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春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全册教案匹配新教材.docx

    • 资源ID:9040737       资源大小:827.80KB        全文页数:14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春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全册教案匹配新教材.docx

    1、春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全册教案匹配新教材7.1力第一课时力及力的作用效果教学目标1认识生活中各种与力相关的现象。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感知力的大小。3探究力的作用效果。1通过观察图片、实验现象或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感受力的特点,从而认识力的两种作用效果。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学现象,自己设计实验,掌握转换法(微小力使物体形变的放大方法)的应用,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1培养学生乐于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情趣。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与他人合作,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1认识力的概念,分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2对力产生的效果

    2、会进行判断。教具准备两个蹄形磁铁和两个小车、大头针、两根弹簧、篮球、小钢球、刻度尺、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投影“神舟十一号”发射时的照片,提出问题: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遨游太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如一个人推了别人一下,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等。老师提问:“力”这个字大家太熟悉了,同学们知道有关“力”字的词语有哪些呢?学生回答:力量、力气、能力、理解力、战斗力、“给力”、力不从心、力所能及、身体力行、身强力壮、力争上游、四肢无力在同学们说出的这么多的“力”中,力的含义各不相同。在物

    3、理学中,“力”又是什么呢?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与生活中所说的很多“力”有很大的区别。那么,在物理学中,究竟什么是力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力是什么1展示并罗列现象。用多媒体课件上的图片展示日常生活中、体育活动中以及工农业生产中与力有关的现象。学生思考问题:在力的现象中,会涉及几个物体?发生力的作用时,物体间是否必须相互接触?(1)日常生活中:手拍打桌子,左手拍右手(学生实验),人推车(学生举例)小结:在这些力现象中,都涉及两个物体。(2)体育运动中:足球运动员踢球,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排球运动员托球(学生举例)上面这些实例中的力都与人有

    4、关,都伴随着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提问:如果没有人是不是就没有力的作用呢?(3)工农业生产中:汽车拉拖车,起重机吊货物(学生举例)以上的例子都存在力的作用,并且物体均是直接接触的。由此可见,没有人的参与,也可以有力的作用。提问:没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有没有力的作用呢?演示实验:磁铁吸引大头针(学生举例)小结:没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有力的作用。2活动一:体验力。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物品互相设计并展示几个力,并仔细体验(也可举出生活中的实例)。看哪一组设计得又多又好,并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例手搬桌子手搬桌子1蚂蚁搬运食物蚂蚁搬运食物2运动员举起杠铃运动员举起杠铃3牛拉犁

    5、牛拉犁4磁铁吸引大头针磁铁吸引大头针【说出你的体会】要想有力的话,需满足什么条件?思考:(1)力不可以(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物体而存在。(2)力产生时两个物体不一定(选填“一定”或“不一定”)相互接触。3归纳总结。以上现象的共同点:物体作用物体。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推、拉、挤、打击、吸引、举起、排斥等都是对作用的具体描绘。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4提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概念。一个力必与两个物体有关,对一个力来说,一定有施力物体也一定有受力物体。让学生举例,并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加深对“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的理解。如人用绳子提桶时,对于桶而言,谁

    6、是施力物体?是手还是绳子?5力的单位。为了描述力的大小,在物理学中对力的单位作出规定: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感受1N的大小:让学生用手托起一个苹果,手对苹果施加的力大约是1N;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探究点二: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学中,人们常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认识和描述力。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1)实验探究。演示实验:用手将弹簧拉长,用手压皮球。学生实验:学生用手使刻度尺变弯曲,把橡皮泥捏成自己喜欢的形状,用力挤压气球。(2)多媒体展示图片,举例说明。跳水运动员站在跳板上;箭射出前拉弓。(3)归纳总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4)进一步理解。通过学生实验回答

    7、:用较大的力和用较小的力使刻度尺发生弯曲的程度相同吗?明确用很小很小的力,物体也会发生形变,只不过形变很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出来。趣味小实验:拿出一面小镜子,将镜子放在处于向阳一面的桌子上,调整角度会发现有一束反射光线照射在墙壁上,当用手指叩击镜子附近的桌面时,墙壁上的光斑会发生什么现象。要求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理解微小力也能改变物体的形状的探究方法,理解转换法在学习中的应用。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实验探究。演示实验:篮球由静止变为运动。竖直上抛的篮球向上运动时越来越慢,向下运动时越来越快;用多媒体演示运动的小钢珠在磁铁的作用下,改变了运动的方向。请学生说明其原因。(2)用图片进一

    8、步展示、说明,学生描绘:足球静止在地面上,运动员A用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足球受到这个力由静止变为运动;运动员B用头冲顶足球,足球受到这个力而改变运动方向;运动员C伸手抱住足球,足球受到这个力之后由运动变为静止。(3)归纳总结: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可认为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上面的例子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4)学生举例(各种球类运动),力还有别的作用效果吗?三、板书设计第1节力第1课时力及力的作用效果1力2力的两个作用效果教学反思学生对力有比较浅显的认识,但往往是不确切甚至是不科学的。要使学生初步形成力的概念,最好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的实例中抽象

    9、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71力第二课时力的三要素与力的作用的相互性教学目标1能通过实验和对生活中的相关现象的分析、归纳,了解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2会画力的示意图,并能根据力的示意图判断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通过控制变量法来探究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2通过屏幕展示、老师讲解、学生练习并及时纠正让学生掌握画力的示意图的方法;同时通过课堂小结归纳作图的注意事项和记忆口诀。3通过探究活动感悟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1对于抽象的概念,通过科学的实验探究和科学归纳,引导学生对现象和事物进行认真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2通过作

    10、力的示意图,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3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1知道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2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教学难点作力的示意图。课前准备扳手、两块条形磁铁、两根弹簧、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1提出问题: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比一比:前后排的同学之间进行掰手腕比赛,比一比谁能取得胜利,谁的力大。2让学生提出猜想: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有关。3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根据第1课时中观察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图片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论证。(以踢足球为例)(1)踢球时,用的力越大,球飞得越远,说明什

    11、么?(2)对球施加不同方向的力,球向不同的方向运动,说明什么?(3)罚任意球时,脚接触球不同的部位,球飞出的弧线不同,说明什么?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1力的三要素。教师可以从“开门”或“用扳手拧螺母”的实例来引出力的三要素。推力离门轴较远比推力离门轴较近更容易推开门。用扳手拧螺母,手握在扳手的末端比握在中间更容易把螺母拧紧。拧螺母时,顺时针转动可将螺母拧紧;逆时针转动可将螺母拧松。首先要注意选择力气悬殊的两名同学方便比较,其次要注意作用点要在同一位置。这个活动一是能较好地说明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二是活跃课堂气氛,应该让学生试一试。没机会亲自试一试的同学课后可做

    12、一做。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大小、方向有关。2力的示意图。要想把一个力完整地表示出来,就要把力的三要素都要显示出来。在物理学上我们是怎样表示力的呢?下面请同学看课本“力的示意图”的相关内容,交流讨论力的示意图是如何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个箭头,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例题:用50N的拉力沿水平方向向右拉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前进,请画出力的示意图。小组讨论:(选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展示)师生根据学生所画的情况进行纠正,强调并归纳作图步骤。画力的

    13、示意图步骤:(1)确定受力物体;(2)在受力物体上找到作用点;(3)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4)标出力的大小和单位。探究点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从生活中的经验我们可以知道,用手提一桶水时,会感到手也受到水桶向下的拉力;用脚踢球时,脚也会感到疼。为什么我们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自己也会有受力的感觉呢?1实验探究。演示实验:(1)同名磁极相互排斥:把两块条形磁铁A、B固定在小车上,将它们的同名磁极相对,将两个小车在水平桌面上相互靠拢。要求学生注意观察以下三种情况下的现象:按住磁铁A,释放磁铁B;按住磁铁B,释放磁铁A;同时释放两个磁铁。现象表明:磁铁A对磁铁B施加排斥力的同时,磁铁B也对磁

    14、铁A施加排斥力。(2)两根弹簧互相拉伸:两手分别拉两根弹簧的两端,两根弹簧另一端相连,有什么现象发生?现象表明:一根弹簧对另一个弹簧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根弹簧的力。学生实验:(1)用手拍桌子;(2)学生两只手互相拍打。问问学生的感受,分析原因。2归纳总结。一个物体在对别的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要受到别的物体对它施加的力。因此,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三、板书设计第1节力第2课时力的三要素与力的作用的相互性1力的三要素: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反思1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举例、分析、讨论,概括出以下三个有关力的实质性的内容:(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5、(3)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2本节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力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学要求不宜过高、过急,力的概念在今后的教学中还会逐步深化。通过多媒体,可以向学生提供大量的、直观的感性材料,从而比较容易突破难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把握知识。7.2弹力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2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2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善于发现问题的意识。3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培养学生勤于动手、严谨细致和爱

    16、护仪器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1认识弹力产生的条件。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课前准备橡皮泥、气球、橡皮筋、弹簧、刻度尺、木板、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播放视频:蹦床、蹦极、撑竿跳高、跳水等场景。思考:撑竿跳高、跳板跳水比赛中,运动员怎样才能取得好成绩?蹦极中的选手为什么下落到最低点后又会上升?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其中的奥秘。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弹性与塑性1活动: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器材进行实验。实验1.用力压尺子,体会尺子对手的作用力,松手后,观察尺子的变化。实验2.用力拉橡皮筋,体会橡皮筋对手的作用力,松手后,观察橡皮筋的变化。实验3.用力捏橡皮泥,有何感觉?松

    17、手后,有何变化?用力握白纸呢?问题:什么样的物体,在挤压时,会明显地感觉它对我们的手有作用力?2学生先动手实验,探究完毕,学生间进行交流,互相解决问题,将不能解决的共同性问题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观察并分析弹性和塑性的区别。演示实验:用力拉弹簧,弹簧会伸长,松手后,弹簧可恢复到原来的长度;粗导线用力掰弯,松手后不能恢复原状。归纳总结:(1)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恢复到原来形状的性质。如:橡皮筋、气球、弹簧等。(2)塑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形状的性质。如:橡皮泥、粗导线等。探究点二:弹力活动:找一名学生演示用橡皮筋将粉笔头

    18、弹出去。思考:不让橡皮筋发生形变,能把粉笔头弹出去吗?当使橡皮筋、弹簧、气球发生弹性形变的同时,你的手有何感觉?这又说明了什么呢?归纳总结: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物体受到的支持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活动:取出废旧圆珠笔里的小弹簧,先用较小的力拉,再用较大的力拉,观察发生形变后的变化。观察后一种情况下,撤去力后弹簧还能恢复原状吗?总结: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不能恢复到原状。弹力产生的条件:1.物体互相接触;2.物体发生弹性形变。问题拓展:当手用力挤压玻璃瓶时,玻璃瓶会发生形变吗?学生交流讨论后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讲述:任何物

    19、体在外力的作用下都能发生形变。只是形变的明显程度不同。有的形变比较明显(如弹簧的伸长或缩短),可以很容易看到形状的改变;有的形变微小,需要采用特殊的方法才可以观察到。如利用激光反射法演示坚硬桌面的微小形变(图1),利用细管中液面的升降显示硬玻璃瓶的形变(图2),都是把微小形变放大以利于观察。把微小变化放大以利于观察或测量的实验方法,叫“微量放大法”,这是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探究点三:探究并验证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思考并表述: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伸长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吗?请提出猜想,并设计一个小实验来验证一下。演示一:将弹簧挂在黑板上,此时弹簧不受外力,从弹簧上端到指针的距离叫弹簧的

    20、原长。(用彩条显示“原长”)当弹簧受到拉力时,它的长度会怎样?演示二:把一个钩码挂在弹簧上,此时,从弹簧上端到指针的距离叫弹簧的长度。(用彩条显示“总长”)请一学生指出哪一段是由于弹簧受到拉力而伸长的长度。(用彩条显示“伸长”)教师点拨:此时弹簧的总长减去弹簧的原长就是弹簧伸长的长度。当弹簧受到拉力增大时,它伸长的长度会怎样?教师做演示实验:分别在弹簧下挂1个、2个、3个、4个完全一样的钩码,学生依次在下面的表格中记下弹簧受到的拉力和弹簧的各种长度。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结论: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产生弹力的大小和弹簧伸长的长度成正比。探究点四: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思考:根据物体的形变

    21、与外力的大小的对应关系,能否制造一个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展示弹簧测力计,让学生知道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学生用思考、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认识弹簧测力计,知道其用途、结构、原理。观察弹簧测力计,说出弹簧测力计由弹簧、挂钩、指针、刻度盘组成。读一读:量程:05N量程:02.5N量程:010N分度值:0.2N 分度值:0.05N分度值:0.2N评一评:指出不当之处。(教师指点学生回答)让学生说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能否超过其量程?如果指针不指零应该怎么办?分组实验:按照课本中安排的实验步骤,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感受力的大小,记录好数据,归纳并交流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

    22、项。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1)先要轻轻拉挂钩几次,以避免测量时指针被刻度盘卡住;(2)被测的力要施加在挂钩上,被测力的方向要沿弹簧的轴线方向,以防摩擦或其他阻碍;(3)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允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4)当指针相对于刻度盘静止时方可读数,读数时视线必须和刻度盘垂直。多媒体展示其他形式的测力计。让学生阅读“材料的力学性能”,了解材料还有哪些力学性能,它们有哪些应用。活动:自制弹簧测力计。1小组制作完成后,请其中一组的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组的制作过程。(意图:学生动手制作弹簧测力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2分组探究,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实验1.感受

    23、1N、2N、5N力的大小;实验2.用测力计拉小车在木板上匀速前进,读出拉力大小;实验3.测出头发被拉断时的拉力大小。(意图:从物理走向社会,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作用、结构、使用方法的探究与认识,了解一般仪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的能力。)3作业。查阅资料或亲自调查,了解不同种类的弹簧秤并学会使用它们。三、板书设计第2节弹力教学反思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力的相关知识,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对弹力的感性认识较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弹簧随处可见,弹力的应用也很多,因此能很自然地通过实验或实例引入弹力的教学。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挖掘,体现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

    24、,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成生动形象的认知对象,从而有效地降低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测量力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探究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得出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可以通过学生阅读说明书、观察构造、练习使用、交流总结等多种方式逐步获取,让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7.2重力教学目标1认识重力,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2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式Gmg,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重力的方向,并能够应用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会画重力的

    25、示意图。4了解重力的由来。1通过学生无论如何向空中抛乒乓球,最终乒乓球都要落到地面的实验,让学生来认识重力。2通过探究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并会用数学上描点、连线的方法,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坐标图。3学会用比值法、图像法处理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1通过身边的小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2在探究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教学重点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以及学会利用Gmg的有关计算。教学难点画重力与质量的坐标图像。课前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泥、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用多媒体播放视

    26、频:瀑布美景。引导学生思考“水往低处流”的原因,从而引出课题重力。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重力的产生1观察现象:让学生观看与重力有关的现象(多媒体课件展示:苹果下落;雨中漫步),然后动手感受重力(上抛橡皮擦最终落回地面)。2提出问题:你还看到过哪些与此类似的现象?你认为这些物理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物体下落的原因是什么?教师鼓励学生交流讨论。3形成概念:在讨论中,学生很容易得出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作重力。4拓展总结: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通常用字母G表示。5活动:请同学们用一根细线拴住自己的橡皮按下图所示做实验,说说你的感受。学生说出:

    27、橡皮做圆周运动时需要用力拉着,否则就会被甩出去。学生思考:月亮为什么绕地球转动?吊灯为什么把悬线拉得很紧?讲述:我们知道月亮在不停地绕着地球旋转,就像橡皮绕着你的手旋转一样,是因为地球吸引月球。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接着,设疑“假如没有重力,生活会是什么样的?”(让学生讨论回答),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也能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的新教学理念。探究点二:重力的大小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现在我们就来研究重力的三要素。1练习测量重力。提示学生参照课本P10图7.32,利用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

    28、、钩码,练习测量钩码的重力(指导学生在自由状态下进行测量)。2探究影响重力的因素。(1)提出问题:列举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说说重力是否有大小?让学生充分交流、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提问: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教学中引导学生大胆地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可能有如下猜想:猜想一:重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猜想二:重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物体所受的重力越大。(3)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分析本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哪些实验器材?各个物理量可以怎么测量?在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补充自己的意见,形成如下实验

    29、方案:(通过课件展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钩码所受的重力;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一盒;实验方案:验证猜想一:测量一块橡皮泥(质量为200克)的重力,并改变其形状,测出三组数据。验证猜想二:测量一个钩码的重力,然后增加钩码的个数,测出三组数据。设计实验表格。(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教师在此期间,走到学生中去。一是了解学生的实验情况;二是解决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三是对部分实验困难学生给予引导和帮助,让他们不掉队,也能顺利完成本实验。(要求学生把实验数据填入表中)(5)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引导各实验小组分别算出每次测得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用多媒体展示几个实验小组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所测数

    30、据的特点,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由此得出Gmg这个计算重力大小的公式。进一步补充说明,关系式Gmg中各量的单位:G牛(N)、m千克(kg)、g牛/千克(N/kg),在地球表面附近,g9.8牛/千克,其物理意义:质量是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同时说明:在利用关系式Gmg进行计算时,各物理量必须统一成国际单位。探究点三:重力的方向活动:(1)观察拿在手中的小球自由下落的方向。(2)用一根线把物体悬挂起来,观察静止时线的方向。学生观察得出:小球受重力自由下落时的方向及悬挂的物体受重力作用使悬线下垂的方向便是重力的方向,这一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演示:(1)铅垂线与水平桌面的方向是否垂直?(2)铅垂线与斜面的方向是否垂直?归纳:铅垂线的方向与水平面垂直,与斜面不垂直。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不是垂直向下。活动:利用铅垂线检查我们教室的墙壁是否竖直,窗台及课桌面是否水平。让学生交流检查的结果和依据。学生领悟到:如果铅


    注意事项

    本文(春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全册教案匹配新教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