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一 集权体制下的古代中国 课时达标检测一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发展先秦.docx

    • 资源ID:9136372       资源大小:29.41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一 集权体制下的古代中国 课时达标检测一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发展先秦.docx

    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一 集权体制下的古代中国 课时达标检测一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发展先秦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一 集权体制下的古代中国 课时达标检测(一)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发展先秦、秦汉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xx高三黄冈四校联考)据左传载:“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礼记中说:“礼乐刑政,其极一也。”这两则材料反映了“礼”主要的社会功能是()A端正民心的工具 B凝聚家族的手段C维系等级的套路 D齐家治国的方式解析:选D据材料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

    2、柔”可知是有利于“齐家”,材料中“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可知是“治国”,故D项正确。2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认为,(西周)所有新建的封国大都是少数周族的贵族统治多数被征服族人,其土既非周人所有,其民也与周人不类,这些新来者的统治地位,如果没有坚强的武力作其后盾是支持不住的。这表明()A分封具有武装殖民性质B血缘关系是分封制基础C新来统治者遭坚决反对D周朝军事实力非常强大解析:选A根据材料信息“其土既非周人所有,其民也与周人不类这些新来者的统治地位,如果没有坚强的武力作其后盾是支持不住的”可知,坚强的武力是其分封制得以实行的重要基础,故A项正确。3有历史文化学者在评价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时认为:“政治

    3、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作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作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该学者掲示了()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解析:选A“授土授民建国”“授土授民立家”指代分封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指代分封引发的“家”“国”对立,故A项正确。4春秋是鲁国史官对时事流水账似的记录的总称。从历史的眼光看,是一部后人所谓的“断烂朝报”,但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被

    4、后世统治者所推崇。原因在于其()A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B具有了伦理教育的功能C起到了维护贵族社会的作用D确立了纪传体史学体裁解析:选B孔子在当时代表的是没落的奴隶主旧贵族的利益,不可能反映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故A项错误;春秋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随着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春秋的伦理教育的功能越来越明显,故B项正确;春秋作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其功能是保存史料而非维护贵族社会,故C、D两项错误。5管仲认为:五谷食米,民之司命(决定民众生死)也。黄金刀币,民之通施(通货)也。故善者执(掌握)其通施以御(控制)其司命,故民力可得而尽也。这体现了()A重农抑商的政策 B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

    5、C以农促商的理念 D“工商皆本”的主张解析:选B题目中体现的是在农业与商业中,国家扮演的角色,根据“善者执(掌握)其通施以御(控制)其司命”主张国家掌握通货,故B项正确。6诗经楚辞既是中华文学宝库的瑰宝,也可以作为研究当时社会经济的第一手材料。诗经中出现了135种植物,楚辞中出现了100种植物。其中“稻”“黍”等作物两者都有记录。由此可以推论出()A经济重心已移至长江流域B“稻”“黍”等作物已经广泛种植C外来高产农作物大量引入D楚辞成书时间略早于诗经解析:选B南宋时我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故A项错误;诗经楚辞都提及“稻”“黍”,说明春秋战国时期这两种作物广泛种植,故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外来作物,

    6、故C项错误;诗经成书于春秋,楚辞成书于战国,故D项错误。7(xx石家庄质检)据史记记载,秦“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称颂秦始皇仁、义、圣、德,“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使“尊卑贵贱,不逾次行”。这反映出秦朝()A重视人伦秩序和社会教化B注重维护官僚政治体制C借法家思想建立君主专制D以仁义道德来遏制人欲解析:选A材料中“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尊卑贵贱,不逾次行”,体现出秦朝借法家思想强化人伦秩序,达到社会教化的目的,故A项正确。8春秋战国时期的“士”,不仅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甚至有些时候可以与权力分庭抗礼;但是后来,独立人格在士大夫身上极为匮乏,他们在思想上依傍古人、拘泥经

    7、典,在政治上热衷仕途、委身皇权。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小农经济的发展 B宗法纲常的束缚C专制制度的强化 D科举制度的僵化解析:选C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在思想上实行文化专制,故导致士大夫丧失了独立人格,故C项正确。9(xx河南天一大联考)西汉前、中期两个判然对立的社会集团儒生和“文法吏”,在后期渐趋合流,形成了一个全新而有长久生命力的社会阶层士大夫。西汉后期“士大夫”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统制经济”的实施 B诸侯势力的削弱C“独尊儒术”的提出 D察举制度的实行解析:选C“独尊儒术”的提出,建立起以儒学为标准的选官制度,儒生政治地位上升,故C项正确。10公元前114年,汉武帝下令实

    8、施“告缗”政策,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财产的商人,告发者可以得到没收物品的一半作为奖励。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产”。这反映出()A汉代普遍实行严苛的重农抑商政策B商税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C政府缺乏保护个人私有财产的理念D打击偷税漏税是政府的主要职责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的商业政策,不能说明汉代普遍实行严苛的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商业税的问题,故B项错误;据材料“公元前114年,汉武帝下令实施告缗政策,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财产的商人,告发者可以得到没收物品的一半作为奖励。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产”可以得出政府缺乏保护个人私有财产的理念,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

    9、涉及商人偷税漏税,故D项错误。11(xx莆田质检)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认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汉代,董仲舒强调“委身致命”“善皆归君,恶皆归于臣”。这种对君臣关系认识的变化表明,汉代儒学()A比先秦儒学更加哲学化B与先秦儒学有着本质的区别C植根于先秦儒学的传统D是对先秦儒学的取舍与创新解析:选D一方面,董仲舒的“君权神授”理论是对孔子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另一方面,其理论又是对孟子思想的彻底否定与颠覆,故D项正确。12据研究,清明、重阳、春秋社日(祭祀土地神)、冬祭腊日(祭祀先祖)等传统节日,始于或兴盛于汉并在汉代形成定制。这反映了汉代()A中央集权进

    10、一步加强 B农业经济的发展C礼文化制度的世俗化 D新的儒学体系形成解析:选C在先秦时期,祭祀主要是贵族的权力,到了秦汉时期这些传统的节日成为普通人们的习俗,体现了礼文化制度的世俗化,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墨经中的抽象科学知识与古希腊的理论科学的大起大落,则是人类历史上一切超越时代的早熟文化的共同历史命运。在两千多年前的生产水平与社会发展水平下,经历深远的精神发展路程而开出的远离社会生活的灿烂纯粹的思想之花,必定是极其脆弱的。”这是墨家科技思想被排斥和湮没的又一个原因。墨家学说的思想渊

    11、源较为深广,他们具有儒家、道家等没有的优势,一开始就与生产实践十分接近,因而从客观上决定了他们的思想与科学结下不解之缘。墨家科技思想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思想中最正确而无片面性的思想。如果避开墨家与周易、老庄的分歧不谈,墨家思想恰好将三个方面的积极面融为一体。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完整而全面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思想基础:经验、直观、逻辑、人工语言、现实检验,这些正是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须包括的环节。摘编自墨家科技产生的背景及其湮没原因等材料二中国科技史的研究至少经历了以下三个主要阶段:在经历了20世纪初至40年代,“中国科技史研究工作的开创时期”;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期,“中国科技史研究工作

    12、迅速发展的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中国科技史研究深入发展并日趋成熟的时期”。伴随着研究阶段的深入,当前中国科技史的研究需要从思想源头上来获得解决许多悬而未决问题的答案,同时,也是中国科技史研究深度上获得重大突破的迫切需求所在,科学技术思想史的研究成为中国科技史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不搞清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发生和发展,中国科技史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就不可能得到彻底地解决。正如科技史家胡道静所说“科学思想史的研究应是科学史研究的核心层”。摘编自吴智先秦诸家主流技术思想之分析(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墨家科技思想湮没及现今中国重视古代科技史研究的原因。(16分)(2)

    1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墨家为代表的古代科技思想对现今中国科技发展的借鉴意义。(9分)解析:第(1)问,墨家科技思想湮没原因,可以从中国古代对科技的传统政策和墨经中的抽象科学知识去分析;现今中国重视科技的原因,可以从古代科技博大精深,创造了中国古代科技的辉煌,而近代以来,中国科学技术较为落后以及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上分析。第(2)问,抓住材料二“伴随着研究阶段的深入”的内容概括分析即可。答案:(1)湮没原因:封建统治的“君贵民贱”和“贵道贱器”思想的抑制和扼杀;墨家科技思想超越了时代的认识和接受的程度;墨家科技思想自身的抽象性,使人难以理解;古代传播方式和技术非常有限。

    14、(8分)重视原因:古代科技博大精深,创造了中国古代科技的辉煌,而近代以来,中国科学技术较为落后;改革开放后,思想解放,中国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新时期中国科学技术取得一定进步;科技思想发展是科技进步前提条件;政府倡导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弘扬。(8分)(2)意义:墨家科技思想是中国古代科技思想中最正确的思想,进一步了解墨家思想,能为现代中国科技研究提供理论基石和向导;掌握古代科技思想的脉络,才能做到知古通今,深刻认识墨家等古代科技的湮没,对当代中国科技发展有重要借鉴作用。(9分,其他答案逻辑清晰且言之有理亦可)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

    15、度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都按照皇帝的律令和意志办事。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即三公九卿制,就是朝廷,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公九卿制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私分明,政绩有考课,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善。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即郡县两级制度。郡县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升迁,地方官僚之间没有战乱、兼并之事。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年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摘编自袁行霈、张传玺等中华文明史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

    16、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解析:材料核心强调秦朝创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所沿用,观点提取可从制度产生的背景、制度的演变趋势和制度的影响等角度概括。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论述过程中分朝代按“史实结论”的方式进行论述即可,最后总结。答案:示例一观点: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3分。或“中央集权制度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论述: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增长、局部统一的出现,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创造了社会条件。为适应新兴地主加强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各诸侯国初步确

    17、立起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为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成功的经验。韩非子提出了中央集权和“以法治国”的思想,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秦始皇继承了商鞅变法的成果,实践了韩非子的理论,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综上,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生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产物。(9分)示例二观点: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3分)论述: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内外朝制度的形成进一步加强了皇权,刺史制度的实施则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把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

    18、,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科举制度则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豪门士族手中集中到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宋代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进一步分化相权,加强皇权;派文官担任地方最高长官,把地方行政、军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制度适应了对辽阔疆域管辖的要求,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明朝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进一步削弱地方势力。明朝设厂卫特务组织,实行八股取士。清朝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等,使中央集权发展达到顶峰。(9分)示例三观点:权力过分集中容易导致暴政和腐败等现象,不利于调动个人、地方发展的主动性。(

    19、3分)论述:政治上,权力过分集中容易形成皇权专制,导致暴政现象,如秦末暴政,隋末暴政。权力过分集中,导致权力者身边的人欺下瞒上、贪污腐败,且极力扩充势力范围,成为社会政治不稳定的根源,如历史上的党争、外戚干政、宦官专权等。思想上,中央集权强调思想控制,钳制了人们思想,压抑了人们创造力,如焚书坑儒、八股取士、文字狱等,导致人们思想僵化,社会文化的发展受到抑制,创新乏力。经济上,中央集权的高度加强导致地方主动性的丧失,不利于地方因地制宜的发展适合本地区的经济。(9分)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一 集权体制下的古代中国 课时达标检测(三)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

    20、每小题4,共48分)1(xx郴州质检)1577年,首辅张居正的父亲去世,按照祖制,张居正应回原籍丁忧守制。年已十五岁的万历皇帝需要张居正的辅佐以便推行新政,决定以“夺情”而不以守制的先例予以慰留。虽然翰林院几十名官员以有悖伦理为由向张居正提出劝告,但张居正始终没有回家丁忧。这件事本质上反映了()A皇帝软弱无能使皇权衰落B相权过大而威胁皇权C专制皇权高度强化D君主专制与传统伦理相冲突解析:选C根据题目中“皇帝需要张居正的辅佐以便推行新政,决定以夺情而不以守制的先例予以慰留”“张居正始终没有回家丁忧”得出君主专制的强化,故C项正确。2“自明革中书省,析其事权归之六部,而内阁惟司票拟之职;至世宗中叶

    21、,夏言、严嵩迭用事,压制六卿矣;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材料表明()A明朝中后期皇权渐趋衰弱B内阁职能强化,行政效率提高C内阁地位上升,职权逐渐强化D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解析:选C材料“部权尽归内阁”与皇权的变化无关,更与内阁行政效率无关,故A、B两项错误;据材料“部权尽归内阁”可知,内阁地位上升,职权逐渐强化,故C项正确;材料“压制六卿矣”“部权尽归内阁”说明阁权上升,六部权力受到制约,但不是使六部从属于内阁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故D项错误。3(xx高三长沙六校联考)下表是明代前期徽商土地买卖时的契约数和使用的通货情况。此表反映了明代前期()时间契约张数使用通货的类别和次数洪武至宣德年间

    22、(13681435)42宝钞27、布12、稻谷1、银1正统至弘治年间(14361505)123布31、稻谷3、银89A货币经济发展尚未成熟B社会经济出现大幅衰退C商品交易秩序较为混乱D土地集中程度愈来愈高解析:选A材料反映出土地买卖时用宝钞和银时多时少,体现出货币经济发展不成熟,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土地买卖契约使用通货类别和次数,不能体现出社会经济大幅衰退、交易秩序混乱,也不能体现土地集中程度愈来愈高,故B、C、D三项错误。4明朝规定,佃农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仅亲戚间例外;但在一些土地荒芜,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还常有佃户“刁悍成风”、地主“吞声茹苦”一类记载。这一现象说明

    23、()A佃农逐步获得独立地位B人地矛盾影响租佃关系C政府决策脱离地方实际D租佃关系改变社会结构解析:选B佃农依附于地主,并未获得独立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中劳动力缺乏影响租佃关系,故B项正确;材料中租佃关系紧张源于劳动力的缺乏而非政府决策失误,故C项错误;材料中明朝社会结构并无变化,故D项错误。5晚明时期有人主张:“有千万人之奢华,即有千万人之生理。若欲变千万人之奢华而返于淳,必将使千万人之生理几于绝,此天地间损益流通,不可转移之局也”。这表明当时()A工商业发展影响了价值取向B程朱理学改变了消费者观念C奢华之风成为社会主流风尚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形成解析:选A晚明时期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追求奢

    24、华是人之生理不可改变,肯定了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故A项正确;这是晚明时期人的观点,而不是程朱理学的观点,故B项错误;奢华之风是存在的社会现象但不能定位为社会主流风尚,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出现雇佣关系,无法得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形成,故D项错误。6(xx高三“江南十校”联考)清代的木兰秋狝(秋天打猎),是在入关前努尔哈赤、皇太极和入关后顺治各朝经常出猎的传统基础上形成的一项国家大典,可谓清朝的“秋季运动会”。康熙帝在某次行围时强调,从前有人“以朕每年出口行围,劳苦军士条奏者,不知国家承平虽久,岂可遂忘武备”;乾隆宣称其行猎目的有三:一是遵循祖制;二是习武练兵;三是怀柔蒙古。由此可见()A木兰秋

    25、狝是清朝一直推行的重要政治制度B木兰秋狝主要是为了满足君主的娱乐需求C木兰秋狝的举行有其特定的军事政治意图D木兰秋狝的制度化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解析:选C材料“目的有三:一是遵循祖制;二是习武练兵;三是怀柔蒙古”表明行猎有特定的军事政治意图,故C项正确。7“廷寄”就是皇帝写给大臣们的密信。某“廷寄”系用牛皮纸封制,信封两侧有两行漂亮的繁体楷书:“署理军机处封寄,候补侍郎廷开拆。”材料表明军机处()A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B掌握了军政要务的决策权C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专制皇权D与其他中枢机构分权制衡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廷寄过程中军机处将皇帝的密信直接寄给相应大臣,减少了其中的一些环节,提高了

    26、行政效率,故A项正确;军机处没有掌握决策权,其仅具有皇帝的顾问职能,故B项错误;军机处的设置强化了专制皇权,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军机处与其他机构分权制衡,故D项错误。8明清时我国产生了手工业行会组织,行会对产品的数量、质量、品种和规格、原料采购、产品销售价格、吸收学徒的数额、年限、工资水平、技术传授范围、劳动时间长短,都有严格规定,以垄断本地区行业的业务。据此材料可推知()A中国已产生了工业垄断组织B行会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C明清时期出现跨地域性商帮D工商业经济得到稳定发展解析:选B明清时期中国是手工生产,没有工业垄断组织,故A项错误;从材料行会规定严格垄断本地区行业,可知行会不利于行业创新

    27、发展,故B项正确;商帮是地域性商人群体,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不出工商业经济稳定发展,故D项错误。9(xx宜宾诊断)明代官员张邦奇在西亭饯别诗序中提及:“禁令之下,每岁孟夏以后,漳州大舶数百艘,乘风挂帆,蔽大洋而下闽人与蕃舶夷商贸贩商物,往来络绎于海上。”由此可见()A海禁并未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B区域长途贩运使海禁政策瓦解C海禁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现象D明代政府并未真正实行过海禁解析:选C据材料“蔽大洋而下闽人与蕃舶夷商贸贩商物”可知,在海禁政策之下,中外民间贸易继续推行,反映了海禁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现象,故C项正确。10(xx日照模拟)明代文学家冯梦龙(15741646年)在广笑府叙

    28、中说:“又笑那孔夫子这老头,你絮絮叨叨说什么道学文章,也平白的把好些活人都弄死了”这反映出当时()A传统道德观念正统地位动摇B社会对个性解放的憧憬C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排斥D思想解放潮流已经兴起解析:选B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借小说之口,表达了对以孔子为首的传统儒学束缚的否定和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要求,故B项正确。11清代笔记中记载:“西山煤为京师之至室,取之不竭,最为便利”“燕地苦寒,冬时比户皆卧热炕,西山之煤价不甚昂,颇获利济”。这反映出()A北方的人口流动频繁 B北京已成经济中心C北京采煤业较为发达 D北京居住人口过多解析:选C材料中反映的是对北京西山的煤矿的开采,不是人口流动,故A项错误;

    29、材料中并未强调北京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关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记载内容说明当时北京西山的采煤业比较发达,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说明当时北京居住人口多,故D项错误。12以下是清代的观台楹联:“乐备礼明真富贵,臣忠子孝大文章”“奸雄百计得便宜难免当场唾骂,忠贞一时受困苦须知后世称扬”等,这主要体现出古代戏曲的()A教化功能 B娱乐功能C程式化特点 D虚拟性特征解析:选A据材料“乐备礼明真富贵,臣忠子孝大文章”“奸雄百计得便宜难免当场唾骂,忠贞一时受困苦须知后世称扬”可以得出古代戏曲的教化功能,故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xx合肥质检)阅读材料,完成

    30、下列要求。材料一交换的发达,促进了货币流通量的增加。北宋除铜、铁钱外,金银也作为半流通性货币,租税的征收、官俸的发给和对外贸易都使用银两。北宋的铜钱尽管铸造的比过去多,但“钱荒”却十分严重。为此,政府规定四川等地只能用铁钱流通。由于携带不方便,10世纪末,成都出现了所谓的“交子铺”,发行纸币代替铁钱。1023年,北宋政府看到发行交子有利可图,遂正式创立“交子务”,改交子为官办,以36万贯铁钱作准备金,定期发行,限额125万余贯,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材料二洪武元年,明政府颁行“洪武通宝”。但由于铜钱的铸造受到铜料不足的限制,而且商贾也习惯于元代的纸钞,因此铜钱的流通并不通畅。洪武八年,印造大明宝钞,禁止民间使用银子。但由于宝钞发行没有数量的限制,也没有兑换的机制,导致官府大力推行用钞作货币的同时,两浙、江西、闽广等地的百姓重钱轻钞,宝钞严重贬值,钞法难以推行。正统元年,政府“弛用银之禁”,下令南方部分不通舟楫的地方,可将赋税折算白银缴纳,至万历时期,要求各种租税都折银征收。民间白银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原来的“大数用银、小数用钱”的习惯也逐渐改变,人们在小额交易中也宁愿使用极为细碎的银子。摘自何平世界货币视野中明代白银货币地位的确立及其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时期“交子”出现的原因及意义。(16分)(2)根据材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一 集权体制下的古代中国 课时达标检测一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发展先秦.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