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建瓯市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docx

    • 资源ID:9178763       资源大小:36.67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建瓯市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docx

    1、建瓯市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建瓯市“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前 言建瓯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是建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的重要专项规划之一,是全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综合决策,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行动纲领。“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重要时期,也是需要环境保护规划着力解决重大问题的战略机遇期。科

    2、学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环保规划,对于总体设计和统筹“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各项工作,推动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环保新道路、推进历史性转变、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国家环境保护规划框架指导下,依据建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和原则,由建瓯市环境保护局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完成建瓯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规划实施期为2010年至2015年。本规划以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为指导,加大环境污染防治的力度,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解决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切实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促进人与自然和

    3、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1、基本情况1.1社会经济概况建瓯市位于福建省北部,地处武夷山的东南麓,鹫峰山的西北面,闽江流域建溪上游。全市土地总面积4233平方公里,总人口51.76万人,是福建省面积最大,闽北人口最多的县级市,行政划分为14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217个村。农业资源十分丰富,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全国的“竹子之乡”、“锥栗之乡”,素有“绿海金瓯,笋都竹乡”、“粮仓酒城”之美称。全市耕地面积49万亩,林地面积503万亩,森林覆盖率80.8%,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市和粮食生产交售先进市、全国重点林业县(市)、全国重点茶区、全国淡水养殖重点县(市)、全省柑桔生产基地市,已初步形成畜牧、木竹

    4、、茶果、水电四大产业,笋竹、木材、锥栗、茶叶、柑桔、葡萄、蔬菜、食用菌、畜禽、水产、饲料、烤烟、中药材等十三个主导产品。境内交通便捷,205国道、204、303两条省道贯通全境,浦南高速公路、横南铁路贯穿境内,市区距武夷山机场100公里,松建、京福高速铁路正在建设之中,是江浙入闽的咽喉要地和闽北主要交通枢纽。200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87.46亿元,其中,全市农业总产值达40.39亿元,工业总产值80.74亿元,财政收入4.89亿元,人民生活基本实现小康,农民人均年纯收入7205元。1.2水文气象概述建瓯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境内山峦起伏,雨量充沛,河流密布。全市河流长度在5公里以上的有

    5、131条,河道总长度1569.2公里。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5条,其中建溪、松溪、崇阳溪、南浦溪4条河流流域面积在4000平方公里以上。水系呈扇形分布,河道坡降大,汇流时间短,洪水暴涨暴落,破坏力强,具有典型的山区性河流特征。年平均降雨量1670毫米,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3-6月份为高峰期,梅雨季节降水量约占全年雨量的50%,造成本地降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是锋面雨,尤其是武夷山静止锋形成的降雨持续时间长,强度大,易形成大洪水,酿成洪灾。大洪水时建溪的三大支流往往同时发洪,易造成量级较大的洪水。水资源年均总量44.55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资源8630立方米,属丰水

    6、地区;经普查,全市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57.93亿千瓦,可开发的水电装机约32万千瓦。2、“十一五”回顾和当前环境状况“十一五”期间,我市环保工作以国家环境保护政策为指导,按照我市“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目标要求,紧紧围绕建设海西绿色腹地经济强市战略部署,认真贯彻执行市长环保目标责任制,严格执行各项环保法律、法规,不断加大环保行政执法,污染整治,环境管理和宣传教育等工作的力度,着力改善我市环境质量,强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兼顾控制城市污染和防治农村面源污染,正确处理好发展和环保的关系,使全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全市环境质量在巩固中得到提高,环境保护各项

    7、工作得到较好的落实。2.1环境质量状况保持良好水平“十一五”期间,我市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建溪、松溪流域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或III类标准,达到水质功能区要求,蓬墩、西津、七里街水库和东溪口桥等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东门水厂、水西水厂、七里街水厂等主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城市空气质量保持优良,大气环境质量优于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城市环境质量二级以上天数比率达到90%;城市噪声污染有所控制。 2.2重点流域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持续推进“十一五”期间,为切实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和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我市持续推进开展了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整顿违法

    8、排污企业工作。一是以开展各种专项整治行动为主要工作载体,不断强化企业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力度,并取得成效。2006年以来,我市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身健康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专项整治行动32次,出动执法人员528人次,对建溪、松溪沿岸55家企业污染源、染治理设施192台(套)进行全面排查,对31家污染企业进行限期治理,对11家重点企业进行持牌督办,同时认真落实后督查工作,确保污染源治理工作取得实效;二是坚决关停、取缔“十五小”等淘汰、落后产能企业。依法取缔、关闭了39家污染严重、屡教不改、国家明令禁止的小造纸、小化工、小电镀等“十五小”违法排污企业及落后产能企业;三是强化建设项目管理,严防新

    9、的污染源产生。全市共完成并通过验收限期治理项目30个,对未完成治理的单位实施了行政处罚,在饮用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域所有涉污项目一律不批,在建溪、松溪流域重污染项目一律不批。2.3全市污染减排工作扎实推进。制定了建瓯市”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实施方案。并通过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工程治理、关停并转、实施绿色信贷机制等工作措施,抓好不符合产业政策项目、企业的取缔和重点污染企业的整治工作。先后下文关停了建瓯市金鑫纸业有限公司、建瓯市造纸厂、建瓯市飞鹰纸业有限公司、建瓯市玉山造纸厂等四家结构减排企业,较好地完成了省下达的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总量控制目标。2.4饮用水源保护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

    10、,我市认真布署开展了饮用水源地环境规划和建制镇饮用水源地划定工作,完成了建瓯市乡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规划和10个乡镇的饮用水源地划定工作并顺利通过省环保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完成了新区水厂七里街水库水源保护区隔离网及绿化带建设工程以及小松、东游、迪口水源保护区标志牌的建设;完成了建瓯市乡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规划,进一步强化了我市饮用水环境保护的宏观决策,为我市水资源统一管理提供了有效科学依据;二是强化全市饮用水源水保护区范围内污染源清查工作。多次开展全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全面清查工作,对检查中发现的位于保护区范围内的东峰镇铜场塑料颗粒厂等3家违法企业,进行依法取缔;同时完成了污水处理厂节污800米杆管建设

    11、等二个饮用水源保护为民办实事项目;三是认真抓好规模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对禁养区的六家养殖场实行关闭,完成了禁建区52家企业实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使饮用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城市饮用水源保持稳定达标。2.5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成效“十一五”期间,我市按照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要求,积极推进,抓好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项目落实工作。2008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开展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的创建工作。目前,我市有9个乡镇和12个村分别开展了省级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创建工作,已有7个乡镇、4个村分别通过省专家组优美乡镇和生态村的验收。二是圆满完成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为进一步有效保护好我

    12、市生态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工作条件;三是加强沿江矿山整治和水土流失工作。通过对流域两侧一重山矿山开采进行排查、清理,我市徐墩镇北津村宝石岩采石场于2010年4月底前关闭,并按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开展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确保在我市禁采河段内无采砂点、堆放场。2.6环保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十一五”以来,我市环保基础能力建设步伐有所加快,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首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并已进行试生产,目前日处理污水能力0.9万吨;全市环保系统能力建设得到全面加强。我市环境监测、监察部门添置、配备了执法专用车和大量监测装备,现拥有环境监测分析设监测设备300多台(套),并建成有三套固定大气监测站,

    13、2008以来,我市还投资50多万元建成我市首套大气自动监测站并已投入运行,投资200多万元建成我市首座水质自动监测站。 2.7环境宣传教育不断加强“十一五”期间,我市不断加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及绿色创建工作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公众参与,不断提高市民和企业业主的环境保护意识。共创建省级绿色学校5所、南平市级绿色学校13所,市本级绿色学校17所;创建本市、南平市级生态教育基地1个;创建市级绿色社区1个;经推存,我市二位环保人士被省环保厅列为海西绿色十大人物候选人。同时,我市环境宣教人员深入社区、街道、企业开展宣传活动,利用“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开展

    14、现场宣传活动,举办环保警示教育图片展,发放环保宣传单、图片、材料,在社区、学校举办环保知识讲座。全市环境宣传教工作取得一定成效。3“十二五”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根据分析未来五年我市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1环保监控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目前我市监测站距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自动化监测的能力较低,主要还是采用人工监测为主,环境监测及传输能力落后,工业在线监测监控不完善,环保监控难以适应环保的要求。3.2环境安全存在隐患环境保护应急处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监测设备与能力不足、监测手段落后,对突发事件的预警、传报、监控、取证、处置、施救、处理等方面的应急能力十分薄弱;现存的放射性污染源、

    15、电磁辐射污染源及社会闲置废放射源,若管理不当,可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隐患。3.3农村环境问题加重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养殖污染以及使用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环境问题日趋严重。3.4企业环保投入不足。我市工业技术水平总体比较落后,设备较陈旧,生产工艺成本较高,污染物负荷较高,普遍存在着“先污染后治理”的现状,大大增加了污染治理的成本;同时由于资金紧缺,环保投入资金不足,使一些企业环保设施不健全,或建后无法正常运行。部分工业企业未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存在物耗、能耗、污染负荷高的问题。4、规划总则4.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以人

    16、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围绕为全面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生态安全屏障这一中心任务,把切实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根本出发点,以削减污染物总量、改善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为着力点,推行工业污染全防全控,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推进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努力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高度融合,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为我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奠定坚实的环境基础。4.2基本原则优化经济,民生优先。紧密联系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总体部署,妥善处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以环境保护

    17、优化经济增长。从公众对环境的基本需求出发,坚持以人为本,重点解决与民生相关的突出环境问题,防范风险,保障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统筹兼顾,同步改善。统筹推进城乡环境保护。注重城乡现有环境问题的差异性和改善的同步性,把城市环境和农村环境作为有机整体,坚持城乡环境保护协同推进,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促进城乡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我市的环境实际,充分体现环境污染特征的区域性差异,突出规划与主体功能区划的相衔接,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分区控制,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从农村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工业开发区创建生态工业园区,企业创建环境友好企业、居民社区创建绿色社区、学校创建绿色学校为抓手,

    18、大力推广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有机绿色食品等绿色消费,低碳消费观念。4.3规划年限规划年限为20102015年,规划基准年为2010年。5、总体目标和主要指标5.1总体目标围绕建设海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的战略目标,在促进和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中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加快建瓯生态市建设,到2015年,全市单位GDP碳排放量明显下降,全面控制工业污染,有效治理城市和农村面源污染,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良好,自然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有序利用和综合保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环境法规、政策体系和监督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基本建成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满足小康社会的要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9、的要求,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到2015年,基本控制新的环境污染,全面遏制局部生态破坏的趋势,城市环保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市域主要流域水质、饮用水源、环境空气、声环境达到功能分区标准,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功能基本稳定,环境管理与执法能力进一步加强,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环境安全应急处理机制日趋完善。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发展道路。5.2主要环境指标5.2.1.环境质量指标水环境建瓯市地表水监测断面有建7(篷墩)、建10(西津)、建11(溪口桥)和建12(七里街水文站),评价因

    20、子为24项指标,2015年地表水质均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水质标准,达标率100%;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监测断面有东门水厂取水口、水西水厂取水口和新区水厂取水口, 评价因子为29项指标,2015年均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水质标准,达标率为100%。大气环境2015年二氧化硫年平均值小于0.02 mg/m3,年平均值达到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2015年二氧化氮年平均值小于0.04 mg/m3,年平均值达到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2015年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值小于0.10 mg/m3,年平均值达

    21、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声环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共布设监测网格101个,2015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小于56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共布设17个监测点,2015年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小于68分贝;3个功能区噪声监测点昼夜均达标。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达到80%,全市林地面积维持在324231.1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6.94%,城镇居民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平方米,全市和城镇中心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8%和35%,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以上,全市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1112万公顷,其中水土保持林1881.2公顷,自然保护区222个其中省级1个、保护小区(点)22

    22、1个,保护区保护面积19.4307万亩。争取在2015年以前国家级生态市通过验收。(5)辐射天然辐射水平维持良好状态。5.2.2.污染物控制指标提高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水平建瓯市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生化技改工程稳定正常运行,出水COD、氨氮、总磷等各项污染物指标全面稳定达标。在已完成的内河污水干管、滨江大道堤外干管葡路干管的基础上,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城东南区主干管4671m,中心片区、城北片区主支管7097m。切实提高污水进水浓度,平均处理负荷率在2012年须达到80%,2015年达到100%,即1.5万吨/日。加快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东峰镇在2012年前建设完成日处理水量1500吨的集镇污水处理设

    23、施,东游镇、徐墩镇在2015年前分别完成日处理水量3000吨和1500吨的集镇污水处理设施。确保在2015年前完成东峰、东游、徐墩集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60%以上。加强工业园区污水集中治理设施建设。中国笋竹城园区须在2012年前完成园区内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并投入运营,莲花坪工业园区在2015年前建设完成园区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并进一步配套完成区内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完善清污分汉系统,确保区内所有排污企业排放的废水必须全收集、全处理,废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达标排放,并同步安装在线监控设施。区内废水未实行集中处理前,各排污企业须自行处理达到排入环境排放。继续加强畜禽养殖业整治以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

    24、治为重点,大力开展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所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生态化的治理原则,采用生物发酵床垫料养殖、猪沼果等生态养殖技术,实行“能源生态型”,有效削减污染量,实现零排放。严禁在已划定的禁养区、禁建区以及其它需特殊保护的区域新建、扩建、改建畜禽养殖建设项目。巩固和加强固体废物处置继续巩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城市固体废物(含医疗废物)处理率100%,实现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放射性废物做到安全收贮,危险废物做到安全处置。垃圾一体化处置做到户收集、村收集、镇转运的一体化建设,配套城市联盟垃圾焚烧发电的运营,市区及徐墩、南雅、东峰、东游生活垃圾垃圾统一送至建

    25、阳焚烧发电县城垃圾发电项目正式运营,有条件的建制镇建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力争达100%以上。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进一步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与机动车年检相配合,对机动机尾气检测率达100%,并对尾气检测不合格的机动车辆实行淘汰。通过污染整治,力争在“十二五”时期污染总量COD、NH3-N、SO2、NOx控制指标在南平市政府下达给我市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范围内。5.2.3.环保管理及自身能力建设指标重视和加强环境监察能力建设,按照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要求,进一步完善装备配备,提升技术力量,完成污染源在线监控分中心建设,增强执法、监察能力,建立符合市情、切实有效的环境监察体系。通过

    26、县级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验收。环保设备仪器的建设。根据机关办公自动化和环境管理现代化的要求,“十二五”期间要尽快逐步完善机关信息网络系统、污染企业在线自动监控系统、城市大气自动监测系统、主要河流省控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等建设,提高环境管理现代化水平。2012年前完成一个大气自动监测站及松溪(西津)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2011年建成市环境自动监测监控中心。加强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要加快安装重点污染企业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在线监测装置,加强污染源在线监测,2011年实现环境自动监控系统与省市自动监控系统联网。做好仪器设备的校验工作和在线监测数据管理,为实施总量控制提供依据。切实加强应急监测。化工生产

    27、、运输及废料处理过程中突发性污染事故的日益增加,对预防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以及事故处理处置的应变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要加强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支持信息系统研究,提高队伍应急监测水平,完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响应系统。到2015年,全市主要工业企业普遍实行清洁生产,20%重点骨干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建瓯市“十二五”期间环境指标值见表1。表1 建瓯市“十二五”期间环境指标值名称单位2010年2015年一、国民经济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年人均财政收入元/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元/人600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单位GDP能耗吨标煤/万元0.9单位GDP水耗m

    28、3/万元主要农产品中有机及绿色产品的比重%60环境保护投资占GDP比例%3.5环保产业产值占第二产业比率二、环境质量指标城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100建制镇饮用水源达标率%100100河流市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100城区二级大气环境质量达标率%100100城区功能区环境噪声功能区达标达标达标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LAeq:dB5656城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LAeq:dB6969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的比例%80城区规划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38三、污染防治指标单位GDP碳排放量化学需氧量减排完成指标吨29612961二氧化硫减排完成指标吨氨氮减排完成指标吨350350二氧化氮减排完成

    29、指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597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利用率 %7086工业用水重复率%30606、主要任务6.1加快推进发展低碳经济,全面建设低碳社会根据南平市委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的决策部署以及建瓯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经济强市的实施意见,结合建瓯实际,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使绝大多数企业建立起绿色供应链管理机制,形成“资源利用绿色产业资源再生循环利用低碳减排”的节能循环经济科学发展模式。进一步提升战略定位,尝试建立一批低碳社区、低碳商业区和低碳产业园区,促进低碳技术的应用,带动低碳经济的发展。调整能源结构,加大新能源开发利用度。按照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

    30、产出、高效率、高效益、可循环、可持续、可再生的原则发展低碳经济,发展低碳产业,逐步建立低碳经济结构。把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纳入中长期发展战略。结合建瓯笋竹城产业园和高速公路沿线若干互通口平台的规划建设,引进低碳产业,注重低碳经济理念的贯彻,将低碳化、绿色化作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点。6.2强化生态保护,加快生态市建设步伐在保持我市现有生态环境优势的基础上,经过努力,率先在全市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各项目标和任务,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各项指标进入全市先进行列,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市领先水平。全面开展生态市建设,以生态市创建为重要载体,以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为细胞工程,扎实推进生态市建设,重点保护水源保护区

    31、、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进一步保护生态林地、公益林地和天然林地,全面建立区域生态调控系统,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强闽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和建设,强化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加强森林资源的抚育更新,保持森林覆盖率居全省前列,努力增加碳汇;优化森林资源结构,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强化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以生态功能区划为基础,逐步建设一批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洪水调蓄、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功能保护区。继续推进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生态农业示范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管护能力与建设水平。加强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监管。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的原则,有效控制开发建设中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加大生态保护执法力度,打击破坏生态的违法活动。严格执行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推进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禁止和关闭在禁采区、重点保护区开采和已有的矿山;对历史遗留矿山(闭坑、无矿主)2015年达到45%以上。新(扩)建、生产矿山,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矿山地质环境得到全面治理,开采破坏土地得到全面复垦;做到“三废”达标排放。6.3强化工业污染


    注意事项

    本文(建瓯市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