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外工艺美术史知识点汇总.docx

    • 资源ID:8995187       资源大小:34.40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外工艺美术史知识点汇总.docx

    1、中外工艺美术史知识点汇总中国工艺瓷原始社会的1,彩距今六千-四千年前的新石器中期,在黄河流域最为密集,最早的彩在仰韶村发现,仰韶文化的彩最为丰富。一些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红色的器,用手捏制而成。彩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彩是原始人类生活的主要日常生活工具,也是新石器时代杰出的美术制造。2,彩文化 新石器时期晚期彩盛行,该时期的文化称彩文化,又因为彩最早在绳池仰韶村发现,而且仰韶文化的彩最为丰富,所以也称“仰韶文化”。3,仰韶文化(一) 半坡形彩半坡类型,距今约六千年左右,以半坡村遗址出土的器为代表,在关中心向四周发展,以鱼形纹彩大盆和葫芦口尖底瓶为代表,卷唇圜底盆,小口尖底

    2、瓶葫芦形的器,以彩绘最为特色,多用人面纹和鱼形纹等动物纹和三角纹,折线纹等几何图案进行装饰。半坡型的代表器物有人面纹盆。旋纹双耳尖瓶底,其基本形状为小口,尖底,腹部有双耳,双耳除系绳之用,还具有平衡的作用注满水后的容器能自动在水中垂直,尖底便于下垂于水中,造型设计可谓美观实用。 ( 二)庙底沟型彩 庙地沟型,距今五千年前,以陕县庙地沟的发现最为代表,其主要特点是大口鼓腹小平底钵,色彩以黑白施装饰,纹样多用曲线与圆点和鸟纹花瓣纹样的彩器。4,马家窑文化彩马家窑文化,距今约有40005000年,主要分布在和的部分地区,主要受仰韶文化的影响发展起来的,装饰纹样以点和螺旋纹形状最为出色,点之外围有螺旋

    3、纹,彩特别的发达,纹样布满全体,从器口到器足,有丰满荣褥之感,归纳起来具有三个特点:满,纹样满饰:彩;点与螺旋纹。彩的艺术风格可以用旋动,流畅来形容。半山型彩半山型,以宁定半山的发现为代表。器形主要在球型的基础上扩肩,鼓腹的广肩鼓腹的彩罐。纹样色彩多是富有变化的红黑相间,纹样用漩涡纹组成的纹样和曲线为主,并流行运用锯齿纹,形成双关效果。其艺术风格精巧繁密,饱满凝重,从造型和装饰来说,是彩工艺中最为精美的,也是达到了彩工艺的顶峰。 马家窑型彩 马家窑型,主要分布在,部分地区。器形小口壶罐等,纹饰以点与螺旋纹装饰,在点的外面进行螺旋纹围绕,有动的感觉,从器口延到接近底部,几乎全部装饰纹样,多而满,

    4、而且壁也绘有彩色,其艺术风格容丰富,布局丰满。5,黑文化黑文化,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当中原和西北区的彩工艺衰落之后,黄河中下游和渤海湾地区兴起比较多的以黑色器为特征器物,所以称为黑文化,而又因为最早发现是在省历山县龙山镇,所以也称为龙山文化。黑与彩相比主要以造型为突出的艺术特点,由于广泛采用轮制技术,加工的技术日臻成熟,为复杂精致的造型提供技术保障。其主要特点:黑如漆,薄入纸,亮如镜,硬如瓷。在黑中,有些器物制作精良,显然用来设,礼器只用。这反映了当时候的生活水平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为阶级社会提供了一种佐证。原始社会各种工艺创作带来的启示:1实用和装饰的统一 2技术对艺术的影响3形式感的应用 4

    5、符号性的艺术手法夏商周1灰灰,出土比较多,占90%。承接龙山文化发展而来在偃师地区仍然占主要地位。胎质比较坚硬经久耐用,装饰一般比较粗略,主要用日常用品。2 白 白,一种胎质呈白色的器,其胎质的坚硬度以及烧制的温度与瓷相近,白洁白精细,多为上层社会所使用。商代以后至今没有白出土。3,釉与原始瓷器 釉,在制经验中,人们发明用石英石与粘土配制而成的釉料,将其涂在器表面,烧制后形成了一层光亮的薄壳层,这不仅增加了器物的光泽度与美感,也有利于清洁与保护,釉就这样产生了。釉的产生对于原始瓷器的影响重大。 原始瓷 原始瓷器,在细腻的高岭土制成的胎器上涂上釉层并将温度升高,原始瓷器创烧成功。由于釉料中含有铁

    6、质,故多呈青灰色或黄绿色,所以称原始瓷器。 釉与瓷器主要区别:1 胎质不同 用普通的黏土,而瓷用高岭土2 烧制的温度不同 烧制温度在800度左右 瓷则需要1300度以上3 玻花现象 无玻化现象 瓷有玻化现象4 吸水率 有一定的吸水率 瓷的吸水率极低。汉1,彩绘 彩绘主要是作为明器使用,它仿自生活用器,只为看,不为用。在胚上画彩彩料和胚体融合为一体,经高温烧制而成的彩不同,彩绘的花纹容易受潮或经水容易脱落。它的烧成温度很低,绕成以后一般要施一层黑色衣,在刷一层白底,然后进行彩绘,彩绘后不再经水和用。彩绘是在大汶口文化开始产生的,有花纹简单到汉代彩绘的色彩丰富,多种颜色装饰华丽,绘制精美。彩绘在纹

    7、样上的构成与绘制上取得较高的艺术成就。2,青瓷 青瓷,东汉时期,由于对制造瓷原料进行精选,对脱釉配方加以改进,并且改造了窑炉的结构,烧制技术大大提高,终于烧制出完全符合瓷器标准的青釉瓷器,青釉瓷器色泽较正,透明而又光泽,没有流釉。器形主要是广口,圆腹,平地的回系瓶,东汉青瓷的出现表明中国的制造瓷技术已经成熟,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晋南北朝的瓷一 瓷的优点 相对于以前的诸种材料,如青铜器,漆器,器,瓷器有如下优点: 首先,制造瓷器的成本相对低廉,分布较广,而且可以成比生产。其次,瓷器易于装饰和造型 瓷器既轻便坚硬又便于清洗,所以在生活中运用比较广泛。 最后 在使用上,他能在使用者心理上获

    8、得一种满足二,瓷工艺的两个系统由于瓷器具有上述优点,因而,在六朝时,瓷器的烧制技术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青瓷以它独特的美学意义更在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晋南北朝时期,在全国的围,形成了几个烧制中心,大约可分为南方和北方两个系统。1,南方在六朝之前的发展是落后于北方,但六朝时期,由北方贵族和王室由于战争的迁移,所以大多的瓷手工艺者和烧的技术也来到了南方,带动了南方经济大发展,又南方的得天独道的地理环境条件和天然资源,使得南方制造瓷业得以快速发展。瓷器的主要生产地方以为中心,向四周发展,主要品种为青瓷和黑瓷,造型精致品质优良。生产青瓷主要在南方越窑,从东汉到宋。2,北方由相对繁荣的文化,

    9、被连年的战争所困扰,使得富庶的北方发展步伐相对南方较为缓慢,但北方独特条件,北方的制造业得以发展,比如在北方的窑中,由于掌握控制铁元素的方法,烧出了瓷器中重要品种白瓷。白瓷与青瓷成为南北朝时期交相辉映的品种,为唐代“南青北白”的局面奠定了初步基础,北方的瓷器出现与技术落后没有南方发展快。一,青瓷 最早的瓷器是青瓷。瓷的呈色,一方面是由于釉的成分,一方面是由于烧制温度影响,使釉中含有较多的氧化铁,在氧化焰中烧成黄色,在还原焰中烧成青色,主要产地是越窑。越窑烧制的器,胎质细腻成青灰色,其釉晶莹,色泽以淡青色为主,胎和釉结合很牢固。二,黑瓷 黑瓷,六朝时,德清窑的黑瓷,黑釉没有达到完全黑的程度。三,

    10、青瓷与黑瓷 青瓷与黑瓷所使用的原料不同,之所以会呈现不同的色彩,主要是控制胎和釉中的含铁量。隋唐五代十国一 ,南青北白,邢白月青1,邢白在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的青瓷发展空前繁荣,相比之下的北方瓷业发展缓慢,但由于技术因素,北方对铁元素的控制很好,烧制出来了白瓷。历经发展到隋唐时期,得以与南方的青瓷相争艳。白瓷主要产地是邢窑,邢窑瓷的特点是银如雪,釉白闪淡黄和淡青。她是光在胎上涂以护胎釉,即化妆土,胎质厚而细洁,瓷质较硬。器满釉且本身很细腻,于是邢窑白瓷较少在器身上进行装饰。器形多为广口短颈,壶为短嘴,器底多如壁形宽圆圈,被称为“玉璧底”. 2, 越青 青瓷,唐代的青瓷经各代后,得以很好的发展,尤

    11、其是越窑烧制最为盛名。越窑青瓷特点是胎骨较薄,坚硬细腻,施釉均匀,釉色青莹润,给人高雅之感。大适应于饮茶。越窑具有深厚的制瓷基础和传统技术,历来被称为 诸窑之冠。二, 彩瓷 彩瓷是唐代在前朝时期和外来文化的介入下发展一系列彩釉瓷。包括釉下彩绘和绞釉胎等。早在南北朝时期,制瓷工人在一种色釉上在洒另一种色釉,如褐釉上洒蓝白釉。釉下彩就是现在素胎上画彩,然后涂釉进行烧制,烧制后彩绘颜色不会褪色。在烧制过程中色釉互相融合渗透形成各种不同的肌理,纹样,具有不同艺术装饰效果。彩瓷色烧制地点有,等地,当时候窑又称铜官窑,是我国最早烧制釉下彩地区。釉下彩绘打破了青白瓷单一色调,将更多的色彩纳入其中,并把我国瓷

    12、器艺术进一步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三, 唐三彩 唐三彩,是在初唐时期便已经烧制成功,出土地点在长安和两地。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多色彩釉器。因为它经常采用黄,绿,褐三种色釉,在器物上绘成花朵,斑点或几何纹各种色彩繁多的色釉装饰,所以称三彩,但三彩不能理解成为仅仅是三种颜色,实际上颜色可多可少。制作时,先用白粘土制胎,阴干后入室以1000左右高温素烧,烧成后冷却在施以釉彩,在人窑进行以900度烧制。唐三彩的种类繁多,色彩丰富,一般冥器用,也做生活用品。宋辽金瓷 宋代瓷器在宋代所有工艺美术中,瓷器是公认所有取得成就最高的工艺美术作品。体现在精神与物质方面追求,雅与俗的统一,所含深厚文化底蕴与鲜明的

    13、民族精神,使其超越了瓷器作为一般器物的功力价值,而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象征。一,宋瓷和窑址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远远超过前代。其特征:1,宋瓷整体上突破了南青北白的局面,随着南北文化的交流,带动两方瓷业的发展2,瓷的品种以及适用面大为拓展,民间日常用瓷品种不断翻新3,形成了明晰的民族精神和时代风貌。二,宋代公认广泛传世的五大名窑:汝窑, 官窑 ,哥窑,钧窑,定窑1,汝窑汝窑是建立于北宋初年,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汝窑地址是在林汝县,近年考古发现在宝丰县清凉寺境。汝窑可谓是集众家之所长,又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它主要吸取的是越窑瓷的釉色和继承了定窑瓷器印花技术,创造了印花瓷器的特殊风格。汝窑瓷器采用越窑的釉色,颜

    14、色以以葱绿色为主,器型多是盘,碗居多,早期的汝窑物件大多是素面,较少花纹,后期多印花,刻花。汝窑器物制作极为工整,由于烧制时间短,传世作品极少,体现宋代青瓷的最高水平。2,官窑官窑是皇家在汴京自办专门烧制宫廷御用瓷器,主要受汝窑影响产生青瓷窑。官窑釉色主要以粉青最佳,以烧制青釉瓷器著名于世。官窑器物主要以烧制碗,洗,等。由于做工精细,要求苛刻,传世极少,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3,哥窑哥窑是南方越窑衰落后兴起的一个青瓷体系。主要地址是今西南龙泉为中心哥窑瓷器的最大成就是开片釉里面有裂纹。这是由于胎体与釉面膨胀系数不一所致,原为瑕疵病,但哥窑工人却化腐朽为神奇,熟练掌握开片的疏密与粗细,

    15、成为一种天然的肌理,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4,钧窑钧窑是在今省,是宋代著名的瓷窑钧窑以其绚丽多变的色彩闻名于世。以、主要以铜在釉色中巨大作用。创造出驰名铜红釉变技术。颜色主要红,蓝,紫等5,定窑定窑在唐中晚期受邢窑影响而起,到宋朝达到鼎盛到金衰落。中心窑厂是在,以生产白瓷为主。定窑白瓷以典雅秀丽的风格闻名于世,其烧制工艺技术很高。釉色多为乳白色,也生产黑定,紫定,绿定,装饰大量采用印花,画花,刻花等方法。定窑影响围广泛,北宋灭亡后,定窑工人将技术带到南方,使瓷业发展。三,民间两大窑;磁州窑和吉州窑1,磁州窑磁州窑,是在今著名的民间窑厂,是影响最深民间体系磁州窑除了白釉,黑釉之外,黑白对比的装

    16、饰最为特色,有白釉剔花,白釉釉下黑彩等,这种画花的方法,开创后世著名花绘风格。2,吉州窑吉州窑在永河镇,始于五代,兴与南宋。产瓷品种很多,以黑瓷最为丰富和特色。别出心裁运用贴印手法将民间剪纸作为纹饰,创造了多个品种,新颖独特。四,宋代瓷器表器形:梅瓶 玉壶春。五,宋瓷发展原因 1, 制造瓷器技术的进步,为烧制瓷器提供技术条件 2,瓷器的大量需求,刺激本土制造瓷器的发展和提高。3,文化的发展,文人墨客众多,饮茶之风盛行。4,宋代禁铜,促进瓷的发展。 元代瓷一 釉下彩1,釉下彩,瓷器的一种主要装饰手段,是用色料在已经成型晒干的素胎上进行绘制各种纹样,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入窑经高温一

    17、次烧成。其特点是色彩保存较好,经久不退。2,青花青花, 是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施以透明釉,在1300摄氏度左右高温下一次烧成,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青者,青色也,花者,花纹也。简而言之,是青色花纹的瓷器。青花的起源可追溯到唐代,直到元代,青花才大方光彩,到明代时期达到巅峰。二 釉里红釉里红又称釉下红,起源于宋代钧窑的紫红斑釉,是指以铜红料在胎上绘画纹饰后,施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气氧中烧制,使釉下呈现红色纹饰的瓷器。釉里红的烧制难度比较大,元代产量不多。他可单独装饰,也可与青花料结合使用。青花釉里红。釉里红和青花的结合,都是元代瓷工艺的杰出创造。三 琉璃琉璃是一种铜釉。精致典雅的明朝工艺

    18、一,窑明代瓷业形成了一枝独秀的局面 。瓷业烧制盛前空旷,有“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之称。成为全国制此中心,代表了明代瓷业的最高生产水平,赢得了“瓷都”的称号。明代瓷器按制瓷工艺分有:釉下彩,釉上彩,斗彩和颜色釉四大类。二,釉上彩釉上彩,是在釉上勾绘而得名。工艺上指在高温烧成的瓷器上彩绘,然后以700-900摄氏度低温烘烧,使颜色不脱落。釉上彩包括釉上单彩和釉上多彩三,斗彩斗彩又称逗彩,意釉下彩和釉上彩拼逗成的彩色画面。从这意义上说,宣德时期斗彩即属于釉下彩和釉上单彩,成化时期斗彩则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多彩相结合。四,彩绘瓷彩绘瓷,指器物表面加以彩绘的瓷器。主要有釉下彩瓷和釉上彩瓷两大类,分别始于

    19、唐和宋明清时期的彩绘瓷发展到鼎盛,以窑最为突出。五,宜兴紫砂器紫砂器是用质地细腻,含铁量高的土烧成的无釉器。借古开今清朝的瓷工艺一,清代前期工艺美术继承了明代的装饰风格,敦厚,典雅; 中后期逐渐趋于繁缛,精细。清代工艺体现了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宫廷风格工艺不计成本,精细雕琢,往往追求富贵华丽;民间工艺讲究淳朴自然,贴近民众,富有生活气息。整体上看,清代工艺技术高超精巧,制作水平远远超过前代,但艺术上缺乏较高的美学境界。二,五彩五彩,是清代康熙时期五彩瓷器的简称,又称古彩,硬彩。五彩是在已经烧制成的瓷器上,用黄,红,绿,蓝,紫等多种材料,按图案花纹装饰于釉上,二次烧制。属于釉上彩。五彩特点是色彩丰

    20、富,繁多,效果浓艳热烈。五彩始于明代,盛于康熙时期。三,粉彩粉彩,又称软瓷彩,是四大传统明名瓷之一。它在涂绘料前用玻璃白打底敷色,形成浓淡晕染的效果,给人分润柔和之感,故称这釉上彩为粉彩粉彩是在五彩基础上,受珐琅彩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粉彩始于康熙晚期,雍正时期最盛,后历朝不衰。中国青铜器夏商周精美绝伦的青铜器工艺一,青铜器青铜器,是红铜与锡等的合金,不但硬度较红铜高,而且溶液流动性比红铜高,减少气孔,便于铸造器物形状,使器物表面更光滑,花纹更精细。青铜时代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形成,到达周朝时达到顶峰时期。青铜器的种类有很都,分别由煮器,食器,水器,兵器,礼器等。礼器是奴隶主统治

    21、阶级用于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青铜器工艺贯穿进三千年的时间,不同的时期,无论其器形还是纹饰都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因而,我们可以从这些青铜器中窥见当时候的文化,经济,军事以及一些重大政治事件。尤其是一些铸造或写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不仅帮助我们解读那一段遥远的历史,还提供一种观赏性很强的文字艺术。二,青铜器文化人们把使用青铜器工具,用品的时代叫做青铜器时代。中国青铜器时代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形成,历经夏商周三代,长达15个世纪,以青铜时代特征为代表的文化称为青铜文化。战国以后,随着铁冶炼工艺的发展,青铜逐渐退出工艺制作主流,漆器和瓷发展起来。三,饕餮纹饕餮纹,又称兽面纹。是商周青铜器上常用的一种纹

    22、饰,采用抽象夸的手法造成挣扎恐怖的视觉效果,饕餮是传说凶贪的动物,饕餮纹都是以正面形成表现的,眼眶用凸显塑出,上面刻划凹陷纹饰。饕餮纹一般以动物的面目形象出现,具有虫,鱼,鸟等动物的特征。饕餮纹结构严谨,外貌凶猛而庄重,气氛神秘,充满神话般的色彩,充分体现了奴隶社会的精神意义。饕餮纹是青铜器装饰图案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代表了青铜器装饰图案的最高水平。四,司母戊大方鼎司母戊大方鼎,是商后期青铜器代表器物,高133厘米,重达875公斤,造型成熟稳重,口沿宽厚,腹体方正,柱足和鼎耳粗壮有力,整个器物极具有量感和气势。鼎部四面中心均为光洁的素面,四周有龙纹组成的饕餮图案托衬环绕,装饰效果单纯强烈,全器

    23、厚重规整,气象森严,充分体现了商周奴隶文化的象征。五,长信宫灯长信宫灯,以汉代宫女形象为基本造型,全身通体鎏金,有铭文 长信 二字。以安详静穆,形象优美的宫女为持灯者,一手握灯座,上有灯盘,灯罩,皆能转动以调整光照和方向。宫女体空,连通右臂构成烟道,宫女的头部和右臂都能拆卸,可及时排除体烟尘。灯盘呈豆形,可以调节照度和照射方向。此灯不仅设计巧妙,造型优美,其在硝烟除尘,调节光照和方向的结构处理上也是相当的科学的,它是西汉时期器物造型艺术与实用统一的代表作。六,马踏飞燕马踏飞燕,是一件极为珍贵的浪漫主义设计意匠的青铜工艺马踏飞燕是东汉时青铜器,969年出土于省擂台墓,先藏于省博物馆。奔马身高34

    2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士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着地,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艺术家巧妙的把闪电般的那只凌云飞驰,英勇矫健的天马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汉代奋发向上,豪迈进去的精神。该作品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工艺十分精湛,不仅重在传神,而且造型写实马踏飞燕是汉代艺术家高度智慧,丰富想象,浪漫主义精神和高超艺术技巧的结晶。中国工艺美术家具家具的出现是由于人们历经这自古以来席地而坐的改变而来的。唐代后期,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改变,虽然没有广泛流行,但对于家具影响比较大。家具产生到了明代,进入中国古典家具发展的

    25、黄金时代。一,明式家具明式家具,是指明代至清康雍时期,以硬木家具为代表的优质家具。他们材料精良,品类繁多,做工考究。二,家具发展的原因1,稳定繁荣的社会,经济环境2,富苑,园林建筑的兴起3,木材丰富4,技术提高三,设计原理与特点1,科学意匠美,符合人机工程学,巧而得体,精而适宜。2,材料美, 充分运用材料本色和纹理,而不加装饰3,结构美, 不用钉胶,而用榫结构,不同部位用不同形式的榫,即符合功能又牢固。4,工艺与装饰美,面的处理有适当的比例和尺度,线的应用,简洁利落。四,艺术特色1,简,造型洗练,不繁琐,不堆砌,恰到好处。2,厚,形象浑厚,质朴。3,精,做工精巧,一线一面,严谨准确,一丝不苟,

    26、体现了木工的技术。4,雅,风格典雅,令人耐看,不落俗套,具有很高的艺术格调。明式家具具有实用与美观,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统一。中国古代漆器一,漆器漆器是以加工过的大漆髹饰的器物。从树上割取的漆器液经除掉水分,滤去杂质后成为生漆,生漆经搅拌加温精致为熟漆,用再经处理的熟漆髹饰的器物表面就是漆器。漆器的胎质以木为主,也有竹,皮,纸及金属等,以黑的红纹漆器为多。漆器表面有坚韧美观的漆膜,它即可抗酸防腐,又是装饰。漆器在战国时期发展起来,逐步代替青铜器,成为生活主要器皿的重要品种,到汉代达到一个鼎盛的时代,一直延续至清代。二,雕漆在唐代,雕漆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深处一定厚度,在用刀堆起的平面漆胎上课花纹的技

    27、法。三,修饰录明代著名漆器家黄大成所著,成书于明末天启年间。全书分乾,坤两集。上集讲漆器制造的原理,工具,方法,列举各种漆器可能产生的毛病和原因。下集叙述漆器的分类和各种漆器的几十种装饰手法。这本书总结了我国古代漆器工艺的丰富经验,是现存最早的一部漆器工艺专著。中国古代玉器古人认为“美石如玉”,人们在捡取石料时,常常遇到纹理细密,色彩晶莹的美石,这就是玉。因为有了天然的姿色,人们便对其进行更为精心的加工,而且以欣赏作为主要目的,以后玉的发展无外乎是装饰与象征的意义。唐代工艺美术大发展的原因:1, 经济的高度发展,2,自信和开放的政策3,中外工艺美术的交流4, 工艺美术的传统发展宋代工艺美术的变

    28、化:1,工艺美术的设计者,制作者和使用者分离。工艺美术走向商品化。2,工艺美术的服务对象扩大到平民阶层。3,工艺美术,官家偏好典雅,清秀,自然之美;民间多喜好重实用,朴素。4,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工艺美术趋向世俗化,多样化。主要风格:清 精致,繁缛 。 明 简约,敦厚。 元 粗大,豪放,刚劲宋 含蓄,幽雅 。 唐 饱满,华丽 六朝 清秀,简约古埃及工艺美术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由南向北注入地中海,在其第一瀑布以北至地中海沿岸的峡谷地带孕育了世界四大文明之一的古代文明之一的古代埃及文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因为埃塞俄比亚高原的积雪融化导致了尼罗河的定期泛

    29、滥,洪水过后留下了肥沃的土地,为古代埃及农业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决定的作用。工艺一,古代埃及器工艺始于新石器时代,至前王朝时代末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古代埃及吧黏土倾入水中,淘洗清除沉淀,制成坯之后,在表面涂抹赭石并用石片打磨,然后入窑烧制。初期的器为软,随工艺的发展出现硬质。二,黑顶器黑顶器是古埃及早期细的一种形态。产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比中国的黑早1000年,主要采用手指成型。造型简单,在整个土红色的器物上部或者顶部施以黑色的釉泥,形成黑红两色对比强烈的装饰效果。造型和装饰简洁大方,具有古朴典雅之美。代表了这一时期古代埃及工艺的风貌。三,鳄鱼纹彩钵鳄鱼纹彩钵是古埃及黑顶器衰落之后的彩绘器的

    30、代表。受西亚器风格的影响,纹样结构呈现一定格式。该钵在土红色的器壁上用白土绘以图案化的动物纹样,口缘部分是交叉的白色线条组成的装饰带,中间装饰以鳄鱼与河马,鳄鱼身上布满了交叉线条,与口缘的交叉线条装饰形成了和谐的整体,表现手法精炼,极富形式美感。石工艺一,石材是用以制作工具的最早材料之一,直到器,铜器,铁器相继出现和发展,石器作为工具逐渐被淘汰了,转而在建筑和雕刻领域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但是古代埃及石器历史和其他民族不同,当埃及社会进入较高文明阶段时期,石器非但没有被淘汰,反而继续发展,有粗而细,其历史延绵数千年。二,化妆石板古埃及人加工眼影膏用的石制器具,经过精心设计,打制或雕刻而成,其上往

    31、往绘有各种精美的动物和人物等装饰纹样。因为这样石制工艺品实用美观,而且长期保存,其功能便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演化,最后形成了一种理想的奉献用品或纪念物。玻璃工艺一 沙芯法古代埃及的玻璃不透明制作技法。首先用黏土和大量沙子做成容器的部形态即芯,并用金属棒的一端撑起来,浸入玻璃溶液中旋转,使之附上一层一成厚度的玻璃层。在其未冷却的状态下,在贴上有色玻璃层,进而用尖状的工具在容器表面刻画,形成波纹纹样,待容器冷却干固之后,在将部的沙芯取出。金属工艺古代埃及最早使用的金属是铜,到第十八王朝。青铜器开始出现,直到第二十五王朝,二十六王朝开始普及。黄金制作是最古老的原料。黄金王棺是古埃及黄金工艺典型的代表,它是第十八王朝为安葬图坦卡蒙王的木乃伊而做的最里层棺材。其长约180CM,耗尽二百余公斤,局部以珠宝翡翠点缀,装饰性极强。古代埃及金属工艺特点及方法: 特点: 1,大量使用黄金材料 2,大多为宫廷贵族服务 3,工艺制作细腻精致。三,正身侧面律古代埃及艺术品人物形象的造型法则,多见于壁画,


    注意事项

    本文(中外工艺美术史知识点汇总.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