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宁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 资源ID:9113282       资源大小:60.67KB        全文页数:6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宁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1、宁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宁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宁阳县人民政府二一二年九月目 录第一章规划背景 2第一节 县域概况 2第二节 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4第三节 土地利用状况 5第四节 发展机遇与挑战 8第二章 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10第一节 规划指导思想 10第二节 规划原则 10第三节 规划目标 11第三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17第一节 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17第二节 优化土地利用布局 18第四章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22第一节 严格保护耕地 22第二节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 23第五章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25第一节 加强建设用地总量控制 25第二节 协调发展城

    2、乡建设用地 26第三节 保障基础设施用地 28第四节 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29第六章 土地综合整治 32第一节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32第二节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 36第七章 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39第一节 土地生态建设 39第二节 土地环境保护 40第三节 创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40第八章 土地用途分区及管制规则 43第一节 基本农田保护区 43第二节 一般农地区 44第三节 林业用地区 45第四节 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45第五节 独立工矿区 46第六节 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区 47第七节 风景旅游用地区 47第九章 乡(镇)级土地利用调控 49第十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2附表 5

    3、7前 言为加强土地利用宏观调控,统筹全县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全面落实县委提出的“双带动”战略和“招商引资重中之首,工业经济重中之重,项目建设重中之要,壮大财源重中之本”的总体要求,合理安排各业各类用地,打造西部城市经济增长极和东部工业经济增长极,带动中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根据泰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要求,结合宁阳县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编制宁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全县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是落实

    4、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各项建设的主要依据。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年,2020年为目标年,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规划范围为宁阳县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面积为1123.66平方公里。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 县域概况宁阳县位于山东省中部,东邻新泰市,北依五岳之尊泰山,南临孔子故里曲阜,西与水泊梁山相望,因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于宁山之南置县,故名宁阳。地理坐标为东经1163611718,北纬35403557之间,面积1123.66平方公里。宁阳县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4度,四季分明,春季降水稀少,夏季高温高湿,秋季降水偏少,冬季干冷少雪。境内年降水量在

    5、660-720毫米。境内地势总体东高西低。主要地貌类型有低山、丘陵、平原。低山多分布于东部,大小山峰146座,面积138平方公里;丘陵多分布于低山周围,海拔70200米,面积432平方公里。平原主要集中分布于西部,面积554平方公里。全县较大河流15条,总长204.6公里,流域面积1021.3平方公里,属黄河、淮河水系。境内土壤分为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4个土类,10个亚类,15个土属,10个土种。全县初步探明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有30多种,其中优质煤储量达5亿吨以上,花岗岩储量5000万立方米以上、钾长石储量860万吨以上,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景点为神童山森林公园

    6、、彩山风景区、白鹭风景区、文庙、颜庙、颜林、禹王庙等,其中每年在神童山举行的宁阳梨花节以及在县城举办的中华蟋蟀友谊大赛,吸引了大量游客,为旅游业带来了良好收益。2005年全县共辖9镇3乡,566个行政村,总人口81.0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4.77万人。境内交通发达,京沪、磁莱铁路在境内交汇,京沪高速铁路、京福高速公路、104国道、济微公路纵贯南北,蒙馆公路横跨东西;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309.9公里,其中国道、省道干线142.6公里,农村公路1167.3公里。宁阳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油料生产大县、平原绿化先进县,先后被国家和省、市列为粮食、棉花、花生、蔬菜、农作物良种、桑蚕、大枣、鲁西黄牛八大

    7、商品生产基地。蔬菜总产50万吨,蔬菜制种50多个品种,其中黄瓜制种占全国总需求量的70,我省首家太空育种基地落户在宁阳县伏山镇;宁阳大枣驰名中外,年产量1000多万公斤,被国家卫生部定为“保健用枣”。工业初步形成以化工、煤炭、机械、轻纺、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为支柱,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工业体系,其中水泥生产能力列全市第一位,全省第二位。2005年,全县GDP完成82.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7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9亿元。一、二、三产业结构为 21.9:50.1:28。第二节 上轮规划实施评价一、规划实施的成效上轮规划实施以来,各级政府及土地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规划实施管理工作,强化规划的

    8、控制和引导,妥善处理了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关系,土地利用和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一)耕地得到了有效保护,土地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各项耕地保护制度健全,目标责任明确,管制措施到位,有效控制了各项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并使耕地略有增加。1997年至2005年耕地增加了1729.18公顷,其中通过土地整理开发复垦增加耕地422.00公顷,通过结构调整增加耕地1307.18公顷。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粮食总产和单产不断提高,确保了粮食安全。(二)建设用地得到有效控制,节约集约水平显著提高。严格各类建设用地审批,对不在规划建设用地范围的用地(除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外),一律不予批准,有效地改变了过去建设项目用地随意

    9、选址、分散布局的现象。城镇的发展由过去的外延扩张为主转向内涵挖潜与外延扩张并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三)国土综合整治稳步推进,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通过实施“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林地面积由1996年的5863.49公顷提高到2005年的10514.4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5.2%提高到9.36%,土地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二、规划存在的问题上轮规划的实施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全县人多地少、人地关系紧张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土地利用和管理上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规划建设用地与需求矛盾较大。随着全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土地的需求逐年增加,土地供给矛盾逐渐加剧。

    10、1996年至2005年,全县建设占用耕地1496.25公顷,已超过规划建设占用耕地指标。(二)规划前瞻性不够,布局欠合理。上轮规划方案前瞻性不够,规划用地布局与实际用地需求结合不够紧密。近年来,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建设用地需求量的大幅度增加,规划用地位置与实际项目选址要求不符的现象比较普遍,规划所确定的用地发展空间难以满足实际发展的需要。(三)对经济社会发展预测不够,与其他专项规划衔接困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规划、水利建设规划、交通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关系密切。上轮规划编制时,对经济社会发展预测不够,一些项目没有纳入规划。第三节 土地利用状况一、土地利用现状全县土地总面积112366.23

    11、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92029.29公顷,占总面积的81.90%;建设用地面积15861.4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12%;其他土地面积4475.4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98%。在农用地中,耕地面积69646.7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1.98%;园地面积1533.6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6%;林地面积10514.4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36%;其他农用地面积10334.3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20%。在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13829.7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31%;交通水利用地面积1928.2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2%。其他建设用地面积103.53公

    12、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9%。在其他土地中,水域面积2466.6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19%;自然保留地面积为2008.8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9%。二、土地利用主要特点(一)地貌类型多样,土地利用以农用地为主。全县地貌分为低山、丘陵、平原三类,东部多为低山、丘陵,西部多为平原。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农用地为主,所占比例达到81.90%,在农用地中耕地所占比例最大,为75.68%,是典型的农业县。(二)土地利用率较高。土地利用率逐年提高, 2005年土地利用率达到96.02%,高于山东省的平均水平。由于对土地投资的不断增加,土地总体质量逐年提高,呈现可持续发展趋势。(三)建设用地所占比重

    13、较低,城乡建设用地比重较高。2005年建设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14.12% ,低于山东省平均水平。城乡建设用地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7.19%,高于山东省平均水平。三、土地利用存在问题(一)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开发难度较大。在其他土地中,可开发利用的滩涂及自然保留地仅占土地总面积的1.81%,主要分布在西北部、东南部乡镇的丘陵区,分布偏远、零散、且生态环境约束大,开发难度较大。(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均衡。全县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均衡,总体上城镇高于农村、平原区高于丘陵区,城镇工矿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仍然较低。农村居民点人均占地181平方米,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人均用地150平方米的标准。

    14、个别地方“空心村”现象严重。(三)经济发展迅速,人地矛盾突出。“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全县GDP年均增长14.90%,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建设用地需求加大; 2005年,全县总人口达到80.69万人,人均耕地1.29亩,低于全国平均1.38亩的水平,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四)局部土地退化、污染现象依然存在。由于工业“三废”的过量排放和超量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造成局部地区大气、水和土壤污染。据调查,全县土壤有机质含量0.98%,全氮0.071%,碱解氮37PPm,均属于土壤养分缺乏范围。另外,在局部地区,出现采煤塌陷地,造成耕地的流失。四、2009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现状200

    15、9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全县土地调查控制面积为112366.23公顷。农用地91949.2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1.83%;其中耕地70236.4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2.51%;园地1525.5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6%;林地10503.8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35%;其他农用地9683.4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62%。建设用地15949.9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19%。城乡建设用地13868.1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43%;其中建制镇2550.5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27%;农村居民点用地10238.6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11%;采矿用地1078.91

    1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96%。交通水利用地1982.4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1%。其他土地4467.0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98%。其中水域2466.3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19%;自然保留地2000.6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8%。第四节 发展机遇与挑战一、经济社会发展机遇(一)国家积极实施宏观经济调控,拉动经济增长,给全县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加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投资,拉动了经济增长。近年来,宁阳积极执行国家政策,“转方式、调结构”,加大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的工作力度,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一大批基础设施

    17、和工业在建项目将投产并产生效益,预计今后仍能保持较高的投资水平,继续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二)良好的地理位置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发展契机。在工业产业方面,积极接轨省会城市群,以泰安市为依托,不断提高工业化和服务业水平,使磁窑形成“优势产业聚集区,全县经济增长极”,在宁阳东部打造泰山科技产业城。在旅游产业方面,宁阳县位于五岳之尊泰山、圣人故里曲阜与水泊梁山的旅游三角中心地带,主动承接三大旅游景点的辐射,发展神童山、彩山、宁阳蟋蟀产业等特色旅游,推动旅游和休闲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三)经济实力逐步增强,为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全县经济总量扩大,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工业化与城镇化水平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18、。2005年,全县人均GDP已达到10207元,到2020年,预计人均GDP可达到93382元。(四)政策环境支撑更加有力,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全县立足目前的基础和优势,着眼长远发展,明确了“双带动”的发展战略,即凸显两极带动全局,抓好两头带动中间,构筑特色突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经济体系和城镇体系,建设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宁阳。二、土地利用面临的挑战(一)耕地保护形势更加严峻全县粮油总产量居泰安市第一位,是全国优质粮食基地县、全国油料百强县,保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是宁阳县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保障生态安全,也需要加强对具有生态功能的农用地特别是耕地的保护。由于城

    19、镇化、工业化的推进将不可避免的占用部分耕地,而耕地后备资源比较匮乏,数量越来越少,开发难度越来越大,保持耕地占补平衡难度将不断加大,耕地保护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二)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宁阳县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到2010年和2020年,城镇化水平将分别达到36.45和44.13,城镇工矿用地需求量将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较高水平;推进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将拉动基础设施用地的进一步增长。可用作新增建设用地空间十分有限,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三)统筹各业土地利用的任务更加艰巨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行业、各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未来统筹协调行业、区域土地利用的

    20、难度不断加大,任务更加艰巨。第二章 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第一节 规划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根本指导方针,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和耕地保护制度。围绕县委提出的“双带动”发展战略,以有效促进和保障科学发展为重点,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统筹安排各业各类用地,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提高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第二节 规划原则一、严格保护耕地按照稳定和提高农业基础地位的要求,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节约集约用地按照

    21、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合理控制建设规模,积极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努力转变用地方式,加快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防止用地浪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立足本地实际,在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的前提下,实行总量控制,优化配置各业各类用地,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促进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四、加强土地生态建设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妥善处理土地利用和生态建设的关系,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三节 规划目标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和目标(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统筹经济和社会

    22、协调发展,统筹三大产业竞相发展,全面实施“双带动”战略,励精图治创业,科学发展宁阳,强力推进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坚定不移地建设经济文化强县。“双带动”战略,即凸显两极带动全局,抓好两头带动中间。凸显两极带动全局,就是西部以中心城区为中心,打造城市经济增长极,努力把中心城区发展成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生活和美、环境优美的具有特色的现代化新县城,辐射带动周边乡镇;东部以磁窑为中心,打造优势产业聚集区、工业经济增长极,带动周边乡镇。抓好两头带动中间,就是通过抓西部城市经济和东部工业经济,带动中部以神童山、彩山为重点的宁阳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到2010年

    23、,全县GDP达到182亿元,人均GDP为21720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32亿元,年均增长25%;三产比例调整为16.1:52:31.9。到2020年,全县GDP达到810亿元,人均GDP为93382元;三产结构调整为8:57:35。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城镇化水平达到44%。二、土地利用战略和目标(一)战略定位围绕建设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宁阳的战略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土地利用全局,以严格保护耕地为核心、以保障发展为重点,不断优化各类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环境用地和风景旅游用地的布局,形成集约高效的土地利用战略格局。1、以中心城区为中心,辐射泗

    24、店镇、东疏镇、葛石镇、伏山镇等周边乡镇,增强城区承载能力;加快城中村改造,引导人口向城镇集中;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建设具有特色的现代化新县城。2、以蒋集-磁窑-华丰为组团,以化工、煤炭、轻纺、汽车配件、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六大主导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宁阳东部科技产业城。3、以神童山、彩山、杏山、大汶河沿岸的生态带和文庙、蟋蟀文化产业为重点,构造“一区、一带、一圈”的文化旅游空间构架,形成独具特色的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产业。4、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的原则,加快乡村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5、二)战略重点1、加强耕地保护,保障粮食安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全面推动土地开发整理,增加耕地面积,确保占补平衡。强化基本农田保护,积极推进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安全。2、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保障科学发展实行最严格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挖掘存量土地潜力,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重点保障中心城区、产业聚集区和基础设施用地需求。 3、统筹区域土地利用,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协调城乡建设与耕地保护的关系,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4、加大生

    26、态环境保护力度,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加大环境保护力度,通过土地利用控制和引导生态环境建设,正确处理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不断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三、规划目标(一)总体目标在保护耕地资源的基础上,综合整治农业用地,改善生态环境;在保障经济建设的前提下,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优化配置增量,充分挖掘存量,不断提高建设用地集约水平;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复垦,适度开发土地后备资源;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布局,形成资源节约、持续利用、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一。(二)具体目标1、严格保护农用地到 2010年和2020年,确保耕地保有量分别不低于70053.

    27、00公顷68718.00公顷;基本农田不少于60873.00公顷,质量不降低;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分别控制在57.00公顷和853.00公顷以内,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面积分别不低于57.00公顷和773.00公顷;保护园地、林地和其他农用地资源,园地面积分别不低于4787.00公顷和4787.00公顷,林地面积分别不低于6107.00公顷6227.00公顷。2、保障科学发展用地在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的前提下,有效保障科学发展用地。至2010年和2020年,全县建设用地总规模分别控制在17020.00公顷和18093.00公顷以下,新增建设用地面积分别控制在97.00公顷和1276.00

    28、公顷以内;城乡建设用地总量分别控制在14347.00公顷和15047.00公顷以内,其中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分别为4327.00公顷和5067.00公顷;保障基础设施和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基础设施用地总量分别为2673.00公顷和3047.00公顷。3、节约集约用地农用地利用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不断推进,闲置和低效建设用地得到充分利用,建设用地空间不断扩展。到2010年和2020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36平方米和134平方米以下;城乡用地结构不断优化,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工作,挖潜(挂钩)规模分别为241.00公顷和698.00公顷。4、改善生态环境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加

    29、强土地生态保护,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有效防治土地污染特别是耕地污染,城乡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规划期内,退化土地恢复治理率大于65%,超额完成市级规划下达林地面积指标。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见表1。(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与二次调查衔接后规划目标根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与二次调查衔接工作的统一部署,我县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进行了衔接。衔接后我县耕地保有量为68637.3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60873公顷,园地面积为4787公顷,林地面积为6227公顷,建设用地总规模为17967.73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14980.33公顷,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为5340.47公顷,交通水利及其

    30、他用地规模为2987.40公顷,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为134平方米,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为1276.00公顷,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面积为1058公顷,新增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为853公顷,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为773公顷,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指标为698公顷(见附表1-1)。衔接后我县耕地保有量减少8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变,园地面积不变,林地面积不变,建设用地总规模减少125.27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减少66.67公顷,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增加273.47公顷,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规模减少59.6公顷。第三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第一节 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根据主要规划目标、调控指标和土

    31、地利用变化趋势,优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一、适度调整土地利用总体结构到2010年和2020年,农用地面积分别为90935.78公顷和90727.05公顷,分别占总面积的80.92%和80.74,比规划基期分别降低0.98个百分点和1.09个百分点。建设用地总量分别为17020.00公顷和17967.73公顷,分别占总面积的15.15%和15.99%,比规划基期分别提高1.03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其他土地分别调整为4410.45公顷和3671.18公顷,分别占总面积的3.93和3.38,比规划基期分别降低0.05个百分点和0.71个百分点。(见表2)二、合理调整农用地结构到2010年和202

    32、0年,耕地面积分别保持在70053.00公顷和68637.30公顷以上,分别占总面积的62.34%和61.08%,比规划基期分别提高0.36个百分点和降低1.35个百分点;园地面积分别调整到4787.00公顷和4787.00公顷,分别占总面积的4.26%和4.26%,比规划基期分别提高2.90个百分点和2.90个百分点;林地面积分别调整到6107.00公顷和6227.00公顷,分别占总面积的5.43%和5.54%,比规划基期分别降低3.93个百分点和3.81个百分点;其他农用地分别调整到9988.78公顷和10995.05公顷,分别占总面积的8.89%和9.79%,比规划基期分别降低0.31个百分点和提高1.17个百分点。三、优化


    注意事项

    本文(宁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