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00034社会学概论复习汇总及讲义.docx

    • 资源ID:9341776       资源大小:271.75KB        全文页数:4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00034社会学概论复习汇总及讲义.docx

    1、00034社会学概论复习汇总及讲义更多5折自考书籍、辅导资料 晓风书屋 1 / 9 学习是一种信仰 主讲:陈福娥、苏中文 课程代码:00034 社会学概论(2012年版) 复习资料 第一章 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 1、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社会变革需要(直接根源关键因素)/自然科学发展推动(原理方法轮)/社会经验积累/社研究先驱奠定社会思想基础。P35 2、社会学创立时期代表(1)孔德“社会学之父”,秩序和进步是其核心概念。(2)马克思主要贡献(奠基人/创基础理论/注重实际)。(3)斯宾塞有机体和进化论。P36-40 3、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1)涂尔干社会事实/失范理论/社会研究方法准则/功

    2、能分析与历史分析方法。(2)韦伯/社会行动及其类型/合理性是其理论核心/科层制。P40-42 4、芝加哥学派代表人斯莫尔,学术成就(开拓现代城市社区研究路/形成人文区位城市理论/推动调查研究方法形成完善/创立符号互动论)P43 5、结构功能论(1)帕森斯/社会均衡/著作行动结构、社会系统/主要理论 AGIL 功能分析图式(2)默顿:著作社论与社构/显、潜功能。P43 6、冲突理论(1)科塞的功能冲突论(2)达伦多夫的辩证冲突论 p44 7、交换理论代表人物霍曼斯和布劳 p45 8、符号互动论代表人物:布鲁默和戈夫曼。P45 9、社会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及其观点(人渐失批判能力/社研领域也存在/

    3、揭示问题未找措施)p46 10、当代社会学理论的代表人物舒茨、福柯、吉登斯、哈贝马斯、布迪厄 p46 11、社会学传入中国历史条件(1)社会学传入中国的途径:西方传教士、出国留学人员和译著(2)社会学传入的历史条件:传统文化土壤、现实社会发展需要(3)代表人物:谭嗣同(首提“社会学”名称)、康有为(群学)、严复、章太炎 p47-48 12、早期社会学地位确立(1)队伍和制度化建设(2)社会调查的兴起(3)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入与实践 p48-51 13、院系调整社会学撤销(1)维护与撤销(新中国成立到 1956)(2)重提与厄运(1956至今)p51-53 14、社会学的恢复重建(1)正名(2)

    4、五脏六腑说(五脏:学会组织/专业研究机构/大学社会系/图书资料/出版物,六腑:社会学概论/调查研研方法/心理学/城乡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国外社会学)p53-55 15、 社会学的本土化(1) 社会学本土化是外来社会学与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和现实社会实际结合形成本土特色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学术过程。(2)倡导人物费孝通(3)社会学中国化基本做法(马毛邓三思想研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人社会化基本任务/立足现实服务社义建设/借鉴吸收/造就专业队伍)p55-57 第二章 社会学研究方法 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p58 2、其他关于研究对象不同回答(韦伯社会行动作/涂尔干社会事实/索

    5、罗金社会关系/孔德社会)p58 3、社会学的特征(整体性;综合性;经验性;应用性)p60 4、社会学功能(1)研究功能:描述性、解释性、预测性和规范性功能(2)教育功能:助人自觉地社会化;助人合理选择(3)社会管理功能:一是建立规范;二是提供模式;三是反馈信息(4)社会批评功能 p62-63 5、社会学研究方法论(1)实证主义方法论(代表孔德实证哲学教程,成熟涂干尔社会学方法准则,观点客观存在/科学是因果说明/提倡研究调查/数学统计为向)(2)人文主义方法论(代表狄尔泰韦伯,观点自热与社会有别/研究在理解非说明/立于微观)(3)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以及当代社会学方法论(观点承客观社律/社会变

    6、化/唯物史观)(4)当代流派包括后实证主义、新人文主义、批判诠释理论、后现代主义。P64-66 6、统计调查是依目的与要求用科学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统计工作过程。基本原则(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分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P66 7、问卷调查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内容(个人基本情况、行为和态度);问卷类型(自填式和代填式)。P67 8、实地研究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问方式收集资料,并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主要有个案研究、典型调查、访谈与观察。P68 9、实验法根据一定研究假设在有控制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以发现或证实

    7、变量间或社会现象间因果关系的方法。作用一判断社会现象间或变量间因果关系为某理论提供假,二发现以往未知或未解释新事实建立新理论。优缺点(优点实验变量与之影响分离,省时力钱,缺点环境人为性过程反应性对象有限性结果适应性)。P71 10、文献法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语音、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在不影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分析和探讨个人与社会关系现象的方法。优缺点(资料恒古不变/费用低/可研历史现象/适纵横分析,难考证/受私密难获取/难编录比较分析)p71 11、社会学研究程序筹划阶段(选题、初索、建立研究假设、制研究方案、组织工作)实施阶段(方案付诸实行,依方案要求收集资料)总结阶

    8、段(分析资料撰写报告)。P72 12、社会学研究分析类型定性分析(对收集到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实地研究和非介入性研究属于定性方法)定量分析(对社会现象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问卷调查和实验方法属于定量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区别:(1)着重点不同;(2)依据不同;(3)手段不同;(4)学科基础不同;(5)结论表述形式不同;联系:定性与定量互补;定性方法是定量方法的基础、指南,但只有同时运用定量方法,才能在精确定量的根据下准确定性。P72-75 第三章 社会与文化 1、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各种社

    9、会关系的总和;两大派别:唯实论和唯名论 p76 2、社会的基本特征(1)以人为主体(2)以人们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3)以人与人交往为纽带(4)社会源于自然不同自然。P77 3、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关系。类型(1)关系性社会结构(2)实体性 (3)规范性 p77 4、社会建设(1)孙本文社会学原理中最早做出界定(2)社会建设意义(科学发展内容/促进社会和谐乃是社义本质属性)79 5、社会管理:基本内涵(主题多样性/手段制度道德建设/目标维序解矛/作用推资源合理配置经济发展活力环境)p79 6、人口指特定区域内一定社会关系联系起来一定数量质量有生命个人组成的总体。

    10、人口资源是指在特定地域内具有一定数量、质量和关系的人的总称。人口资源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P80 7、人口数量一定时间一定地区有生命个体总和。人口质量,也称人口素质,是对人口资源的质的规定性,包括人口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等。P81 8、人口问题素质、流动大、分布失衡、老龄化加速、性别失衡 p81 9、自然资源人类活动相关联全部自然条件总和,社会生存发展外部条件。类型环境/生物/矿产资源。特点有限性/无限性/系统性/分布不均匀 p82 10、自然资源在社会发展中地位(1)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必要条件(2)人类改变着自然依赖自然资源。P83 11、环境指围绕在人类周围其他生物和非生命

    11、物质等因素所构成的人类生存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发展所有外界条件总和。P83 12、环境功能(对人类支持、供给、调节、文化启迪作用)。P84 2 / 9 学习是一种信仰 主讲:陈福娥、苏中文 13、文化人类社会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 p85 14、文化特征:创造性;习得性;共享性;累积性;特殊性和共性。P86 15、文化结构(1)文化特质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2)文化集丛由一组在功能上互相整合的文化元素组成的一个更大功能单位。(3)文化模式由许多文化集丛结合而成的一个文化整体。P87 16、文化规范体系(1)习俗(2)道德(3)法律(4)宗教(宗教和邪教本质不同,爱生活尊世俗维

    12、秩序/末日贬世俗毁灭坏序,神超人/神在人间/宣博爱/残害人)。P87-p89 17、文化交流两文化间沟通、采借、冲突与融合的过程,是文化的固有属性。P89 18、文化传播:某种文化元素随社会交往扩散为其他社会采借或吸收的过程。载体人的流动(其他有电子网络)p89 19、文化冲突:异质文化传播接触中出现相互排斥的倾向和状态。根源民族性、阶级性。P90 20、文化采借:一种文化接受或吸收另一种文化的某些元素或文化集丛融入本文化的过程。标准(有用性/符合接近本民族易采借)。P90 21、文化多样性(1)文化震惊(初次接触另一文化模式迷惑混乱震撼)(2)主文化和亚文化(3)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

    13、p91 22、文化自觉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对他人文化有识人之明。费孝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P92 23、文化自觉的内容(关注了中国现代化反思、文化断裂下主题再造、提出美美与共价值诉求)。P93 第四章 社会化与社会角色 1、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社会化内涵(人生全过程/个人社会化全部文化遗产/个人与社会交互作用)。内容(生活技能、价值观念、政治、行为、角色等)。P94 2、社会化类型(1)基本社会化:基本表现形式和特殊表现形式(2)继续社会化:必要性、特殊表现形式(3)再社会化:两类型:主动、强制性再社

    14、会化(4)正向社会化和负向社会化 p95 3、社会化理论(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人格本我、自我和超我)(2)库利和米德自我理论(自我)(3)科尔伯格道德意识发展阶段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p96-97 4、社会化的条件(1)生物因素是指个人所带有的一种有上代为下代提供的、有利于人类从事社会活动的特殊遗传素质,表现人的身体结构;人的组织特殊的大脑;人具有的高级神经活动系统,有第二信号系统语言活动,而语言又是社会化的强有力的工具和杠杆。(2)环境因素指影响个人社会化的全部社会环境,包括:(1)家庭(2)学校(3)伙伴群体(4)工作单位(5)社区(6)大众传播(3)互联网各种不同类型规模独立运行管

    15、理的计算机网络组成的全球性信息系统;特点(全球性/每台有地址/共同协议连接)p97-101 5、互联网对青少年社会化影响(正面:教育提供选择权/开阔视野/更好了解社会规范/与人沟通互动平台负面)p101 6、社会实践(1)社会实践是实现知识内化与积累,达到个人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2)个人在生活实践中一般是通过:观察学习;角色扮演;知识积累等环节实现社会化。P102 7、社会角色一定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符合一定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四内涵(社会地位外在表现/一整套行为规范和行为期待/多种社会属性关系反映/群体组织基础)。P103 8、社会角色类型(1)依获得角色方式先赋角色(先天性)和自致角色(后

    16、天努力)(2)依角色规范化程度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较色(3)根据角追求的目标:功利性较色和表现型角色。P104 9、社会角色扮演经过角色期待、领悟、实践三阶段。P105 10、社会角色失调有:角色紧张、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P106-107 11、社会化基本目标根本上是培养社会合格成员。我国人社会化基本目标是培养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接班人。P107 12、人的全面发展思想马克思认为人社会化最高目标是人全面发展。内容(人全面发展是人一切属性全面发展,是每个人都能平等发展、完整发展、和谐发展和自由发展)。意义(人全面发展,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就开始产生的一种美好向往。人的全面发展理

    17、论,是马克思主义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把人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社会成员成熟标志,把全体成员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总体标志) 。 P108 13、人的全面发展实现过程人全面发展是一个过程,其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丰富。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物质基础;先进社会生产关系是人全面发展基本条件;推进人全面发展,同推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P111 第五章 社会互动 1、社会互动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符号和交往形式而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P113 2、社会互动构成因素(两个或以上互动主题/主体间接触/各方有意识考虑到行动符号意义)。

    18、P113-114 3、社会互动基本形式(1)暗示:人们为某种目的在非对抗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肢体语言及某些符号含蓄间接地堆他人心理行为影响,使其接受所示意见观点方式的活动。类型(直接、间接、自我、反暗示)。(2)模仿(无外界压力受他人影响仿照他人以相似相同的现象)、特点(非控制性自愿、举止近似榜样)、意义(学习基础/适应作用/增群体凝聚力)。(3)交换(一定规则下行为者为获得回报而行动并获得回报的社会互动形式)、要素(目标、付出、回报、效益)、类型(物质、非物质)。(4)竞争(为共同目标较量争夺,社会互动最普遍形式、类型(以主题分:个人个人、个人群体、群头群体/内容分:经济、政治、科技等)。

    19、(5)合作(共同利益目标密切配合联合行动)、类型(自发性/制度化传统合作/指导性/契约式)(6)冲突(不同行动者相互反对或阻止对方意图的自觉行动)、根源(某资源稀缺)、类型(经济文化政治种族阶级/显性隐形)(7)调适(调整行为适应环境要求对冲突情境加以适应的状态或程度)。P114-118 4、社会互动符号 符号(一群人共认有意义地代表其自身以外别的事物的象征)。(1)语言(2)身体语言(面部表情、手势、静态的身体语言)(3)个人空间所谓的个人空间指的是环绕一个人周围的直接的物理区域。霍尔提出个人空间的理论,四种距离(亲密距离 45 厘米内,个人距离 45 厘米到 122 厘米,社会距离 122

    20、 厘米到365厘米,公众距离 365 厘米以上)。P118-123 5、社会互动理论(1)符号互动论(代表库利、托马斯、米德,库利镜中之我论)(2)拟剧论(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3)常人方法学(加芬克尔)。P123-125 6、社会网络个人之间的关系网络。渊源米尔格六度分隔论和 150 法则。P125 7、社会网络特征(普遍性;多重性;滚珠性、多向性;隐蔽性)。P126 8、社会网络形态(1)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2)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3)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P126 9、社会网络功能(个人过去物质精神支持/影响生活各方面/动态视觉了解社会)。P127 10、强关系与弱关系(同质性强关

    21、系密切情感强烈如父母/异质性强关系不密切无太多感情维系如同事),代表人物格兰诺维特。P127 11、社会资本通过社会联系与社会关系所获取的资源。布迪厄社会资本短文中提出,分为经济、文化、社会资本。P128 第六章 家庭与婚姻 1、家庭具有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的人组成长期共同生活群体,人类生活最基本最重要群体形式,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是家庭的基本关系。P130 2、家庭特征(至少两个不同性别成年人/存在劳动分工/经济社会交换/共享许多事/亲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P131 3、婚姻通常是男女之间依照社会风俗或法律的规定而结为夫妻关系的一种社会制度。P131 4、家庭与婚姻的理论解释(1)结构功能

    22、主义(社会化、情感和陪护、性规则、经济合作等家庭功能对社会的重要性)。(2)社会冲突论(两性竞争冲突、男权)p132-134 3 / 9 学习是一种信仰 主讲:陈福娥、苏中文 5、家庭的功能(规范性行为功能、经济生活功能、人口再生产功能、精神生活功能、教育功能、抚养、赡养功能)。P134-135 6、家庭结构类型(核心家庭:夫妇子女;主干家庭:夫妇父母子女;联合家庭:父母多对已婚子女以及(外孙)子女组成的家庭;其他不完全的家庭,如残缺家庭、断代家庭、单身家庭等)。P135-137 7、家庭特殊类型(重组家庭、失独家庭、同性恋家庭、丁克家庭、留守家庭)。P137-138 8、变迁中的家庭与婚姻(

    23、1)家庭形态变化(小型化/离婚率上升/类型多样化)(2)家庭功能变化(经济功能弱化/抚育社会化外移/生育偏好改变)(3)家庭与婚姻观念变化(性观念多元化/地位平等化/行为理性化)。P138-142 第七章 群体与组织 1、群体是人们通过某种社会关系联结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和感情交流的集体。特征(1)一定数量成员(2)成员所接受的目标(3)明确的成员关系归属感(4)一定行为准则(5)时间上一定连续性。P143 2、群体类型(1)初级群体(库利提出,如家庭、邻居、伙伴)和次级群体(学校、社团等)(2)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梅约提出)(3)内群体和外群体(我群他群,萨姆纳提出)(4)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

    24、5)大群体和小群体。P144-146 3、初级群体作为由面对面对的互动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人际关系的社会群体,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特征(规模小/长期面对面互动/人格全面表现/角色难以代替/习惯伦理道德情感维系重要作用)。类型(家庭、邻里、伙伴群体)。P146-147 4、组织为了特定目标有计划组建严密机构的制度化群体。组织过程(决策、沟通、控制)。P147 5、组织科层制理论(1)合法性统治类型(传统型、魅力型和法理型)特征(固定权限/职位等级/执行职务建立在公文基础上/专业化量才录用/照章办事)。P148-149 6、科层制优点(行政管理效率高)和弊端(形式主义/繁文缛节/用人

    25、困境/欠缺人情/对外反应不灵敏)。P149-150 7、组织管理理论(1)科学管理理论(代表泰罗、法约尔,效率来自组织结构科学合理化)(2)人际关系理论(代表梅约、罗伊斯里斯伯格,社会人积极性)(3)组织行为理论(巴纳德、麦克雷戈,成员贡献于满足平衡,X 专制 Y 人性理论)(4)权变理论(约翰摩尔斯、洛斯奇,人不同目标不同管理方式)。P150-153 8、集体行为在缺乏确定组织程序和制度规范条件下,很大程度上自发形成,由许多个体参加的非制度化行为。特征群众性、自发性、非组织化和非制度化。P153 9、集体行为的传统解释(1)勒庞心理学视角解释:乌合之众理论(2)斯梅尔瑟的价值累加理论(因素累

    26、加改变集体行为)。P154-155 10、 集体行为理性选择理论 (1) 奥尔森的搭便车理论 (让其他社会成员承担公共费用)(2) 社会运动资源动员理论 (麦卡锡、扎尔德) p156-157。 第八章 教育、劳动与消费 1、教育广义指一切传播和学习人来文明成果知识技能经验促进个体社会化实践活动;狭义专指学校教育(制度化教育)。P159 2、教育类型(1)根据场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2)根据需求:生存教育和地位教育 p160 3、学校教育社会功能(10 显功能:社会化、社会选拔、提高人口素质、知识技术创新(2)潜功能:建立未来人际关系、减少就业压力、社会控制。P161 4、教育的社会

    27、学分析视角(功能论视角、冲突论视角、互动论视角)。P162-163 5、教育与社会不平等(1)教育不平等现象(2)教育不平等的社会学分析(对制度化教育的批判、教育与文化资本、劳动阶层子弟的“亚文化”)。P164-166 6、劳动有目的、有意识地变换、调整和控制自然界的活动,包括脑力活动和体力劳动。类型有薪劳动和无薪劳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p166-167 7、福特主义(泰勒制原则和市场为导向,分工和专业化为基础劳动方式),特征(标准化效率/劳资谈判新型关系/高设备低工人结合)。P168 8、后福特主义(精益生产),特征(灵活/减少不增值/自主权增强/合作信任)。P168

    28、9、当代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批判:布雷弗曼的压迫机制理论(资本主义剥削);布洛维的生产政体理论(生产与政治规范)。P169 10、影响求职成功因素(人力资本/社会网络/社会制度/社会偏见)。五类失业(摩擦性、结构性、周期性、季节性、残余性)P169 11、劳动力市场分割(就业好的稳定收入高,差的不稳定收入低)。P170 12、消费为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和文化财富的活动。特征(经济、心理、社会、文化属性)。P170 13、消费社会是一个以生活必需品之外的消费为主的社会。特征(消费成为社会的核心/水平规模不断扩展/消费主义盛行)p172。 14、消费社会学理论韦伯的生活风格理论、凡勃伦的炫耀性

    29、消费理论、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论。P173 第九章 社区与社区发展 1、社区指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内涵包括一定区域、社会关系网络、认同标志,滕尼斯最早提出。P175 2、社区功能:经济生活(首要)、社会化、社会控制、社会参与、社会保障 p176 3、社区类型学理论(1)社会学者对于社区的研究始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的类型学研究(2)社区与社会一书中分析了“社区”和“社会”两种对立的社会联系形式的类型。P177 4、人文区位学理论(1)同心圆理论(伯吉斯提出,城市划分五个同心圆区域),(2)扇形理论(霍伊特)(3)多核心理论(哈里斯、厄尔)p177-178 5、中国社区研究(杨开道、许

    30、仕廉北京一种社会调查,费孝通中国农民的生活禄村农田,张之毅易村手工业玉村农业与商业,田汝康芒市边民的摆)。P179 6、农村社区以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人们为主题构成同质性较高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 特点(人口密度低/经济活动简单/社会结构简单/社会变迁较慢)。P179-181 7、城市社区从事非农业生产为谋生手段具有一定规模人口构成异质性较高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P181 8、现代城市社区特点:分工复杂专业化高背景差异大,家庭和初级群体作用减弱代之正式组织,人际趋于功利化理性化肤浅化,存在包容更多文化差异。P183 9、社区发展在城乡基层社区中社区居民依靠自身力量在政府和其他组织结构的支持下推

    31、动社区有计划地社会变迁改善社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二战后联合国倡导在世界推广。P184 10、社区发展目标:双重目标(改善生活、全员参与)。P185 12、社区发展原则:民主、民众需要、自力、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物质精神政治文明并重。P185 13、中国城市社区建设进程(1986 年以民政对象为主社区服务,1991 年提出社区建设概念,1999 年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试点)。P185 14、中国社区建设原因(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及其本质(计划经济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发展要求)。P186-187 15、当前社区发展基本任务(促进城市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促进民主政治建设,减轻市场经济发展对社会生活负面影响)。P187-188 第十章 城镇化 1、城镇化人口和社会职能向城市或城市聚集,生产方式文化模式社会角色发生变化,使城乡接近融合的过程。P189 2、世界城镇化演进模式:欧美模式(市场主导型)和墨印模式(政治主导型)。P190 4 / 9 学习是一种信仰 主讲:陈福娥、苏中文 3、当代城镇化特征(1)城镇化进程速度加


    注意事项

    本文(00034社会学概论复习汇总及讲义.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