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前教育思想史笔记.docx

    • 资源ID:9338052       资源大小:40.48KB        全文页数:3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前教育思想史笔记.docx

    1、学前教育思想史笔记28045学前教育思想史笔记中国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贾谊(西汉初年)基本观点1.及早施教:早谕教(胎教)2.慎重择师:“三公”:太子的老师:太师、太傅、太保3.三育并举:三公职责:保,保其身体;傅,傅之德义;师,道之教训(体、德、制)4.深浅适宜:根据学习能力确定教学速度与内容多少思想特点优:重视早期教育,提出深浅适宜、快慢得当、最大限度发挥学生智慧潜能的原则,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缺:针对君主提出,具有一定局限性。颜之推(南北朝)颜氏家训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基本观点1.家教奠基,父母有责2.教儿婴孩,勿失良机3.德艺双修,博专统一艺教:“修以学艺”,一人有一技

    2、之长,可安身立命艺:“文艺”(六经、百家之书)“杂艺”(琴棋书画医数射卜)4.偏宠有害,严教是爱5.风化熏陶,闻见结合风化:父母为儿童创造良好家庭环境眼学:重视亲身直接观察以获取知识思想特点优:重视家庭教育、早期教育,对于家庭教育的意义、内容、方法提出有价值的观点,对当今家庭教育仍有教育意义缺:受阶级和时代局限,家庭教育中存在消极思想,如:重劳心、青劳力,想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主张体罚等朱熹(南宋)儿童教育意义小学(儿童教育)与大学统一,前后一贯,抓好幼期教育,才能使心智充分发展儿童教育内容小学:以生动形象、激发兴趣为原则,广泛采集道德格言、训诫诗、故事等作为童蒙教材。童蒙须知:从“衣服冠履”

    3、“言语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文字”“杂细事宜”五个方面对儿童日常行为规范作了详细规定。教育原则1.正面教育,防患未然2.认真专一,知行并重主敬:一种学习态度“敬”:(1)认真严谨(2)专心一致3.循序渐进,启发诱导思想特点重视儿童教育、童蒙教材,重视规范的教育思想王守仁(明代)一位理学家,继承发展陆九渊的“心学”,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主张自求自得,提倡独立思考教育目的明人伦:明白处理人际关系准则培养德性是儿童教育的主要任务儿童教育的程序和形式考德:考察学生在家里的行为表现读书:增长知识,开发智力习礼:培养儿童品德习惯的重要途径歌诗:陶冶心灵,激发儿童志趣意向,排解忧闷烦恼

    4、教育原则与方法1.顺其性情,寓教于乐2.随人分限,因材循序:儿童有个性能力的差异,按照儿童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教学3.分班教学,相互观摩思想特点提倡顺应儿童性情,按照儿童能力,寓教于乐,提出了四种教学手段,设计每日功课表,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为近代教育理论的产生开创新河陆世仪(明清之际)教育观点1.重视早期教育2.强调以身示范3.加强礼乐教化4.注意难易适中节韵幼仪:陆世仪从而特点出发,选择古今有关幼儿礼仪的知识,编成三五字一句的书,易读易解,朗朗上口,便于记忆。5.力求宽严得当思想特点认为使儿童教育成功必须使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学校教育以家庭教育为基础

    5、,家庭教育又受到社会风尚的极大影响。良好的社会风尚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熏陶涵养教育思想张履祥(明清之际)初学备忘:系统阐述蒙养教育的基本观点,从儿童角度出发提出要求,阐明道理,包含不少合理因素。教育思想1.正其心术2.耕读相兼:主张对儿童实施劳动教育,儿童参加农业劳动,可以体验劳动的艰辛,在此基础上才能培养良好的品德。儿童掌握了劳动技能,提高了生存能力。参加农业劳动,有助于锻炼身体,促进他们健康成长。3.谦虚笃实4.恭俭勤谨5.知耻改过思想特点主张蒙养教育亦学亦农,耕田读书,不可偏废,这是他蒙养教育思想区别于其他儒家学者的重要特征。耕读相兼的教育思想崔学古(清初)幼训:反映其蒙养教育思想,

    6、具有较大价值教育思想1.爱护儿童是蒙养教育的出发点爱养:以慈爱之心关心爱护儿童,用说理方法教育、感化儿童。2.因人而异是蒙养教育的基本要求3.宽严相济是蒙养教育的重要原则4.正面引导是蒙养教育的主要方法5.家馆合作是蒙养教育的必要途径思想特点从关心爱护儿童出发,主张以正面教育为主,用说理方法开到儿童,用表扬手段鼓舞儿童,将“爱养”作为蒙养教育的出发点,表现了以为教育家对儿童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责任心。爱养教育思想唐彪(清初)父师善诱法:阐发其儿童教育观点,时人认为其具有同朱熹小学并行的价值教育观点1.尊重蒙师,教之前提2.读书为本,识字为先3.先易后难,分层致功:读文章应由易到难,才能

    7、取得成效。4.随读随解,启发思考5.奖功督过,赏罚分明思想特点呼吁尊敬蒙师,提高其地位待遇,主张讲解书中道理,巧妙运用奖罚手段,以提高教育效果,对后来的儿童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善诱”教育思想第二章近现代学前教育思想张之洞(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劝学篇1898阐述“中体西用”思想奏定蒙养院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我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中体西用1.“中学”:旧学,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是封建三纲五常2.“西学”:“西政”(西方某一行政部门的管理制度)“西艺”(近代西方的科学技术)3.“中学”“西学”两者不可偏废,但“中学”是主要的,“西学”是次要的。4.实质:以西方科学技术巩固传统的政治伦理制度,达到维

    8、护清王朝统治目的章程1.重视学前教育,蒙养家教合一(创办蒙养院,是中国学前教育思想发展的一个的里程碑)2.提倡保教结合,强调启发涵养3.依据幼儿特点,确定教育内容(游戏、歌谣、谈话、手技)4.实施保姆培训,提高幼教师资康有为(维新派领袖,戊戌变法领导人)大同书描绘了带有空想社会主义色彩的大同世界,体现了他的社会理想书中勾画理想的教育系统为:人本院、育婴院、小学院、中学院、大学院“公养”“公育”的思想1.大同社会里,孩子为社会共有,出生后便离开父母,由政府设立的公共教育机构担负培养教育责任。2.人本院、育婴院:6岁以前儿童接受教育的机构,属于学前教育阶段3.胎教、幼教两个阶段:(1)重视环境(2

    9、)慎择保傅(3)教导孕妇(学道、育德、养身)(4)培育婴幼:6月断乳,进入育婴院,3岁进入慈幼院,若不设慈幼院,3-5岁仍在育婴院接受教育内容:养体(乐魂、开智的基础)、乐魂(开智的前提)三者统一开智(有利于身体、精神的发展)蔡元培(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制度作出巨大贡献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批判封建主义教育宗旨的基础上,根据资产阶级需求提出的1.军国民教育(军事教育):举国皆兵,进行军事训练、重视体育锻炼2.实利主义教育(智育):(1)教给孩子各种普通的文化科学知识,发展实业知识技能以及一定的职业训练发展国民经济(2)基础教育关系到国家人才的培养

    10、和成长,小学教员的责任重大,位置重要(3)主张学生自觉学习主动,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3.公民道德教育(德育):完全人格教育的核心,是“五育”的“中坚”4.世界观教育:培养人们超轶现世观念,使人生变得更有价值,人格趋于完善5.美育:陶冶性情,通过美育才能有效进行世界观教育“五育并举”思想是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心的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思想,体现了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改革封建教育的需要,顺应了当时社会变革的潮流,为中国资产阶级创建新教育体制提供思想武器,也是改革学前教育的指导方针。尚自然展个性教育应崇尚自然、尊重儿童,让儿童自由发展。批判封建教育观的思想武器。学前儿童公育(空想)(1)揭露了封建家庭的黑

    11、暗及对儿童产生的不良影响(2)强调教育是专门的事业,不是人人能担任的(3)在此基础上提出公育理想:妇女怀孕,进入胎教院;生了子女,进入乳儿院,断乳后,进入蒙养院受教育美育的要义与实施1.主张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实施美育学校美育:普通美育(面向全体,为专门美育孕育苗子,打好基础)专门美育(普通美育基础上的提升,肩负为国家为社会输送艺术工作者和艺术家的责任)社会美育:专设美育机关家庭美育:创设物质、精神美育的环境三者结合,对美育起导向作用2.设想通过胎教院、育婴院、幼稚园三级机构实施学前儿童美育胎教:美育起点,胎教环境要十分优美育婴院:让母亲与孩子生活在自然美和艺术美构成的环境之中

    12、幼稚园:开展各种美育活动,让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张雪门(南陈北张)对北方和台湾地区的幼教影响很大幼稚教育的目的四类幼稚教育:1.以培养士大夫为目标的幼稚教育2.以培养宗教信徒为目标的幼稚教育3.以发展儿童个性为目标的幼稚教育4.以改造中华民族为目标的幼稚教育教育是改造中国的关键,又追教育是开始创造中国幼稚教育,根据三个原则(1)中国传统文化(2)国家民族的需要(3)儿童的心理发展幼教目标应该随时代的前进而改变,以符合时代需要和创造中华民族优秀新一代的要求行为课程的基本精神1.行为课程的两大要素:生活、实际行为(1)课程完全根据生活,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开展,从生活结束,不限于教材的活动教育生活化

    13、(2)注意实际行为(行动、活动、做事)把生活和行动看作是相互联系的整体2.行为课程的组织(1)编制课程,不需要分得太清楚,太有系统,应注重知识的整体性(2)编制课程,虽要考虑社会需要,但应更强调满足儿童个体的需要(3)根据儿童的直接经验(4)全年的活动表,将儿童的活动分为:自然环境类:(节气、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社会环境类:(节日、家作、家庭、店铺、职业、风俗、公共机关、学校)儿童类:(游戏、疾病,规定每月中心活动)3.行为课程教学法:(1)起于活动终于活动的有计划的设计,根据设计精选有助于儿童发展的良好的行为进行指导,在指导中把握远大客观的标准(2)采取单元教学法:先根据幼儿的学习动机决定

    14、学习目的,再根据目的估量学习的内容(3)内容:工作、游戏、音乐、故事、儿歌等(4)课程进行前,要进行准别教材、布置环境、详拟计划;课程进行中,要随时指导,不重讲解,着重儿童行为的实践;课程结束后,评量检讨幼稚师范办学经验1.见习、实习场所(中心幼稚园、平民幼稚园、婴儿保教园、小学)2.见习、实习时间安排第一学年9学时/周分三次进行使幼师生对幼稚园有基本的了解第二学年学生自己支配第三学年一半时间婴儿园实习、另一半时间小学实习3.实习的组织实习条件(1)有步骤(2)有范围(3)有相当时间(4)有适合的导师和方法四大阶段(1)参观一个学期培养对幼儿园的基本概念(2)见习一个学期从供备材料开始,一直到

    15、整个设计活动的参与(3)试教一个学年二年级师范生尝试教学、教师业务、幼稚园行政上的处理(4)辅导一个学年开展家庭访问、社会联系陶行知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我国创造教育的首创者艺友制“艺”:艺术、手艺;“友”:朋友艺友制:用朋友之道培养幼稚教师的方式。根本观点:幼稚教师要在幼稚园里学,才能获得真本领特点:(1)学用结合,理论密切结合实际(2)培养师资学习时间为半年,周期短,比较经济,结合农村实际生活教育理论理论的形成: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理论内容及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1.生活即教育:幼儿在园内的每一环节、每一活动都是幼儿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教育的机会。2.社会即学校:幼儿园的

    16、周围环境、节日氛围、人际关系等都可以是学前教育的场所、范围和内容。3.教学做合一:教育学都以做为中心,以行求知,手脑并用。儿童创造教育的基本精神1.认识儿童的创造力:认识、了解、相信儿童2.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去想、去思考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做、去干解放儿童的眼睛,让他们去观察,去看事实解放儿童的嘴巴,让他们有足够的言论自由解放儿童的空间,让儿童接触大自然,与万物为友。解放儿童的时间,使儿童做支配时间的主人。3.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儿童需要充分的营养、需要建立良好的习惯、需要因材施教学前教育的重要性1.儿童早期教育的必要性,陶认为6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最重要的时期2

    17、.从福禄贝尔发明幼儿园以来,世人渐渐觉得幼儿教育是人生之基础。2.学前教育能否普及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学前教育的服务方向幼稚园之新大陆:工厂、农村最需要幼稚园1.招生对象:工农子女2.收托时间:整天整年,为女工和农妇解决困难3.普及幼稚教育步骤(改变态度、改变幼稚园的办法、改变训练教师的制度)思想特色1.主张人民第一,教育为公,坚持为工农大众服务2.重视儿童生活能力、创造力的培养。陈鹤琴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着名的儿童心理学专家和幼儿教育专家活教育理论体系三大纲领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教学原则;训育原则1.目的论: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具备条件(强健的身体、建设的能力

    18、、创造能力、合作态度服务精神)2.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课程编制原则(根据部门颁发的课程标准根据当地实际环境情形)3.17条教学原则(p35)4.13条训育原则(p36)精神实质: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下对封建就佳偶的有力批判,是抗日战争时代催生下的时代精神的体现,是对欧美新教育的吸收和再创造,更是陈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创新的成果。幼儿的心理特点1.好动2.好模仿3.好奇4.好游戏5.喜欢成功6.喜欢合群7.喜欢野外生活8.喜欢称赞家庭教育的重要性1.要把家庭教育作为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2.要把科学地了解儿童作为实施家庭教育的依据学习的性质:三种基本能力感觉、联念、动作(先感

    19、觉外界刺激,后把感觉的事物与所有感觉联合起来,再发生相当的动作去反应外界刺激)学习的原则:刺激原则、联念原则、动作原则3.要把教育功能自然渗透到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卫生教育、情绪教育、智育)幼稚园的15条主张1.幼稚园要适应国情2.儿童教育是幼稚园和家庭的共同责任3.凡儿童能够学的应该学的,都应当教4.幼稚园的课程以自然、社会为中心5.课程需要先拟定,但是可以变更6.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7.要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8应当特别注重音乐9.应当有充分而适当的设备10.应当采用游戏式的教学法11.户外生活要多12.多采取小团体的教学法13.教师应当是儿童的朋友14.教师应有充分的训练15.应当有种

    20、种标准,可以随时考察儿童的成绩幼稚园的五指活动1.健康活动2.社会活动3.科学活动4.艺术活动5.语文活动课程论的基本要点1.课程应为目标服务2.课程应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3.课程应实施“整个教学法”4.课程应当采用游戏式、小团体等教学方法5.课程应当有考察儿童成绩的标准恽代英(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儿童公育重要性:1.儿童公育关系到世界的改造和国家的前途2.儿童公育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优越性:1.使教育得到普及2.教师能科学地教育儿童3.儿童公育机构是理想的教育园地4.幼稚园并不能完全承担教育儿童的任务与康、蔡伦儿童公育本质不同之处恽代英明确指出,儿童公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他从唯物史观出发,认为随着

    21、社会的发展、经济状况的变迁,旧社会必然崩溃,到了新社会,必然有与之相适应的儿童公育。康、蔡二人的公育思想带有空想性质家庭教育观任务和内容:家庭体育:从襁褓开始,鼓励婴儿自爬自动,主张多进行户外活动家庭智育:胎教;感官教育;科学常识的启蒙教育;简单的历史地理生活常识家庭德育:父母应自备有秩序的习惯、勤俭的习惯、善良的许关、清洁的习惯方式和原则:1.潜移默化2.晓之以理、动之以情3.严而有格,扬长补短4.任其自由,合宜指导5.适当按时,积极防范张宗麟幼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1.幼稚教育之重要是由儿童对人生、对社会国家的重要性所决定的2.幼稚教育之重要是由它在学制上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3.幼稚教育之重要是

    22、由幼稚园是家庭托付幼儿的第一场所,肩负辅导家长教育的责任幼稚教育的服务方向服务对象:1.幼稚园为谁服务的问题决定幼稚教育的命运和价值幼稚园是整个民族的教育之一,应当向劳苦大众,转动工厂和乡村去。2.幼稚教育的服务对象:农妇、女工、贫民、职业妇女等,因为她们对人类有特殊贡献。发展方向:“明日的幼稚教育应当是”普及的、某个集团的、“教”与“养”并重的,与家庭沟通的、与小学联系的、有集团工作的精神、引用科学的养护方法、有一贯主张,最重要的任务是实现集团的理想。师资培养幼稚园教师任务:养护儿童最重要的责任发展儿童身体、养成儿童相当之习惯养成儿童相当之知识和技能与家庭联络并谋家庭教育改良之方研究儿童等幼

    23、稚园教师的培养通过幼稚师范教育进行,要求:1.师范教育为国家事业,不能容许外国人、教会或私人报班,国家对师范教育负完全责任2.幼稚师范以培养合格的幼稚园教师为目的,招收初中毕业以上之学生,身体健康,富有爱国心,真诚爱儿童,有有良知识和变换之思维者。幼稚园教师的进修:品性上、学问上、能力、技术方面的第三章当代学前教育思想1951幼稚园幼儿园前苏联影响下的教育文件戈林娜来华指导,教育部于50年代初,先后颁布幼儿园暂行规程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1954北师大学前教育研究室编制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凯洛夫教育学否定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恢复了赫尔巴特倡导的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思想,强调集体主义教育,强调

    24、课堂及智育的重要性,影响了我国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分科课程课程的组织采用纵向的发展序列,把需要儿童掌握的知识、技能分为:体育、语言、认识环境、计算、美术、音乐等游戏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社会反映性活动,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游戏分类1.创造性游戏:儿童自由创造的游戏,较多体现儿童主动、创造的主体特征。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2.有规则游戏:成人在儿童自发游戏的基础上,为一定教育目的而编制的游戏,需要儿童遵守一定规则,由教师组织儿童进行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游戏的特征1.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2.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3.游戏没有社会的使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

    25、造财富4.游戏伴随愉悦的情绪游戏与教学的关系前苏联的学前教育理论中认为:游戏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手段,把游戏的形式与系统知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学适应儿童的年龄与心理特点。在游戏过程中,要求儿童完成一定的任务,遵守一定规则,同时要求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及进行个别教育工作。新时期的教育文件1981幼儿园教育纲要1996幼儿园工作规程200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努力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思想体系)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我国的影响1.各学科都依据儿童心理发展水平进行2.儿童的发展就是儿童个体主动适应环境、主动同化顺应外部世界,不断建立新的图式的过程引进了“活动”教育观,主张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儿童

    26、提供能够同化的环境,让儿童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个,通过主动活动获得发展。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对我国的影响1.儿童是发展的主体,是教育的主体,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应当研究“完整的儿童”2.了解儿童的兴趣需要,关注儿童的整体发展,具有的意义尤为重要3.倡导整合的课程观,反对学科肢解儿童的整体发展,强调加强不同领域之间的知识联系。4.强调教师是儿童学习活动的促动者、鼓励者。儿童是真诚、可信赖的。引入这一观点,使我国学前教育更加人性化、更有利于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维果斯基社会建构理论对我国的影响1.儿童的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2.人与人的社交互动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源泉3.社会性的相互作用,包括人们之间的社会交

    27、往、沟通、合作的作用更重要强调通过儿童自己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教育应为儿童的活动创设必要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同时要提供人际间的互动,使儿童积极吸收环境中的信息,主动作用于环境,最大限度发挥自身潜能泰勒、课程目标设计理论对我国的影响任何课程都必须回答的四个基本问题:1学校应该追求哪些目标2人们要提供哪些经验才可实现这些目标3这些经验如何才能有效加以组织4人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是否实现四个步骤: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学习结果我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学前教育活动设计的思路与技术。布朗芬布伦纳、人类发展生态学对我国的影响1.小系统:发展中的儿童与即时环境(家庭、学校、工厂)之间的复杂关

    28、系2.中间系统:一系列小系统构成(家庭、学校、邻里伙伴)3.外系统:不包含儿童的主动参与,对儿童产生直接影响的情境系统(父母的工作单位、朋友等)4.大系统:一系列信仰、生活方式、伦理观念、价值观等具有一致性的文化或亚文化每个系统都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儿童的发展施加影响,重视儿童社会生态环境的建设,强调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对我国的影响1.每个儿童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多维的2.八种智能:言语、数学逻辑、视觉空间、音乐节奏、身体运动、人际交往、自我反省、自然观察3.八种智能之间不得不同组合表现出儿童的个体差异要求学前教育为儿童提供多元智能并租金各种智能共生共荣的条件,使儿童充分

    29、发展各种感知、把握多种认识世界的方式,体验世界多样性,获得完整经验。乌索娃关于知识系统化及作业教学思想的要义学前儿童要掌握的知识有两类:一类:比较简单的知识技能二类:比较复杂的知识技能作业教学的任务:利用儿童的自发经验(一类知识)引进轴心概念,以此为基础,帮助学前儿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和相应的认识方式作业就是教学的组织形式前苏联影响下的全面发展的学前教育理论1.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学前教育目标2.强调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3.重视集体主义教育从幼儿园综合课程看我国对传统优秀幼教思想的传承从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研究的理论基础来看,主要吸收了:1.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2.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

    30、理论与课程论思想3.借鉴了国外的教育理论和发展理论“综合性”的三个方面与三个层次:三个方面:内容的综合、教学手段的综合、教育过程的综合三个层次:主体活动的综合、一日活动的综合、个别活动的综合。20世纪末中国最具特色的学前教育思想内容1.以儿童发展为本的学前教育价值取向2.注重儿童终生学习与发展品质的培养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目标3.儿童是教育的主体4.崭新的课程观(1)整合的课程观(主题、单元、领域等形式对学科进行整合)(2)预成与生成课程的统一观(活动之前认真预设,活动中不局限于预设)(3)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学前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国家、地方、学校课程)5学前教育注重为儿童创设良好、丰富的活动环境6.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注重游戏的愉悦、享乐价值7.发展性取向的学前教育评价8.学前教育活动中倡导交往、沟通、合作、对话外国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柏拉图(古希腊)理想国


    注意事项

    本文(学前教育思想史笔记.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