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论顾城诗歌的童话特征及其形成机制.docx

    • 资源ID:9042839       资源大小:29.02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论顾城诗歌的童话特征及其形成机制.docx

    1、论顾城诗歌的童话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四川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论顾城诗歌的童话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学生姓名:滕菲院系名称:文学院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班级:2006级1班学号:2006011027指导教师:白浩论顾城诗歌的童话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内容摘要:被称为“童话诗人”的顾城是诗坛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不去关注现实的世界而是追求一种内心的体验和感受。他的诗歌正是体现了他由内而外的童话气质,他用奇妙、灵动、色彩斑斓的清新意象,充满幻想梦幻的手法,纯洁童稚而不带杂质的语言在自己的诗歌中构筑了一个理想化的纯洁透明的童话世界,这种强烈的童话特征既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的特点,反映出当时一代人的迷茫与

    2、觉醒后的无助,但是与同时期其他朦胧派的诗人相比又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他的诗歌中清晰地呈现出了一个童真而又任性的孩子用他单纯的视角看世界的样子。顾城这种诗歌风格的形成与他所处的时代大背景有着密切的关联,文化大革命之后包括顾城在内的是人群开始关注自身所处的一个生存状态和现实境遇,这时的顾城更关注自己内心对待世界的情感体验。同时顾城的童年时代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的环境让他充分地融入大自然中为他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和创作原型。这些种种的原因让顾城的诗歌组成了梦幻般远离喧嚣的“生命幻想曲”。关键词:顾城 童话特征 形成内容摘要 2一、顾城诗歌中的童话特征 4(一)顾城诗歌中意象的选择中所具有的强

    3、烈的童话色彩 4(二)孩子般童稚语言的使用是诗歌童话特征的表现之一 5(三)诗歌艺术手法的运用也是诗歌童话特征的变现之一 6(四)顾城与同时代的其他朦胧诗人相比较有着共性但是其人其诗的童话特性也有着独特时代意义。 7二、顾城诗歌童话特征的形成机制 9(一)时代的大环境和文化背景铸就了这样一位“童话诗人” 9(二)童年的经验是顾城诗歌中童话世界构建中的重要因素 9(三)诗人内心的真实情感就是对真善美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10参考文献: 11论顾城诗歌的童话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你相信了你编写的童话/自己就成了童话中的幽兰” 舒婷童话诗人 “我是一个孩子/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 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

    4、子1 同作为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的朦胧诗人的舒婷曾经在童话诗人给与了顾城“童话诗人”的美誉。而“童话诗人”这一称誉对于顾城来说也是极为恰当的定位。的确,顾城从心理上看始终是一个没有长大而又喜欢做梦的孩子,他精心创作的诗歌构建了一个晶莹剔透的童话王国,他的诗歌是孩子的诗歌,是孩子的梦,那是一个纯净的充满美的天国。2他的诗歌国度犹如他内心世界,有着孩子般的童真、童稚。从1956年到1993年,顾城的人世只走了37年,在他这短暂的人生旅程中,他以其纯粹的执着追求穿越喧嚣热闹的现实世界,营造了一个纯洁美丽的心灵世界。与同时期的其他朦胧诗人相比较顾城有着更为鲜明突出的个性特征,他不像其他诗人

    5、如北岛、梁小斌等人更多的是用自己的语言关注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现实状况从而对抗当时动荡的现实世界和浮躁不安的社会心理,他是用儿童的视角观察着现实世界,用回归自然的一些简洁意象来组成他特有的意象群,然后用干净纯洁充满童真的文字去追求一个自己理想的国度,一个透明的充满奇幻色彩的纯美世界,这是在心灵直觉的引导下开始的创作,所以诗歌多是他内心世界的一个映照,是他童心世界的现实反映,从诗歌中可以窥探到他是一个“童年质情节”极强的人,他的诗歌正是体现了强烈的童话特征。一、顾城诗歌中的童话特征(一)顾城诗歌中意象的选择中所具有的强烈的童话色彩 “意象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

    6、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即为艺术典型。”引自童庆炳先生的文艺理论教程。简单的说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在顾城的诗歌中他的意象的选取有着浓郁的童话色彩,顾城的审美意识的基本特征便是他的童话意识。在长期与大自然身心交融的过程中,顾城发展了他的审美直觉捕捉能力,透过大自然光和影的奇妙变化,顾城窥见了生命的另一重自由境界,大自然从而同化于他的心理结构之中,成为他内在生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所以在顾城的诗歌中的意象大多以自然意象为主,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充分体现了他的“童年经验”,由于顾城10岁时就碰上了“文化大革命”。 后随父下放到山东农场,在那儿顾城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

    7、触中度过了他的童年时光所以他的童年生活是与自然为伴绚丽多彩的。同时受法布尔的昆虫记的影响,1 顾城,顾城精选集世纪文学60家,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5月版,第1页2 顾城,顾城精选集世纪文学60家,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5月版,第1页3 齐峰 任悟 阶耳,朦胧诗名篇鉴赏辞典,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12月版,第74页他的诗歌中有很多大自然的物象和有生命的东西,所以可以说他童年的梦境在他的诗歌王国中得到了延续。 顾城的诗歌中的意象多以自然意象为主,将这些意象进行和谐有序的的组合,“大海,阳光,月色,沙滩,蒲公英,蝴蝶,蜜蜂,蟋蟀,紫云英,鸟儿,花儿”等等都成为诗歌中经常使用的意象,这

    8、些意象都是大自然中未加任何修饰的,在顾城的心中犹如他自己的心灵世界那样原始而不受腐蚀污染,如睡莲“在绿影的摇荡中/你梦着/使最纯的云朵/都显得陈旧/ 不是雕栏/不是晴空闪过的长窗/不是蜜蜂的低语/或彩蝶礼貌的吻/ 是颗晶亮的水珠吧/它被石子溅起/石子来自海岸/曾装在一个顽童的兜里/”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诗歌中自然意象“云朵,蜜蜂,彩蝶,水珠”的运用时非常频繁的,信手拈来。并且自然意象的组合相当自然流畅,在诗中还流露出对童年时代的顽童经历的一种深深地怀念和不舍,一直用一颗单纯质朴的童心来感受世间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不仅如此,他诗歌中的自然意象还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在他的眼中自然中的万物不仅是有生

    9、命的而且还是和人类有着一样的感官和行为意识,如我赞美世界“我赞美世界/用蜜蜂的歌/蝴蝶的舞/和话多的诗” ,从诗中我们看到一个可以与人进行交流的自然世界,自然有着人类的表现形式与人类进行思想的交流。在他的眼中石头有着:“善良的牙齿”并“会粗糙地微笑”小花的信念,“树冠在反复追忆着你的歌”就义“每朵花都有轻柔的翅膀”梦,4这种贯穿于诗歌中的深刻的生命意识成为顾城表现他自身内心世界的一个映照,外在的单纯无忧的大自然犹如顾城自己的心灵,不愿意受到社会世俗污浊的影响,而是想逃避当时的现实而选择用孩子的眼光来看一个童话的世界,所以顾城也将自己融入到自然之中,“我相信我的听众天空,还有/海上迸溅的水滴/他

    10、们将覆盖我的一切”诗歌中世间万物都融为一体,他们有着同样的呼吸和自由构成一个灵动、和谐、自由、无拘无束的大自然。对大自然执着的热爱让顾城的诗歌用大自然纯洁的意象来有机地筑造了一个宁静、美好却又不失生机趣味的童话世界。 (二)孩子般童稚语言的使用是诗歌童话特征的表现之一 顾城诗歌之所以打动人心正是因为他诗歌语言的纯净、灵动、充满了孩子般的稚气,有着地地道道的儿童化的语言,句式简洁,语言通俗易懂,如雪人“在你门前/我堆起一个雪人/代表笨拙的我/把你久等/ 你拿出一颗棒糖/一颗甜甜的心/埋进雪里/说这样才会高兴/”诗歌中这些语言简单明了,看似儿童的稚语但是读来却极易打动人心。“雪人”、“棒糖”都是一

    11、些直观而简单的事物就像出自天真无邪的孩子的口中,却编营造出一种有优美的意境。顾城诗歌的语言不仅简洁明了而且还具有鲜明、活泼的风格,如羽化“因为一个过长的梦/我变成了蛹/在古木的皱纹间/度过严冬冷吗,不冷/太阳在越走越近/一阵温暖的微波/是我睁开眼睛/飞呵,飞吧/春天多么透明/我要整个天宇/而不是星星点点的蓝空/”这首诗表现了蚕蛹破茧成蝶的涅槃过程,其中蕴含着一种不屈服的力争向上的倔强品质,这就有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在其中,一切语言在顾城的手中都仿佛是有生命的。但是,顾城诗歌中不仅仅只是直白的语言,在他的看似很通俗易懂的儿童化的语言中却蕴藏着深刻的内在含义,在他将那些司空见惯的语言组合到一起的时候

    12、他的诗歌表达出一种回味无穷的深意,如星月的来由“树4 王建永,从“童心”到“童话”顾城诗歌创作的童心视角,批评与阐释当代文坛,2009年4月枝想去撕裂天空/却只戳了几个微笑的窟窿/它透出天外的光亮/人们把它叫做月亮和星星/”,在这首顾城早期创作的一首很出名的小诗中他用童稚纯真的语言将大自然中很平常的一些事物“树枝”“天空”“月亮”“星星”组合在诗歌中却表达的是一种深刻的寓意,是对外面世界的一种深刻的揭露,这正是他与其他一些朦胧诗人的不同,他用这种童话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社会对时代的反抗与回击。这正体现了顾城从一种童真纯美的语言上表现出无限的深意和深度的思考和觉醒。 顾城诗歌的语言除了大量运用充满

    13、童真纯美的儿童化的语言之外还频繁地使用了色彩,其中最明显的是这首诗感觉“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中/走过两个孩子/一个鲜红/一个淡绿/”,这首诗中运用了“灰色,鲜红,蓝绿”这几个表示颜色的词语,其中“鲜红”和“淡绿”带有明显的童话色彩的词,富有生机与活力,同时也与前面的“灰色”形成对比,将生动的颜色与死气沉沉的灰色形成对比,在简洁的语言中表现出喧嚣漠然的城市与纯真无暇的孩子世界的透视,是顾城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5(三)诗歌艺术手法的运用也是诗歌童话特征的变现之一 顾城的诗歌中的童话特征不仅仅是在意象的选择和童稚的言语,也在与他的诗歌中运用了许多夸张奇幻的比喻与搭

    14、配、超丰富多彩的想象尤其是对于梦幻的表现和对梦的描写在顾城的诗歌中俯拾即是,除此之外,他一些非常出梦但具有争议的诗歌中运用了一定的象征手法,富有一定的哲理和深意。 顾城在他的诗歌中运用大量生动形象但是又独具特色和新奇的比喻,用孩子般的视角来为我们营造一个奇妙的意境,如“我好像变成了植物/再也离不开泥土/爱情在哪里萌发/也将在哪里成熟”我好像,在这首诗中,诗人将自己新奇地比喻成植物,随着爱情而生长成熟在泥土中,同时爱情在我们眼中也变得鲜活生动起来,同时这样与自然的融合正符合顾城童话世界的风格,与外界纷繁的世俗世界也形成一个对比。“口哨是漂亮的叹息/他是星星发明的/ 在希望的天窗上/悬挂着绿苹果/

    15、”,“土地是弯曲的/我看不见你/我只能远远看见/你心上的蓝天/”“阳光在展示困倦的美丽”“一群小鸟叽叽喳喳/他们在讲自己的故事/”等等,这些都是将一些看似不相关的事物组合在一起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词语的意义达到更大意义的发挥。 顾城是一个喜欢做梦的诗人,“梦,具有一种非凡的力量,在他荒诞不经的表面背后往往揭示出人的灵魂颤动,梦是在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一种艺术。他可以曲折地表达出一个人内心深处最隐蔽的要求和被压抑的欲望”。6他的诗歌就是在充满想象的梦幻之中营造了一个童话的世界。顾城早期的代表作就是与“梦”有关的,生命幻想曲“把我的幻影和梦/放在狭长的贝壳里/柳枝编成的船篷/还旋绕着夏蝉的长鸣/拉

    16、紧桅绳/风,吹起晨雾的帆/我开航了/”他用他童真而纯美的心感应着对人类共同的对真的,善的,美的的追求。7这首诗在明快纯洁的感情基调之下,构筑了一个属于自己也属于那个时代同龄人的美好梦幻,并且5 王力明,浅论顾城诗歌的童话色彩,文学语言学研究,2007年10月下旬刊6 王运卿,“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论顾城的诗歌创作,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1月,第6卷 第1期 7 王育梅,童话的幻境与迷途顾城是做的本质论勘察,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月,第27卷 第1期开始了他追梦的历程。所以说生命梦幻曲是顾城梦幻一般的生命中追梦的一个开始,在这之后又许多诗歌都是直接写梦的如幻想与梦、梦痕、风的

    17、梦。“用梦来表现童话世界,这与顾城童年生活的浪漫天真、生命的奔放不羁和接受的文学影响是分不开的。顾城用梦的手掌触摸生命和死亡,一瞬间可以感受从生到死的全过程。 8“是的,他醒了/醒在一个明亮的梦里/凝望着梳洗完毕的天空/他在长大/按照自己的愿望年轻地生长着/”风的梦。“青春”“夏夜”“花儿”“紫云英”“蝈蝈”“树枝”这一切都在他追求的梦中成为点缀和装饰,在这其中他充分调动感知觉、幻觉、错觉、通感等各种感觉方式,充分突出审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再创性,让他的梦幻成为他也成为那一代人更是读者自己心中各自的一座“童话世界”。 当然,除了这些常见的艺术手法之外顾城远远不是一个肤浅的只知道表现单纯世界的诗

    18、人,在他的具有童话特征的诗歌中往往有着更加深刻的含义,这通常会用象征的手法表现出来,尤其变现在一些颇具争议却有着极大影响力的一些带有深意的小诗,如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看云时很近/”,这首诗有人说是爱情诗,但是也有人说他单纯是写朋友间的关系的变化,而是写社会中人和人之间关系的不和谐,而人与自然的一种毫无芥蒂的一种亲密,因为在诗中“你”和“我”是现实社会中的人与人,而“云”则是代表大自然,人与人之间很难沟通了解,所以虽然近在咫尺却远在天边,和大自然却是远在天边却近在咫尺。如果要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想人看云时那么近就必须得消除隔阂、跨越鸿沟。9这首诗歌象征意味极浓

    19、,言简意赅却隐藏着如此大的深意,表现了诗人对人性复归自然的一种向往和渴望,是顾城童真的归复。(四)顾城与同时代的其他朦胧诗人相比较有着共性但是其人其诗的童话特性也有着独特时代意义。 作为在“文革”期间成长起来的一代“朦胧”诗人他们经历了从黑暗走向光明的精神历程,“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流派的意义在于,他们的艺术创造和探索,在精神实质和主导意向上存在着共同点。这表现为:对于窒息着新的审美追求的传统艺术规范的反叛姿态;对于诗人的工作、诗人与世界的关系的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信念”。10也就是说他们对于诗歌的表现形式和手法有着强烈的否定与批判精神并且敢于创造性地创立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在新的文学形式之下他们自

    20、身肩负的诗人的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有着那个时代青年的特定理想主义的色彩,其表现在诗歌中就成为每个诗人不同的艺术个性和追求,所以顾城开辟了一个不同于北岛、舒婷、杨炼等人的充满童话特征的语言环境和氛围,构建了一个亦真亦幻代表着诗人理想国度的“童话世界”。 顾城的诗歌和同时代的其他诗人一样,对当时的时代大背景有着自己的关注,只是表现在诗歌中他的方式比其他诗人更加独特。他的诗不像北岛的诗,北岛在诗歌中是用愤世嫉俗的的语言表达的是一种对黑暗现实怒目金刚式的反抗。他的语言坚硬晦涩而又充满着质感,充满了硬汉式的正义感在其中。他的诗很少表现自己,很少关注自己的命运,而是对于正义和人道事业有着强烈的追求,因此他始

    21、终是以角斗士的姿态肩负则时代和社会的义不容辞的使命,塑造了一个散发着8 王建永,从“童心”到“童话”顾城诗歌创作的童心视角,批评与阐释当代文坛,2009年4月9 古远清,海峡两岸朦胧诗品赏,长江文艺出版社,1991年11月版,第17910 洪子诚 刘登翰,中国当代新诗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第414页传统文化精神和光辉气息的悲剧英雄形象。北岛的回答成为当时中国沉闷大地上的一缕曙光,是在当时的一种社会氛围中抒写出的。11但是顾城的诗歌他更加注重心灵感觉的瞬间把握,是使人内心世界的反应。他的语言是“童话式”的,空灵、简洁之中有透露出一种平静、睿智和深沉。我们从他的诗歌中看不到像北岛诗

    22、歌那样直露的忧郁、反抗和叛逆,“是用他自己的小我来和社会的这个大世界进行对抗,是纯粹和芜杂的对抗,是一种灵性与世俗的对抗,是虚与实的对峙”,12在这种对抗中用灵动干净的语言表现了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悲哀和反叛,这是一种孩子式的反抗,如我的幻想“我在幻想着,/幻想在破灭着;/幻想总把破灭宽恕,/破灭却从不把幻想放过”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一种无可救药的悲伤感,当幻想一次次被现实打败时那种深深地无奈和无助让诗人看不到出路和未来,所以在顾城有些诗歌中笼罩着一丝朦胧的哀愁与忧郁,这与他梦中的幻想世界是想违背的,让读者读来也觉得忧郁悲伤之感震撼人心。由此可见,顾城是一个率真而又深刻,单纯而又任性的社会观察者。他

    23、不愿意将自己所看到和正经历着的事情直白地表述出来所以他选择采用和别人说童话的方式来变现,所以顾城的内心世界其实就是一个充满了大自然的五光十色的纯而又美的“童话世界”。对大自然理想世界的向往让顾城的诗歌刻上了与同时代其他诗人不同的艺术价值。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同时期的一些诗人有时也会和顾城一样用孩子的视角和儿童般的语言来抒写诗歌如梁小斌的雪白的墙,这也是一首从表面上看充满童真文字的诗歌,语言非常的纯净透明,但是我们可以从诗歌中看出字里行间都孕育着无比深沉的思索和呐喊。他和顾城的不同在于,梁小斌的诗歌和舒婷、北岛的一样,意在表达对民族进程、历史动荡和现实世界的揭示和批判,所以他的诗很深沉、凝重和充满

    24、严肃感的并且从中我们可以找到一种深刻的启示。13而从读顾城的诗歌很少感受到凝重的感觉,即使是对社会对外界的反抗也是用简单而单纯的语言来表现一个自己心中那个美好的国度,用这种非成人的方式来对抗那个社会和时代。 当然,诗人的反抗并没用让自己的心灵得到真正地解脱,那不过是他自己的一场梦,是虚构的世界,有着极其强烈的虚幻色彩,他把幻想和现实置换,一味地放大自己的的主观世界。但是,他却无法彻底地摆脱现实的黑暗,梦醒之后的感觉真切而切肤,这种在现实中痛苦的挣扎直接而真实,让他找不到出路,于是他在现实和梦幻的夹缝中开始了自己生命的流浪。14所以,顾城开始了他现实生活和精神生命的流浪,他去欧洲讲学,和自己的妻

    25、子去激流岛隐居,但是却依然无法摆脱现实的无奈和恐惧,于是他这样一个纯粹的生命就承载了比一般人更多的负担和精神上的枷锁,最后精神世界走向了崩溃和粉碎,这就注定了顾城的一生是短暂而灿烂的,他只能到天国去寻找他的那一方净土。11 齐峰 任悟 阶耳,朦胧诗名片鉴赏辞典,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页12 滕永文,解读顾城其人其诗,文学教育,2007年9月13 齐峰 任悟 阶耳,朦胧诗名片鉴赏辞典,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51页14 郭钧剑,穿城而过透析顾城的诗歌世界,安徽文学,2009年第5期二、顾城诗歌童话特征的形成机制这样一位童话诗人由于种种的原因从成人世界里面逃离

    26、出来,诗成为他生命的本质,“正如黄黎芳说的:读顾城的诗,你会明白他,你会进入一种生活。”15顾城的诗是他精神生命的体验和延续,他用孩子的视角和语言来看待这个成人的世界,感受现实的生活。这样就让诗歌染上了孩子般童真的气息但同时又隐藏着诗人思想中成熟而又深邃的精神之光。到底是什么让顾城在人们眼中成为一个 睁着“黑眼睛”的“任性的孩子”的形象呢,又是什么让顾城要以这种孩子的方式来对待一切,让诗歌充满了童话的色彩?这或许就不得不提到顾城他所处的年代以及当时的时代大背景,他的童年的经历和所处的生活环境,以及顾城内心深处对真善美的一种追求与渴望。(一)时代的大环境和文化背景铸就了这样一位“童话诗人” 在七

    27、十年代末出现的“朦胧诗派”是作为当时的崛起的一个新诗群而引起大家的注意的,他的萌芽和起源其实要上溯到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当时兴起了只是青年“上山下乡”再教育使得这些人对这场“革命”深深地失望了,他们开始对人生对理想的道路开始了重新的思考和认识,对原来的信仰,对当时的政治,也包括当时对文学的审美艺术规范产生了普遍的怀疑和重新审视的趋势。于是,出现了一个“崛起的诗群”并且被赋予了“朦胧诗”“新诗潮”等称谓,他们的创作“揭示了一代青年的心路历程和社会心理,表现出对当代是个传统规范的叛逆精神。他们的诗歌主张和艺术创作对当时后以后的诗歌发展,具有广泛的影响。诗歌批评家把他们的带有

    28、共同性的创作和诗歌活动,作为一种艺术思潮看待。”16于是这一群闪耀着光辉的诗人凭借自己的真情实感开始了诗歌道路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所以北岛创作出“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而顾城在这个大背景下他在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宣告“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这一句话就描述了顾城的一生,他选择用孩子的眼光的看待这个世界,任由自己的想法编制一个美丽的梦。他固执地闭上眼睛与外面纷繁复杂而又充满污秽的成人世界相抗衡,他沉浸在自己心中那方纯净的心灵领土,用灵动和纯净的语言筑造他自己心目中的“女儿国”。这种用孩童的世界来对抗成人世界的方式成为顾城诗歌的特色同时也成为诗歌进程中的一个时代的烙

    29、印。(二)童年的经验是顾城诗歌中童话世界构建中的重要因素 要探讨顾城诗歌中童话特征的形成机制,就不得不提到顾城那一段独特的童年经验。顾城是一个“童年质情节”极强的人,这在他的诗歌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在“文化大革命”刚开始时他还是个刚满10岁的少年,他目睹了这一场政治动乱,不久之后他就随着他的父亲顾工下放到山东的农村,而他的父亲也是一位诗人,所以在农村的时光父亲给与了顾城诗歌的启蒙和自己创作的空间,父亲把隽永的气息带给了幼小的儿子,也让他了解了普希金、但丁、安徒生,他们父子二人还经常在劳作之时进行对诗,浪漫的诗作气息浸染了他幼小的心灵。17不仅15 郭钧剑,穿城而过透析顾城的诗歌世界,安徽文学,2

    30、009年第5期16 洪子诚 刘登翰,中国当代新诗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第401页17 张瑞雪,顾城诗歌童话意境的根源,文学教育,2009年02月如此,顾城童年受法布尔的昆虫记的影响,他对充满生机和趣味的大自然充满了喜爱和赞美,所以他诗歌背景也就成了这个大自然的世界,他固执地把这种童年的生活当做他童年经验的全部,他把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一片天地中去,于是便形成了他诗歌的一个背景:蔚蓝的天空,广阔的沙滩,皎洁的月光,无垠的大海,还有各种各样的蝉鸣鸟叫,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成为顾城的精神的支撑,也成为他诗歌中的主角。于是在这段时间里面他创作出了他真正意义上的诗歌星月的由来,显示出了惊人

    31、的想象力和语言天赋,“树枝想去撕裂天空,却只戳了几个微小的窟窿,他透出天外的光亮,人们把它叫做月亮和星星”,从那之后漫长的时光被分解成简洁、明快、纯净的语言文字。1976年,他将自己在农村时的诗歌编辑成诗集无名的小花,记载了一代诗人顾城在少年时代随父下乡的心路历程。后来他写于1984年的诗化石就是他“童年经验”的再现,“我厌恶/我长久地睡着/和大大小小的种子睡在一起/只有我,不会萌芽/不能用生命的影子覆盖土地。”这样的诗歌,在顾城的作品中占了很大的数量,18所以这个美好的童年梦境一直延续在他的诗歌中,并且尽一生的可能为这个童话世界增添缤纷的色彩。(三)诗人内心的真实情感就是对真善美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顾城作为那个动荡年代的诗人,他经历过那一代人所共有的心理历练并成长起来,但是种种的原因让他没有被社会所同化、污染,而是保持着一颗童心。顾城拥有自己理想的世界,这个世界是他用他自己孩子般的眼睛搜索和观察到的外部世界,是以由“蝈蝈、紫云英、沙滩、月亮”组成的,是顾城内心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他笔下的世界是一个真真切切的世界,这个世界的美好和不美好的东西都被顾城赋予了童话的色彩。就像在我的幻想中“我在幻想着/幻想在破灭着/幻想总把破灭宽恕/破灭却从不把幻想放过”,诗人在真真切切的地幻想过美好的世界和理想之后又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梦想破灭的疼痛,这是对梦想执着追


    注意事项

    本文(论顾城诗歌的童话特征及其形成机制.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