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和理论成果.ppt

    • 资源ID:9305891       资源大小:4.30MB        全文页数:6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和理论成果.ppt

    1、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 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内曾经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使中国革命几乎陷入绝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李大钊,在1922年出版的先驱创刊号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提出了“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反对做“一定公式的奴隶”。,毛泽东,刘少奇,李大钊,毛泽东,刘少奇,“我们历史上的马克思主义有很多种,有香的马克思主义,有臭的马克思主义,有活的马克思主义,有死的马克思主

    2、义,把这些马克思主义堆在一起就多得很。我们所要的是香的马克思主义,不是臭的马克思主义;是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第331332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李大钊,毛泽东,刘少奇,“要使马克思主义系统地中国化,要使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为中国形式,乃是一件特殊的、困难的事业。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毛泽东同志,出色地成功地进行了这件特殊困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第335336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和特征,含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

    3、。,特征,含义,特征,(1)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民族形式。(2)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为着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和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意义,进程,(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2)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3)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意义,进程,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意义,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告诉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其次,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化,才能引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走向胜利。江泽民十五大

    4、报告-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m,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本节的提纲,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6个方面)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2.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晚年错误,时代背景,理论基础,阶级基础,实践基础,毛泽东思想是在世界进入帝国主义时代,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已昭示人类历史开始了一个新纪元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苏联十月革命,时代背景,理论基础,阶级基础,实践基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

    5、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得包括毛泽东在内的先进的中国人在众多的西方思潮中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时代背景,理论基础,阶级基础,实践基础,以中国民族工业为标志的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新生产力的代表即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时代背景,理论基础,阶级基础,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开始萌芽,基本形成,走向成熟,继续发展,开始萌芽时期(1921年1927年),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萌芽的主要标志: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开始萌芽,基本形成,

    6、走向成熟,继续发展,基本形成时期(1927年1935年),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形成的主要标志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怎样分析农村阶级,开始萌芽,基本形成,走向成熟,继续发展,走向成熟时期(1935年1945年),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开始萌芽,基本形成,走向成熟,继续发展,继续发展时期(1945年以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主要标志: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关于重庆谈判和美国记

    7、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是以毛泽东名字命名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原则。,它既不是零散的毛泽东的只言片语,也不是毛泽东全部言论不加鉴别的汇总,而是经过实践检验具有科学性、规律性即内在逻辑联系的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

    8、验总结。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与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完全不同的。毛泽东的武器文房四宝.rm 毛泽东成为共产主义者.rm怀念毛泽东主席.ram 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rm 毛泽东生平.ppt,发动“文化大革命”,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毛泽东思想的地位,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1.它是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和光辉旗帜;2.它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3.它是20世纪中国思想发展的新阶段;4.它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思想基础;5.它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精神支柱。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1.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是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东方的重大发展。,结

    9、论,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的确立,不是任何人的主观愿望和人为安排,也不取决于任何主观的贬抑或溢美之词,而是由它所经历的历史进程、所处的历史条件、所解决的历史课题及其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决定的,是由它的理论价值和科学价值决定的。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rm,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本节的提纲,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2.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邓小平理论具有完备的科学体系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2.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历史

    10、根据,现实依据,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历史根据,现实依据,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历史依据,现实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历史经验和世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历史依据,现实依据,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理论发端,构建轮廓,形成体系,树立旗帜,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十一

    11、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理论发端,构建轮廓,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十二大)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的开幕词中,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形成体系,树立旗帜,形成体系,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构建轮廓,理论发端,树立旗帜,(十三大十四大)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且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等方面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十二个理论点,确认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邓小平的理论创造,构建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轮廓。,树立旗帜,邓小平理论产

    12、生的历史必然性,(十五大以后)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了“邓小平理论”这个鲜明简洁的科学概念,进一步阐明了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并将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构建轮廓,理论发端,形成体系,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第一个层次:哲学基础精髓作用,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二个层次:基本原理奠基的作用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理论。,第三个层次:实践形态实践相结合的桥梁作用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以及基本战略和基本政策,这是以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为依据而制

    13、定的。,哲学基础,首先,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都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而邓小平理论不仅始终贯彻了实事求是,并且还将解放思想纳入到了理论的精髓之中,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认识路线。,继承,发展,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哲学基础,继承,发展,其次,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邓小平理论全面地、准确地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包括正面的和反面的经验,为邓小平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哲学基础

    14、,继承,发展,再次,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在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邓小平理论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把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新境界,新水平,新判断,新体系,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新水平,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

    15、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新判断,新体系,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新判断,新水平,新境界,新体系,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对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对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了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新体系,第四,总体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科学体系。财富10.wmv,新水平,新境界,新判断,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第四节“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本节的提纲,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

    1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历史根据,现实依据,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恐怖主义危害上升,一些地区的冲突和争端时起时伏,世界还很不安宁。科技进步日新月

    17、异,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国际经济、政治关系,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三个代表”形成的历史条件,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历史根据,现实依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就。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波澜壮阔。我们党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在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风险,经受住一次又一次考验,排除各种干扰,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进。,“三个代表”形成的历史条件,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历史依据,现

    18、实依据,党成立以来的丰富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三个代表”形成的历史条件,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历史依据,现实依据,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党的队伍发生重大变化。新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这给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党的阶级基础在增强,群众基础在扩大。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我们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三个代表”形成的历史条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孕育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从1989年6月至2000年2月,这一阶段,江泽民

    19、同志虽然没有把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一起集中、完整地论述,但在他的一些重要讲话和论述中已经蕴涵了“三个代表”的思想。这一段经历的时间比较长,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孕育时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孕育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阶段从2000年2月至2001年7月,这一阶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完整提出的阶段,是江泽民同志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通过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创造性地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大问题,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阶段。

    2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孕育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从2001年7月至2002年11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江泽民同志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深刻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进一步阐明了党在新世纪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三个代表”开始由一个重要论断发展成为思想体系,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关于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21、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等等。,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但都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2、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典范,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最现实、最生动的教材。,继承,发展,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理论基础,继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贯穿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条主线。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展开的标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拓展和深化。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理论上都源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实践上都立足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集中体现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思路

    23、的一致性上。,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理论基础,继承,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

    24、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四,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态度学习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新的实践,并努力在实践中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五节 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本节的提纲,一、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思想体系二、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科学发展观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思想体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但都贯穿

    25、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一脉相承之中还体现着与时俱进。正因为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才能做到重视理论指导和勇于理论创新,能够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作出新的理论贡献,不断产生新的理论成果。,提出,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内涵,意义,科学发展观,提出,内涵,意义,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26、,推进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提出,内涵,意义,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最新实际结合的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它同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是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的。这一科学发展观是对20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在抗击非典斗争和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得到的重要启示,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这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的意义:第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第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第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第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注意事项

    本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和理论成果.ppt)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