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生物必修一》基础知识填空.docx

    • 资源ID:9006645       资源大小:214.61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生物必修一》基础知识填空.docx

    1、高中生物必修一基础知识填空必修一 第一章 走进细胞1、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有机物是 ,但其没有生物活性。中国科学家合成的 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具有 的蛋白质。2、以人体为例说明生命系统的8个结构层次:细胞 个体 生物圈。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 、 和 。4、细胞学说(1)建立者 国科学家 (2)意义细胞学说揭示了 (3)内容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 都由细胞发育而来细胞是一个 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以从 中产生,这是德国的 提出的观点。5、除 等以外,生物体都以细胞作为 和 的基本单位6、

    2、大多数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 、 和 ,这反映了细胞的 ,但每一种细胞又有自己独特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这反映了细胞的 。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 的 ,把细胞分为 和 两大类。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1、细胞中的化学元素2、细胞中的化合物1 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氨基表示为 ,-COOH叫做 基,两个氨基酸发生 反应形成二肽,其肽键可表示为 。写出脱水缩合的反应式: 。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用几何图形表示核酸的基本单位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麦芽糖、蔗糖和乳糖水解后共有的单糖是 ;淀粉、糖原和纤维素水解后的单糖都是 。常晒太阳有助于人体的胆固醇转化为 ,因此儿童须多晒太阳以预防

    3、佝偻病的发生。小结:单体经 反应而成为多聚体,多聚体经 反应而成为单体。蛋白质的单体为 ,多糖的单体为 ,核酸的单体为 。功能:蛋白质: 的主要承担者核 酸: 的携带者糖 类: 物质脂 肪:细胞内良好的 3、实验(1)显微镜的操作:取镜安放对光观察(先低倍镜再高倍镜)画图整理(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取材梨匀浆花生牛奶药品(显色剂)过程结果(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取材:人的 细胞药品:染色剂:甲基绿:使 呈绿色 吡罗红:使 呈红色 盐 酸:改变 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必修一 第三章 细胞

    4、的基本结构第一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1、制备细胞膜一般可选的材料是 ,因为这种细胞没有 。2、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和 ,此外,还有少量的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 的种类和数量越多。3、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1)将 分隔开; 的出现是生命起源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2)控制 ;(3)进行 交流。这种交流方式主要有3种:依靠 交流;通过两个细胞 交流;通过通道如 交流。4、植物细胞膜外还有一层 ,它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和 ,对植物细胞有 作用。第二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1、 细胞中的“动力车间”是 ,它是细胞进行 的主要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是 ,它是绿色植物进行 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

    5、。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是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是 ;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 , “消化车间”是 。2、 植物特有的细胞器有 、 (植物特有的细胞结构还有 ),动物特有的细胞器有 ,此细胞器主要与 有关。3、 原核细胞有的细胞器是 ,真核细胞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有 和 。4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 ,其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5、分泌蛋白是指在 合成后,分泌到 起作用的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的过程可表达为 ,其中 在其中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6、 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7、 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

    6、性的 ,它是由 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8、 生物膜系统极为重要。(1)使细胞具有一个 的内部环境,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 、 和 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广阔的 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 。(3)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 、 地进行。第三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1、除了高等植物成熟的 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 等极少数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2、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 和 ,是 库,是细胞 的控制中心。3、细胞核的结构:(1)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的是 ;(2)染色体由 和 组成,其中 是遗传信息

    7、的载体。(3)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的结构是 ;(4)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结构是 。4、 和 是同样的物质在 的两种存在状态。5、模型的形式包括 、 和 ,DNA双螺旋模型属于 。6、细胞既是 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 的基本单位。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一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1、以哺乳动物红细胞为材料制备细胞膜的实验,当外界溶液浓度比细胞质浓度低时,细胞 ;当外界溶液浓度比细胞质浓度高时,细胞 ;当外界溶液浓度与细胞质浓度相同时,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 。2、成熟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 , 膜和 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 称为原生质层。3、细胞

    8、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 的过程。4、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 膜,这种膜可以让 自由通过, 和 也可以通过,而 则不能通过。这一特性,与细胞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是 的一个重要特征。5、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1)、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 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 而失水,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 (较大、较小),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 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 而吸水,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2)、步骤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上 ,撕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平展在水滴中,盖上盖

    9、玻片。用 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观察紫色中央液泡的大小,以及原生质层的位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怎样的? 思考:本实验有对照吗?为什么先观察正常细胞而不直接进行第步骤? 观察质壁分离现象:(重复数次滴吸操作)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 ,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使鳞片叶外表皮浸润在蔗糖溶液中。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实验现象:液泡体积 ,颜色 ;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的间隙中充满 ;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复原现象: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 ,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使鳞片叶外表皮浸润在清水中。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实验现象:在质壁分离复原状态下:液泡体积 ,细胞液浓度 ,颜色 。(3)问题思考:为什么选用紫色

    10、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作实验材料?为什么不适宜用内表皮作实验材料?实验用浓度用0.5g/ml蔗糖溶液可以吗?为什么? 发生质壁分离的装片,不能久置,要马上滴加清水,使其复原。为什么? 第二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磷脂是一种由 、 和 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 的,脂肪酸“尾”部是 的。2、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9世纪末,欧文顿通过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 。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 和 。1925年,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

    11、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其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 倍,由此得出结论: 。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 的三层结构,他把生物膜描述为 。1970年,科学家以 实验,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 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 构成了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构成生物膜的磷脂是成 层排列,具有流动性;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3、细胞膜上有一层由的 和 结合形成的糖蛋白,有 、 等作用。除此之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由 和 结合而成的糖脂。第三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物质进出细胞,既有 的扩散,统称被动运输(包

    12、括 和 );也有 的运输,称为主动运输。2、当细胞需要摄取或外排的大分子时,可以通过 这个结构来实现,相应的的现象称为 和 。3、特 点是否需要载体是否需要能量举 例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4、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与 和 细胞中,保证了 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 ,排出 。5、细胞膜上还存在一类跨越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的蛋白质,叫做 。它包含两大类: 、 。前者主要是输送 ;后者在特定刺激发生反应时才瞬时打开,而且一种通道只允许一种离子通过。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相关概念: 1、细胞代谢:_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的_。2、活化能:分子从_转变为_所需要

    13、的_。3、酶:是_ 所产生的具有_作用的一类_,其中大部分是_,少数是_4、酶的作用:_,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二、 酶的特性: 1、_: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2、_:每种酶只能催化_的化学反应。3、酶需要较温和的作用条件:在最适宜的_和_下,酶的活性最高。_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三、画出酶活性受温度和pH影响的示意图四、酶的发现:巴斯德认为糖能变成酒精是因为有 的作用;李比希则认为是细胞中的 起了作用;毕希纳通过把酵母细胞研磨过滤的方式得到 的提取液证实李比希的观点是正确的;萨姆纳则从刀豆中提取了能分解尿素的 。第二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一、 ATP的结构简式:1 AT

    14、P全名:_2 结构简式:_,其中:A代表_,P代表_,代表_,代表_。注意:ATP的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ATP被称为_ _化合物。这种高能化合物化学性质_ ,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TP分子中_ _ 很容易水解,由于高能磷酸键的断裂,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二、ATP与ADP的转化:(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 _三、ATP的来源和 去路:1来源:动物:_,植物:_。2去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举例:_。3吸能反应一般与_反应相联系,由_提供能量;放能反应一般与_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_中。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相关概念: 1、呼吸作用(也叫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

    15、内经过_,生成_或_,释放出能量并生成_的过程。根据是否有氧参与,分为:_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_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把_等有机物_,产生_,释放出大量能量,生成ATP的过程。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_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_等有机物分解为_的氧化产物(酒精、CO2或乳酸),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4、发酵:微生物(如:酵母菌、乳酸菌)的无氧呼吸。二、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_三、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_或_四、有氧呼吸过程(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场所发生反应产物第一阶段丙酮酸、H、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第二阶段CO2、H、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第三阶段O

    16、2生成H2O、释放大量能量,形成大量ATP五、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呼吸方式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不同点场所条件氧气、多种酶物质变化葡萄糖彻底分解,产生CO2和H2O能量变化释放大量能量(1161kJ被利用,其余以热能散失),形成大量ATP六、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了解): 1、温度:温度通过影响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呼吸作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胞呼吸越弱;温度越高,细胞呼吸越强。 2、氧气:氧气充足,则无氧呼吸将受抑制;氧气不足,则有氧呼吸将会减弱或受抑制。3、水分:一般来说,细胞水分充足,呼吸作用将增强。但陆生植物根

    17、部如长时间受水浸没,根部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过多酒精,可使根部细胞坏死。4、CO2:环境CO2浓度提高,将抑制细胞呼吸,可用此原理来贮藏水果和蔬菜。七、呼吸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1、作物栽培时,要有适当措施保证根的正常呼吸,如疏松土壤等。2、粮油种子贮藏时,要风干、降温,降低氧气含量,则能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3、水果、蔬菜保鲜时,要低温或降低氧气含量及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抑制呼吸作用。第四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光合色素(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_ (_) 叶绿素 主要吸收_ _ (_) 色素 _(_) 类胡萝卜素 主要吸收_ _ (黄色)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提取原理:色

    18、素能溶解在_中,绿叶中的色素不止一种,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_ _;反之则_ _,色素会随着_而分离开。2二氧化硅有助于_ _,碳酸钙作用_ _。画的滤液细线要_。层析时,要注意,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_。3滤纸上的色带从上到下分别是什么颜色什么色素:_、_、 _、_三、叶绿体1分布:绿色植物的_细胞中2形态:一般呈_3结构: 双层膜 外膜 (透明) 内膜 基 粒 :每个基粒含两个以上的_,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就分布在_上 (叶绿体内有许多个类囊体,极大的扩展了_) 基 质 :含多种与光合作用所需的酶,及少量DNA、RNA四、光合作用概念: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_,

    19、利用_,把_和_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_,并释放出_的过程五、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证明:_ 、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作了500多次植物更新空气的实验,发现:普里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成功;植物只有绿叶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1785年,由于空气组成的发现,人们明确了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 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1864年,德国科学家把绿叶放在暗处

    20、理的绿色叶片一半暴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证明:_。、1880年,德国科学家思吉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证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第一组相植物提供H218O和CO2,释放的是18O2;第二组提供H2 O和C18O,释放的是O2。证明:_。、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文14C标记的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追踪检测其放射性,最终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这一途径

    21、称为_。五、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阶段条件光、色素、酶场所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光能ATP中的活跃化学能暗反应阶段条件场所物质变化能量变化ATP中的活跃化学能(CH2O)中的稳定化学能总反应式 六、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 1、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加快,超过光饱合点,光合速率反而会下降。 2、温度:温度可影响酶的活性。 3、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加快,达到一定程度后,光合速率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不再增加。 4、水: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缺少时光合速率下降。七、光合作用的应用: 1、适当提高光照强度。 2、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3、增

    22、加光合作用的面积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4、温室大棚用无色透明玻璃。 5、温室栽培植物时,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晚上适当降温。 6、温室栽培多施有机肥或放置干冰,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八、化能合成作用 1概念:不能利用光能,但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 _氧化时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 2举例: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能将土壤中的_氧化成_,进而将_氧化成_, 利用这两个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_,将_和_合成为_ _,这些糖类可供硝化细菌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 必修一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第一节 细胞的增值一、细胞的生长1、多细胞生物体积的增大,即生物体的生长,既靠 ,还要靠 。2、细胞

    23、 与 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3、二、细胞增值1、意义:细胞增殖是最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 、 、 、 的基础2、方式: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 、 、 ,其中, 是主要的分裂方式3、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是指 分裂的细胞从 开始,到 为止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过程,即分裂间期和 。分裂间期的主要特点是完成 的复制和 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4、分裂间期之后,紧接着进入分裂期,分裂期可人为的分为 、中期、 、末期。 各时期的特征及结果: 期:特征: 解体, 消失, 出现, 形成。口诀: 结果:染色体形态的变化; 中期:特征: 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口诀: 结果:染色体位置的变化;染

    24、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期:特征: 分裂, 分开,形成两套完全相同的染色体,在 的牵引下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口诀: 结果:染色体结构、数目、位置的变化 末期:特征: 、 重现, 消失, 消失,新的细胞壁形成。口诀: 结果:染色体形态的变化(画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分裂期各时期的细胞图,完成表格,以体细胞中含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DNA染色体染色单体有丝分裂各期DNA和染色体的变化曲线:5、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在 期和末期存在着区别。 期:动物的纺锤体是由 发出星射线形成,而植物是直接由细胞两极发出_末期:动物由细胞膜内陷,分成两个子细胞,

    25、而植物细胞是在赤道板的位置形成 ,再在 的作用下扩展成细胞壁,从而形成两个子细胞。6、有丝分裂的意义是: 7、 的分裂方式是无丝分裂。无丝分裂的过程是先细胞核分裂,再细胞质分裂。此过程中有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平均分配,但是没有出现 和 的变化所以叫无丝分裂。8、【实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书P115)第二节 细胞的分化一、细胞的分化1、定义: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 或 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 , 和 上发生 的过程。生物体在整个个体发育的过程中都存在有分化,但是在胚胎发育时期分化达到最大限度。2、特点:一般具有持久性,不可逆转性3、意义: 4、原因:基因的 表达二、细胞的全能性1、定义:细胞的全能性是指 2、证明:植物:实验:胡萝卜韧皮部细胞的组织培养;结论:植物 具有全能性,动物:动物细胞的克隆实验;结论: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 具有全能性。3、应用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生物必修一》基础知识填空.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