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上海陆行中学南校初三化学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 资源ID:9148816       资源大小:348.80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上海陆行中学南校初三化学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1、上海陆行中学南校初三化学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上海陆行中学南校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根据如图所示的四种微粒结构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们都带有电荷 B它们表示同一种元素C它们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D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2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H Fe2+ Cu P2O5 Fe3+ NaClA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是B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是C的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D中的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5个氧原子3“” “”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图表示化合物的是A B C D4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点燃酒灯,加热试管;检查装

    2、置的气密性;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连接好装置;熄灭酒精灯;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BC D5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B对比,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C对比,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D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6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 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C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 D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7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

    3、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试管内液面上升 试管内溶液变红 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试管内溶液变蓝试管内溶液不变色A B C D8某有机物在9.6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8.8gCO2和5.4g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有机物只含碳、氢两种元素B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无法确定9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A B C D10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 CH2O),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甲为甲醛,其

    4、分子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B物质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C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发生改变D该反应消耗物质甲和生成物质丁的质量比为 5311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7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丁一定是化合物 Dx的值是712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来做家庭小实验,其乐无穷!小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a、d为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湿润棉花,b、c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浸过的干燥棉花。垂直固定装璃管的装置末画出)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通过推压性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

    5、体的量B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可为稀硫酸C利用该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D该装置的左半部也可用于制取氧气13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雾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14苏州盛产杨梅。杨梅中含有丰富的叶酸,对防癌抗癌有积极作用,其化学式为Cl9Hl9N7O6。下列有关叶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叶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1 gB叶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C叶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

    6、量比为19:19:7:6D叶酸由19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7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15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钙离子:Ca+2 B2个氢原子:H2C氧化钠中氧元素化合价:Na2O D3个氯分子:3Cl216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某同学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B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C有些物质燃烧时温度不需要达到着火点D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17下列物质分别放入一密闭的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由于瓶内压强的明

    7、显减小,使瓶塞难以启开的是( )A木炭 B红磷 C蜡烛 D硫18过氧化钠(Na2O2)可作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它与二氧化碳反应后的生成物为( )ANa2CO3和H2 BNa2O和O2 CNaOH和O2 DNa2CO3和O219“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思,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的到国外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稻草造纸 B使用火药 C蚕丝织布 D冶炼金属20下图是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A金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一个金原子的中子数为197C一个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8D一个金原子中粒子总数为276二、实验题(培优题

    8、较难)21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装置和用品,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仪器F的名称是_。可用于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是_(填序号),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2)若用双氧水制氧气,最好选用EF组合成发生装置,理由是_。(3)实验室可在装置J中制取CO2,反应方程式为_。检验J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从长玻璃管口加入一定量的水,然后用止水夹夹紧橡胶管,将长玻璃管向上提起一段后静置, 如观察到_,则气密性良好。如果用I装置收集CO2,则气体应从_(填“a”或“b”)管口通入。(4)用J装置制CO2具有的优点是_。若从BH中选择B与_(填序号)进行组合,也可以组成一套具有同样优点的装置。22下

    9、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请回答:装置A中所标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_。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填写仪器序号字母)。生成氧气的时候,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如果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备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某实验小组所选用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EDC,请回答:写出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装置D的作用是_;若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装置F,观察到的现象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3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标号

    10、的仪器名称:_(2)实验室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H2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填写装置序号)(4)装置F与装置B比较有什么优点?_(5)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O2后的固体残渣(假定已完全反应)通过以下四步实验操作可回收二氧化锰,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_(填写序号)a烘干 b溶解 c过滤 d洗涤(6)把(5)中滤液蒸发结晶可得到氯化钾晶体,在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7)称取12.5克石灰石(杂质不参与反应)放入烧杯中,再加入50克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58.1克,求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

    11、24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收集气体请回答以下问题(1)仪器a、b的名称是:a_,b_(2)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为_ 或 _(填字母序号),该发生装置的不足之处是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一定具有的性质有_(填数字序号)易溶于水 难溶于水 不与水反应(3)实验室要制取少量CO2应选择的较简单的发生装置是_(填字母序号)(4)化学反应可控制才能更好地为人类造福,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反应的条件、药品用量、改进装置等途径来达到控制反应的目的常温下块状电石(CaC2)与水反应生成乙炔 (C2H2)气体和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实验室制

    12、取乙炔时,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装置炸裂图中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有_或_(填装置序号)(5)实验室用如图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应从_(填A或B)口进入。25白磷、红磷都是可燃物,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燃烧。以下是利用它们的可燃性进行的三个实验,请分别回答问题(1)通过实验1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放有热水,a、b、c处分别放有药品,实验中只有a处的白磷燃烧。a与c对比;a与b对比,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与_接触和_。(2)通过实验2可以测定_。待集气瓶中的红磷熄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当观察到_的现象时,可达到该实验目的。(3)通过实验3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前将白磷放入

    13、锥形瓶中,称量装置的总质量,引燃白磷,待反应后再称量装置总质量,发现托盘天平保持平衡。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会出现的现象是_。(4)综合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填序号)实验1中的热水只起隔绝空气的作用实验2中红磷可以换成木炭实验2若未达到实验目的,可能是由于装置气密性不好实验3中的气球起到了平衡瓶内外气体压强的作用实验3中的气球作用是收集产生的气体实验3锥形瓶内事先放少量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瓶底炸裂26化学科学十分重视实证和理性思维。在课堂学习中,通过选用典型物质进行典型实验,采用实证法进行有关物质化学性质的研究。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得出一些科学结论。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比

    14、较活泼,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反应。图中所示的是探究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的现象:铁丝在纯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木炭在图中燃烧与木炭在图中燃烧剧烈程度_(选填“不同”或“相同”)。图的实验目的是_。(2)根据上述木炭和铁丝燃烧的实验,你能归纳出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_有关。与燃烧一样,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因此,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使之满足人们的需要。请举一个生活中控制化学反应速率的具体实例:_。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在通常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够与水、碱溶液等物质发生反应。(

    15、1)在学习酸的化学性质之前,小聪曾用紫色干燥的石蕊小花做了下图所示的探究实验,得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的结论,各实验的目的或结论如下表所示:实验序号III实验现象紫色石蕊小花变红色紫色石蕊小花不变色紫色石蕊小花变红色实验目的和结论证明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证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小明同学对小聪同学的实验方案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酸”,其理由是_。两位同学讨论后补充做了一个实验,从而证明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酸”。补充实验的操作方法和现象分别是_和_。(2)化学课上,老师将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

    16、氢氧化钠溶液中,我们观察到前者有明显现象,后者无明显现象。为了探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是否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所有装置的气密性良好),试图通过观察现象来间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如图所示,甲的实验现象:“在水下取出试管口的橡胶塞,试管内液面上升”;乙的实验现象:“气球慢慢胀大”;丙的实验现象:“软塑料瓶变瘪”。小智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使容器内压_大气压(选填“大于”或“小于”)小慧同学提出了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小慧思考后,对比甲

    17、实验装置又补充了一个对比实验,使实验方案更完善。小慧的补充实验中改变的因素是:将甲实验中的_换成_。小慧同学认为还可利用与上述实验不同的原理,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我们来帮她完成:实验步骤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小慧第一方案_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小慧第二方案_(短线上文字说明,不要再选用盐)_(探究收获)通过上述对比实验的探究,同学们总结出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要判断反应的发生,可以通过改变实验装置,创设新的情境来观察到明显的反应现象判断反应的发生;也可以_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27某同学在商店买到一种“果冻蜡烛”。他对“果冻蜡烛”进行如下探究。(提出问题)“果冻蜡烛”是否含有

    18、碳、氢、氧元素?(查阅资料)“果冻蜡烛”可完全燃烧,燃烧时无烟尘,燃烧过程和熄灭时无异味。(1)(探究实验)(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步骤现象分析点燃“果冻蜡烛”,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而冷的小烧杯;烧杯内壁有无色小液滴生成“果冻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_;迅速倒转小烧杯,向其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_“果冻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CO2)(实验结论)该同学分析: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因此“果冻蜡烛”含有碳、氢、氧元素。(2)(反思与评价)你认为该同学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_28某化学兴趣活动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

    19、率的因素,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中,进行了如下实验:1甲乙丙丁大理石m克,块状m克,块状m克,粉末状m克,粉末状盐酸(过量)w克,稀盐酸w克,浓盐酸w克,稀盐酸w克,浓盐酸(1)若要研究盐酸浓度大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选择实验甲与实验_(选填实验编号)进行对照实验。(2)若要研究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选择实验甲与实验_(选填实验编号)进行对照实验。(3)乙和丁相比较,产生气体的速率较快的是_,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_(填“相等”或“不等”)。(4)若要选择丁组药品制取二氧化碳,为了能得到较平稳的气流,应选择如图装置中的_(填“A”或“B”)。由于浓盐酸具有强烈的挥发性

    20、,会导致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气体,为了得到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可将产生的二氧化碳依次通过下列装置_。(温馨提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二氧化碳不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氯化氢可与之反应,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A、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带上电荷,为离子,而第二个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错误;B、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故它们表示四种不同元素,错误;C、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前三个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第四个不同,错误;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8,故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正确;故选D。

    21、2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 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金属、稀有气体、某些固态非金属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表示该元素的单质;离子符号书写: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电荷的数值,数字在左,正负号在右;化学式书写: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Fe2+ 、Fe3+ 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原子变成离子的过程中原子核不变,故质子数不变,Fe2+ 、Fe3+ 质子数相同

    22、。3C解析:C【解析】A、图A中的物质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错误;B、图B中的物质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错误;C、图C中的物质分子是由不同原子构成,表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正确;D、图D中的物质是由不同分子构成,表示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错误。故选C。4A解析:A【解析】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离、熄)解答。解:由分析可知,应选A。5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A、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故不符合题意;B、由题干文字可得: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故不符

    23、合题意;C、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中红磷被沙土覆盖,与氧气隔绝,不燃烧,中红磷与空气中氧气接触,燃烧,对比,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故不符合题意;D、未燃烧,说明温度未达到无烟煤的着火点,故符合题意。6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A、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氧气,正确;B、空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正确;C、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错误;D、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正确。故选C。7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与水反应,CO2+H2O=H2CO3,是气体的体积减小,大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烧杯中水进入到试管中,

    24、试管内液面上升,正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H2CO3电离是溶液呈酸性,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故而试管内的液体变红,正确。正确的说法是,故选A。8C解析:C【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8.8gCO2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8.8g100%=6.4g,5.4gH2O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5.4g100%=4.8g,生成物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和=6.4g+4.8g=11.2g,11.2g9.6g;该物质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11.2g9.6g=1.6g,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根据质量守恒

    25、定律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9A解析:A【解析】A.图中含有一种物质的分子,属于纯净物,该物质的分子中含有两种原子,属于化合物;B.图中含有三种物质的分子,属于混合物;C.图中含有一种物质的分子,属于纯净物,该物质的分子中含有一种原子,属于单质;D.图中含有一种物质的分子,属于纯净物,该物质的分子中含有一种原子,属于单质【点睛】化合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分子中含有不同的原子。10D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化学方程为,据此分析。【详解】A、甲醛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错误;B、乙为氧气,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故错误;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未发生改变,

    26、故错误;D、该反应消耗物质甲和生成物质丁的质量比为,故正确。故选D11A解析:A【解析】由图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14g2g=12g,故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12g;同理可以确定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36g5g=31g;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31g12g=19g,故X的数值为26g19g=7g。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2g:19g=12:19,错误;B、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正确;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丁,符合“多变一”

    27、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丁是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正确;D、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31g12g=19g,故X的数值为26g19g=7g,正确。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12B解析:B【解析】A. 注射器有刻度,通过推压性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正确;B. 稀硫酸和块状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常使反应停止,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应为稀盐酸,而不是稀硫酸,错误;C. 利用该装置进行试验时,将玻璃管内的abcd四处

    28、分别放置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纸,ad处放置湿润的,bc处放置干燥的,可观察到,湿润的试纸变红,且d处先变红,a处后变红,而干燥的试纸不变色,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正确;D. 该装置的左半部相当于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故也可用于过氧化氢法制取氧气,正确。故选B。13A解析:A【解析】试题分析: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A.考点:物质的变化及其现象14B解析:B【解析】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错误;B、叶酸分子中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大于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故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正确;C、叶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 =228:19:98:96,错误;D、一个叶酸分子是由19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7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错误。故选B。15D解析:D【解析】A、钙离子:Ca2+,数字应在正负号前面,故A错误;B、2个氢原子:2H,元素符号前面数字表示原子个数,故B错误;C


    注意事项

    本文(上海陆行中学南校初三化学上册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