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计算机课程教学大纲.docx

    • 资源ID:9335895       资源大小:65.95KB        全文页数:10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计算机课程教学大纲.docx

    1、计算机课程教学大纲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1课程名称:计算机系统结构2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3课程类别:学位课4学时及学分:48学时,2学分5要求先修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 微机原理,操作系统6教材:尹朝庆等. 计算机系统结构.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7开课单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二、课程设置目的与要求1目的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是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推动力,迅速发展的高性能计算机是信息化的基础。本课程以计算机系统并行化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为主线,以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评价方法为依托,从部件到系统,讲授高性能计算机的构成方法和技术,使学生具备使用

    2、和研究高性能计算机必要的专业知识。2要求了解高性能计算机指令系统的优化设计;掌握高性能处理机采用的流水技术及其性能计算与分析方法;掌握计算机存储系统的构成技术及其提高性能的方法和技术;掌握多处理机系统的互连结构及其互连网络的特性和连接方法;了解几种典型的多处理机系统;了解多计算机系统的若干关键技术;了解数据流计算机的数据驱动原理和掌握数据流程序图的表示方法。三、主要教学内容(一)绪论1并行处理基础2并行处理机的系统构成方式(二)处理机及其指令的优化设计(三)流水线技术1线性流水线与非线性流水线2超标量流水线与超流水线3向量处理方法与向量处理机(四)存储系统1存储系统的结构2并行存储器3虚拟存储

    3、器技术4高速缓冲存储器技术(五)互连网络1互连网络的分类与互连函数2几种静态互连网络的拓朴与特性3几种动态互连网络及其连接方法(六)多处理机系统1多处理机系统的基本模型2UMA型多处理机系统3NUMA型多处理机系统(七)多计算机系统1多机系统的消息格式与寻径方式2多计算机互连网3、并行处理方式(八)机群系统1机群系统的特点与关键技术2机群系统的通信技术3分布式并行计算的程序设计环境(九)数据流计算机1数据驱动原理2数据流语言与数据流程序图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C语言程序设计学时/学分:5460学时(上机1622)/34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适用专业:电子、机械、土建、

    4、水上等非计算机专业开课学院、系或教研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科学系技术教研室二课程设置目的及要求: 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应用的主要技术基础课之一。 通过理论教学与实验上机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基本掌握学习计算机语言的方法,并从计算机语言中数据存储方式、输入/输出、操作符(运算符)三个方面着手,掌握C语言中的数据类型、运算符、 输入、输出、条件执行、循环、函数等重要组成部分的概念及基本编程方法。 理论课注重概念的形成和知识的传授;实验上机注重编程技能的培养,并熟悉C语言编程环境,要求学生基本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过程,并能较熟练地利用集成开发环境进行简单编程。三主要教学内容、学生分配 本课程包括

    5、C语言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初步、C 语言进一步程序设计技术三个部分,具体内容与要求如下: (一) C语言概论(8学时) 明确C语言的发展历史、C语言的特点、C语言的基本构造、算法的基本概念、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 (二) 最简单的C程序设计(36学时)主要包括C语言的顺序程序设计、选择结构程序设计、循环控制。数组、函数、预处理命令。(三) C语言进一步程序设计技术(10学时)主要包括指针、结构体与公用体、位运算、文件和C+的面向对象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学时/学分: 36/2先修课程: 数字逻辑 计算机原理 微机接口技术适用专业: 计算机应用

    6、开课学院、系或教研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计算机系统结构教研室二课程设置目的及要求单片微型计算机由于体积小、功耗低、稳定可靠、价格低廉等诸多独特的优点,成为目前工业测控系统、智能仪器仪表、信号处理、机器人、家用电器、国防武器等计算机应用领域中常用的计算机。单片机带来的小型化、自动化、智能化使其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单片机的性能特点,掌握单片机的基本原理、硬件基本结构、指令系统及其外部接口扩展设计方法,熟练掌握各种典型设计方案,掌握内部各I/O接口功能部件的应用设计,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组成单片机应用系统。三主要教学内容、学时分配1第一章 微型计算机的基础

    7、知识 (1学时) 单片机的概念、单片机的发展及应用概况2第二章 MCS-96系列单片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第十五章 80C196KB/KC单片机(5学时)(1)MCS-96单片机硬件基本结构、性能特点、芯片引脚功能(2)中央处理器CPU及其操作(3)存储器空间及存储控制(4)I/O口及I/O控制、芯片配置寄存器(5)系统时钟信号及复位3第三章 存储器及其与系统的连接(2学时)(1)常用存储器芯片介绍(2)存储器寻址方法(3)存储器与系统的连接 4. 第四章 MCS-96指令系统/第五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十三章 计算程序的设计(4学时)(1)程序状态字(PSW)、堆栈及寻址方式(2)系统常

    8、用指令及常用伪指令(3)汇编语言程序设计5第六章 输入输出及中断(2学时)(1)I/O接口的寻址方式及地址译码方法(2)单片机中断系统的结构及中断系统的编程6第八章 定时器及其应用(2学时) 硬件定时器T1、T2、监视定时器(WDT)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7 第九章 高速输入部件HSI及其应用(3学时)(1)HSI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利用HSI测量脉冲信号、机械转速 8 第十章 高速输出部件HSO及其应用(3学时)(1)HSO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利用HSO产生PWM波9 第十一章 A/D和PWM(D/A)及其应用(3学时) (1)A/D与D/A转换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1

    9、0 第十二章 串行口及其应用(3学时) (1)串行口的工作原理 (2)串行口的应用实例11 第十四章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2学时) (1)单片机应用系统结构、接口及设计内容(2)应用系统设计举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大纲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icrocontrollers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实验总学时数: 6适用专业: 计算机应用承担实验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实验室一、实验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实验教学是单片机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单片机软硬件系统的了解,掌握单片及常见应用系统设计一般步骤。它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硬件选择、软件编程

    10、调试,能完成一般的验证性试验和设计性试验。二、实验项目名称和学时分配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学时数必/选开01 80C196软件方法产生中断 1必开02定时器T1实验-定时中断 1必开03 利用HSI测单脉冲宽度 1必开04 利用HSO产生连续脉冲 1必开0580C196 A/D 转换实验 1必开06LED七段数码管显示实验 1必开三、单项实验的内容和要求480C196软件方法产生中断实验内容1) 用软件方法使中断登记寄存器INTPENDING的EXTINT(P2.2)位和HSI.0位置1 ,P2.0和P2.5分别接两个发光二极管。编制程序,L1、L2初始态为灭,EXTINT中断使L1点亮1.5秒钟,

    11、HSI.0中断,使L2点亮1.5秒钟。 2) 编程的关键是在EXEINT中断处理程序中要有大约1.5秒延时,由于这时已关中断,所以在这1.5秒时间内HSI.0无法进入中断处理,这样可以加深对中断优先级的理解。2. 定时器T1实验-定时中断实验内容 1) 定时器T1产生溢出时引发中断,每中断5次,数码管最后一位显示值加1(初始值为0),当加满16次时,又从0开始继续。2)实验说明(1)T1为16位定时器,时钟源是固定的,每8个状态周期使其加1。在DVCC实验系统中,时钟为4.0MHZ,每个时钟周期为250ns,每个状态周期为750ns,每8个状态为6.0s。这样T1的溢出周期为655366.0s

    12、,约393ms。(2)(2) 本实验中,利用中断方法,每中断5次(大约2s),计数一次,计数值在数码管上显示,计满16次,从0重新开始计数显示。3. 利用HSI测单脉冲宽度实验内容 DVCC实验仪上的“SP”单脉冲作为HSI.0和HSI.1的输入。测量到的单脉冲宽度按秒的形式显示在数码管上。单脉冲的宽度与实验者按单脉冲按钮的时间长短有关,时间一般大于HSI能表示的时间,应利用定时器1中断记录脉宽高位。由于脉宽大于65536个时间单位,要留心长整数的运算方法。4. 利用HSO产生连续脉冲实验内容 1) HSO可按程序设定的特定时刻在HSO.0HSO.5中任一引脚输出正跳或反跳电平。因此利用HSO

    13、可以方便地产生脉冲。 2) 编制程序,使得数码管上显示预定的脉冲周期和占空比,在HSO.0引脚上,生一定占空比的方波。5. 80C196 A/D 转换实验实验内容 1) 用查询方法实现80C196通道0的A/ D转换,转换结果以十进制形式显示在LED的后三位上,通道0的模拟量由实验仪上电位器W1提供。 2) 请注意:启动A/ D转换命令送出后不到8个状态周期内,A/ D结果寄存器内的S位(忙)可能尚未置1,因此需加入几条空操作指令。 3) 十六进制转化为以0.01V为单位的十进制数,其转换公式如下:500X/1023,其中X为从AD结果寄存器中取出的结果。 4) 由于80196的VREF直接和

    14、VCC连在一起,和标准值+5V有些误差,因此转换结果和实际值要有些误差这是正常的。在实际应用系统中,VREF必须为+5V,才能保证转换结果的精度。6. LED七段数码管显示实验内容 1) 用系统上的键盘显示管理器件8155的I/O口通过驱动电路75452来驱动LED显示器。 2) 编制程序,使LED数码管循环显示0F。实验时建议每组2人。分布式并行处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分布式并行处理/Distributed Parallel Processing学时/学分:60学时3学分(研究生)/40学时2学分(本科生)先修课程:计算机系统结构、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适用专业:计算机软件开课

    15、学院、系或教研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应用软件教研室二课程设置目的及要求熟悉分布式并行处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基于局城网的分布式环境的构成和配置;了解分布式并行计算的基本方法;并能在并行虚拟机(PVM)和消息传递接口(MPI)并行开发环境中,编写并实现常见的分布式并行算法。三主要教学内容、学时分配1分布式并行处理系统基本概念(4学时)(1)并行计算系统的类型(2)并行计算系统的性能评估(3)典型的并行计算系统2网络并行计算平台(4学时)(1)计算机高速局域网(2)网络并行计算(3)PVM和MPI 简介3并行计算概论(8学分)(1)分布式并行计算数学模型(2)加速比定律(3)算法并行度与系统并行度(

    16、4)水桶原理与负载平衡(5)算法精度与处理器效率(6)算法逻辑拓扑对系统物理拓扑的映射4并行系统的拓扑结构(8学时)(1)拓扑结构固定的并行系统(2)拓扑结构可变的并行系统(3)拓扑结构可变并行系统实例分析5区域分解法(8学时)(1)区域分解法基本概念(2)多重网格方法(3)具有虚边界预测的多重网格并行算法6矩阵并行计算(6学时)(1)矩阵相乘的若干并行算法(2)分布式环境中的矩阵乘法并行计算法7处贮器农庄方法(6学时)(1)处理器农庄算法基本概念(2)曼氏集合的分布式并行求解8PVM和MPI并行计算环境(6学时)9Linux操作系统和PVM/MPI平台的配置(4学时)分布式并行处理实验大纲一

    17、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分布式并行处理/Distributed Parallel Processing实验总学时数:8学时适用专业:计算机软件承担实验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室二实验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通过编写并在局域网上实现典型的分布式并行算法,使学生熟悉分布式并行环境,掌握高效分布式并行算法的设计与实现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分布式程序设计能力。三实验项目名称和学时分配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学时数必/选开1矩阵并行乘法42曼氏集合分形图并行程序设计4四单项实验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实验分组人数要求)上述实验要求在PVM/MPI开发平台上编程、编译、链接并加载到局域网上运行。两人一组,使用35台PC

    18、机,一次可有两个班同时做实验。对运行结果测试并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计算机安全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计算机安全/Computer Security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含上机8学时)先修课程: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维护,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课学院、系或教研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计算机技术教研室二课程设置牡丹与要求信息系统是计算机应用的核心,而计算机安全技术又是信息系统最为关键的技术之一,它已成为当今信息时代计算机应用的主要专业技术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信息安全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了解计算机安全的基本知识;掌握

    19、计算机安全技术的基本内容和实现手段,为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计算机安全法规意识和计算机安全技术的实现与决策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础。三主要教学内容、学时分配1计算机安全的基本知识(3学时)信息、信息社会与信息安全,计算机系统的脆弱性,计算机安全的含义、体系结构及其内容层次。2数据保护技术(9学时)数据保护综述,密码学的发展与基本概念,传统加密算法及其计算机实现技术,若干现代密码体制的基本原理,公开密钥密码标准及安全协议介绍。3计算机系统安全技术(8学时)计算机硬件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系统软件的安全技术,数据库的数据保护,网络站点的安全策略、防火墙与平台安全概述。4计算机病毒的防治(5学时)计算机病毒的概

    20、述、机理与扩散,计算机病毒的宏观防治策略,若干常见计算机病毒的检测与清除。5计算机安全法规与教育(3学时)计算机安全立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计算机安全管理的基础条件与监察,计算机安全等级的划分与适用范围,安全审计与测试,计算机安全教育及其特点。四、教材及参考书教 材:1计算机安全,主编:王锡林、郭庆平、程胜利,人民邮电出版社,1996年第二版。2计算机安全原理, M. Andress著,杨 涛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计算机科学导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计算机科学导论学时、学分:54学时,3学分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软件工程开课学院、系或教研室:计算机学院二课程设置目的及

    21、要求计算机科学导论是计算机学科本科新生的入门课程。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对计算机科学学科中最基本的概念给予简要的介绍。为新生提供计算机学科的知识结构总框架。通过实践环节训练学生掌握近期流行办公自动化软件及互联网使用等简单操作技术。介绍本专业的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环节使学生对计算机科学有一个初步的整体的认识,为后续的课程学习起到一个先导的作用。三主要教学内容、学时分配(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12学时)主要内容:1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发展:介绍电子数字计算机的诞生及发展的历程,各阶的主要特点。2计算机的应用:介绍计算机主要应用的情况。3计算机中数据表示:介绍计算机内对不同类型的数据的

    22、表示方法。4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计算机系统概述、计算机基本硬件组成,以及微型计算机的硬件配置和软件配置。5多媒体计算机的简介:包括多媒体的定义,多媒技术的特征,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多媒体的关键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6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介绍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性及危害,计算机病毒的结构及分类,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基本要求: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应用的状况。(二)操作系统Wiadows2000(12学时)主要内容:1Windows概述。2Windows2000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3Windows2000的资源管理器。4Windows2000控制面

    23、版。5Windows2000的多媒体组件。基本要求:掌握Windows2000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三)中文输入法(6学时)主要内容:1汉字输入基础,介绍汉字编码方法,汉字输入码的编码方法。2全拼输入法。3智能ABC输入法。4五笔字型输入法。5Windows2000输入法的设置和使用。基本要求:了解汉字编码方法,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通过训练达到一定的汉字输入速度。(四)字处理软件Word2000(8学时)主要内容:1Word2000的概述。2文档基本操作。3文档排版。4表格的插入。5图文编排。6打印输入。基本要求:掌握Word2000的基本功能及使用方法。(五)电子表格软件Exc

    24、el 2000(8学时)主要内容:1Excel 2000概述。2工作表的建立。3工作表的管理和格式化。4数据的图表化。5数据的管理和分析。6页面设置和打印。基本要求:掌握Excel 2000基本功能及使用方法。(六)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8学时)主要内容:1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2Internet基础知识。3Internet上的常用服务。基本要点: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学会一些通常的Internet使用方法。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 计算机网络/COMPUTER NETWORKS学时/学分: 44/2.5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开课学院、系或教研室:计算机二二

    25、、课程设置目的及要求在信息时代的大潮中,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已开始离不开网络;以网络为核心的高新技术正成为全球经济的助推器,把更快的发展速度、更方便快捷的服务呈现在人们的面前。特别是,少数发达国家主导着因特网的发展,已经把对网络理论的研究和网络技术的开发演变成为市场竞争的武器,并已从因特网中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利益,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其他国家的信息基础设施。其中,美国对因特网的成功进行了认真的总结,认为未来网络的发展趋势是“更大、更快、更安全、更及时、更方便”,并继续投资研究新一代信息网络的理论和技术,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因此,在我国开展网络理论和技术的学习和研究,对于提高我国未来信息技术的

    26、实力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以及最新技术,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理论课学完后,应掌握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协议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包括:局域网,以IEEE802系列标准作为重点要求,特别是以太网技术;广域网,以ISO/OSI参考模型为一般要求,重点是转到因特网的TCP/IP参考模型上来,应对因特网的常用协议熟悉、理解和掌握。实验以数据链路层或网络层的协议作为例子,让学生掌握协议的设计与实现方法。二、主要教学内容、学时分配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4) 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协议的概念,ISO/OSI和TCP/IP参考模型中,各

    27、层的基本概念和功能,网络的分类。 2物理层 (4)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传输媒体,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调制解调器,物理层协议RS-232-C的特性,DTE与DCE的概念,信道上的最大数据传输速度。 3数据链路层 (8)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停止等待协议,滑动窗口协议,HDLC幀的格式和幀的类型,PPP协议。 4信道共享技术 (2) ALOHA技术,CSMA的三种类型,CSMA/CD。 5局域网 (4) LAN的特点和基本技术:拓扑结构,传输媒体和MAC,LAN的体系结构,IEEE802.3标准,高速LAN和无线LAN。 6广域网 (4) WAN的基本概念,网络层的功能,路由选择算法,距离

    28、矢量和链路状态算法,拥塞控制的原理。 7网络互连 (6) IP地址,IP协议,ICMP协议,IPv6和ICMPv6。 8传输层 (4) 传输层的功能,端口的概念,用户数据报协议UDP,传输控制协议TCP。 9应用层协议 (6) 应用层的功能,域名系统DNS,FTP,WWW,TELNET,E-MAIL,网络管理。 10ATM技术和网络安全 (2)三、教材及参考书教材:计算机网络 主编:谢希仁 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第三版)参考书:计算机网络 主编:Tanenbaum Andrew S.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三版,熊桂喜等译)计算机维护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中文/英文);计算

    29、机维护/PC Maintenance学时/学分:36/2先修课程:微机原理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开课学院、系或教研室: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系二课程设置目的与要求微型计算机的广泛普及,要求应用人员不仅能正确地使用微机,而且应该掌握微机维护技术,当微机出现故障时能够迅速确定故障,采取正确的措施,尽快恢复系统。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结构,掌握正确的配置和安装操作方法,对微型计算机系统及其常用外部设备的工作原理、产生故障的现象及处理方法有所了解,通过实验与上机操作基本达到一级维修水平,为用好微机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微型计算机系统板(包括CPU、内存、BIOS与

    30、CMOS、总线、接口)、磁盘存储系统(硬盘驱动器、软盘存储器)、电源部件、键盘、显示器、打印机等部件和设备的工作原理、内部结构,常见硬件故障的处理方法。对常见的软件故障,特别是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传播规律和防治方法有所了解。通过实验与上机操作能够独立拆卸、组装微机系统,进行正确的配置。能运用诊断软件或仪器对微机系统进行故障诊断,达到板级维修技术水平。能够正确的理解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注册表结构和日常维护处理方法,对常用工具软件性能和使用有所了解,初步掌握诊断测试软件的使用方法。三主要教学内容、学时分配1绪论(1学时)介绍微型机与微处理器的发展过程,微机系统的运行环境要求,微机产生故障的原因及一般维修方法。2微型机系统板的结构、配置与维修(4学时)介绍微机


    注意事项

    本文(计算机课程教学大纲.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