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全套教案.docx

    • 资源ID:9171782       资源大小:147.03KB        全文页数:4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全套教案.docx

    1、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全套教案教案序号: 课题:21.文言文二则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1.会写7个生字,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掌握朗读古文的方法。3.结合注释及“资料袋”中的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明白两个故事各讲了什么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两个故事。4.感受朋友间的珍贵友谊;明白从客观实际出发,实践出真知和艺术来源于生活的道理。5.积累古代经典诗文,激发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教学难点: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两个故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课

    2、时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播放歌曲高山流水,出示伯牙鼓琴课文插图,激趣导入:同学们,请一边看图,一边听音乐,说说图和音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预设:生1:这位正在聚精会神挑指弹琴的人必是俞伯牙了,而这位身着粗布大衣,正在倾听,满脸沉醉的必是锺子期了。生2:两个人那么醉心地沉醉在音乐中,是多快乐的事啊!2.导入:就这样的一幅图,还有一段故事呢!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课文伯牙鼓琴去细细聆听吧!3.学生简介俞伯牙与锺子期的故事。二、初读感知,检测字词句1.检查预习。(1)写出正确字音。汤()汤乎若流水善哉() 巍()巍乎若太山(2)形近字组词。(3)教师指导书写生字“哉、巍、弦”,学生交流书

    3、写注意点。2.自读课文。要求: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通句子;三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运用划分节奏的方法,降低阅读文言文的难度,为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做铺垫。3.指名读课文,划分节奏:请两位同学读课文,分别进行评点,找出较难的句子进行点拨指导。4.教师配乐诵读,学生听后说感受。(放音乐古筝曲高山流水)5.全班齐读。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1.过渡: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哪些方法可以帮我们疏通文意呢?注重知识迁移,培养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及自学能力。预设:生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小组研讨。生2:不懂之处在词句旁边画问号,请教小组同学或教师。2.这是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方法。其实还有一种方法是阅读文言文值得推崇的

    4、,那便是做阅读批注,初步理解课文表达的意思。接下来,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吧!3.教师巡视,相机进行学法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4.学生汇报。四、质疑解难,读懂道理1.学生自由读文,一边读一边思考:哪些问题是不懂的,需要大家一起讨论的呢?2.梳理问题:伯牙为何破琴绝弦呢?通过阅读懂得了什么?3.小组讨论,教师巡视,适时点拨。4.学生汇报。用文中的句子回答,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说一说“知音”的意义。五、回读课文,体会表达。1.诵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说一说对文中人物的感受。2.阅读课后“资料袋”内容,进一步把握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3.带着自己的感悟再读全文。第二课时一、图画导入,激发兴趣

    5、1. (出示戴嵩的斗牛图)请同学们看看,你想说些什么?(生畅所欲言)2.导入:(出示古文书戴嵩画牛)这是大文豪苏轼写的一篇小古文,让我走进课文好好地读一读吧!设计意图:出示图片,调动学生的感官,为下面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出示任务,学法多样1.通过上节课学习伯牙鼓琴,你学会了哪些学习小古文的方法?生1:学习文言文首先要多读,读通顺。生2:借助注释与工具书等多种方法,自学古文中的字词句,然后再了解古文的意思。生3:要一边阅读一边质疑,并通过阅读、感悟解决问题,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出示学习任务:(1)初读,读通读熟。借助学习单自学字词,会写生字“轴、锦、曝、矣”。(2)

    6、细读,借助注释,疏通文义。(3)精读,质疑解难,读懂道理。三、回读感知,体会表达1.组织学生开始10分钟的学习,教师做好指导。2.小组汇报,针对共性问题,老师要逐一讲解。3.引导学生细读,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学生汇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的理解。4.精读,质疑解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戴嵩的画是正确的吗?还是牧童的话是正确的?要用这“一石”激起千层浪,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5.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说清楚自己的观点。6.总结:牧童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确定牛尾样子的,戴嵩是画家,艺术要源于生活,而艺术往往也会高于生活,例如:齐白石的虾,梵高的星空就是再现想象的创作。因此,牧童和戴

    7、嵩都可以是正确的。四、布置作业,总结全文1.作业: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人物对话时的表情与动作,用自己的语言写下这个故事,让故事更生动有趣。2.总结: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既要敢于挑战权威,又要谦虚谨慎。同时,在读书时要结合插图展开想象,让故事更富有个性,读厚故事,也要读薄故事,懂得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文言文教学在小学是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是重中之重,那么教师要把握好重点:炼字炼句,理解并体会道理。通过品读一段话、一句话、一个词,体会文言文之意。首先,学生借助注释与资料,疏通文意;其次,通过反复诵读,想象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情感;最后,通过对比阅读深入理解文本,发现

    8、异同,直接导入单元主题。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教给学生学文言文的方法、策略,能运用这样的方式去进行更广泛的阅读。开篇音乐、图片引入新课,既可活跃学生的思维,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图片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从而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自主学习生字、词语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文言文关注诵读,引导学生诵读的方法,感受文言文语言的魅力。本环节以学定教,学生运用喜欢的方法自主领悟,教师要激发、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文言文。鼓励学生学会在阅读中质疑,教师要适当地点拨、引导,学会抓住文章的主脉络,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同时引导学生品

    9、味文言文的语言特色,从而体会文章的中心,提高文言文的学习能力。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注重文本的整体把握,理清文章的结构,关注写法特点,这也是教学的关键,正所谓: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任务驱动式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有层次、有梯度地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迁移运用,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总结本课所学内容,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教案序号: 课题:22.月光曲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重点理解“谱写、幽静、霎时、陶醉”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反复朗读第9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再背诵下来。3

    10、.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4.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教学重点: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贝多芬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教学难点:理解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师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借助音乐,导入新课1.导入:(课件播放月光曲片段)这是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板书课文题目)2.课件出示贝多芬的图像,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贝多芬的资料,教师相机补充:贝多芬,德国作曲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贝多芬生活道

    11、路非常坎坷,28岁时听力开始减弱,晚年失聪,只能通过书写跟人交谈。他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如广为流传的交响乐英雄命运田园合唱。3.过渡: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贝多芬谱写这首钢琴曲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了解一下吧。二、自学字词,梳理内容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学生展开小组学习。(1)自学生字,对容易读错的字音、容易写错的字形做标记。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提醒同学读字音、写字形时注意的事项。(2)出示词语表中的词语,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者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谱写钢琴幽静断断续续茅屋烛光失明纯熟清幽琴键景象陶醉(3)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针对不理解的内

    12、容做标记。然后与同学交流质疑,同学能解决的,要认真倾听同学的想法。2.汇报交流:(1)指名朗读课文,检查生字的读音。随机正音:“纯”是翘舌音,读chn,不读cn;“缕”读l,不读li。(2)你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有什么收获?了解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不理解之处?(3)在学生汇报读书收获的过程中相机指导学生,使学生明确:贝多芬弹了几首曲子?哪首是月光曲?(4)梳理学生的质疑,将有价值,学生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显示在大屏幕上。3.学生带着大屏幕上的问题再次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作好批注。高年级阅读的重要方法。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小结:夜深人静,从茅屋里传出了断断续续的琴声,引起了贝多芬的注意。于是,他

    13、走进茅屋,看到弹琴的竟是个盲姑娘,他的心情非常激动,决定为盲姑娘弹一曲。一曲弹完,盲姑娘热情地赞美他的演奏,并且听出他就是贝多芬,贝多芬感到自己遇上了知音,决定为盲姑娘再弹一曲。著名的月光曲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出来的。2.布置作业:请利用网络查找月光曲,闭目倾听,说一说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第二课时一、直接入课,整体感知1.(板书课文题目)导入: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月光曲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首著名的钢琴奏鸣曲。2.引发交流:月光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呢?请你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或者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3.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一起感受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吧!二、理清层次,概括内容1.指名分

    14、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主要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2.引发质疑:课文为什么用“传说”呢?(“传说”是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不一定确有其事,但从这传说故事中我们能感受到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3.讨论交流:请你默读课文,将课文分成两个部分,并尝试说一说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要交代了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详细记述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三、深入学文,体会情感(一)贝多芬弹奏第一首曲子。1.指名朗读贝多芬弹奏第一首曲子的部分,引发想象:根据故事的发展,莱茵河边上的小镇上除了

    15、一轮明月、莱茵河、小路、在小路上散步的贝多芬外,还应该有什么?说说贝多芬为什么弹琴给盲姑娘听。2.小结:这儿离热闹的地方比较远,又给人美的感觉,这样的环境就叫“幽静”。我们可以说“这儿多么幽静啊”,可以说这儿的小路是“幽静的小路”。3.说话训练: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他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你猜贝多芬走在这僻静的小镇上,听到有人在弹他的曲子,他会怎么想?贝多芬听到了_,他想_。4.过渡:贝多芬正是这样想的。所以他走近茅屋,后来还走进了茅屋。5.思考交流:贝多芬为什么要走进茅屋呢?(他听到了一个姑娘和一个男人的对话后,走进了茅屋。)6.学生分角色朗读兄妹俩的对话,并根据说话

    16、的内容,加上适当的提示语,想象他们说话的神情、语气。(1)对话练习:一个男的()地说:“是呀,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地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2)指两名学生说。7.教师相机采访扮演姑娘的同学:你的这句话真的是随便说的吗?如果不是,那你为什么说“随便说说”呢?8.小结:“随便说说”说明了这个十六七岁的盲姑娘对哥哥的体谅和理解,她对自己说的那句话感到不安和后悔。这体现出盲姑娘是一个多么懂事、多么体贴的人啊!9.想象画面:贝多芬进了屋,看到的什么情景使他同情、感动?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兄妹俩的生活境遇,再练习朗读。10.引导学生体会贝多芬此时的情感

    17、,再分角色朗读第5、6自然段的对话。(二)贝多芬弹奏第二首曲子。1.引发交流:贝多芬看到盲姑娘听到他的曲子是这样的兴奋,这样的喜悦,贝多芬心里是怎么想的?2.继续交流:于是,贝多芬又给她弹了一曲,这首曲子就是月光曲。这首曲子是贝多芬早已谱写好的,还是趁着兴致弹出来的?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3.批注读书: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创作出这样一首世界著名的乐曲的?请你圈出有关语句,并批注你读课文后的感悟。4.教师配乐诵读“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按起了琴键”这一部分,学生闭目想象:月光是怎样的?茅屋里是什么情景?屋子里人物的形象怎么样?然后用自己

    18、的语言描绘一下自己眼前出现的图画。5.交流:月光是这样的清幽,盲姑娘却看不见。可贝多芬的琴声给穷兄妹带来了无限的联想。那么他们听着听着,眼前出现了几幅画面?(三幅画面)(1)第一幅画面:月亮升起来了。看,月亮升起来了。月亮在哪儿?海面怎样?(随机理解“微波粼粼、洒满”的意思。)这时的贝多芬是怎样弹琴的?(贝多芬可能是轻轻地按着琴键,节奏也比较慢。)(2)第二幅画面:月亮越升越高。贝多芬继续弹着,月亮也越升越高了。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微云”是怎么样的云?这时贝多芬的琴声,是怎样的?(3)第三幅画面: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皮鞋匠听着听着,觉得海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

    19、巨浪,这情境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波涛汹涌)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有没有月光?从哪儿可以看出来?想一想皮鞋匠听了琴声,仿佛觉得大海卷起了巨浪,这时贝多芬在怎样弹琴,琴声怎样。(贝多芬越弹越激动,身子也可能摇摆起来,节奏也越来越快。)6.小结:贝多芬的琴声把皮鞋匠带到了海边。这儿,有平静的大海,有波涛汹涌的大海;有柔和的美,也有壮阔的美。但无论是平静的大海,还是波涛汹涌的大海,都有月光照耀。这是多么美好、光明的景象,又是多么宽阔、自由的天地呀!7.导读:皮鞋匠所联想到的,盲姑娘有没有想到和看到呢?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四、整体感悟,总结全文1.过渡:月光曲那美妙的旋律让兄妹俩深深“陶醉”了,“等他们醒

    20、过神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贝多芬悄然而至,悄然离去,给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和一次美妙的艺术享受,他也给自己带来了一次意外的创作收获。(引导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2.启发想象:当贝多芬走后,盲姑娘和他的哥哥会说些什么呢?请将你想象到的用对话的形式写一写。3.(课件播放月光曲)总结引读:这就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这首曲子不仅表现了贝多芬丰富的想象力,更体现了他对盲兄妹、对贫苦人民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体会一下贝多芬创作这首曲子的过程吧。4.布置作业:听听自己喜爱的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过程

    21、中,我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针对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月光曲所表现的画面展开想象与交流,透过文字建立意象,从而引导学生走进贝多芬、走进盲姑娘、走进皮鞋匠的内心世界,感受音乐创作过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值得思考的是,我在课堂教学中过于注重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细化理解,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建立在剖析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忽视了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通过对音乐的初步感知,让学生聆听这首乐曲,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虽为第三学段,但字词教学仍不可偏废,特别是一些多音字的发音尤为重要,在这里通过课文的朗读,及时纠正一些字音仍有必要。在自学

    22、中,通过初读感知,对整篇课文有了初步的认识,为研读课文做好准备。利用音乐在学生眼前呈现出一个画面,紧接着启发想象,使画面更清晰,使学生在感情上接近课文。语文课程标准很重视对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可以浅显地告诉学生:读懂你的信息资料,试着用你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还可以谈谈你的想法。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有意识地学会加工和表达自己的信息资料了。能否正确归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考查学生是否读懂文章,评价其阅读理解水平高低的标准。这里不仅要教会学生理清文章内容的层次,还要让学生能够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也为下面归纳月光曲的创作经过做铺垫。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是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从而

    23、锻炼了学生的朗读、想象说话等能力,也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月光曲所表达的意境,体会到语言文字的优美,从而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想象说话既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积累,也是对情感的一种升华。教案序号: 课题:23.京剧趣谈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特色,产生民族自豪感。2.学会有条理地表达,如可以分点说明。3.交流时表述要清楚,可结合图片、实物等资料,让讲述更加生动。教学重点:1.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对中国的书法艺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中国书法艺术。2.学会搜集资料,整理观点,有条理地表达。教学难点:学会搜集资料,整理观点,有条理地表达。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

    24、,激发兴趣1.(播放京剧片段)激趣:同学们,你们能猜猜这是哪一种戏剧吗?预设:京剧,听到了锣鼓声。2.是的,看来同学们对京剧有些了解,那你们还能深入地说一说吗?预设:生1:我知道京剧中的人物分类:生、旦、净、末、丑。生2:我知道脸谱知识,红色代表忠贞,比如关羽。黑色代表正直,比如包公。3.导入:同学们对京剧的知识了解得真多,但是听说过“马鞭”与“亮相”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京剧趣谈了解一下吧!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教师检查读文情况。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请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文章讲了什么内容。2.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作好批注。3.学生汇报。预设

    25、:这篇文章介绍了京剧中的“马鞭”与“亮相”,感受到京剧的艺术魅力。4.你觉得哪部分的内容最吸引你?把阅读引向深入,促使学生真正地走进课文内容,进行发散性思维,从而透彻地理解“马鞭”和“亮相”的意义。预设:生1:“马鞭”这一部分内容是我喜欢的,想深入了解一下京剧中“马鞭”有怎样的作用。生2:我想知道我们生活中的“亮相”与京剧中的“亮相”有啥不同?四、思维导图,梳理内容1.文章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呢?作者又是怎样表达京剧的艺术魅力的呢?2.学生默读课文,运用喜欢的方式写下京剧的“趣”。3.同学互相分享交流,互相评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篇文章语言通俗幽默,亲切自然,运用举例子的方法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26、。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趣”,体会“马鞭”的“趣”、“亮相”的“趣”,借助作者的娓娓道来,想象舞台场景的生动传神,为此,设计了四个层次的教学:一是初识京剧,感受京剧的与众不同;二是结合资料,感受京剧的韵味不凡;三是从“马鞭”“亮相”,感受京剧的艺术趣味;四是欣赏京剧,感受京剧的耐人寻味。四个环节从课外的资料到课内的自读再到课外的欣赏,让学生多方位地了解京剧,也让课内阅读立体化,学生一定会爱上京剧。通过京剧音频引入新课,将了解的相关资料与同伴分享,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朗读是语文学习重要的途径之一。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读通文字,读懂文义,为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做好铺垫。带着问题去阅读,是培养阅

    27、读能力的有效策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有阅读期待的课堂才能让孩子真正地获得知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去发现,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案序号: 课题:口语交际:聊聊书法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特色,产生民族自豪感。2.学会有条理地表达,如可以分点说明。3.交流时表述要清楚,可结合图片、实物等资料,让讲述更加生动。教学重点:1.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对中国的书法艺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中国书法艺术。2.学会搜集资料,整理观点,有条理地表达。教学难点:学会搜集资料,整理观点,有条理地表达。师生活动设计意

    28、图一、聊天导入,感知话题师:古代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远深长的历史。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留给了我们无数丰富的文化遗产,你知道哪些著名的文化遗产?生1:中国的古诗词、书法、壁画、石雕。生2:清明上河图、敦煌莫高窟。师:是啊,这些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书法艺术中,你知道第一行书是什么吗?(出示3幅书法作品)请你猜一猜,哪个是第一行书呢?为什么?生1:我觉得兰亭序是第一行书,虽然我不能完全地读懂,但是感觉这篇散文,文字优美。生2:没错,笔画行云流水,让人赏心悦目啊!师:看来,大家对王羲之有些了解,兰亭序作为王羲之的代表作,整篇书法布局错落有致,字体遒媚飘逸,行云流水,魅力无穷,如有

    29、神助,如此高超的书法技艺不得不让人惊叹!(板书:行书)师:同学们,再来看看这些字,你又有什么发现?(出示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生1:我认识甲骨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极具艺术魅力!生2:隶书,我写过,特别有讲究,要做到“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生3:你了解得真多,我平时写楷书比较多,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演化而来。我查过资料,上面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生4:草书我觉得很有趣,唐代的时候出现了狂草,以张旭、怀素的作品为代表的狂草,结构简单

    30、,笔画连绵,我觉得很帅气。生5: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李斯的意见,推行的通行书体。有的刻在石碑上,字体匀圆齐整。现在我们的印章上经常还会出现呢。师: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每一种字体有其艺术特点,展示独特的魅力。而这就是汉字的演变过程。(板书: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师:我们大致了解了汉字的演变过程,不妨举个例子来感受书法的魅力!来一个常见的“马”字吧!(师播放视频:“马”字的演变过程)你有怎样的感受?生1:草书的“马”看起来更具有气势,气贯长虹!生2:我还是喜欢楷书,看着标准,具有汉字美!生3:隶书比小篆更简洁,看得清楚!生4:最有趣的是甲骨文,各种形状让我觉得有趣!师:通过一个字的不同字体,感受汉字的美,感受艺术的魅力。二、魅力汉字,字如其人师:我们来读一读关于书法家的故事,说一说你的感受。(出示颜真卿作品颜勤礼碑进行简介)师:宋代大诗人陆游说过一句话:“学书当学颜。”明代书法家傅山提出“作字先作人”的观点。他们的意思是学习书法应该先从颜体学起,而学好颜真卿的书法,要先学习颜真卿的为人。还有人把颜真卿的书法比作三国时期的关羽。书法界有一种说法:“字如其人。”颜真卿与他的书法究竟有什么魅力,近千年来受到书法界的如此赞誉和推崇呢?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全套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