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语文四年级第二单元.docx

    • 资源ID:9274505       资源大小:30.91K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语文四年级第二单元.docx

    1、语文四年级第二单元 语文 集体备课第 八 册 第 二 单元主备人: 复备人: 学 校: 班 级: 二0一0年一月有 效 的 备 课, 是 实 现 高 效 课 堂 教 学 的 途 径单 元 备 课科目: 四年级语文 第 二 单元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本单元安排了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一”。其中古诗三首桂林山水走进丽江为精读课文,五彩池为略读课文。本单元的课文以描写景物为主。共同的主题是通过描写祖国河山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好山的思想感情。本单元的课文,语言优美生动,展现的自然景观让人心旷神怡,能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教学本单元,要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祖国秀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

    2、的情感,陶冶学生审美情趣。“语文百花园二”中安排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设有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能说会道、笔下生辉等五个栏目,安排了运用同音字、读词语说词语、比较句子、读读背背、积累关于名胜古迹的知识、朗读诗歌、设计校园风景线、想象作文等语文实践活动。目的在于通过语文实践,巩固识字,积累词语,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夏各项能力和写作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来理解课文内容;要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感悟自然景观,体会语言文字;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

    3、学生感受山水之秀,语言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随文识字23个,会写26个,掌握常用词语。教学目标1、随文识字23个,会写26个,掌握常用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4、,让学生感受山水之秀,语言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要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祖国秀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教学难点要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祖国秀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 引导点拔法、 指导朗读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

    4、学习法 读书感悟法教学措施1、引导学生多读课文,要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反复地读,读出感情,读出味道,细细体会和感悟。2、教学生字要以学生自学为主,利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3、充分利用插图这一教学资源,帮助学生阅读课文。4、恰当地使用些教学的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课文内容。课时划分5、古诗三首 4课时6、桂林山水 2课时7、走进丽江 2课时8、五彩池 1课时 语文百花园二 5课时课题5、 古诗三首课型新授课时4教学目标1读懂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2体会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4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5默写。教学重、

    5、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3、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课前准备及课件设计春天画面的图片课件。教学方法以读代讲引导启发适时点拨课 时 教 案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师生共同交流所搜集的描写春天的古诗。2、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的诗人写下了描写春天的古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三首描写春天的古诗。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自由读三首古诗,把生字多读几遍。2、认读生字。 3、指名读三首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三、学习第一首古诗。 1、板书课题:江畔独步寻花。齐读课题,解题: 江:四川成都锦江。畔:江边。

    6、独独自。步:散步。寻:寻找。诗人在四川成都锦江独自散步寻找花。 2、交流诗人杜甫的资料。3、自由读古诗,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4、小组内交流。 5、全班交流。、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黄四娘:杜甫的邻居。蹊:小路。千朵万朵:花很多。低:低垂。句意: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成千上万朵花压得枝条低垂下来。 这两句写的是什么?(花)这是静态描写,你体会到什么?(花很多、繁茂)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2)、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留连:十分留恋,舍不得离开。戏:戏闹。自在:自由自在。娇莺:小黄莺。恰恰:形容声音非常和谐动听嬉闹的蝴蝶恋恋不舍地在花中飞舞,自由自在

    7、的小黄莺叫声婉转动听。这句诗写什么?从这句诗你体会到了什么?(景色美)指导读这一句,读出自己的体会。5、说说全诗的意思。6、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春天)这首诗有静有动,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四、作业1、根据你的想象,把诗中描写的景物画下来。 2、背诵默写古诗。 第 二 课 时学习寒食一、导入课题 交流寒食节的资料。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 清明前的一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从这一天起家家三天不生火做饭,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寒食节景象的古诗。 板书课题:

    8、寒食。齐读课题。二、交流诗人韩翃的资料。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三、自由读古诗,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城:指春天的京都长安城。无处:到处。御:皇家花园。御柳:皇家花园中的柳树。斜:飘拂。句意:春天的京城到处柳絮飞舞,寒食节皇家花园的柳树在春风中飘拂。这一句描写了什么?(京都长安城春天的景象) 写的什么时候?(白天)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2)、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9、。日暮:日落天黑。汉宫:唐代皇宫。五侯:王侯贵族。日落天黑,皇宫里忙着传送着朝廷赏赐的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族的家里.。这句写了什么?写的什么时候?(夜晚)(贵族点蜡烛)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里的贵族却在忙着传递蜡烛,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你从中体会到什么?(诗人对现实不满 。)读出自己的体会。3、说说全诗的意思。四、有感情地朗诵寒食并背诵 诗人描绘寒食节的景象,由白天写到夜晚,重点写夜晚,流露出了对现实的不满。感情朗读并背诵。五、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古诗。第 三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学过王安石的哪些诗?板书课题:泊船瓜洲。齐读课题, 解题:泊

    10、:船只停靠。船只停靠在瓜洲。2、交流诗人张继的资料。二、自由读古诗,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1)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京口:地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和长江北岸的瓜洲隔水相望。间:间隔。隔:隔着。数重:几重。钟山:紫金山,在江苏省南京市东面。诗意:京口和瓜洲就在这一水相隔之间,回首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吹绿。(据说王安石在选用这个“绿”字之前,曾经换了十多个字。有“到”、“过”、“入”、“满”等等,最后选定了这个“绿”字。这个“绿”字好在哪里呢?我想诗人在吟这个“绿”字的时候,一定翻来覆去吟诵比较。

    11、让我们也来用“到”呀,“过”呀吟诵吟诵,比较比较,好不好?那“绿”字好在哪里呢?)何时:什么时候。还:回。诗意: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这明月什么时候照着我回到家乡?3、说说全诗的意思。三、总结全诗,体会感情。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思念家乡)学到这儿,我们想到了另一首写诗人在明月之夜思念家乡的诗,是哪一首? 2、感情朗读全诗并背诵。第 四 课 时一、感情朗读三首诗并背诵。二、用自己的话说说三首诗的意思。三、指导书写生字。1、观察生字的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交流指导学生记住字形。 3、学生练习,写时注意笔画、笔顺要正确。 4、展示评价。四、改写江畔独步寻花修改意见板书设计5

    12、 古诗三首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寒食 韩翃泊船瓜洲 王安石修 改 建 议课 堂练 习及 作业 设计1、先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在解释字义(1)黄四娘家花满蹊。蹊:( ) (2)留连戏碟时时舞。留连:( ) (3)自在娇莺恰恰啼。恰恰:( ) 2、寒食是 代诗人 写的,从词中 可以知道作者所写的春天的美景: 3、你认为寒食东风御柳斜的原因是: 4、补充诗句京口瓜洲一水间, 。春风又绿江南岸 教学反思 课 时 教 案课题6、桂林山水课型新授课时 2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

    13、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教学难点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教学准备1、课件2、搜集有关桂林的资料文字、图片都可。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法、 引导点拔法、 指导朗读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 读书感悟法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桂林以盛产桂花,桂树成林而得名,它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城市。这里山秀、水清、石美、洞奇,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誉。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骚人墨客为它写下了优美的诗文,唐代大

    14、诗人韩愈就曾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来赞美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桂林山水的作者,又是抓住了桂林山水的什么特点来赞美桂林呢?”学生听了老师的这段导语后,兴趣顿生,开始积极阅读,认真思考。二、逐层分析(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

    15、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3体会最后一句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

    16、,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

    17、,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险氨。)

    18、(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

    19、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三、朗读全文四、课堂作业1朗读课文2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一、指名读课文二、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

    20、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三、识记生字,练习书写漓:注意右半部的写法。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尺”。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四、指导背诵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五、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字

    21、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想想分号的用法(长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分句,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这样,要以把一个个意思分得很清楚。)六、仿写。写一段话介绍一处景物,注意写出景物的特点。修 改 意 见修 改 意 见修 改 意 见板书设计6 桂林山水水 静、清、绿山 奇、秀、险修 改 建 议课 堂练 习及 作业 设计1、 组词漾( )镜( ) 瑕( ) 峦( ) 羡 ( ) 境( ) 假( ) 恋( )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波( )壮阔 水平( )镜 峰( )雄伟( )地而起 连( )不( ) 奇峰( )( )1、 先解释加点的字,在写出句意。( 1)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

    22、: 句意: (2)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碧: 句意: 教学反思课 时 教 案课题 7、走进丽江 课型课时 教学目标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3、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莫读课文,深入探究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国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4、认识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教学重点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难点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准备 1、课件2、搜集有关丽江的资料文字、图

    23、片都可 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法、 引导点拔法、 指导朗读法自主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 读书感悟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同学们上街可我们游览山水甲天下的桂林,这节课一起让我们走及云南的丽江去领略丽江神奇而美丽的风光吧!板书课题:7走进丽江(齐读课题)师生共同交流的资料。(播放多媒体课件)2、小结:除湿中国地图,指出云南昆明的方位,说明丽江所在的位置。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认读生字。 (1)、自由拼读,小组内交流你记住了哪个生字,是怎样记住的? (2)、指名拼读。 (3)、去掉拼音认读。 2、指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请你用一句话

    24、概括出丽江的特点。(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好一个丽江城!真不愧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围绕着神奇而美丽,那么作者重点介绍了丽江哪两个方面呢?分别是哪些自然段介绍的?板书:古城 自然景观 书上的哪些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的呢?(认识过渡句)三、合作学习,感悟课文。 (一)、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1、 用一句话概括地说说,你读这两段的感受。(板书:神奇而美丽)2、重点理解: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总领全文)(二)、学习课文3、4自然段 那么下面我们就随同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古城!欣赏那千年古城的神韵,请同学默读3、4自然段,你对丽江古城有了哪些了解?

    25、1、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古城的历史地位、古城的布局特点和奇特风貌。(布局特点:丽江古城以四方街为中心,呈八卦型放射状延伸,并分出无数条街道,整体形成网状布局。古城风貌赛江南,这里桥多, “条条街道有小桥,小桥两边是人家,桥下是潺潺的流水”“水边杨柳垂丝”,城水相依,像江南的苏州。作者抓住“小桥”“流水”“杨柳”等代表性的景物,描绘出“家家溪水绕户转,户户垂柳赛江南”的古城风貌。)3、你有什么感受?(神奇、惊奇、赞美)感情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三)、学习课文5自然段1、走出古城,不远处就是玉龙雪山,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雪山的美景吧!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第五自然段,玉龙山有哪些

    26、特点?2、汇报交流,深入体会。3、读这一段时应该饱含着怎样的情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齐读)(四)、学习第六自然段(1)除了古城和玉龙雪山,丽江还有很多迷人的景色,下面请同学们齐读第六自然段!(2)同学们,除了书上所说的,你还知道丽江有那些迷人的风光,把你课下搜集到地说一说?(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3)除了这些丽江还有很多迷人的景色,(板书:)希望你们课下再查找一下资料,你会对丽江了解得更多!(五)、学习最后一段(1)同学们前面我们欣赏了阳光下的丽江古城,那月下的古城究竟是怎样一幅画面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想月色中的古城给你什么样感觉? (2)指名说并有感情的朗读(配乐

    27、),体会作者的情感。四、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1、同学们今天作者带我们游览了,丽江古城和玉龙雪山,此时此刻,你想不想用自己的话来赞美一下丽江?(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2、教师小结:听到同学们的赞美,让我想起了郭沫若赞美丽江的一首对联:春风杨柳千万条,风景这边独好!飞起玉龙千百万,江山如此多娇!希望同学们将来有机会也亲自去领略一下丽江那神奇而美丽的景观! 3、欣赏着美丽的画面,聆听着动听的音乐,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 二 课 时一、复述课文。 二、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有哪些表达方法值得我们学习,请举例说明。(过渡句、抓住特点、比喻、 想象、 总分总的结构、层次清楚、佳词妙句)三、指导书写生字。1、

    28、观察生字的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交流指导学生记住字形。 3、学生练习,写时注意笔画、笔顺要正确。 4、展示评价。四、摘抄积累佳词妙句。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到采集本上。修改意见修改意见板书设计 7 走进丽江 丽江古城 神奇美丽 玉龙雪山修 改 建 议课 堂练 习及 作业 设计1.抄写生字加音组词2.完成下列词语( ( )不倦 无( )畏( ) ( )( )万分所向( )( ) 所向( )( ) 安然( )( )3、组词;燥( )蓬( )刮( )澡( )篷( )乱( )教学反思 课 时 教 案课题8、五彩池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1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12个;正确读写“腾云驾雾、漫山遍野、闪耀、拇指、镰刀、石笋、起伏、丘陵、折光镜”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3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悟感受五彩池的美丽及其形成五彩颜色的原因。教学难点:探究形成五彩 颜色的原因。课前准备及课件设计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这是一堂基于网络信息化环境的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试图引导学生自由阅读,感悟体会,生动描述,独立思考,分组合作,主动交流。教师通过激发兴趣、审美欣赏、拓展学习三个阶段,以组织同学们进行“网络虚拟


    注意事项

    本文(语文四年级第二单元.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