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知识点复习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922470       资源大小:26.01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知识点复习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

    1、进士科的确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4、隋朝的灭亡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战争频繁)结果: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所杀,隋朝灭亡二、唐朝的历史1、唐朝的建立618年建立者:李渊(唐高祖)都城:长安2、“贞观之治”(1)人物:唐太宗李世民(626年即位)(2)辅助人物:魏征、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3)统治措施:A.政治上:a.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其决策程序 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d.严

    2、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成绩B.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4)影响: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5)“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a.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b.政治上施德于民3、武则天的统治(1)国号:周,称为武周(2)统治措施: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武试、殿试,亲自面试考生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3)影响: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4、“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唐明皇)a.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b.政治上:整顿吏治,裁剪冗员c.经济上:发展经济,改革税制d

    3、.文教上: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4)唐太宗与唐玄宗政治上的相同之处:善于用人,重视吏治,发展农业,戒奢从简,都出现了盛世的局面。5、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2)安史之乱出现的原因:a.开元末年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b.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式也日益紧张c.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d.安禄山势力过于强大,威胁中央政权(3)安史之乱的过程:a.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4、”;b.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玄宗出逃四川,唐肃宗李亨被拥为帝;c.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763年最终被平定(4)消极影响:经济上: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政治上: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中央权力衰微,按时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6、唐朝的灭亡(1)黄巢起义:A.原因:a.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无力控制藩镇 b.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荒灾B.

    5、经过: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C.结果: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朱温,后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黄巢起义失败后,唐朝又勉强维持了二十三年统治。(2)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7、五代十国(1)概念: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 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2)特点: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A.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

    6、荡不安B.南方: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C.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8、盛唐气象(1)经济A.农业上a.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曲辕犁和筒车)b.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B.手工业a.纺织业:品种繁多,丝织工艺水平最高,蜀锦冠于全国b.陶瓷业: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白瓷:类雪似银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c.其他行业: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C.商业上a. 表现: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

    7、,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b. 都城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2)民族民族政策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 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c. 唐朝还先后设置安西都户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突厥(战争): 背景:唐初,突厥控制了漠北和西域的广大地区,经常对唐朝进行骚扰 结果:唐太宗发兵反击,先后击败东、西突厥 影响: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吐蕃(和亲):a.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b.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带

    8、去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c.影响: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3)社会风气积极向上,兼容并包,妇女地位有所提高(4)文学唐诗 唐朝时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b.代表人物诗人特点描写内容代表作李白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三吏”“三别”白居易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

    9、孺都会吟唱,深受大众欢迎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长恨歌琵琶行书法绘画代表人物人物作品特点颜真卿颜氏家庙碑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柳公权金刚经碑方折峻丽,笔力劲健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形态各异,神形兼备吴道子送子天王图落笔雄劲,风格奔放9、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遣唐使和鉴真东渡A.遣唐使概念:为了学习中国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贡献: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艺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鉴真东渡a.754年,鉴真第6次到达日本b.贡献: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

    10、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2)唐与新罗的交往A.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产物居唐朝进口首位B.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C.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3)玄奘西行A.时间:贞观初年,从长安出发B.目的:求取原版佛经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的佛教做出了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整理成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D.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目的上的不同:鉴真:传播中国文化玄奘:汲取外来文化(4)唐朝对外交往盛况空前的原因:A.唐朝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B.唐政府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七年级历史下新版归类复习1、科举制度1、诞生:

    11、a隋文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b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诞生。2、完善:a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b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和武举。3、发展:a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的地位。 B明朝:实行八股取士束缚思想,加强皇权。 C清朝: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束缚。4、废除:清朝废除科举制度。2、国家统一1、隋朝589年统一全国。2、1276年元灭南宋,完成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3、明清时: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3、时代特点:a隋唐: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辽宋夏金元:民族

    12、政权并立的时代。 C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4、文学艺术:1、唐诗:李白(飘逸洒脱,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杜甫(淳朴厚重,抒发悲愤凄婉之情)白居易(平易近人,通俗易懂)2、宋词:a豪放派:苏轼(豪迈飘逸)辛弃疾(豪放诗风,报国情怀) b婉约派:李清照(委婉、细腻、清秀)3、元曲: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4、明清小说: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5、西藏问题1、唐朝:a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B唐中宗时,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主,唐蕃“合同为一家”。C唐穆宗时,刻唐蕃会盟碑,表明世代友好。2、元朝:设宣

    13、政院掌管西藏军民事务。3、清朝:a顺治册封达赖五世“达赖喇嘛”封号。B康熙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封号,形成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C1727年设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D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西藏行政体制和法规。6、台湾问题1、三国时,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2、隋炀帝三次派人到达流求。3、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4、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5、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6、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7、行政制度的变化:县制(战国时的秦国)郡县制(秦朝)三省六部制(隋唐)行省制度(元朝)三司制度(明朝)军机处(清朝)8、四大盛世开皇之治

    14、(隋文帝)贞观之治(唐太宗)开元盛世(唐玄宗)康乾盛世(清朝)9、少数民族政权1、辽:10世纪初-契丹族-阿保机-上京临潢府2、西夏:11世纪初-党项族-元昊-兴庆府3、金:1115年-女真族-阿骨打-中都(北京)4、蒙古国:1206年-蒙古族-铁木真5、元朝:1271年-蒙古族-忽必烈-大都(北京)10、行省制度1、中央:a行政:中书省(山东、山西、河北)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b军事:枢密院 c监察:御史台2、地方:行省10个,下设:路-府-州-县11、四大发明:1、造纸术:西汉(出现)-东汉(蔡伦的蔡侯纸)作用:促进了文化的记载与传播。2、印刷术:唐朝(雕版印刷术)-北宋(毕昇

    15、的活字印刷术)-元代(王祯的转轮排字盘)作用:3、指南针:汉代(司南)-宋代(罗盘)-北宋末年(海上使用指南针)作用: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4、火药:唐朝(出现)-宋朝(用于军事)-南宋(突火枪)-元朝(火铳)作用: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12、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1、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2、在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3、为分散兵权,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军队权力统归兵部。4、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锦衣卫,明成祖设东厂。5、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八股取士。

    16、十三、贞观之治的措施:A政治上:a完善三省六部制。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d严格考查各级官吏政绩。B经济上: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C军事上:反击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十四、开元盛世的改革措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C文化上:注重文教,编修经籍。(13/14题的改革启示/看法:a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B改革能使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十五、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A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B政治上: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在地方:a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实行三年一换制。B设置通判,以分知

    17、州的权力。C经济上:在地方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作用: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十六、闭关锁国政策:A、原因: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无须经济交流。B担心主权受犯,危及统治。B、过程:a顺治时,颁布禁海令,严禁海上贸易。B1757年,只开放广州对外通商,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C、影响:a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B消极:是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D、启示/看法:a闭关则国衰,改革则国兴。B一个国家不能与世隔绝,应在对外交往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发展自己。十七、各种制度、政策:A政治制度:1郡县制(秦朝)2三省六部制(隋朝)3行省制度(元朝)B经济制度:1重农抑商政策(除宋朝外)2鼓励通商的政策(宋朝)3闭关锁国政策(清朝)C文化制度:1科举制度(隋朝)2重文轻武政策(宋朝)3八股取士(明朝)4大兴文字狱(清朝)5文化专制政策(清朝)十八、清朝三皇大事记:1、康熙:a大兴文字狱。b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封号。C平定葛尔丹叛乱。2、雍正:b设军机处。C设驻藏大臣。3、乾隆:b平定大小和卓叛乱。c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d为班禅六世修须弥福寿庙。十九、清帝顺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知识点复习提纲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