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地理地球运动和日照图专题.docx

    • 资源ID:9111014       资源大小:496.54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地理地球运动和日照图专题.docx

    1、高考地理地球运动和日照图专题地球运动和日照图专题一、知识结构:二、考点梳理(一)自转运动: 1、方向、周期、速度:(1)方向:三种方向(在北极俯视地球,逆时针自西向东;在南极俯视地球,顺时针自西向东;侧视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2)周期:两个周期(恒星日和太阳日)扩展思维:用圆盘演示另三种情况时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关系。A、当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公转为自西向东时:恒星日太阳日(23小时52分8秒)B、当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公转为自东向西时:恒星日太阳日C、当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公转为自东向西时:恒星日太阳日(24小时) 结论:当自转与公转同向时,恒星日太阳日(3)速度:角速度:每小时转过的角度。

    2、 =3600/24小时 即150/小时或4分钟/10 , 南北极点除外处处都相等。线速度:每小时转过的弧长。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V= 2cos R(周长)/ 24小时(时间) 结论:南北两极,既无角速度,又无线速度。2、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 作图判断:侧视、俯视、立体图、各种变式图等。判断晨线和昏线。(图略)(2)产生地方时差地方时:经度不同,地方时也不同。每隔经度15度,时间相差1小时。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早。时区:国际上划分时区的方法。规律:A、全球共有24个时区,东西各12时区,东西十二时区合为一个时区。 B、每个时区都跨经度15度。 C、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

    3、15度 D、东边的时区比西边的时区时间早 E、算时区:经度数/150 (四舍五入)区时:每个时区共同使用的时间称为区时。区时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北京时间: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 乌鲁木齐时间:新疆采用的东六区的区时。世界时:0度经线上的地方时。日界线:原则上规定1800经线为日界线,但实际的日界线是曲折的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把全球分为两个日期的分界线是1800 和零时经线中国跨五个时区:(东五东九) (730E1350E)(3)产生偏向 作图分析:北半球、南半球、赤道地区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情况。(图略) *分析偏向对地理事物产生的影响

    4、:影响大气环流和大气运动(举例说明:气旋与反气旋、大气环流); 影响大洋环流(举例:太平洋); 影响河流的冲刷、堆积 (4)影响地球形状:三轴椭球体 (二)地球公转1、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速度 (1)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个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 一个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2)公转轨道与速度 特点:每年1月初过近日点,公转速度快,太阳照射南半球。 每年7月初过远日点,公转速度慢,太阳照射北半球。影响:北半球夏半年的时间长于冬半年的时间。北极点的极昼天数(186天)比南极点的极昼天数(179天)长7天。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黄赤交角产生的原因:(1)地球倾斜着围绕太阳公转,倾

    5、斜角度为66034。(2)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3)黄赤交角和极昼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的关系为互余。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以一年为周期)在各种图上会画出黄道、赤道,标出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路线。(图略)3、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1)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2)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 了解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直射点为900;在晨昏线上为00规律:随纬度变化规律:夏至日-H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逐级递减。 冬至日-H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逐级递减。 春秋分日- H由赤道向南北逐级递减。 随季节变化规律:每年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的纬

    6、度带H达最大。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H达最小值。每年冬至日,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H达最小。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H达最大值。计算公式推导略:结论: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H=90|,表示所求点纬度,表示太阳直射点纬度。|可以看作所求点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距离”(纬度差),这个“距离”越小,则正午太阳高度越大(3)引起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分时段分析:北半球日期太阳直射点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春分日秋分日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春分日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长,极昼范围扩大。夏至日北回归线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夏至日秋分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短。秋分日春分日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

    7、,昼越短秋分日冬至日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短,极夜范围扩大冬至日南回归线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春分日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长。二分日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晨昏线上除春秋分日,日出时刻处处不等。(4)引起四季更替天文四季:夏季-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三个月(5、6、7三月) 冬季-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三个月(11、12、1三月)传统四季:四立划分 (5)形成地球五带:回归线与极圈划分五带。4*补充(1)根据经度数值判断两点的东西方向。两点如在同一经度区内有两种可能:一是同在东经度地区,那么经度数大的点在东方,另一点在西方;二是同在西经度区内,那么经度数小的点在东方,另一点在西方。

    8、两点若处不同经度区内:两地经度数之和,若小于180,则处东经度区的点在东方,西经度区的点在西方;若大于180,处西经度区的点在东方,东经度的点在西方;若等于180,既可说是东方也可说是西方。 (2)物体的影子 规律: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物体的影子永远朝北(除北极点朝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物体的影子永远朝南(除南极点朝北)影子朝向与太阳入射方向相反。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北半球冬至日正午日影最长,南半球夏至日正午日影最长请说说下图中各点此时日影的朝向和正午日影的朝向:(3)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在经纬网图上可以根据经纬度量算两点之间的距离。同一条经线上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因为所有经线

    9、的长度都相等),大约是111km/1。赤道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最大,约为111千米,由于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纬线上的长度为赤道上的一半,所以在各纬线上经度差1的弧长就不相等。在同一条纬线上(假设此纬线的纬度为)经度1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km。因此,两地若在同一条纬线上,只要知道两点经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点间的弧长。(4)太阳升落方向:一年中只有二分日全球太阳(正)东升,(正)西落;北半球夏半年,全球太阳东北升,西北落;南半球夏半年,全球太阳东南升,西南落。(5)太阳的周日视运动对任一地而言:太阳轨迹是平行的;当地地理纬度:北回归线以北(原因)读下左图判断:正午太阳高度、日

    10、出日落方向、白昼长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读右上图描述太阳周日视运动图的作法下图为四个地点二至日太阳周日视运动图,读图思考四地可能所在半球和节气。三、重难点剖析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我们遇到的日照图有两种,一种是球面日照图,另一种是平面日照图。球面日照图又可分为侧视日照图和极视日照图。日照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而复杂的地理知识,成为考试中必选的题目,因而很有必要对日照图中涉及的考点进行分析、总结,寻求解题窍门,掌握答题规律,提高答对率。教学中通过反复尝试,主要有以下几点认识。一、考点范围(常考查的知识点)1判断半球及地球自转的方向。2画晨昏线或太阳光线。3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4.判断日期、节

    11、气(季节)。5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6昼夜长短的分布、变化规律。7判断晨线和昏线。8考查日出和日落的时间。9判断相对方向。10地球自转、公转的速度。11计算区时(地方时)。12计算昼夜长短。13气压带的移动及气候类型的特点。14海陆气压类型的分布及季风、洋流的方向。二、考点解析1判断半球及地球自转的方向(1)东西半球:明确20W和160E两条经线把地球分为东西两半球。(2)南北半球: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方向自转,南极上空看地球顺时针方向自转。2画晨昏线或太阳光线: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相互垂直。3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要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就要判断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经度。(1)纬度位置:根据现在的

    12、教学要求,有三种情况,即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和赤道上,判断的依据是观察极圈内的昼夜状况。4日期、节气(季节)由日照图确定日期和节气(季节),日期主要有四种: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时,日期为9月23日或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对应的节气依次是夏至、秋分或春分、冬至;季节是夏季、秋季或春季、冬季,此处应注意节气和季节的区别。判断推理的过程是:由极圈内的昼夜状况到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再到日期节气(季节)。5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1)太阳直射点上的太阳高度为90,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等于o,昼半球的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的太阳高

    13、度小于0。(2)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一是纬度分布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二是季节分布规律:夏至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首先要明确两个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所求地的纬度,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某地正午太阳高度=90(太阳直射点和该地间的纬度差,可用线段法分析计算)。6昼夜长短的分布、变

    14、化规律就教材的要求而言,主要考查三种情况。以北半球为例,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同时还要分清回答昼夜状况还是昼夜变化趋势,这就要注意以下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哪个半球昼长于夜;太阳直射点向哪方(南方、北方)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7判断晨线(黎明)或昏线(黄昏)首先明确图中给出的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太阳光线的方向,如果地球自转方向向着太阳光线,此半球的晨昏线部分为晨线;如果地球自转方向背向太阳光线,此半球的晨昏线部分为昏线。8日出、日落(1)晨线上的各地同时日出,昏线

    15、上的各地同时日落。(2)根据某地昼夜长短计算日出日落时刻,先计算出该地昼长的时间,然后以正午12时为起点,减去昼长时间的12就是日出时间,加上昼长时间的12就是日落时间。9判断相对方向经线指示南北,向着北极是北方,向着南极就是南方;纬线指示东西,即左西右东。10地球自转、公转的速度(1)自转:自转的角速度各地相同,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2)公转:夏至日速度较慢且还在变慢,冬至日速度较快且还在加快,因为地球公转,7月初经过远日点时速度最慢,1月初经过近日点时速度最快。11计算区时、地方时明确太阳直射点的地方时为12时,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

    16、方时为18时,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再结合图中给出的经度信息,可计算区时。12计算昼夜长短计算某地的昼夜长短,首先应明确过该点的纬线圈在昼夜半球上各跨了多少经度,按每隔15为1小时可计算出昼夜长短13气压带的移动及气候类型的特点气压带的移动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因而气压带在夏至日向北移,在冬至日向南移。以地中海气候为例说明,夏至日日照图可表明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中海沿岸,气候特点炎热干燥;冬至日日照图可表明西风带控制地中海沿岸,气候特点温暖湿润。14海陆气压类型的分布及季风、洋流的方向夏至日日照图,亚洲大陆气压是亚洲低压,北太平洋气压是夏威夷高压

    17、,东亚盛行东南季风,南亚盛行西南季风,北印度洋洋流顺时针方向流动;冬至日日照图,亚洲大陆气压是亚洲高压,北太平洋气压是阿留申低压,东亚盛行西北季风,南亚盛行东北季风,北印度洋洋流逆时针方向流动。例1:读“北极为中心的投影图”(图5),图中虚线表示回归线与极圈,ABC代表晨昏线,黑粗线OE和OF为日期分界线,完成下列要求:(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2)北京时间为 月 日 时。解题思路: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和地理推理能力,解题时关键是要充分利用题干和极视图提供的信息:以北极为中心的投影图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ABC为晨昏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或者极夜现象(这是解题最重要的

    18、隐性信息)。NE和NF为日期分界线180经线和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由NF平分晨昏线可知:NF应该为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另一条粗线NE就是180经线。隐性信息被挖掘出来后,后面的解答就比较容易了:此时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时间应该是6月22日(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26N),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正好与0时所在经线NF组成经线圈。因为NE为180,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及经度分布规律可知太阳直射的经线应为135W,也就是说太阳直射的地理坐标为:2326N和135W。最后由135W地方时为12时可推算出北京时间为6月23日5时。例2:图6中的两条虚线,一条是晨昏线,另一条两侧大部分地区日

    19、期不同;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读图6完成12题。1、若图中的时间为7日和8日,甲地为A7日4时 B8日8时 C7日8时 D8日4时2、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安大略湖畔夕阳西下 B几内亚湾沿岸烈日当空C澳大利亚东海岸夜幕深沉 D泰晤士河畔曙光初现解题思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日期分界线的基本特征通过南北极点的经线,首先确定出通过南北极点的那条虚线为日期分界线,再结合题干中“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此时北极地区为极昼),推知该虚线应该是180经线(昼半球不可能出现地方时为0 时的经线)。再进一步推出另一条虚线为晨线。这些信息提取出来后,就可以按部就班地按常规思路解题:甲的经度为150E,晨线与赤道

    20、在120E处相交,则120E的地方时为6时,甲地地方时应为8时。因为180经线西侧日期总是早一天,日期应该为8日,即8日8时。当北京时间为6时时,通过计算就可以推出可能出现的现象是安大略湖畔夕阳西下。例3读图3 回答14题12002年11月20日9时(北京时间)中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自上海出发,此时长城站所在地区的区时为A19日19时 B20日5时 C19日21时 D20日21时2中山站到南极点的直线距离约为A2070千米 B2270千米 C2570千米 D2670千米3与中山站相比,长城站所在地A 白昼时间长 B自转速度慢 C自转周期长 D正午太阳高度大4中山站出现极昼期间,

    21、下列河流最有可能处于枯水期的是 A湄公河 B莱茵河 C亚马孙河 D赞比西河解题思路:1题,根据经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可以判断长城站位于西四区,与北京相差12个时区,当北京时间为11月20日19时,长城站的区时为19日21时。2题,读图可知中山站的纬度比较接近700S,与南极点的纬度差为200,地球表面纬度相差10其实际距离约为111KM,通过计算并与备选项比较,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3题,长城站的纬度比中山站低,其正午太阳高度总是比中山站大,中山站位于南极圈以内,夏半年其白昼时间总比长城站长。4题,中山站出现极昼期间,南半球是夏半年,北半球是冬半年,赞比西为汛期,湄公河为枯水期,莱茵河与亚马孙河

    22、分别流经温带海洋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没有明显的汛期与枯水期。【答案】1C 2B 3D 4A四、命题意向1、近年高考文综试题中本专题考情分析年份及试题考察内容题型分值2006北京文综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选择题4天津文综日出日落方位8全国卷(2)昼夜长短12重庆文综正午影长的季节变化42005北京文综自转速度与昼夜长短选择题4天津文综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方向122004全国文综昼夜长短及变化选择题4北京春季文综地球公转速度4天津文综昼夜长短及变化122、规律总结:(1)从考核内容上看,重点考察晨昏线、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等学科基础知识。2006年新增加考查了日出日落方位的确定,如天津文综

    23、第1、2题。从命题趋势来看,对本部分知识的考核有强化趋势。(2)从考查形式上看,第一,多以选择题方式出现,文综卷中尤其如此;第二,试题多以图文结合、图表结合的方式呈现,且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3)能力上,注重考查读图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试题具有综合性、分析性和实用性。五、练习和解析根据图9中甲、乙、丙、丁四地的经纬度位置,判断12题。1若甲、丙两点间的图上距离为2.2cm,则该图的比例尺约为A11000万 B110000万 C 500万 D15000万2图中四地A乙、丁两地地方时相同 B甲、丙两地昼夜长短相同C乙、丁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D甲、丙两地日出、日落时间相同3图10是等高线

    24、地形图上过P点的两幅剖面图,两剖面线垂直相交于P点,则P点所在的地形部位是 ( )A山峰 B盆地 C鞍部 D山谷读地球公转示意图11回答46题4 地球公转至图11中所示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极昼极夜的范围呈扩大趋势B 晨昏线与地轴之间的夹角呈缩小的趋势C 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并且直射点向北移动D 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5 黄赤交角增大,则会引起的现象是A北极圈以北范围增大,南极圈以南范围缩小 B地球上有太阳直射的范围缩小C北极点出现极昼的天数增加 D中纬度地区夏季昼将增长,冬季夜将增长6 地球从甲处经乙、丙、丁回到甲公转一周(甲、乙、丙、丁之间等距)四段之间用时最少的是A.丁甲段

    25、B.甲乙段 C.乙丙段 D.丙丁段7当全球9月1日和9月2日的范围各占一半时,北京时间为A9月1日16时 B9月1日8时 C9月2日16时 D9月2日8时正当美国宇航局为“勇气”号出现的问题一筹莫展时,“勇气”号的孪生兄弟“机遇”号火星车仍按照原计划于太平洋标准时间2004年1月24日晚9时05分(北京时间25日下午1时05分)在火星表面登陆,以寻找火星上是否存在水的线索。阅读材料,完成89题。8材料中的“太平洋标准时间”指的是A太平洋中部的地方时 B西五区的区时C120W的地方时 D美国东部共同使用的时间9下列四幅图中与太平洋标准时间6月8日15时的情况相吻合的是读图14,回答 1011题。

    26、10甲地位于A大西洋 B非洲大陆 C印度洋 D南美大陆11已知乙处的昼长为6小时,伦敦的地方时可能是A18时 B16:20C13:40 D14:20图15是巴黎(采用东一区区时)6月22日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据此回答1213小题:12从图中可判断出巴黎的经度是A2730W B2730EC230W D230E13这一天巴黎的夜长约是A8小时 B10小时C12小时 D16小时图1四条曲线分别示意四地3月21日到6月30日的日出时间。读1,回答1416题。14与摩尔曼斯克地区日出时间对应的曲线是A B C D15地位于A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C副热带高压带 D副极地低压带168月23日,

    27、的昼长约为A24小时 B22小时 C20小时 D18小时我国科学家从a地出发到b、c、d三地考察(图中标注的是经纬度位置和抵达时的北京时间)。读图1回答1718题。图17、学家抵达下列各地时,符合实际的现象是A.b地已经升起B.c地为正午C.d地太阳位于地平线以下D.d地当地日期为19日18、在d地观察太阳,观察时间(当地时间)与太阳所在方向组合正确的是A.3:00 东北方B. 8:00 西南方 C.15:00 西北方D. 19:00 东南方国家主席胡锦涛于当地时间2006年4月18日10时50分左右(以10时50分计)到达西雅图(西八区。当地采用夏令时,即比区时提早1小时的时间),开始了为期

    28、12天的对美国等国的国事访问。据此回答1921题。19、此时北京时间为 A、4月18日1时50分B、4月18日18时50分 C、4月19日1时50分D、4月19日2时50分20、此时在赤道上,属于东半球并与西雅图在同一日期的白昼范围是 A、20W向东到230E B、20W向东到9230E C、30E向东到9230E D、9230E向东到160E21、访问期间 A、曾母暗沙正午日影为长短长变化 B、高雄正午日影由长变短 C、夏威夷正午日影为长短长变化 D、西雅图正午日影由短变长据报道,哈尔滨地区2004年10月14日出现的日偏食开始于9时20分,结束于10时57分。当哈尔滨日食结束时,美国阿拉斯

    29、加州某地为13日16时57分。那里人们看到的日偏食开始于13日17时55分,结束与13日18时46分。读图3,完成22-24题。22图中阿拉斯加州的甲地和乙地A能够同时看到这次日偏食的全过程 B乙地先看到日偏食,甲地后看到日偏食C乙地能看到日偏食,甲地看不到日偏食D乙地只能看到日偏食开始,甲地只能看到日偏食的结束23报道中的阿拉斯加地区使用的时间是A地方时 B西10区的区时 C西9区的区时 D西8区的区时24阿拉斯加州能看到这次日偏食结束的地区,其使用的区时与地方时相差约A0小时 B1小时 C2小时 D3小时我国“神舟六号”飞始于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许成功发射,17日凌晨安全返回。据此回答25-27题25图8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四幅半球图,若用阴影部分表示飞船发射时刻区时为10月12日的范围,其中最接近的是Aa Bb Cc Dd26飞船飞行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逐渐减慢 B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地理地球运动和日照图专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