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福建省泉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 资源ID:930066       资源大小:153.49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福建省泉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1、福建省泉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福建省泉州市【最新】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人体缺乏碘元素可能引起的病症是A甲状腺肿大 B侏儒症 C佝偻病 D贫血2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量取液体 B滴加液体C蒸发结晶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铜丝用于制导线C氧气用于急救病人 D酒精用于溶解碘4某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燃着的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的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此白烟的主要成分是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炭粒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5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油锅着

    2、火应立即向锅里泼水B面粉厂、加油站都应严禁烟火C用水灭火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吹灭燃着蜡烛的灭火原理主要是隔绝氧气6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A2个二氧化氮分子:2NO2 B氯化亚铁:FeCl3C铜离子:Cu+2 D氧化镁:MgO27下列对金刚石和石墨的认识错误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B金刚石和石墨的燃烧产物一定是二氧化碳C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8下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HB反应前后分子、原子个数不变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都没有改变D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

    3、应9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目的实验设计A区别硬水与软水取样,加入肥皂水,搅拌B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将空气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C检验一块银白色金属片是铝还是锡将打磨过的大小、形状相同的金属铝片跟锡片分别放到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中D配制溶质质量分数10%的氯化钠溶液将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8%和2%的氯化钠溶液混合AA BB CC DD10用下图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和药品进行模拟炼铁实验,测得甲中硬质玻璃管(含药品)在反应前和完全反应后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装置乙中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 B装置乙能起到收集适量尾气CO的作用C停止加热需继续通CO直至冷却 D制得铁的质量为(

    4、M1M2)二、填空题11我国“页岩气”总储量居世界第一。“页岩气”是存在于片层状岩石缝隙中的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还含有少量的乙烷等。(1)“页岩气”属于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加压后,25m3的“页岩气”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用微粒的观点解释:_(3)下图为乙烷分子的结构示意图。乙烷中碳元素与氢元素质量比为_。乙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4)“页岩气”作为燃料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的环境问题是_。12【最新】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三名科学家。(1)图1是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2为锂原子结构示意图。图1中“6.941”

    5、表示_。图2中X的数值为_。化学反应中,锂原子容易_(填“得”或“失”)电子,形成_(写微粒符号)。(2)某锂电池充电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反应条件略去):2LiCoO2 + C62Li0.5CoO2 + LiC6。LiCoO2中Co的化合价为+3,则Li的化合价为_。反应后,含Co物质中,Co的质量分数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三、推断题13如图所示,IIV各步反应是初中化学涉及到的有关化学反应(箭头指向表示物质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略去),其中甲、乙、丁均为氧化物,甲、丁为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乙在常温下是无色液体,丙能支持燃烧。(1)丁的名称是_。(2)I对应的

    6、化学方程式:_(3)II有多种转化途径:若II为分解反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若II的反应物是甲与乙,该变化存在于自然界物质循环之中,称为_作用。四、流程题14人类在大规模应用金属的历史进程中,先后经历了铜、铁、铝和钛(Ti)的使用。(1)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曾青”指的是可溶性的铜的化合物(如硫酸铜),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例如:_(2)金属材料因锈蚀而报废。铁生锈的条件是_;把铁制成不锈钢可有效的防止铁生锈,不锈钢的硬度_(填“大于”或“小于”)纯铁。(3)铝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因为其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该氧化膜的化学式:_(4)金属钛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常温下,

    7、钛不溶于水,不和溶质质量分数小于5%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工业上常用金红石(含有TiO2)大规模生产钛,反应流程如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请设计从Ti和Mg的混合物中获得纯净金属钛的实验方案:_。五、简答题15水和水溶液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知识。(1)水的净化过程中,利用活性炭的_性,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2)下表是硝酸钾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温度/20406080100硝酸钾溶解度/g31.663.9110169246氯化钠溶解度/g36.036.637.338.439.8若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提纯硝酸钾可以采取的方法是_。60时,将硝酸钾和氯化钠两种固体各50g分别加入盛

    8、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能得到饱和溶液的是_(填“硝酸钾”或“氯化钠”),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列计算式即可)。(3)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完全溶于适量的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放置一会儿,观察到有无色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经检验,该无色晶体为氢氧化钠。请简述导致氢氧化钠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主要原因:_用54g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水的电解实验,当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3%时停止电解,电解过程中氢氧化钠质量始终不变,则被电解的水的质量为_g。六、实验题16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下图仪器B的名称是

    9、_;组装氧气的发生装置,需要的仪器有_(填标号)。(2)如下表所示,往三份等质量的大理石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质量的酸,产生二氧化碳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编号药品I块状大理石、10%硫酸II块状大理石、5%盐酸III大理石粉末、10%硫酸已知:常温下碳酸钙难溶于水,硫酸钙微溶于水,氯化钙易溶于水。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宜选择_(填编号),不用其他两组药品的原因依次是_。用下图装置(保持瓶口向上)收集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操作是_。七、科学探究题17某泳池通过定期添加“84”消毒液进行杀菌消毒,同时抑制藻类生长。某次游泳比赛之前,工作人员往泳池中加入“84”消毒液,为了增强杀菌效

    10、果,又再加入同为消毒剂的过氧化氢溶液,结果反而造成泳池中藻类生长加快。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此原因展开探究。资料摘要“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实验一“84”消毒液稀溶液与3%的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I.取“84”消毒液稀溶液于试管中,滴加3%的过氧化氢溶液II._有大量的气泡产生_“84”消毒液稀溶液与3%的过氧化氢溶液混合有氧气产生提出问题 “84”消毒液稀溶液与3的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后,有产生氧气的化学反应发生,NaClO是一种反应物还是催化剂?实验二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将注射器中30mL3的过氧化氢溶液平均分6次注入锥形瓶中。(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11、: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将注射器的栓塞缓慢向外拉动至某一刻度,观察到_,则装置气密性良好。(2)每次注入过氧化氢溶液后,待不再产生气泡,记录收集的气体体积如下表:(忽略其他有关因素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实验编号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量筒内气体总体积(mL)103206257262267X表中的数据X=_。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可推知NaClO_(填“是”或“不是”)产生氧气之反应的一种反应物,理由是_。(3)根据以上探究,明确了由于工作人员的误操作,反而造成泳池中藻类生长加快的主要原因是_。八、计算题18学家侯德榜在1926年生产出纯度为99%的“红三角”牌纯碱(Na2CO3),为

    12、世界制碱工业作出突出的贡献。化学小组用氯化钡(BaCl2)溶液测定某纯碱样品纯度,有关化学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原理为Na2CO3 + BaCl2 = BaCO3+ 2NaCl 。若该纯碱样品质量2.15 g,充分反应后产生的BaCO3质量为3.94 g。求:(1)参加反应的Na2CO3的质量;(2)该纯碱样品的纯度为多少?(结果精确到0.1%)参考答案1A【分析】根据碘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详解】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故选:A。【点睛】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掌握人体化学元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2B

    13、【分析】 【详解】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仰视或俯视读数,故图中操作正确;B、胶头滴管不能碰试管壁,故图中操作错误;C、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故图中操作正确;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集气瓶底预先铺上一层细沙或放少量的水,故图中操作正确;故选:B。【点睛】3C【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详解】A、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

    14、质,故选项错误;B、铜用于制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氧气用于急救病人是利用氧气的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D、酒精用于溶解碘是利用了酒精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4D【详解】A、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又重新燃烧起来,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常温下为固体(白烟),水蒸气不具有可燃性,故A错误;B、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又重新燃烧起来,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且是气体,故C错误;C、炭粒是黑色颗粒,故C错误;D、

    15、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又重新燃烧起来,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白烟是石蜡蒸汽凝成的石蜡的固体小颗粒,故D正确。故选D。5B【分析】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灭火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详解】A、炒菜时油锅着火后不能用水浇灭,应用锅盖盖灭,故说法错误;B、面粉厂、加油站等场所的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可燃性气体和可燃性固体小颗粒,应严禁烟火,以免发生火灾或爆炸,故说法正确;C、用水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而不是着火点,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属性,不能随意改变,故说法错误;D、吹灭燃着蜡烛

    16、的灭火原理是降低蜡烛温度低于其着火点而灭火,故说法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A【详解】A、分子用该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在化学式前加数字,因此两个二氧化氮分子的符号为2NO2,故选项正确;B、氯化亚铁中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FeCl2,故选项错误;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铜离子可表示为:Cu2+,故选项错误;D、氧化镁是由显+2价的镁元素和显-2价的氧元素组成,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MgO

    17、,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7B【分析】【详解】A、金刚石和石墨虽然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B、碳单质具有可燃性,金刚石和石墨充分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若不充分燃烧则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C、金刚石、石墨均为碳的不同单质,所以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睛】8C【分析】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可分析出,反应物的C2H2和O2,生成物的CO2和H2O,由此可对选项进行判断。【详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乙炔燃烧生

    18、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A、由甲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甲物质的化学式是C2H2,故说法错误;B、由该反应的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反应前分子的个数都是7,反应后的分子个数是6,,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改变,故说法错误;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元素的质量不变,故说法正确;D、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说法错误;故选:C。【点睛】根据分子的微观示意图,可以分析出分子的构成,由分子的构成可推断物质的化学式,从而可对相关问题进行准确的分析。9D【分析】 【详解】A、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故能够达到实验目的;B、根据除杂的原理,

    19、主成分不能除去,不能生成新的杂质气体,除去空气中的氧气,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氧气会和铜反应生成固体氧化铜,故能达到实验目的;C、铝的金属活动性在锡之前,检验一块银白色金属片是铝还是锡,将两者放到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中,铝反应的速率比锡快,故能达到实验目的;D、配制溶质质量分数10%的氯化钠溶液,并不是将溶质质量分数8%和2%的简单相加,需要知道溶质质量分数为8%和2%的溶液的质量,并且需要已知溶质质量分数10%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选项数据不足,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10D【详解】A、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

    20、钙沉淀和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说法正确;B、盛满石灰水的乙装置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检验并吸收反应生成的CO2,还能将CO收集起来,故说法正确;C、在实验结束后,先撤掉酒精喷灯,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直到装置冷却,防止生成的铁再次被氧化,故说法正确;D、反应前和完全反应后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氧化铁被还原成铁,减少了氧元素,(M1M2)的质量是减少的氧元素的质量,故说法错误;故选:D。【点睛】分析炼铁反应原理,反应前后固体的减少是氧元素的减少,以及注意事项才能正确解答。11混合物 气体在加压条件下,微粒间的间隙变小 41 温室效应 【详解】(1)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

    21、成,题中已知“页岩气”主要成分为甲烷,还含有少量的乙烷等,故填:混合物;(2)根据分子间存在间隙,将25m3的“页岩气”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分子的间隙减小,故填:气体在加压条件下,微粒间的间隙变小;(3)根据乙烷分子的结构示意图,乙炔的化学式为C2H6,乙烷中碳元素与氢元素质量比为;乙炔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41;(4)“页岩气”作为燃料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故填:温室效应。12相对原子质量 3 失 Li+ +1 变大 【详解】(1)元素周期表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填: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

    22、数,X=2+1=3,故填:3;锂原子最外层上有1个电子,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锂离子,故填:失;Li+;(2)LiCoO2中Co的化合价为+3,氧元素显-2价,设锂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3) +(-2)2=0,x=+1,故填:+1;反应前含Co物质化学式是LiCoO2,反应后含Co物质化学式是Li0.5CoO2,由两者化学式比较,Li的原子个数由1变为0.5,其他不变, ,反应后含Co物质中,Co的质量分数变大,故填:变大。13一氧化碳 CO2+Ca(OH)2=CaCO3+H2O 光合 【分析】根据题目给出的转化关系图和

    23、信息:甲、乙、丁都是氧化物,甲、丁为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丁是一氧化碳,甲是二氧化碳,乙在常温下是无色液体,乙是水,丙能支持燃烧,丙是氧气,据此分析回答。【详解】甲、丁为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都是氧化物,丁能转化为甲,所以丁是一氧化碳,甲是二氧化碳;乙在常温下是无色液体且是氧化物,所以乙是水;丙能支持燃烧,所以丙是氧气;(1)丁是一氧化碳,故填:一氧化碳;(2)I是甲转化为乙,对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故填:CO2+Ca(OH)2=CaCO3+H2O;(3)II是乙转化为丙,若II为分解反应,反应物为一种,生成物为多种,故:化学方程式为;若II的反应物是甲与乙

    24、,甲为二氧化碳,乙是水,该变化存在于自然界物质循环之中为光合作用,故填:光合。【点睛】本考点属于物质的图框式推断题,通过题文信息,从而得出物质的组成并熟悉二氧化碳、水、氧气、一氧化碳之间的相互转化是解题的关键。14Fe+CuSO4=FeSO4+Cu 同时与氧气和水接触 大于 Al2O3 往Ti和Mg混合物中加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略小于5%的稀盐酸,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将固体洗涤、干燥(或其他合理答案) 【详解】(1)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填:CuSO4+Fe=FeSO4+Cu;(2)铁的锈蚀实际是铁与空气中的水、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合金比组成金属的硬度更大,故填:同

    25、时与氧气和水接触;大于;(3)铝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是氧化铝,故填:Al2O3;(4)根据流程图,反应是TiO2在高温条件与炭粉和氯气反应生成TiCl4和CO,故填:;钛不和溶质质量分数小于5%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从Ti和Mg的混合物中获得纯净金属钛,可以加入溶质质量分数小于5%稀盐酸或稀硫酸,故填:往Ti和Mg混合物中加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略小于5%的稀盐酸,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将固体洗涤、干燥。15吸附 冷却热饱和溶液(或其他合理答案) 氯化钠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配成热饱和溶液,放置后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的溶解度变小,故晶体析出 36 【详解】(1)在水的净化过

    26、程中,常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异味,故填:吸附;(2)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若硝酸钾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则提纯硝酸钾可采取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故填:冷却热饱和溶液;依据表中数据分析: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7.3g,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所以将氯化钠、硝酸钾固体各50g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其中溶解氯化钠得到的是饱和溶液,溶质质量为37.3g,溶液质量为37.3g+100g,故填:氯化钠;(3)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热,此时溶液为饱和状态,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冷却至室温后,溶解度减小,因此析出氢氧化钠,故填:氢氧化钠

    27、固体溶于水放热,配成热饱和溶液,放置后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的溶解度变小,故填:晶体析出;氢氧化钠是溶质,水是溶剂,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变为3%,溶液浓缩时溶质质量不变,设电解水的质量为x,得出反应前后溶质质量的等量关系:,x=36g,故填:36 g。16 长颈漏斗 ACDF II 反应I较慢且产生的气体较少,反应III速率太大不利于气体收集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管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已集满 【分析】(1)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选择发生装置;(2)根据制取二氧化碳药品的选择之应问题以及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分析。【详解】(1)氯酸钾

    28、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根据图中所指仪器B为长颈漏斗,氯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是固体与固体加热型,所以需要的仪器有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单孔胶塞,故填:;长颈漏斗;ACDF;(2)II块状大理石与5%盐酸反应,速率适中,易于收集二氧化碳;II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达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发生;III大理石粉末反应太剧烈,不利于收集二氧化碳;故填:II;反应I较慢且产生的气体较少,反应III速率太大不利于气体收集;若用图示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从长管进入,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验满时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处,若木条熄灭,证明

    29、二氧化碳已满;故填: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管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已集满。【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制取装置;掌握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是解题关键。17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气体 木条复燃 导管内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或其他合理答案) 272 是 当往“84”消毒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的第三次和第四次及其之后,产生的氧气量变少以致不再产生,说明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NaClO的量越来越少,最后被全部消耗,由此证明NaClO是一种反应物 藻类生长抑制剂次氯酸钠与误加入的过氧化氢发生了化学反应而被消耗,从而导至藻类生长加快(或其他合理答案) 【分析】实验一根据实验结论有氧气产生进行分析;实验二根据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以及表格中数据的变化规律分析。【详解】实验一根据实验结论有氧气产生,验证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因此滴加过氧化氢溶液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故填: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气体;木条复燃;实验二 (1)根据气压原理,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将注射器的栓塞缓慢向外拉动至某一刻度,瓶内压强减小,大气压将水压人导管,如果导管内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说明


    注意事项

    本文(福建省泉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