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浅谈中国古代建筑思想.docx

    • 资源ID:9247346       资源大小:446.49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浅谈中国古代建筑思想.docx

    1、浅谈中国古代建筑思想 艺术学院 刘旭东(0941019040) June 2, 2011看那些瑶台天阙浅谈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思想 摘要:始从秦汉的磅礴辉煌,经历了隋唐的勾心斗角,传承了两宋的雕栏玉砌,再到明清的细腻精美。它们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而支撑着中国文明的独特的“思想”,深深的渗透于中国的古代建筑中,从而形成了中国独树一帜的建筑思想,并成为了世界建筑思想的一朵奇葩。等级制度、居中思想、居前思想、天人合一等建筑思想对中国古代建筑影响深远,并且其中的一些思想观点至今还为人重视,中国能完整保存到今天的古建筑多是宫廷

    2、建筑,宫廷建筑也能代表我国古代建筑的最高水平,所以本文均以宫廷建筑为基础入手,对中国古代建筑思想进行论述。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五千年悠久的文化历史。大量的考古研究几千年的中国古代建筑史是一部丰富多采的文化史,充满着社会生活、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的积淀,建筑本身随着各个时代的不同而互异;与此同时,中国古代建筑又是一个连续完整相对独立的发展体系。高台、木构架、大屋顶的外观形式以及庭院组合模式一肋相承,未曾间断。这就表明在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一种持续的普通的观点或经验的核心,决定着建筑的发展也就是说存在着一种相对稳定的建筑发展观,这种发展观体现了古代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对客观世界

    3、的态度以及现实社会条件下,比如生活方式、生产力水平、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下建筑发展的价值取向。1. 从“聚落”到“城”的建筑思想发展所反映的“国家”的出现 要谈中国的建筑思想,则必须对中国的建筑历史有所了解,建筑是人类活动的产物,而人类有意识的活动,大概要从史前文化说起了。 中国史前文化大概分为有巢氏、燧人氏、伏牺氏、神农氏、黄帝五个阶段。而真正意义上建筑是从黄帝开始的,如新语说:天下人民野居穴处,未有室屋,则与鸟兽同域,于是黄帝伐木构材,筑做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雨。在这一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以聚落为单位的居民点。聚落中以居民的居室建筑为主,还有居民公共活动的大房子,广场等建筑设施,

    4、这些设施是服务于全体居民的,因此它们都是开放型的,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人们是没有等级差别的。为了氏族成员活动方便,大房子,广场大多修建于聚落中间位置。而后的史前文化末期,出现的一些大房子,他们成为了部落首领办公或居住地。如甘肃大地湾F901(图1)就是这种大房子,他也就成为了中国宫殿建筑的最早雏形,图 1 甘肃大地湾F901遗址。最早的宫殿式建筑。距今5000年的大地湾四期文化发掘出的一座编号为“F901”的建筑,是目前所见我国史前时期面积最大、工艺水平最高的房屋建筑。这座多间复合式建筑,布局规整、中轴对称、前后呼应、主次分明,开创了后世宫殿式建筑先河。具有了后期宫殿建筑的必备功能。但是这些房

    5、子周围却没有修筑墙,所我认为这时的聚落还不是城。这时为了居民安全,在聚落周围挖掘了壕沟,里面撒了白灰,但这并不是为了管理者服务的,更多的它是为了防止猛兽的和其他部落袭击而做的! 大概在公元前21年,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奴隶社会),最早的国家以城的建筑形式诞生了。而这时的城已不同于史前,它已成为了军事设施,政治中心,是统制者进行政治活动的舞台。也就是在那时,就有了“筑城以卫君”的说法,城作为人民的对立面出现,城的所有设计都体现了上述思想。已经考古勘探的河南堰师二里头遗址,在其中心发现了数十座大面积的夯土建筑基址,这些大多为宫室建筑基址,其周围围有城墙形成宫城。二里头遗址的宫殿,庭院建筑是封闭的,

    6、不同于史前的大房子和广场。在里面,宫殿和南门南北相对,宫殿在院落北部中央,南门在院落南墙或南廊中央。而这种建筑格局,是统治者政治中心观念的体现。随着国家的发展,统治集团增加,卫君之城不够居住,于是城外就出现了郭城,郭城中居住的是一般居民,即所谓的“郭以居民”。2. 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所体现的人的等级 中国古代“文明形成”,进入“国家”,城亦随之出现,当时的城是国家的统治中心,夏商西周的“城”就是这种情况,往后直到清朝也是这种情况。这是整个古代等级制的体现。春秋时期地方诸侯强大,中央政权削弱,地方城市大量出现就体现了这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局面。先秦时城已分不同等级,周礼。考工记。匠人就将城

    7、分三级,第一级王城,即王国都城,第二级诸侯城,即封国都城,第三级即宗师与士大夫采邑,这种三级城制,再建筑上反映为各城规模的不同,它们包括建筑大小,高低,数量多少的不同,按级别递减。在先秦之后,各朝都是中央集权制,虽没了分封的城,却实行了郡县制,在这些城里也体现了等级。例如,唐长安城(图2),其东西长9721,南北8651米,周长36.7公里,面积83平方公里。而那时的地方城市则根据等级大小不同,一般大的州城16坊,中等州城四个坊,县城一个坊。且不同等级城市城门数量城门门道多少跟据等级也所不同。自汉以来,都城一般设十二城门,每面城墙置三座城门,每个城门三个车道.其他城市一般设四城门,个别设八城门

    8、,每面城墙个辟一座城门,个别有两座城门.唐代子城正门辟二门,称双门,此制延宋代。图 2:唐长安城图 3:汉长安城3.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居中思想 中国传统思想中,认为任何事都是不偏不倚,即所谓中庸之道。表现在建筑上,就是居中的思想,正所谓以中为贵。荀子。大略篇就有“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的说法。从建筑群到建筑物的选址,再到建筑形制结,居中择中思想无不体现。如都城的选址,就有“择天下之中以立国,择国之中以立宫”的说法,择也是中国古代伦理等级制度的体现。周礼。考工记中就有说明。例如,西汉的长安城(图3),就体现出了居中的思想,在西汉的皇城里,重要建筑物,建筑群与都城中轴线的关系。汉长安城的中轴线是西安门

    9、至横门,再向南穿过南郊礼制建筑,宗庙与社稷分布其东西。都城中轴线的南段在未央宫上,未央宫是西汉都城中枢,大朝正殿又是未央宫的主体建筑,大朝正殿即未央宫前殿,位于未央宫中央。都城中轴线南段即未央宫中轴线未央宫作为最重要的宫殿就在其中轴线上。再如唐长安城(图2),更进一步的体现了居中思想,而由于这种中轴线的设计,也使唐长安城达到了一种新境界。以至于其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必要材料。都城的主干道朱雀大街,是其中轴线,朱雀大街宽150米,是当时长安城最宽道路,它处于都城东西居中位置。而自南向北,依次有都城正门明德门,朱雀门,承天门中轴线北端正对宫城南北排列的三大殿,太极殿,两仪殿,甘泉殿。它不但突出了

    10、大朝正殿,宫城正门,皇城正门,郭城正门的突出地位,围绕中轴线,宫室,官府,宗庙,社稷,市场,里坊对称分布于中轴线东西。并且其每个里坊设计也体现了居中思想。市场为井字形,管理里坊的官方建筑就在市场中央。总之在唐长安城中,居中思想无处不得以体现。不止都城,在各地方城市也体现了中轴线布置,政治机构一般位于其中轴线上。4. 中国古代建筑的“居高”思想 自从奴隶社会开始,到清王朝结束,中国社会都体现着严密的等级制度,人有高低贵贱之分。而这一点体现在建筑上,就表现为“居高”的设计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皇室,王室,官府各种类别建筑中,地形选择高低设计都体现了这一点,在宫殿里大臣所站所坐的位置,都是低于君主的,都

    11、城,王城,各级地方政府所在地一般均选取地形较高处建造。王室,高官建筑居高的现象,也正是体现了君临天下的思想,是统治者高高在上的反映。西周时的丰镐遗址,春秋战国一些城址中的高台,秦咸阳阿房宫的大土台,汉未央宫遗址的土台,曹魏邺城的三台,唐长安城的主宫殿,保存至今的图 4:明清太和殿,明朝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开始修建,永乐十八年(1420年)基本建成,至今已有560多年的历史。曾有二十四个封建皇帝盘居于此,统治者想要的居高威严思想不言而喻。明清北京城太和殿(图4)建筑等,它们都是各自都城中的最高建筑物。如汉长安城, 其西南地势最高,宫城未央宫就选址在这里,都城总体地形是南高北低。主要宫殿未央

    12、宫、长乐宫、北宫、桂宫位于城内南部、中部。唐长安城筑于龙首原南部,都城地势北高南低,太极宫、大明宫在都城北部,皇城官署在皇城以南,市场在皇城南部,里坊在皇城中部和南部。不仅统治者居住的宫城,帝王陵墓也体现出了居高的思想,许多帝王的帝王陵墓都建在了地势高亢处,如西汉帝陵主要分布在咸阳原上,还有两座分布在西安南部的白鹿原和鸿固原上,这两地也是地势高亢。唐代帝王陵分布于渭北北山山脉南鹿,地处渭北高原之上,其地势明显高于唐长安城。在每个帝陵陵区中,帝陵封土是陵区中最高建筑。5.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居前”设计思想 中国古代建筑的居前设计思想,主要表现在大朝正殿在宫殿群中的位置,以及大朝正殿所反映出的“前

    13、朝后寝”、“前朝后室”的建筑格局。大朝正殿周代称“路寝”,秦汉称“前殿”,曹魏以降称“太极”。所谓“前殿”即正殿居前。宫城之中的宫殿,都是以图5:汉长安城未央宫。其前没有任何建筑,正对城门。当时的未央宫前殿建筑高达30丈,约合80多米。按照萧何的设想,这座宫殿要“壮丽无以重威”,让后来者“无以加”。一个满怀少年壮志的王朝就这样给自己定位了:最高,最大,最宏伟壮观,而这种前无古人的开创者胸怀,也成为汉王朝的主旋律。建筑群形式出现,大朝正殿的“居前”建筑思想是通过宫殿群的布局体现出的。例如汉长安城的未央宫前殿(图5),其前面没任何建筑,正对城门,其后有淑房殿,再后是桂宫北宫等其他宫殿建筑。北魏洛阳

    14、城的太极殿,其南面与南宫门相对,在它们之间无宫殿建筑,而宫城之内其他宫殿建筑均位于太极殿北部。在此之后的各朝基本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大朝正殿“居前”设计,使同一组建筑中的其他建筑或在起后或在两侧,这一思想不仅在秦汉以后,且在其前也有体现,例如史前社会末期的大房子,其前为氏族开会之处,后边为氏族首领居住只所;如湖北黄陂盘龙城的宫殿群建筑,主殿居前,主殿北部为次要的宫殿建筑;再如陕西周远凤雏宫殿院落建筑遗址,主体殿堂居前,殿堂后部与两侧是居室与厢房。不仅是宫殿建筑,而且古代建筑大至官衙,小到民居也大都体现了这一思想,只不过民居中是“前堂后室”。除以上所提外,宗庙建筑也是这样,在此就不加赘述。6. “

    15、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 古代帝王号称“天子”,意思是说他是代表上天来民间统治人民,因此称他所统治的国家为“天下”。天子是天地的链接,所以在建筑规划中,做到“法天象地”,而天子就在其中。于是这样,政治中心都城按照“天”的设计理念去建造。由各朝宫殿名称就可看到。汉长安城皇宫未央宫又称“紫宫”或“紫微宫”,紫宫本是星座名。这一叫法在后代亦多有称呼,明清时代皇城叫紫禁城,就是根源于紫宫,喻帝居。 在都城宫城建筑设计中的“天人合一”理念,主要反映在都城宫城作为自然的世界缩影,都城宫城之中有山有水,“山”为“仙山”,“水”为“神水”,这种“山”与“水”是先民“渔猎”的空间,是先民立足生存的基础。建筑思想源与

    16、于生产生活,山水放于宫城之中,就是生产生活在建筑艺术上的反映。这也暗喻着天下为统治者所有。由于“山水”与先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山的高大无比,水的变幻无常,正好塑造了光怪陆离的仙境,所以很自然的,山水便成为了先民的自然神。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建筑的社会功能与建筑形制有机结合,体现出了建筑设计思想的图 6:清代北京天坛“天人合一”理念。如祭天的天坛与地坛的圆形与方形平面,是天与地的再现。如清代北京天坛(图6),其坛体平面是圆形,天坛主体建筑祈年殿及屋顶均为圆形,天坛每层坛体直径均取一三五七九阳数数列,天坛周施栏板360块对应周天360度。凡此种种,都反映出设计者将祭天建筑的圜丘与“天”的最大限度对

    17、应,北郊地坛是祭“地”的建筑,是相对天坛而建的,地毯的主体建筑是方泽坛,地毯平面是方形,为上下两层,每层各八级台阶。地毯建筑均取偶数,与天坛比较,地坛以六、八之数为地,天坛以九之至尊之数代表天,天坛平面为圆,地坛平面为方,充分突出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思想。中国古代天坛设于南郊,地坛设于北郊,宫城又在天坛与地坛南北之间,使人处于天地之间,使天地人成为一体,把天人合一发展到了最高境界。 在同一建筑里,通过“天圆地方”,也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屋顶是圆的,喻“天”,屋地面是方的,表“地”,人居其中,从而表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天人合一”思想,是把天地作为“二元”处理,人为其主体,如“左祖右社

    18、”与“中”为“宫殿”,“左祖”居东为“阳”、为“天”,“右社”居西为“阴”、为“地”,宫殿为天子所居,形成“天地人合一”的建筑理念。“前朝后寝”、“前堂后寝”,实为前“阳”后“阴”,“阳”为“天”,“阴”为“地”,人居其中,于是“天地人”一体。总之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这一思想很深植根其中。总述: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现在,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科学技术同艺术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现存的高达67.1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象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供人观赏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


    注意事项

    本文(浅谈中国古代建筑思想.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