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语文初一下同步练习.docx

    • 资源ID:9048146       资源大小:36.75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语文初一下同步练习.docx

    1、语文初一下同步练习2月21日作业12、卖油翁一、按原文填空。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 ,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二、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自矜()家圃()睨()忿然()酌油()颔()三、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陈康肃公善射 2.公亦以此自矜 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4.睨之久而不去 5.但微颔之 6.尔安敢轻吾射 7.以钱覆其口 8.徐以杓酌油沥之 四、下列

    2、各组词意相同的一项是()以:公亦以此自矜以钱覆其口射: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去:睨之,久而不去过中不至,太丘舍去自:公亦以此自矜自钱孔入,而钱不湿五、翻译下列句子。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以我酌油知之。 3.康肃笑而遣之。 六、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1.卖油翁的作者是 ,号 。 (朝代)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除他之外,唐宋八大家还有: 、 、 、 、 、 、 。2.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为后文写陈尧咨忿然责问作铺垫。为后文写陈尧咨埋下伏笔。为后文写康肃笑而遣之埋伏笔。与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出两人对话。3.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卖油翁

    3、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 4.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礼? 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

    4、:“宁信度,无自信也。”选自韩非子注释: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履:l鞋。 度(du):测量。坐:通假字,同“座”,座位。操:携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公亦以此自矜()康肃忿然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徐以杓酌油沥之。译文: 何不试之以足? 译文: 3.卖油翁和陈尧咨之间的故事,阐明了 (用成语回答)的道理;“郑人买履”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 的人。2月22.23日作业 第一单元测试卷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 )的优秀诗人。(2)事实胜于雄辩

    5、,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是谁也抹杀( )不了的。(3)耐心忍受只有自己感到的痛苦,远比草率( )行动,产生恶果要好。(4)半程中国航天史,din j( )长征火箭路。(5)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di q( ),形势十分紧张。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要贡献。B说和做结构严谨,开篇总领全文后,先表现闻一多“学者的方面”,后表现闻一多“革命家的方面”,在上下两部分之间,用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文章衔接紧密,过渡自然。C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作者通过对她所知道的鲁迅先生的

    6、一些生活琐事的描写,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与人们眼中的形象不同的,更和蔼、更随和、更真实的鲁迅,并借此来抒发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D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断代史资治通鉴。本文以对话表现人物,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可能性;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必要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使就学”。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当激情冲动过去之后,他就不慌不忙地开始说话,声音总是很平静,句子也很温和。B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C假日里好友要去淮海纪念塔参观,而我想去敦煌旅游,我俩的看法真是一拍即合。D我的伯父颇有才华,可惜锋芒毕露,别人

    7、很难和他合作,最近辞职回家了。4.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事迹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传颂。他为核物理研究事业奉献了全部精力,在刚过62岁的时候,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有一个英雄群体不计名利、舍生忘死、默默无闻地奋斗了几十年。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怀念着他,他对祖国的贡献永载史册。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核物理学家邓稼先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A B C D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 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 讲解过。(2)但这种 的趣味,没有 的精神是不可能感觉到的。A耐心 细心 雄健 壮美B细心 耐

    8、心 雄健 壮美C耐心 细心 壮美 雄健D细心 耐心 壮美 雄健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B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意识。C通过学习最后一课,使我明白了母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D最后一课由于其深刻的主题和生动的艺术手法,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7.班级开展“我也追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题目。 (1)题写标语。为了营造氛围、凸显主题,请为此次活动题写一则标语。 (2)设计活动。打开智慧宝匣,为活动再设计两种形式。 A.名人故事大家讲B.瑕瑜互见说名人C._D._

    9、(3)你心目中的那颗“星”是谁呢?请你从以下名人中选择一位并简要说明理由。 备选: 钟南山 鲁迅 莫言 林书豪 邓稼先我心目中的那颗“星”是:_理由是: 2、阅读理解(1)文言文阅读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 ,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结友而别。 (资治通鉴)8.在原文中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9.解释下列句中加大加横线的词: 蒙乃始就学( ) 及鲁肃过寻阳( )蒙辞以军中多务( )

    10、即更刮目相待( ) 10.下列各句朗读停顿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B蒙/辞以军中多务C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D朔气/传/金柝 11.文中“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中包含的成语是: ,今天的解释是: 12.从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 看出鲁肃是个 的人。 13.仔细阅读全文,想想吕蒙学习前后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二)现代文阅读太阳和霓虹灯这是我们来到北京的第三天,这一天的任务是采访三位文化艺术界名人。早晨,我们先来到一位著名女演员家里。用北京人的土话说,这位“大腕”现在正“火”。从见面到讲述完自己的奋斗经历,她的眼神一直是冷漠孤傲的。讲述完毕,“大腕”严

    11、肃地说:“你们的文章写好以后一定要让我过目。”快出门的时候,她又叮嘱我们:“如果没有把握写好的话,我可以为你们推荐作者。”我们谢绝了她的好意。第二个采访对象是某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见面地点定在京广大厦,这是主持人要求的。从顶层临窗的位置往下看,大街上的人如蚂蚁一样渺小,马上使人产生一种君临天下的感觉。主持人也的确给这环境争气,不时打着标准的领袖手势,言语间也常常引经据典。他偶尔也有卡壳的时候,说出文章中的一句甚至半句话后愣怔片刻,然后一挥手说:“你们回去再查吧,这么简单的东西还用从头到尾说完吗?”这使我们对他的“敬仰”又增加了一分。来到季羡林老人家里已是傍晚了。秘书出来挡驾,为难地说,老人今天已

    12、接待过几个外国代表团了,最好明天再来吧。我们的日程安排得很紧,明明知道老人很累,依然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甲)秘书进去请示,老人竟答应了。秘书把时间限定为20分钟。老人的相貌、衣着和我们想象的竟非常吻合,这可能因为那个真实的故事:几年前一个新生入学,看见路边一个淳朴得像农民一样的老者,以为是工友,便让老人帮他看管一大堆行李。这位老人欣然同意,并尽职看管达半个小时之久。几天以后,北京大学举行新生入学典礼,这个学生惊讶地发现,坐在主席台正中的,被介绍为北京大学副校长的,正是那天为自己看管行李的老者。来之前就听说老人有两套房子,我们展开俗人的想象,非常羡慕。但看了才知道,室内空间大部分被书占据着,而供

    13、老人活动的空间极小。老式家具,陈设简单、朴素。虽然某些问题问得幼稚,但在交谈的过程中,我们每提出一个问题,(乙)老人都要思考片刻,有两次竟手抚额头陷入长时间的思考。老人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便是认真思考,这可能已经成为老人生活中的一种习惯。由此可以看出老人的两种美德:一、尊重知识,用老人的话说就是“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说半句空”。二、尊重别人,用老人的话说就是“我的自知之明有些过了头”。一个多小时眨眼之间就过去了。采访结束,老人一直把我们送到门口,一一握手告别。紫禁城的傍晚很美。太阳悬挂在地平线上,光线柔和。它是至高无上的,但在某些时候却情愿寻求平等,因为它知道这种姿态更有利于交流。都市的霓虹

    14、灯也亮了起来,五彩缤纷并且极富动感,竭力招揽着人们的目光。太阳和霓虹灯同时出现,看上去竟不觉得有什么不和谐,也许因为它们都发光吧。14.文中甲、乙两处画线句子中的“竟”都含有 的意思,甲句中的“竟”暗含着作者的 之情,乙句中的“竟”暗含着作者的 之情。15.文章段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请举出两例并分析其作用。 16. 文章的第段有何作用? 17.结合文本谈谈你能从季羡林先生身上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2月25日作业 8 木兰诗一、 按照原文填空。唧唧复唧唧,_。_,_女叹息。问女_,问女_。女亦_,女亦_。_,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_。_,木兰无长兄,_,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_,_,_。旦辞爷

    15、娘去,_,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_。旦辞黄河去,_,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_。_,关山度若飞。_,寒光照铁衣。将军_,壮士_。归来见天子,_。_十二转,_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_,_,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_;_,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_。开我东阁门,_。脱我战时袍,_。_当窗理云鬓,对镜_。出门看_,_皆惊忙:_,不知木兰是女郎。_,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_?二、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机杼_ 军帖_ 可汗_鞍鞯_ 辔头_ 鸣溅溅_燕山_ 胡骑_ 戎机_朔气_ 金柝_ 策勋_十二转_ 阿姊_ 傍地走_三、 根据提示,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填空。1. 写木兰从军原因的诗句是:_,_,_,_。_,_

    16、。2. 描写木兰军营中艰苦生活的诗句是:_,_。3. 写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_,_。4. 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_,_;_,_?四、 解释下列加点词。1.愿为市鞍马_ 2.东市买骏马_3.万里赴戎机_ 4.策勋十二转_5.赏赐百千强_ 6.愿驰千里足_7.出郭相扶将_ 8.当户理红妆_9.雄兔脚扑朔_ 10.雌兔眼迷离_五、 翻译下列句子。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_2.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_六、 阅读以下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甲】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

    17、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

    18、,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乙】木兰从军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1.【甲】选自 ,这是_朝时北方的一首_。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 (2)赏赐百千强( )(3)著我旧时裳( ) (4)双兔傍地走( )(5)少习骑,长而益精( ) (6)木兰乃易男装(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万里赴戎

    19、机,关山度若飞。_(2) 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_4.【甲】文中有三句话,与【乙】文中“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意思大致相同,请你将它们分别找出来。_ _ _5.下面对【甲】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首叙事诗讲述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B本诗赞扬了木兰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C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D全诗详略的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也略写了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6.【甲】结尾一段的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_7.请从【甲】文中提炼出一个成语,并解释它的意思。成语:_释义:_2月27日

    20、作业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内精读】1.给加点字注音修润( ) 生疏( ) 商酌( ) 恳切( ) 朦胧( ) 累赘( )2.根据拼音写汉字p如( ) 别niu ( ) tu当( ) tu ti( ) 丁mo ( ) 生sh( )3.解释下列词语诲人不倦:不耻下问:颠沛流离:以身作则:4.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2)作者在第1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文中还有类似这样含义丰富的语句,再找一些出来做品析。 (3)叶圣陶先生说:“

    21、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怎样理解这种“写话”的主张?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举例说说。 【课外延伸】5.下列选项中,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李老师勤勤恳恳,诲人不倦,为教育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B张叔叔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安定的工作,希望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C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有疑问要不耻下问,老师一定会耐心解答。D教育别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以身作则。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网络不仅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更牵涉着国家安全。B医生表示,戒烟是治疗和预防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有效手段之一。C这部电视剧,对我很熟悉,因为它

    22、反映了当代中学生的学习生活。D通过开展“校园书香节”,使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浓。7.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2500年前的孔子,曾对着 的江水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站在千禧之年的门槛,我们更深切地领悟到了先哲的睿智。营房各处 的灯火,欢腾热闹的情景,使他又激动起来,回想起白天参加国庆大典的场面。鲁迅的作品,即使是纯属个人生活的回忆,也总能使我们有乐观、清醒的感觉,得到深刻的 。A.流逝 闪烁 启发 B.流逝 闪耀 启示C.流泻 闪烁 启示 D.流泻 闪耀 启发8.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 。 “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

    23、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当然要观察。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怎样才能接近实际?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A B C D9.仿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湛蓝的天空像碧玉一样澄澈,苍翠的树木像卫士一样挺拔,_。【阅读理解】很现代的叶圣陶记得第一次去拜访叶圣陶先生,是33年前的1979年初秋,北京香山红林尽染的时节。年已九十三岁、霜雪毛发、皑亮白眉、银白胡子的他,精神仍健旺,侃侃而谈,有条不紊,保有中国旧时文人的气派和风范。第一次见面,他便向我表示,他近来阅读当前出版的书籍和报刊,发现错字、别字不少,这是他过去罕见的。他还特别提到香港的

    24、报刊叶老所阅读的报刊和书籍中,包括香港及海外出版物。叶老忧心忡忡地说,这可要贻误读者啊!叶老说他在商务印书馆当过校对和编辑。商务出过不少青少年知识读物,如万有文库等,还有教科书,都不容许有错别字,否则便会“误人子弟”。他说,他所身处年代的出版工作,除了编辑外,校对是一项顶重要的职务,所以旧时的出版物,在封面或扉页或版权页上,都注有“校勘者”的名字,以示郑重。作为长期在编辑行业工作的笔者,听罢不禁为之肃然起敬。叶圣陶在1923年当商务印书馆的编辑之前,已有长达11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更难得的是叶圣陶虽然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学者和作家,但一点也不抱残守缺和固步自封。在中国内地,他是第一个提出“易

    25、读法”的人。他亲自撰写文章指出:“现在大家都忙,挤出点时间来不怎么容易。如果只花半小时光景就能读完一篇,读完之后又觉得有所得,很有些回味,引起了好些联想,这简直是一种享受。”其实在上世纪40年代,他与朱自清便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等书。他强调:“就学习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既以训练读书为目标,自当要求他们速读,读得快”。速读、易读法,在西方已有逾百年历史,叶圣陶却是最早把这种现代的阅读方式介绍到中国的人。在新文学作家中,叶圣陶是很重视社会效益和读者效应的作家。他一再强调,在教学上,教师眼中要“以学生为本位”;编辑眼中要有读者,作为一个编辑,在编书前要“为读者着想”;作为一个作者,在“写作之前为读者着想,写作之中为读者着想,写完之后还是为读


    注意事项

    本文(语文初一下同步练习.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