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语文 上学期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一.docx

    • 资源ID:9193812       资源大小:24.71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语文 上学期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一.docx

    1、高中语文 上学期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一2021年高中语文 上学期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一)劝 学 文学及文体常识:劝学作者是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代表。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学派,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荀子二十卷,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写出下列加点字词的拼音: 须臾 y 舟楫 j 跬步 ku 驽马n 锲而不舍 qi 金石可镂 lu 骐骥 j 古今异义词: 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帮凶、走狗。 金就砺则利 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检查; 今

    2、义:探究并领会。 找出下列通假字并释义: 輮 以为轮 輮 通 “煣”, 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虽有槁暴 有 通 “又”。 暴 通 曝, 晒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 通 “智”, 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 生 通 “性”, 天赋,资质。 活用情况: 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 輮,使动用法,用煣的工艺。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向上;下,向下;名词作状语。 非利足也-非能水也 足,名词作动词,用脚走。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一词多义: 于: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比。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比。 善假于物也:对, 向。 之:锲而舍之:代词。 筋骨之强:

    3、 定语后置的标志。 青,取之于蓝 :代词。 蚓无爪牙之利 :定语后置的标志。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的。 使之然也 :代词,木。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而:表转折:而寒于水 而致千里 而绝江河 而青于蓝 而闻者彰 而见者远 表修饰:顺风而呼 登高而招 吾尝跂而望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 。 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蟹六跪而二螯 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表因果:而神明自得 表承接:锲而不舍 者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者,代词。组成名词的“者字结构”,作“的人”讲。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者,助词,表停顿,并提示下文要说的原因。

    4、八、特殊句式 判断句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也不再能再挺直,(这是由于)煣的工艺使它变成这样的。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远处的人能看得见;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天资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固定句式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 “没有用来的办法”。 (所以不积累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聚细流,就不能成为江海。) 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在上面吃泥土,

    5、在下面饮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 介词结构后置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成的,但比水更冷。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是水凝结成的,却比水寒冷。师 说 韩愈,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一般为陈述自己对

    6、某种事物的见解。本文阐述的是作者对从师问题的看法。 古今异义词: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学问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 今义: 连词,表因果关系。 (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初等教育学校 (4)吾从而师之 古义:从,跟从;而,连词。 今义:连词。 (5)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今义:很多人。 找出下列通假字并释义: 传道受业解惑 :同 授,传授。句读之不知 : 同 逗,停顿。 或师焉,或不焉:同 否。 活用情况: 吾从而师之:以为师,意动用法。 而耻学于师:以-为耻,意动用法。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7、名词作动词。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 愚人形容词作名词。 一词多义: 之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些 师道之不复: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句读之不知 :表示宾语前置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 古之学者:助词,的 其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代词,他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 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 其皆出于此乎:副词,大概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前指士大夫,后为语气词。 道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道理 吾师道也: 道理 道相似也: 道德学问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 余嘉其能行古

    8、道: 风尚 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专门技艺的人 孔子师郯子: 以-为师 吾师道也: 学习、效法 或师焉,或不焉:从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 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不耻相师:学习、效法 无 无贵无贱:无论 圣人无常师:没有 特殊句式 判断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授予业务知识、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介词结构后置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以他为师。 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不知道句读,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从师学习,有的不从师学习。 被动句 六艺

    9、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六艺经传都普遍的学习,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赤壁赋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散文领域也有很高成就,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赋 :着力于铺陈事物,较多地采用散文化的句式。赋体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影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究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

    10、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窈窕(yo)(tio) 棹(zho) 扣舷(xin) 袅袅(nio)酾(sh)酒 横槊(shu) 匏(po)尊 相与枕藉(ji) 嫠(l)妇 愀(qio)然 山川相缪(lio) 舳舻(zh)(l) 蜉蝣(f)(yu) 通假字 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 山川相缪 :通“缭” 连结,盘绕。 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名作状) (2)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名作动) (3)侣鱼虾而友麋鹿 (意动) (4)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使动) (5)乌鹊南飞(名作状) 一词多义: 如 纵一苇之所如 (往)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

    11、 属 举酒属客(通“嘱”,劝酒)举匏樽以相属 (通“嘱”,劝酒)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之 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的) 纵一苇之所如 (往) 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标志) 倚歌而和之(代词,歌) 哀吾生之须臾(主谓之间)不知东方之既白(主谓之间) 特殊句式 定语后置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任凭小船儿自由漂流,浮动在那茫茫无边的江面上。 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 有个吹洞箫的客人,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奏。 介词结构后置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在斗宿、牛宿之间徘徊。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

    12、以麋鹿为朋友。 宾语前置 何为其然也? 译: 为什么奏出这样悲凉的声音呢?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译:他本是一时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译:如果从没有变化的一方面去看,那么事物和我们都是无穷无尽的,还羡慕什么呢? 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译: 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始得西山宴游记 一、文学常识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也称“柳柳州”。提倡“古文”创作。其散文以山水游记和寓言成就最大。在他的山水游记中常把自己的身世遭遇和个人情怀融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代表作是永州八记。记 :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

    13、、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 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衽(rn)席 攒蹙累积(cun)(c) 斫榛莽(zhu) 箕踞而遨(j)(j) 引觞(shng)满酌三、古今异义 攒蹙累积:古义 重叠、积压 今义 积累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古义 这样以后 今义 转折连词 游于是乎始 :古义 从此,从这时 今义 递进连词 四、一词多义 异 A 始指异之 (以-为异,称奇) B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独特) 特 A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特别) B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超出一般) 为 A 余自为僇人 (成为) B 故为之文以志为(写) 而 A 觉而起,起而归 (表顺承,译为“

    14、就”、“然后”) B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表修饰,译为“地”、“着”) C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表因果,译为“因而”、“所以”)被动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译:我以为永州的山,凡具有特别形态的,都有我的足迹。 文学常识填空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起传说中黄帝,下到 汉武帝 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包括12 本纪 、10 表 8 书 30 世家 70 列传 全书共 130 篇。鲁迅誉之为“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作者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人,西汉史学家。 2、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记载1362年历史,花

    15、19年编撰而成,作者 司马光认为此书编写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神宗认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六国论 苏洵 一、重点词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攻破)(兵器) 2、六国互丧,率赂秦耶(都,皆) 3、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它实际上)4、此言得之(适宜得当) 5、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结交) 6、燕赵之君,始有远略(开始) 7、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才招致)8、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命运) 9、后秦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两次)(击退) 10、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遇) 11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依附) 二、古今异义 1思厥先祖父 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

    16、祖辈父辈 今:父亲的父亲 古:以致 ,以至于今:表让步的连词 3可谓智力孤危 4后秦击赵者再 古:智慧力量 今:智商 古:两次 今:又一次 5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旧事 今:一种文体 6、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古:不去 今:能力差 7、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古:咽下咽喉今:吞咽 三.重点词语 1、其实百倍 它实际上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既然这样那么 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假使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日削月割 人皆得以隶使之(2)形容词用作动词: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3)名词作动词:以地事秦 义不赂秦 (4)动词的使动用法:李牧连却之 五、一词多义 1非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17、,弊在赂秦 (不是) 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不能) 2得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获得) 此言得之(适宜)诚不得已(能够) 3势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优势) 其势弱于秦 (势力) 4.以 不赂者以赂者丧 因为 秦以攻取之外 凭借 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才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来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用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用 洎牧以谗诛 因为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用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凭借 六、文言句式 1判断句: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被动句: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b为国者无使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c燕虽小国

    18、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d洎牧以谗诛。 3.省略句:至丹以(派)荆卿(刺秦土)为计举(之)以予人 4.状语后置:赵尝五战于秦。 七、通假字 1、暴秦之欲无厌 餍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倘 八、重点句子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译文: 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 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译文: 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 (诸侯)送给秦国

    19、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分得清清楚楚了。终于落到全部覆亡,是理所当然的事。 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译文: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护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道理,假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判断(出高低来)呢。 4、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译文:唉!(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

    20、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都咽不下的。 5、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译文:真可悲叹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威所胁迫啊! 九.文学文化常识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山人,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有传世阿房宫赋 一、古今异义 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2、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3、韩魏之经营 古

    21、: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4、齐楚之精英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5、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二常见实词归类 1、一: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数词) 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旦)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专一) 5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一体) 2、爱: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爱)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爱护)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 3、取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夺取)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4、族: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灭族)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类) 三

    22、、词类活用 (一)名词用作动词 1、辇来于秦 (乘坐辇车) 2、朝歌夜弦 (奏乐) 3、鼎铛玉石 (把鼎当做;把玉当做) 4、金块珠砾 (把金当做;把珠当做) 5、楚人一炬 (火把) 6、族秦者秦也 (灭族,杀死一族的人) (二)名词用作状语 1、骊山北构而西折 (向北;向西) 2、廊腰缦回 (像人腰) (三)数词用作动词 :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四、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二)疑问句:谁得而族灭也? (三)被动句: 戍卒叫,函谷举。 五.文言翻译 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译文: (阿房宫)从骊山北麓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

    23、咸阳。 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译文: 走廊曲折如宽带回环,屋檐翘起似高鸟啄食;(这些楼阁)各随地势而建,座座通连、檐角交错。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河虹? 译文: 长桥横卧在水面上,(就如同游龙一般,可是,)没有云彩,怎(会有)蚊龙(腾空)?复道横空而跨,(就好像天上的彩虹,)(可是)不是雨过天晴,怎(会有)虹霓(凌空)? 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文: 秦王朝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哀叹,而只有让后代人去哀叹它的灭亡;后代人哀叹秦的灭亡却不能引以为鉴,也会使他的后代人再哀叹他(重蹈秦的覆辙)。 5.燕赵之收

    24、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依叠如山. 译文:燕国赵国收藏的珠玉,韩国魏国聚敛的金银,齐国楚国的瑰宝奇珍,多少代,多少年,从(本国)百姓那里劫掠而来,堆积如山. 六.文学文化常识 杜牧字牧之,晚唐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合称为“小李杜”,有文集行世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一.重点词 1. 卷起千堆雪。浪花 2.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卓越不凡 3.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杰出的,优秀的 4.人间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5.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名作状像灰,烟一样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引用典故在词中对抒写辛弃疾的爱国情怀所起的作用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当世没有英雄力挽狂澜,振兴宋室,抵御强敌。 斜阳草树:描述来自草莽的英雄,挥师北伐,气吞山河,借此写出自己建功立业的热望。 元嘉草草:用宋文帝仓促北伐,招致失败的事情,提醒主持朝政者吸取历史教训,认真备战。 四十三年:岁月已逝,局势仍和当年金主完颜亮南侵时一样,山河破碎。 佛狸祠下:用人们祭祀异族君主,写出人们精神麻木, 凭谁问:以廉颇自况,表示自己虽然年老,但仍可为国所用。也表示出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慨。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语文 上学期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一.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