的特点呢?刘:商鞅变法的特点是紧紧围绕富国强兵,突出“耕、战”两个核心问题。第一,军事问题:战国时期兼并战争异常残酷,关乎自身存亡,所以商鞅变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高军队战斗力。怎样才能使秦国的军队在战场上骁勇善战,成为“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虎狼之师呢?商鞅的方法是建立二十级军功爵制度,奖励军功,按功受爵。砍敌人脑袋

    15、一个,赏赐良田一顷,住宅九亩,爵位上升一级,所以敌人的脑袋就叫首级。秦国的士兵到了战场之后,看到敌人的脑袋,那都不是脑袋了,全是功名利禄啊,立马就杀红了眼!当然,仅有战场的不要命精神还远远不够,还要有充足的兵源和物质基础,有强大稳定的后方基地。这既要牢牢控制住社会的下层,更要牢牢控制住社会的上层。下层民众如何控制呢?商鞅的办法是在基层推行保甲制和什伍连坐制。即居民无论男女老少,都要登记,建立户籍,五家为伍,十户为什,相互监视,一家有罪,其余九家必须马上告发,否则连坐。他把秦国变成了一座大军营,全民皆兵,人人都是特务和警察!当然,其目的并不是为了保护人民,而只是为了让人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

    16、即只为国君战斗,不为自己战斗;只杀外国人,不杀秦国人;只为高官厚禄杀人,不为蝇头小利杀人。显然,商鞅培养出来的,都是些冷酷无情的杀人机器!其实质是以利诱和钳制的双重手段,将民众牢固地控制在政治权力之下,从而为国家征收赋税、徭役、兵役以及进行体制改革都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高:控制社会的上层,目的是进行政治改革,削弱世袭贵族,加强中央集权,这就涉及到国家的管理体制了。商鞅的办法有四:第一,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全国设为三十一个县,置县令和县丞治理。以后夺取他国之地,也设为郡县,不立封国。第二,废除“世袭制”,实行“任命制”。贵族是世袭,官吏是任免。第三,废除终身制,实行任期制。世袭的贵族是终身

    17、制,任命的官吏是任期制。第四,废除封邑制,实行俸禄制。分封制下贵族的经济来源是封邑的固定收入,而郡县制下官吏的经济来源是领取国家俸禄,把当官作为一种职业,丢了官职就等于丢了饭碗。第五,废除分权制,实行集权制。分封制是分权,郡县制是集权。秦国通过改革官吏的产生方式、任职方式、经济来源以及考核制度、监察制度,牢牢地控制住了整个国家和社会上层。钟:通过两位老师的精彩分析,我们知道,商鞅通过军事体制改革,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实力;而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则增强了秦国的政治实力。那么,商鞅又是如何增强秦国的经济实力的呢?刘:商鞅变法在经济改革上的宗旨是“以农求富”,其关键是调动广大民众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商鞅

    18、的方法有四点:第一,解决产权问题: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第二,进行行政干预: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第三,移民垦荒:实行优惠政策,招徕晋国无地农民到秦国垦荒,促进经济开发。第四,统一秦国的度量衡,为中央集权和经济发展服务。(三)北魏孝文帝改革钟:和梭伦改革、商鞅变法相比,北魏孝文帝改革应该是另一种不同类型的改革少数民族接受农业文明的继发型改革。刘:是的。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可以分为原发、继发两种类型,这种分类方法是借鉴了现代化的分类方法,一些发达的欧美西方国家是现代化的源头,属于原发型。一些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受到工业文明的冲击,也开始现代化历程,属于继发型。一般认为,现代化的关键是

    19、西方化。在古代的农业文明时期,实际上也存在原发和继发两种类型的国家。中国就是农业文明的原发型国家之一,日本仿效唐制的大化改新、北魏孝文帝改革、元朝忽必烈改制应该就是农业文明的后发类型。如果说近代工业文明扩展的关键上是西方化,那么古代农业文明扩展的关键就是汉化。而这一点就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最大特点,也是分析其改革内容的主线。高:从这个角度说,商鞅变法是古代农业文明原发型的改革。农业文明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所以从国家管理体制的角度看,商鞅变法实际上就是一个建立小农经济、保护小农经济,控制小农经济的过程。比如,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等措施,就是建立小农经济;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等

    20、措施,就是保护新生的小农经济;建立什伍组织,实行连坐制度,轻罪重罚等措施,就是严格控制小农经济,最终服从集权国家统治的需要。钟:这个思路比较新颖,我们由此是不是可以这样推理:北魏文帝改革作为农业文明继发型的改革,实际上也是一个建立小农经济、保护小农经济,最后控制小农经济的过程?刘:是的。首先,北魏实行均田制,把荒地与流民结合起来,实际上就是历经战乱之后在黄河流域重新恢复和建立小农经济。其次,整顿吏治,把劝课农桑作为考核地方官的内容等措施,实际上就是保护小农经济。第三,实行租调制,在社会基层建立三长制,加强了对地方户籍和田亩的清查,有利于征发徭役和兵役,那就是政府改革的最终目的控制小农经济。钟:

    21、那么,迁都洛阳和一系列汉化政策也应该属于这条主线上的一个环节了。高:是的。迁都洛阳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方便推行汉化政策,而推行汉化政策的目的是深入农业文明的中心地带黄河流域,与汉文化融为一体,被农业文明接纳,最终成为农业文明地区的正统,从更高层面上巩固北魏政权的统治。(四)北宋王安石变法钟:既然王安石变法是被北宋面临的积贫积弱的形势逼出来的,因此其宗旨也很明确,那就是富国强兵。对广大师生而言,王安石的富国理财之法是个难点,因为很多的理财原理大家相对陌生。王安石理财的思路是“民不加赋而国用足”,这个问题不仅我们今天理解起来有困难,就连当时的司马光也提出了疑问:一个国家的财富是定量的,反正不是在百姓手

    22、中,便是在政府手中。不论你实行什么政策,或给政策冠以什么名称,都是从百姓手中变相地掏钱罢了!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呢?高:王安石的理财思想借鉴了汉武帝时期桑弘羊的很多理财观念,比如桑弘羊的原则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王安石的理财原则是“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王安石变法中的均输法和市易法,就是直接参照了桑弘羊的做法。王安石在变法之初就提出:“理财为方今先急”。政府增加财富的途径无非两个,一是节流,二是开源。此前,北宋政府解决财政困难,不是减少开支,就是增加赋税。而王安石认为,这些都是消极的理财方法,积极的理财方法应该是真正意义的开源。钟:王安石真正意义上的开源是什么意思呢?刘:“民不加赋”是

    23、王安石出发点。不打老百姓主意,国家又要拿钱,这明摆着就是从有钱人身上下刀子,实际上就是要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分配体制,比如免役法废除大地主、大官僚不服役、不纳税的特权;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确定地权,解决豪强人家“有产无税”的问题。但这仅仅是政府开源的第一个层面。第二个层面,发展经济,增加社会财富总量。王安石的理财方针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即通过劳动、通过发展生产以求天下财富的办法。同时,利用国家资本刺激商品的生产与流通,如果经济的总量扩大,即使税率不变,国库的总收入也可以增加。这是现代国家理财的重要原则。这个非常超前的经济思想,是王安石比当时士大夫高明的地方,当然也成为守旧派反对他的一

    24、个重要原因。王安石发展经济、增加社会财富的方法有二,一是发展农业生产:他认为,“理财以农事为先”。依据这一方针,他制定了“农田水利法”大兴农村水利;制订了“青苗法”帮助农民在青黄不接时渡过难关;制订了“免役法”使农民尽可能多地回到农业生产上去。二是政府直接下海搞经营、搞创收:青苗法、均输法、市易法、免役法等都是。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形象地称做“三项国营企业”,把均输法叫做“国营贸易局”,把市易法叫做“国营零售管理局”,而青苗法则应该叫做“国营农业银行”。青苗法,说白了,就是由国家替代富户来发放“农业抵押贷款”,所定的利息,只相当于当时高利贷的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这样做的好处,既可以免除农民所受

    25、的高利贷盘剥,也可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市易法就是由朝廷拨款一百万贯设立市易务,实际就是国营的商品批发公司,物价低时增价收购,物价高时减价出售,把物价起落的操纵大权从豪强富贾的手中转移到政府手中,由政府直接控制市场。同时,还向商人以抵押方式发放货物,收取利息。如果说,青苗法是衙门做银行,那么市易法则是衙门做商店,兼做银行。均输法就是变“地方贡奉”为“中央采购”,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尽量在交通便利的货物生产区征收或购买,以此节省费用或运输带来的麻烦,观念也很超前。但这样一来,负责此事的“发运使衙门”就变成了一家最大的国营企业,而且是垄断企业。此外,免役法也是把税收大规模商业化。以前

    26、政府的一些公共工程,总是让民众出劳役完成,服役方式多种多样,不胜其烦。现在改革了,大家不用出人力,出钱就行了,由政府雇人服役。这样做有三个好处:第一,农民出钱不出力,不耽误生产;第二,所有人一律出钱,比较公道;第三,忙不过来的人腾出了时间,社会上的闲散人员则多了一条生路,两全其美。黄仁宇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一语中的:“他的所谓新法,要不外将财政税收大规模的商业化。”王安石对市场管理进行的改革,是国家出资,宏观控制市场,这对后代经济学家们具有借鉴意义。钟:北宋王朝在军事面临的尴尬局面可以说空前绝后,一方面军队数量异常庞大,一方面战斗力却异常低下。对此,王安石是怎样看待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呢?刘:在

    27、王安石看来,宋朝在军事上的问题有四: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一多一少两分离”:“一多”是军队数量太多,成为政府的负担。宋太祖在开国之初建立了由国家财政养兵的募兵制度。荒年时饥民激增,为了不让这些饥民造反,政府决定花钱买平安,把它们都收编为军队,使之不至于到社会上去滋事,但他们光吃粮食不打仗。宋太祖建国初期,北宋的中央军队和地方军队总数只有22万,到宋神宗时总数达到150万,却基本上没有战斗力。“一少”是北方产马的燕云十六州地区被辽国占据了,北宋的战马太少,影响战斗力。“两分离”:一是军队的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二是兵民分离。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的藩镇割据局面,为防止武人篡政局面的重演,在军事体制上

    28、把统兵权和调兵权分开,使之相互制约,最终出现了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结果,导致战斗力低下。兵与民的分离,也是宋太祖出于同样考虑而制定的“家法”。王安石认为,当年秦国之所以兵强马壮,是由于商鞅实行了“什伍组织”的缘故,他的结论是,北宋政府“非什伍其民而用之,则不可以致治强”,目的就是对农村壮丁进行训练,能够具备作战能力。钟:明白了这些道理,我们也就不难理解王安石“强兵之法”的改革措施了。高:第一,针对军队数量多的问题,王安石实行了裁兵法,把老弱病残逐步淘汰。宋神宗当政初期全国养兵150万,到变法后期减少至79万,可见力度之大,这不仅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也提高了军队的整体素质。第二,针对战马少的问

    29、题,王安石实行保马法。宋代缺乏军马,保马法是让老百姓代国家饲养军马。马匹由官府拨给,代养户可以酌量免除赋税。这样既可以增加战马数量,又可以减少政府养马的负担。第三,针对兵将分离的问题,施行将兵法,也称置将法。就是由北宋王朝选用作战经验丰富和有能力的将官,专门负责某一地区驻军的军事教练,训练士卒,兵将互相了解,但最高权力都上统于天子,军权不致旁落。第四,针对兵民分离的问题,变法施行保甲法。保甲法就是将农村民户严密组织起来,寓兵于农,每10家为一保,50家为一大保,10大保为一都保。水浒传里边的晁盖被人称为“晁保正”,就是掌管着十个大保、500家农户的“都保”,结果手中有兵,最后造反上梁山了。可见

    30、当年宋太祖实行兵民分离的想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保甲制度下的农户,农闲时聚集起来练习武艺,平时夜间轮流巡查,维持治安。王安石实行保甲法的目的有三个:第一,加强地方统治秩序;第二,兵民合一,减轻财政负担;第三,让保甲制度成为从募兵制向征兵制过渡的一个桥梁。募兵制的弊端十分明显,必须改变。王安石规定,所有雇佣兵在战斗中因死伤逃亡出现的缺额,一律不再招募填补,用受过训练的民兵逐渐代替雇佣兵。钟:王安石变法还有用人制度、科举和教育方面的内容,请甲老师谈一谈这方面的要点。刘:为变法选拔和培养经世致用之才。其措施有四方面:第一,整顿吏治,精简机构,共裁撤州一级的机构31个,县级127个,节省了政府开支;第二,

    31、选官制度上抑制恩荫,择优录取,提高官员素质;第三,改革科举考试内容与形式,把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改为务求实际的经义策论。第四,在太学中增加武学、律学、医学等专业学校,主张以学校取士来替代科举。钟:好,老师们,以上我们一起了解了改革模块的宏观理论认识、四项古代改革的背景源起和内容措施。下一讲,我们将一起来探讨四项改革的结果和影响,以及改革模块教学的三个基本问题。老师们,再见!(下)钟:各位老师,刚才我们和大家一起分析了四个古代改革的背景源起和内容实施,接下来,我们再一起探讨这四个改革的评价。通过上一讲的分析,我们知道:一场改革成败与否,即不看改革对社会的冲击有多大,也不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主要标准

    32、有三条:一是看改革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二是看改革的客观成效,三是看改革的措施是否具有连续性。两位老师,下面我们是不是按照这三条标准,逐一讨论一下这四项改革呢?三、四个古代改革的评价刘:好的。我们先来看梭伦改革。(一)梭伦改革刘:我们知道,梭伦改革的预期目标有二:第一,近期目标是缓和贵族和平民的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和内战爆发。第二,远期目标是发展经济和军事,增加国力,使雅典在古希腊城邦中成为居于领导地位的强国。首先,梭伦改革尽管没有消除贵族和贫民之间的根本矛盾,但毕竟平衡了一触即发的社会危机,稳定了统治秩序。应该说,改革的近期目标达到了。其次,梭伦改革为雅典带来了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确立了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使雅典终于成为民主政治发达、工商业繁荣、文艺辉煌、居于古希腊城邦领导地位的海上强国,成为希腊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一直被看作是希腊古典文明的象征。从远期目标看,梭伦改革也是成功的。钟: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完全按照改革者当初的主观愿望去发展,在错综复杂的力量影响下


    注意事项

    本文(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