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精选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 资源ID:9224076       资源大小:322.94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精选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1、精选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3、2016年9月天 津 市 长 黄 兴 国 涉 嫌 严 重 违 纪 接

    2、受 有 关 组 织 调 查 。我国古代哪些机构或官职与该事件中的有关调查组织的职能相似A.刑部尚书、刺史 B.刺史、御史大夫 C.宰相、御史大夫 D.都察院、军机大臣4、“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亦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意在指出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 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 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5、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6、资治通签载:“国家本置中书、

    3、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此材料直接说明唐代三省六部制A利于丞相筹划全国政务 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C. 利于减少皇帝决策的失误 D.使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7、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A甲说、乙说 B甲说、丙说 C甲说、丁说 D乙说、丙说8、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

    4、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9、根据右侧图示及所学知识,军机处是A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决策机构B总揽全国军政要务的政治机构 C囊括内阁、六部权力的最高权力机构D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高中枢机构10、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居住及租地权D“门户开放”政策

    5、11、当某条约的若干条款传出后,光绪皇帝发出“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台籍京官及举人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该条约应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12、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3、日本强迫清政府开重庆为商埠那一年发生的历史事件有中法战争在中国西南爆发 台湾人民掀起了反割台斗争康有为发动了“公车上书”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A B C D14、1937年,八路军将领陈赓在日记中写道,这是“中日开战以

    6、来最大的第一次的胜利。这一胜利虽然是局部的,但在政治上的胜利是无穷的:1证明我党的主张正确;2只有积极地采取运动战、游击战、山地战,配合阵地战,抄袭敌人,才能胜算”。这次“胜利”是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枣宜会战15、“直道”、“理藩院”、“抗日游击队”、“民族区域自治”,与上述关键词均密切相关的地区是A西藏 B新疆 C内蒙古 D广西16、从左图到右图,表明 A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B北伐战争后革命重心从南方转向北方 C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在不断的变化 D长征实现战略转移直接导致以上变化17、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指出:“本次大会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胜利

    7、前进的。”这表明毛泽东思想A.指导了中国人民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B.开始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C.指导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D.已经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18、下列是抗战期间中国军人组织的重大战役,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淞沪会战 徐州会战 百团大战 枣宜会战A. B. C. D. 19、19世纪初叶,中国丛报一篇文章写道,在中国“最时尚的区域里,大部分的妇女都缠足”。促动缠足陋习开始改变的重要历史事件是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新中国成立 D改革开放20、一般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是由革命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C

    8、主力军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 D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21、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2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名称。下图显示的人民军队名称的变化主要反映出A.社会性质的变化 B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 C.社会矛盾的变 D中共执政地位的形成23、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

    9、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24、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将每年8月1日定为A国民革命军军人节 B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纪念日 D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25、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

    10、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26、“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这段话出自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论联合政府 C共同纲领 D1954年宪法27、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D中共八大召开2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

    11、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29、中国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是A.中央文革小组成立 B.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开始 C各地革命委员会成立 D.红卫兵运动在全国兴起30、将“依法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的是A.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B.中国共产党十五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二、非选择题(3小题,31题15分,32题15分,33题10分,共40分)31(15分)中央与地方是我国古代政治发展史上的一对重要矛盾,历代统

    12、治者对地方管理制度进行了不断的调整与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襃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馀各以次受封。史记周本记(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有哪些?(3分)并据此分析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分)材料二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2)材料二中“为求其宁息”的具体措施是?(2分)该措施与分封制最主

    13、要的差别是什么?(2分)材料三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元代地方行政制度创新的主要内涵(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行省制度实施的影响。(4分)32(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伸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炯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

    14、商按例交纳。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1)据材料一,分析两则条约原文最大的不同之处。(2分)材料二 :日本帝国主义决定要变全中国为它的殖民地,和中国革命的现时力量还有严重的弱点,这两个基本事实就是党的新策略即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出发点。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2)材料二中的“新策略”是指中国共产党的什么方针?(2分)这一方针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一会议上确定的?(2分)该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材料三 说起1936年的中国,也发生了很多重大的事情。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中国

    15、的大西北就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一一摘自中国的1936年:两种命运的决战(3) 1936年在中国大西北发生的两个“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分别指什么?简要分析其各自的影响。(7分)33、(10分)民主和法制是近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重要主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标语字把民国的“国”改写为“囻”。 宋军申报的兴衰(1)材料一中申报庆祝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写出在此之后颁布的一部重要法令。指出该法令的性质。(3分)材料二1982年,彭真代表“宪法起草委员会”所作的修宪报告中指出,提到宪法草案在讨论普遍认

    16、为“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中国社会转型的法律基石:1982年宪法的历史地位(2)材料二所说的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1954年宪法相比,在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上有什么重大发展?请说明“82宪法”的重大意义。(6分)北仑中学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答卷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二、非选择题(3小题,31题15分,32题15分,33题10分,共40分)31(15分)(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有哪些?(3分)

    17、并据此分析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分)(2)材料二中“为求其宁息”的具体措施是?(2分)该措施与分封制最主要的差别是什么?(2分)(3)据材料三指出元代地方行政制度创新的主要内涵(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行省制度实施的影响。(4分)32(15分)(1)据材料一,分析两则条约原文最大的不同之处。(2分)(2)材料二中的“新策略”是指中国共产党的什么方针?(2分)这一方针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一会议上确定的?(2分)该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 (3) 1936年在中国大西北发生的两个“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分别指什么?简要分析其各自的影响。(7分)33、(10分)(1)材料一中申报

    18、庆祝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写出在此之后颁布的一部重要法令。指出该法令的性质。(3分)(2)材料二所说的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1954年宪法相比,在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上有什么重大发展?请说明“82宪法”的重大意义。(6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ABBCA; 6-10:CADDB; 11-15:DACBC; 16-20:CDBAA;21-25:CCDBA; 26-30:CCACD 二、非选择题31、(1)王室子弟、功臣、先代贵族。(3分) 最高权力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按血缘关系亲属分配政治权力。(2分)(2)实行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

    19、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4分)(3)内涵:它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2分) 影响:行省制度较好地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省制的开端。(4分) 32、(1)南京条约体现商品输出;马关条约体现资本输出。(2分)(2)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分)瓦窑堡会议(2分)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2分)(3)事件及影响:红军长征胜利完成(或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或为中国革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3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4分)33、(1)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3分)(2)发展:1982年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的根本任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分)意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是中国社会转型的法律基石;(两句取其一即可,)是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总章程(必答)。(4分


    注意事项

    本文(精选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