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三节人类与环境学案湘教版选修6.docx

    • 资源ID:9061717       资源大小:138.62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三节人类与环境学案湘教版选修6.docx

    1、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三节人类与环境学案湘教版选修6第三节人类与环境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了解各历史时期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产生的环境问题。了解人类与环境关系和谐的措施。一、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1人类与自然环境互相依存、互相影响。2体现(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环境。(2)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3环境具有供给物质、能量和消纳废弃物的能力,但其能力是有限的。二、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1采猎文明时期(1)对自然的态度:依赖自然、敬畏自然。(2)产生的环境问题:部分生物资源遭到破坏。2农业文明时期(1)对自然的态度:改造自然。(2)产生的环

    2、境问题:少数地区的区域性问题。3工业文明时期(1)对自然的态度:征服自然。(2)产生的环境问题:区域性问题蔓延到全球。4后工业文明时期(1)对自然的态度:善待自然。(2)产生的环境问题:全球性环境问题亟待解决。三、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和谐1尊重与善待自然(1)现实意义:控制和制止人类对环境的破坏,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2)积极意义:保护和爱护自然,为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创造并提供更有利的条件。2关爱人类并尊重个人(1)原因:个人对待环境的行为,会对周围乃至整个人类造成影响。(2)要求:个体和群体的努力,区域之间、国家之间的合作和协调。3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对后代人承担着道德义务与责任;兼顾当代人

    3、与后代人的利益。一、判断题1环境具有供给物质、能量和消纳废弃物的能力。()2人类与环境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3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态度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不断变化。()4关爱人类并尊重个人是保持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基本行为规则。() 5.当人类的当前利益与长远的、子孙后代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应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 答案:1.2.3.4.5.二、选择题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宗教和哲学上的重大课题,在很多宗教的教义当中都渗透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据此完成67题。6我国有句“天下名山僧占多”的古话,说明了()A名山上自然资源丰富,便于充分利用B佛教徒非常喜爱和爱护大自然C名山上游人多,便于传播

    4、佛教D名山风景优美,利于居住7以孔子为代表的我国儒家思想著述论语上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这些思想反映了()A对自然界采取消极态度B满足于利用自然的原始状态C对大自然既利用又保护的观点D过分强调人类利用自然的主观能动性解析:第6题,在人类文明史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态度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并且人类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认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佛教和儒家都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第7题,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用鱼竿钓鱼而不用渔网捕鱼;用弋射飞着的鸟,但是从来不射休息的鸟”,由此可以看出该思想反映了对大自然既利用又保护的观点。答案:6.B7.C下图为人与环境关系图。读图,完成89题。8以

    5、下所列项目与图中a、b、c、d箭头表示意义组合正确的是()铁矿石、水产品煤渣、污水酸雨和光化学烟雾植树造林、治理污染AabcdBabcdCabcdDabcd9下列地理现象中,属于c箭头代表含义的是()A东南沿海的台风B黄土高原一些地区常见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病C北京城区和近郊区出现巨大的地下水漏斗区D贵阳地区的“冬无三日晴”答案:8.A9.C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学生用书P11【合作探究】读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示意图,探究下列问题。(1)自然环境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哪些支持?(2)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哪些影响?提示:(1)自然环境为人类社会提供生存空间和生存所必需的物质与能量。(2)人类若能

    6、正确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就会向有益于人类生存的良性方向发展。反之,如果人类采取不适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就会破坏大自然在漫长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恶化。【核心归纳】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1)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内、外圆之间的空间表示人类社会周围的环境。(2)箭头代表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3)箭头指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4)箭头是人类通过生活、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这个影响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或改善;二是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如人类向环

    7、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容纳和清除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恶化。(5)箭头是指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环境把它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反馈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将使人类获得可持续发展;另一种是恶性的,会产生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跟踪训练】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图中箭头a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的物质和能量,箭头b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将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各项可以用图中箭头a表示的是()A台风、寒潮 B地震、海啸C滑坡、泥石流 D森林资源、矿产资源(2)

    8、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两者无法协调B只要有箭头b存在,就一定会产生环境问题C人类会影响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不可能影响人类D若箭头a、b力度过大,则可能产生环境问题解析:第(1)题,箭头a表示从自然环境输入到人类社会的物质和能量,据此可知应为选项中的森林资源与矿产资源。第(2)题,最初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与环境是相互协调的;箭头b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将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若合理处置这些废弃物则不会产生环境问题;人类会影响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也会影响人类。答案:(1)D(2)D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学生用书P12【合作探究】读人类文明进程与人口、资源、环境变化

    9、示意图,探究下列各题。(1)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判断正确的是()A人地关系是不可能和谐的B农业社会时期人地关系最和谐C人类一直在努力使人地和谐D后工业文明和采猎文明时期人地关系较为和谐(2)采猎文明时期,人类对环境的破坏_,人地关系_;农业文明时期,环境问题开始_,人地关系开始不和谐;工业文明时期,环境问题开始_;后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开始重新认识人地关系,努力使其和谐发展。(3)在后工业文明阶段,资源曲线呈上升趋势,主要得益于()A人口数量的下降B环境质量的改善C科技的进步D资源质量的提高(4)为了使人类长期稳定发展下去,必须走_的道路。提示:(1)D(2)较小基本和谐严重(加剧)恶化(3)C

    10、(4)可持续发展【核心归纳】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文明类型对自然的态度生产力水平主要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采猎文明依赖自然、敬畏自然水平低下,发展缓慢改造环境能力微弱,部分生物资源遭到破坏恐惧和依赖农业文明改造自然生产力发展,灌溉和农耕依附减弱,对抗增强,环境趋于恶化,少数地区的区域性问题环境科学萌芽工业文明征服自然 发展速度惊人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区域性问题蔓延到全球人类试图成为环境主宰后工业文明善待自然达到较高的水平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性环境问题亟待解决谋求可持续发展【跟踪训练】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

    11、后顺序的是()A BC D(2)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共进的伙伴关系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解析:第(1)题,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由原始的狩猎采集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及后工业社会,由此可以判断得出结论。第(2)题,这个时期是工业社会阶段,人类想征服自然,把地理环境看成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人地矛盾全面激化。答案:(1)A(2)D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和谐学生用书P13【合作探究】阅读材料,探究下列

    12、问题。调查中发现,免费开放的公园内,各种塑料袋、水果皮等废弃物随处可见,游客肆意践踏草地,少数游客还带着工具去挖野菜,致使不少草坪伤痕累累。(1)绿色消费,即可持续消费,是一种既发展又环保的新方式。你认为绿色消费包括哪些内容?上述游客的行为是否符合绿色消费的要求?为什么?(2)为了保护绿地,请你为电视台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词。(3)为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人们在购物时应注意哪些方面?提示:(1)绿色消费包括绿色产品、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利用、对生存环境和物种环境的保护等。游客的行为不符合绿色消费要求,绿色消费要求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和废品的回收利用。(2)小草正在休息,请不要打扰。(围

    13、绕保护绿地,要有创意)(3)选择少用能源、少用包装、加工比较简单的产品;选择对环境污染少、对生态有利的产品;选择不严重剥削劳工、不侵犯当地居民生活环境、不做不道德的动物试验企业的产品;选择不含或少含有害化学成分的食品和饮料。【核心归纳】1正确的环境观念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依据尊重与善待自然必须做到尊重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物种,尊重自然生态的和谐与稳定,顺应自然规律自然界既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又给人类提供多种多样的资源关心个人并关爱人类解决环境问题,保护地球环境,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关心个人必须首先服从于关爱全人类的大局环境问题不仅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而且涉及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

    14、之间利益与关系的调整。环境问题如同社会政治、经济问题一样,存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利益以及价值观的冲突着眼当前并思虑未来我们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对子孙后代的利益以及未来价值予以更多地考虑,并从后代人的立场上对我们当前的环境行为作出道德判断与自然界其他生物一样,人类同样具有繁衍和照顾后代的本能。人类不同于其他生物之处在于除了繁衍和照顾后代之外,还意识到对后代承担着道德义务与责任2.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内容发展要发展,要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可持续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生存的能力基本思想鼓励经济增长(经济持续)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

    15、好的生态环境(生态持续)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社会持续)原则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寻求可持续发展共同性原则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跟踪训练】阅读藏羚羊的跪拜文中的片段,完成(1)(2)题。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企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出来。(1)如果文中“他”的行为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将违背人类与环境关系和谐中的()尊重与善待自然关爱人类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人定胜

    16、天A BC D(2)文中“他”的行为是为了获取自然环境中的_价值()A维持生命 B经济C娱乐和美感 D科学研究解析:第(1)题,如果文中“他”的行为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不仅会导致藏羚羊的灭绝(违背了尊重与善待自然),还剥夺了他人和子孙后代合理利用藏羚羊的机会,而且所有人类都要承受藏羚羊灭绝的后果(违背了关爱人类和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第(2)题,文中“他”猎杀藏羚羊,是为了获取其皮毛,获得经济利益。答案:(1)D(2)B一、选择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3题。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第47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地球上各个荒无人烟的角落几乎都有了捕鲸船的“足迹”,他发现了大量不为外

    17、人所知的洋面和岛屿。如今欧美的兵舰在那些地方纵横驰骋,他们大约应该为早期的开发者捕鲸者鸣炮致敬吧!(梅尔维尔白鲸)打死虎,打死豹。分肠肚,分骨头,饱饱吃,啾!啾!啾!(傣族古歌谣欢乐歌)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1四段文字中,描述采猎文明时期生活场景的是()A BC D2材料描述的生产场景体现了人类_的态度()A依赖自然 B改造自然C征服自然 D善待自然3亟待解决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出现在材料_描述的文明类型()A BC D解析:第1题,四则文字依次描述了后工业文明、工业文明、采猎文明和农业文明的生产生活场景。第2题,在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征服自然。第3题,亟待解决的全

    18、球性环境问题出现在后工业文明时期。答案:1.C2.C3.A4下列做法中,符合尊重和善待自然原则的是()A加快对各种矿产资源的开发B全面停止对各种生物资源的利用C对森林资源实行采伐与抚育相结合的利用方针D降低世界居民的消费水平,以节约自然资源解析:选C。A项可能造成资源枯竭,不符合持续性原则,B、D项谈不上发展,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因为发展是第一位的。5读图,此图反映了人类()A崇拜自然 B屈服于自然C凌驾于自然 D与自然和谐相处解析:选D。图中海鸥接受了人的喂食,并没有畏惧和不适,反映出人与生物及环境融为一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6下列四种生产方式或有关生产的叙述,同人地关系演变的四个阶段(

    19、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顺序相对应的是()轮作、间种、生态种养人口增加,生产以粮为纲驯养野兽,种植禾谷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A BC D解析:选D。“驯养野兽,种植禾谷”是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崇拜自然阶段,“以粮为纲”体现农业社会改造自然阶段,“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则体现了征服自然的错误心态,“轮作、间种、生态种养”是谋求人地协调阶段。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人类对人地关系思想更高层次的深化。据此完成78题。7下列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A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B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作用的,人类活动只能适应地理环境C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主宰,人定胜天D人类只

    20、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资源发展经济8下列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行为是()A用塑料袋购物,用后丢掉B玩具、书籍用完后及时放入垃圾箱,保持环境整洁C只选购价格便宜的食品,注意节约D在家庭中提倡水的重复使用解析:第7题,人地关系要和谐发展,在利用自然环境、自然资源时不能超过其承载量。第8题,循环用水、节约用水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旧书籍应赠送他人,购买绿色食品,不乱扔塑料袋。答案:7.D8.D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简图。读图,完成910题。9图示区域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是()A荒漠化恢复天然植被B低湿地鱼塘台田模式C水土流失小流域综合治理D盐碱化调控水盐运动10S省可持续发展的举措,不合理

    21、的是()A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B推动煤炭生产的深加工和能源转化,提高经济效益C.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D加大勘探和开发的力度,扩大原煤的生产规模和数量解析:第9题,图示区域为黄土高原,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第10题,S省是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不宜加大煤炭勘探和开发的力度。答案:9.C10.D二、综合题11读下面人类发展和生产生活与环境质量下降的因果联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含义:A生产规模_;B对自然资源_;C生产活动_; D破坏_。(2)图中反映出人类与环境关系向_发展,表明人类同环境关系的_。然而

    22、要协调人地关系,就必须促使二者的_。答案:(1)过大滥采滥用违背自然规律自然资源(2)恶性对立协调统一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曾出台禁止宾馆和酒店免费提供或鼓励宾馆不提供“六小件”(即一次性牙刷、牙膏、香皂、浴液、拖鞋、梳子等洗漱用品)的政策。但调查发现广东和南京等地的多家星级宾馆和酒店无一例外都免费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简述酒店和宾馆无偿提供“六小件”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落实该政策的有效建议。解析:“六小件”这些一次性日用品主要以塑料为原料,甚至有些产品为压低成本,采用不安全的再生塑料,这些材料被填埋后,难以在土壤中被降解,成为城市的又一污染源。这与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

    23、的社会模式相悖,此外“六小件”用不完便丢弃了,会造成资源浪费和垃圾增量。为此我们建议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自觉拒绝使用一次性“六小件”;酒店鼓励客户减少或不使用“六小件”;政府制定严格法令法规,增强执法与处罚力度。答案:影响:“六小件”在生产过程中,会带来能源和资源消耗,给环境带来污染;“六小件”属于一次性消费品,用不完便丢弃了,会造成资源浪费和垃圾增量。有效建议: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自觉拒绝使用一次性“六小件”;酒店鼓励客户减少或不使用“六小件”;政府制定严格法令法规,增强执法与处罚力度。13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煤炭、天然气等矿产能源丰富。读图回答问题。(1)红碱淖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近

    24、年来湖水水量减少,水质明显变差。试分析引起红碱淖湖水变差的原因。(2)榆林市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为促进榆林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生物措施?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流入红碱淖的河流上游修筑了水库,使湖泊补给水量减少,湖水自净能力降低;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红碱淖附近煤矿开采加剧,使地下水流发生改变,形成新的暗河,导致红碱淖水系进入煤矿采空区而使水量减少。因此红碱淖水质明显变差。(2)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煤炭、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为促进榆林市的环境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生物措施有:(煤矿区)煤炭开采中注意地表植被的保护;对废弃矿区进行生态恢复、复植复垦;(风沙草滩区)退牧还草,扩大草地面积;(黄土高原沟壑区)植树种草,固沟护坡。答案:(1)入湖的河流上游修筑了水库,使湖泊补给水量减少,湖水自净能力降低;沿河沿湖煤矿开采、加工等对水质产生污染。(2)(煤矿区)煤炭开采中注意地表植被的保护;对废弃矿区进行生态恢复、复植复垦;(风沙草滩区)退牧还草,扩大草地面积;(黄土高原沟壑区)植树种草,固沟护坡。


    注意事项

    本文(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三节人类与环境学案湘教版选修6.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