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壮族医史大事年表.docx

    • 资源ID:9071483       资源大小:24.26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壮族医史大事年表.docx

    1、壮族医史大事年表窗体顶端壮族医史大事年表距今约70万年 百色盆地右江河谷已有原始人类活动,并遗留有大量的打制石器。距今约5万年 柳江-带有柳江人活动。距今4万-2万年 瓯骆故地有来宾麒麟山人,柳江甘前洞人,柳州都乐岩人、九头山人、白莲洞人,都安九楞山人,千淹洞人,桂林宝积岩人,荔浦人,灵山人,田东定模洞人,靖西宾山人,隆林德峨人,云南西畴人等原始人类活动。距今1万-7千年 瓯骆故地有桂林甑皮岩人,柳州鲤鱼嘴人,横县西津人、秋江人,邕宁长塘人,扶绥敢造人,云南小河洞人等原始民族居住。原始农业、制陶业和家畜饲养业开始出现。距今9千-7千年 瓯骆先民开创了原始农业生产,瓯骆成为我国最早种植水稻和棉花

    2、的民族。距今6千-4千年 创造独特的大石铲文化和几何印纹陶文化的原始居民在桂南和桂东北地区活动。距今约3千年 瓯骆与中原有了直接交往,商周青铜器传人瓯骆地区,瓯骆人向商周王朝进贡包括壮药在内的土特产。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4世纪 瓯骆人开始铸造青铜器,其原始社会开始解体,奴隶制开始产生。公元前4世纪 瓯骆人开始使用铁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我国最早记载有医药的占籍山海经所记载的药物大部分在瓯骆地区均有出产,故包含有很多壮药在内。逸周书王会解记载:正南瓯、邓、桂国、损子、产里、百濮、九菌,请令以珠玑、玳瑁、象齿、文犀、翠羽、菌鹤、短狗为献。考究这些贡品,相当部分具有药用价值。公元前47

    3、5年-公元前206年 我国第一部医学专著黄帝内经问世,其中记载有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跗,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公元前217年 秦始皇派遣50万大军进击岭南,西瓯部落奋起抗击。秦军受阻,史禄奉命在今广西兴安县北面开凿灵渠,以通粮道。岭南至内地中原的水路开始沟通。公元前214年 秦军击败西瓯,统一岭南,设置桂林、南海、象郡;郡之下设县以治之,并留兵戍守,徙民南居,共同开发岭南。公元前196年 汉高帝派遣陆贾出使南越国,承认南越地方政权及赵佗的南越武王封号,并赐印剖符通使,友好往来。公元前176年 汉文帝

    4、即位,复与南越修好,互派使臣,开放边市。25-220年 神农本草经共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收载有壮族地区盛产的菌桂、牡桂、薏苡仁、丹砂、钟乳石等。下药125种中壮族地区大多有出产。261-341年 葛洪肘后方对传染病的认识,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如卷七所记:沙虱水陆皆有,其新雨后及晨暮前,跋涉必著人.其大如毛发之端,初著人便人其皮里,其所在如芒刺之状,小犯大痛,可以针挑取之,正赤如丹,著爪上行动也,若不挑之,虫钻至骨,便周行人身,其与射工相似皆杀人。并指出此病见于岭南。452-536年 陶弘景著本草经集注载有药730种,其中有诸多壮药.如青蒿等。604年 隋文帝任令孤熙为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对岭

    5、南民族酋长实行怀柔政策,并广筑城邑,兴办学校,积极传播汉文化。610年 巢元方等著成诸病源候论,全书共50卷,分67门论述了1739种病候,总结了魏晋以来的医疗经验,其中有诸多关于壮医药的记载,如记载了瘴气的发病是由于杂毒固暖而生、皆由山溪源岭瘴湿毒气故也等。627-622年 唐高祖李渊派遣李靖率军南征萧铣。岭南俚人酋帅冯盎、宁长真等率众归附于唐。岭南复归统一,并推行羁縻制度,在今桂西地区设置羁縻州县50多个。659年 苏敬等编撰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是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载药844种(一说850种),其中收载了不少壮药。681-697年 韦敬办纂澄州无虞县六合坚固大宅颂和智城洞碑碑文,主要

    6、使用汉字刻纂,井穿插有古方块壮字,体现了作为壮人的韦敬办已具备了一定的汉文化水平。也是古方块壮字的首次出现。815年 柳宗元任柳州刺史,释放奴婢,努力发展生产,兴办学校,传播汉文化,革除陋俗,重视医药。宋庆历年间宜州推官吴简及一些医人,实施尸体解剖,由绘工宋景绘下欧希范五脏图(已佚失),这是有记载的我国医史上第一张实绘的人体解剖图。宋 范成大著桂海虞衡志记载了壮族地区部分壮药及医事活动,对瘴病的病因病状有所认识。宋 周去非著岭外代答记载了岭南地区的诸多医事、风土人情等,并详细记载了壮族先民烧炼水银的方法,在自然科学史上也是较早的记载。917年 宋王朝派兵南征,雄踞岭南达55年的南汉政权灭亡。岭

    7、南统一于宋,并推行以夷制夷的土官制度。1049-1053年 土司机构设立,并规定了土官职衔,是土司制度确立的标志。在这一时期,壮汉文化交流逐步广泛,出现于羁縻时期的壮族民间土俗字在此时流行起来,封建中央王朝采取以教化辅助统治的政策,在壮族地区兴办学校、书院、推行科举。1097年 诗词大家秦观贬官横州。秦设馆讲学,州人作文渐有法度。1104年 黄庭坚贬官宜州,设坛讲学,传播汉文化。1154年 南宋朝廷颁刻新印玺赐与南丹州等162个羁縻州、县、峒、寨。1264-1294年 广西普遍设立土司机构。1276年 元军将领阿里海牙率兵攻克静江府,岭南为元所统一,并设置宣慰司、安抚司、军民总管府等,土人参用

    8、,推行土司制度。元 释继供纂修岭表十说,载有关于壮医对疾病的认识,如四时亦有伤寒瘟疫之疾,其类不一,土人不问何病,悉谓之瘴。1297年 滇桂边地壮族首领韦郎达联合53个村共万余人举行反抗土司统治的斗争。1320年 云南广南、富宁一带的壮族首领韦郎达联合53个村万余人再次反抗土司残暴统治。1369年 明王朝统一岭南后,实行西南夷来归者,即用原官授之的政策,发展土司制度。明清-民国 明清以后壮族地区的一些府志、县志等开始有大量药物及医事的记载,如镇安府志、恭城县志、广南县志等。1403年 梁公辣在马平(今柳州)发动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斗争前后延续200多年。1407年 永乐大典总纂解缙贬官广西布政

    9、使司参议。先后于思明、龙州、南宁、柳州等地讲学论道,传播华风。1422年 庆远壮族首领韦万秀率众掀起反抗土司残暴统治的武装斗争。1428-1928年 各地相继改土归流,土司制度逐渐衰亡,土府不复存在。封建领主制度代替了奴隶制度,加强了各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各种书院、学校、乡间私塾逐渐遍及壮区各地,一批颇有影响的壮族封建文人成长起来。1437年 怀远壮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在韦朝振的率领下,开展夺田斗争。1578年 李时珍历时27年著成本草纲目,全书52卷,收载有药物1892多种,附药图1 100多幅,药方11 000多个,其中载有大量的壮药,最著名的有田七(又名三七),认

    10、定为止血、散血、定痛之要药。1580年 忻城和上林一带的周安、思吉、落扛、古卯、罗墨、古钵、古蓬、都者等8寨壮族人民举行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声势浩大,前后延续100多年,终为明王朝重兵镇压。1765-1802年 赵学敏著本草纲目拾遗,总结了1802年以前我国药物学的成就,载药921种,其中716种是本草纲目所未载或叙述不详者,其中收载了著名的壮医解毒药-陈家白药和甘家白药,这两种药在当时即已作为贡品上贡朝廷。1821-1850年 忻城县土司衙署(现仍保存完好)西侧曾建起一栋大夫第,内设诊室、药房,统理莫氏土司衙署大小官员及其眷属的保健事务,同时也兼理一些民间疾患。医官由土人担任。1851年 洪

    11、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在桂平县金田村爆发。9月15日,冯云山、萧朝贵率领太平军围歼驻扎在平南官村的清军。年底,洪秀全在永安下诏褒功,封东、西、南、北、翼五王,壮人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分别被封为西王八千岁、北王六千岁、翼王五千岁。1877年 北海被开辟为对外商埠。1903年 靖西人曾汝璟留学日本明治大学,时人称之为边地先觉。1907年 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发动钦州、廉州、防城和镇南关起义。广西省在桂林开办土司学堂,专门培训地方土司。清朝政府在壮族地区实行弹压制度。1911年 4月,壮族志士韦云卿、韦统淮、韦统铃、韦树模、韦荣初等参加广州三二九起义,牺牲,安葬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11月,广西宣

    12、布独立,陆荣廷执掌政权,是为旧桂系统治之始。民国期间 在广西南宁设有南宁高级中医职业学校,为当时全国惟一一所公立中医学校,开设有草药科,有培植中草药的小药园,还有小药厂。培养了一代名医,包括壮医,如班秀文、王鉴钧等壮医专家。1921年秋 湖南江华县小圩壮族教师韦汉参加中国共产党,为壮族最早的共产党员。1922年 壮族农民领袖韦拔群在东兰县组织革命同志会,开展农民革命运动。扶南(今扶绥县)人曾平澜留学日本,是已知壮族最早的女留学生。1924年 桂系李宗仁、白崇禧、黄绍蛇执掌广西军政大权,是为新桂系统治之始。1925年 中国共产党在广西建立党组织。1928年 中共广西省委在南宁召开第-次代表大会。

    13、忻城土司改流。1929年 中共广西省委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南宁召开。12月11日,百色起义胜利,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张云逸任军长,邓小平任政委。1930年 2月1日,龙州起义胜利,建立了红八军,俞作豫任军长,邓小平兼任政治委员。10月,红七军从河池出发,北上中央苏区。1939年 中共广西地下党推行组建广西学生军、战工团等各种社团进行抗日救亡运动。12月,壮族儿女配合杜聿明部在昆仑关重创日军,史称昆仑关大捷。1949年 12月11日,五星红旗插上镇南关(今友谊关)上,广西全境解放。1952年 大部分壮族地区基本按照汉族地区土地改革的方针政策,普遍开展土地改革运动。1月,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派语

    14、言学家袁家骅教授到壮族地区进行语言调查研究,帮助创造壮族文字。12月10日,桂西壮族自治区成立,覃应机任主席。1953年 隆林各族联合自治区(县级)成立(1955年改称隆林各族自治县)。贵州省从江县平正壮族乡成立。1954年 桂西壮族自治区壮族文字研究指导委员会成立。三江、大苗山、金秀、隆林等县少数民族(含部分壮族)地区完成土地改革。1955年 11月11日,桂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报请广西省人民委员会,并转请国务院批准壮族文字方案(草案)。1956年 壮族地区掀起建立高级农业合作社的高潮。3月5口,桂西壮族自治区改为桂西壮族自治州。3月19日,桂西壮族自治区壮文学校在武鸣成立。1958年 1月

    15、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南宁召开会议,毛泽东主席在人民公园接见1万多各族人民。1月20日,广西省人民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布壮文方案的决定,壮族地区掀起学习壮文的高潮。3月1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韦国清任主席。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贺龙为团长的中央代表团到达南宁,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庆贺和指导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成立。4月1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成立。5月1日,东兴各族自治县成立。5月10日,钦北壮族自治县成立(1964年改为钦州壮族自治县)。1959年 覃保霖著陶针疗法,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62年 9月26日,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成立。1965年 在周恩来总理倡仪下,把僮改

    16、为壮。1982-1986年 当代壮族名医班秀文教授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83年 广西中医学院成立了壮医研究室,并设壮医门诊部。1984年 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第一次全国民族医药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决定成立以壮医药的发掘整理和研究提高为主要任务的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并上报国家卫生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审批。1985年 5月31日,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以国科发综字1985524号文件批复,正式批准成立我国首家省区级民族医药研究机构-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在批复中明确指示:该研究所的主攻方向和主要任务是运用传统和现代的方法及手段,对壮医药、瑶

    17、医药进行发掘整理、研究提高。与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相继成立的还有广西柳州地区民族医药研究所和广西百色地区民族医药研究所。这两个地区级民族医药研究所也是以壮医药的发掘整理为己任的。9月,广西中医学院开始招收我国医学史上第一批壮医史研究生。1986年 1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桂政办函1986277号文批准将南宁地区医院改建为广西民族医院,并将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设在该院内。广西民族医院和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被列为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建设项目。3月,黄瑾明、黄汉儒、黄鼎坚主编的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获广西第二届优秀科普作品二等奖,结束了壮医药没有专著的历史。6月,根据国务

    18、院关于民族古籍整理的指示精神,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及有关地、市、县卫生局成立了少数民族医药古籍整理小组及办公室,挂靠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中医医院。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少数民族医药古籍整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组织领导和统一部署下,组织了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壮医发掘整理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2月4日,国家卫生部部长崔月犁同志视察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12月中旬,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在南宁主办召开了全区首届民族医药学术交流会。1987年 1月5日,区科协学字198702号文,批准成立广西民族医药协会,挂靠在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1988年 4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广西民族医药

    19、研究所创办民族医药报(试刊),国内统一刊号:CN45-0047,1989年1月5日,该报 在南宁市正式创刊,国内公开发行。12月,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基建完成,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光荣称号。1989年 3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在南宁西园饭店亲切接见和宴请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负责同志和部分民族医药专家,并合影留念。5月21日23日,广西民族医药协会在南宁召开壮医药线点灸经验交流暨研究会成立大会。11月26日-29日,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中医处在南宁主持召开全区民族医院工作暨第二届民族医药学术交流会

    20、。1990年 黄瑾明教授应邀赴京参加百名中医专家特邀门诊,运用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应诊。1991年 3月19日,国家卫生部部长陈敏章视察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并题词:为继承和发展民族医药学做贡献。5月,黄汉儒主任医师率领由5人组成的广西民族医药代表团应邀到越南谅山、河内访问并进行学术交流。1992年 11月5日-7日,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广西民族医药协会在南宁主办召开第三届广西民族医药学术交流会,以威昌博士为团长的泰国生药学会和泰国朱拉隆功大学药学院代表团应邀参加学术交流会。1993年 2月18日,中国中医研究院中研办字L1993第044号文件决定,同意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作为中国中医研究院的民族医药

    21、研究基地加挂中国中医研究院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的牌子。2月26日,举行挂牌仪式。中国中医研究院党委书记张凤楼、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厅长蓝芳馨亲自主持挂牌仪式。5月1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桂政发199356号文将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列为全区25个综合改革重点科研单位之一。1993-1997年 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所长黄汉儒主任医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1994年 45月及7-11月,黄瑾明教授应邀出访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就壮医疗法进行讲学,把壮医药诊疗技术传到了国外。1995年 1月,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江家福到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视察,并对发展民族医药事业做厂重要指示。1月

    22、12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诸国本副局长到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视察,对民族医药的发掘整理和研究提高做了重要指示。5月31日6月2日,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由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和广西中医学院联合主办的全国民族医药学术交流会在广西南宁市召开,大会共收到论文1 000多篇,到会代表330人,来自全国27个省(区)市30多个民族。11月,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张文康视察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并做了重要指示。1996年 6月,黄汉儒主任医师应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和泰国生药学会的邀请,出访泰国并进行了学术交流。泰国亚洲日报、新中原报等5家报纸以显著篇幅及照片报道了这一消息。12月,黄汉儒主任医师在中

    23、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第6期发表壮医理论体系概述论文,系统总结了壮医阴阳为本,三气同步、三道、两路、毒虚致百病理论,奠定了壮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1997年 4月,越南卫生部民族医药司司长阮德团率领越南民族医药代表团一行29人访问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11月,经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首届国际民族传统医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黄汉儒、黄瑾明作为壮医代表出席这次大会,并担任大会主席团副主席。11月,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在北京成立,黄瑾明、杨梅梅、黄鹏、李钊东当选为学会理事,黄汉儒当选为学会副会长。1998年 10月21日-10月23日,全国第七届民族民间医药学术交流会暨广西第四届民族医药学术交流会在广西南宁市召开,大会收到论文近300篇。广西民族医药协会进行理事会改选,黄汉儒当选为第三届理事会会长,刘智生为副会长兼秘书长。11月26日,中共中央委员、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李德洙同志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周明甫陪同下,视察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并接见壮、瑶医药专家。强调民族医药应当在我国卫生保健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2000年 广西中医学院壮医药线点灸治疗脾虚证作用规律及疗效原理的研究 课题获区卫生厅科技成果二等奖。 窗体底端


    注意事项

    本文(壮族医史大事年表.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