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同步导学讲义测试 第四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对外开放的前沿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学案.docx

    • 资源ID:8987430       资源大小:562.35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同步导学讲义测试 第四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对外开放的前沿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学案.docx

    1、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同步导学讲义测试 第四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对外开放的前沿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学案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第一课时对外开放的前沿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自主学习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1影响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2相互关系3差异不同的区域因发展条件不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及其起步早晚、水平高低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二、对外开放的前沿1工业化水平与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表现时间工业化与城市化20世纪80年代之前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只有纺织、食品、建材等工业,并主要分布在广州市当今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并成为我国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

    2、城市密集区自我探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提示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背景与条件原因具体内容国际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国内背景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将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给予许多优惠政策有利条件良好区位条件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广大华侨和港澳台同胞通过投资、引商、引资,为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自我探究试描述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

    3、提示珠江三角洲地处热带、亚热带交汇之处,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1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阶段阶段主导产业优势条件不足第一阶段(19791990年)劳动密集型产业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政策与侨乡的优势;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外商投资规模小,吸引外资额和工业增加值增长相对较慢第二阶段(1990年后)高新技术产业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优势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2城市化的两个表现(1)城镇数量猛增,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2)城市规模迅速扩大。自我探究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

    4、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何要在发展中国家寻找出路?提示资源密集型工业是指在工业投入的各因素中,原料占最重要地位的工业,特点是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因此发达国家将这类工业迁往国外资源丰富的地区。劳动密集型工业,劳动力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是选择厂址时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目前世界上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劳动力成本差别很大,欠发达地区低很多,所以发达国家将这类工业迁往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的发展中国家。自我反馈1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主要得益于()A优惠政策 B便利的交通C劳动力资源丰富 D矿产资源丰富答案A解析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的发展主要是由于改革

    5、开放政策的实施,优惠的政策吸引了外商投资。2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是()A20世纪70、80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B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C原有工业基础较好D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答案C解析珠江三角洲原有工业基础薄弱。3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A资金密集型产业 B技术密集型产业C劳动密集型产业 D资源密集型产业答案B解析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重点发展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二阶段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活动点拨教材P72活动1.20世纪80年代前后都有的条件与全国其他地区共同拥有的条件区位、侨乡国际经济环境2关键性因素是对外开放政

    6、策。3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贸易历史悠久;商贸的历史传统,使人们的外向型经济意识增强;政策层面上的抑制和鼓励,都极大影响珠江三角洲的发展。教材P75活动珠江三角洲模式:主要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企业,从而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浙江温州模式: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展是“温州模式”的核心和主体;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展,带动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镇化。苏南模式:大城市的扩散,带动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郊区城市化。乡镇企业的发展,是为大中城市的工业配套和补缺服务,逐步推动这一区域的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和优化。东北模式:自然资源的开发,促进了东北重工业基地的建设和工业体系的形成,从而带动城市化的发展。带有深

    7、厚的计划经济色彩。探究点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条件读深圳发展变化表,探究下列问题。年份人口数量工业增加值人均生产总值1980年33万7036万元606元2015年1138万7206亿元153800元(1)我国对外开放首先选择深圳,主要原因是什么?(2)香港对深圳工业化、城市化有何影响?(3)简要说明深圳目前在我国的地位。答案(1)地理位置优越,临近香港;是著名的侨乡,具有对外交往的传统等。(2)改革开放以后,香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迁入深圳,资金、技术也随之流入;深圳工业品的外销往往也通过香港;香港有力地促进了深圳的工业化和城市化。(3)我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一线城市、全国性经济中心、

    8、区域中心城市、最具影响力的城市之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理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并成为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其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如下图所示:短短四十年,甲城市(位置见下图)就从一个小渔村迅速发展为一线城市。据此回答(1)(2)题。(1)甲城市是()A广州 B深圳 C珠江 D汕头(2)1980年,中央决定甲城市率先进行改革开放,其主要原因有()临近澳门是著名侨乡具有对外开放的传统人口众多A B C D思维流程答案(1)B(2)C方法指导歌诀法记忆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迅速的有利条件歌诀一:地理(当地优

    9、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孕育了机会,历史(侨乡,适逢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机会,政策(改革开放)催生了机会。歌诀二:产业调整创机遇,政策优惠抓先机;区位侨乡引外资,开放前沿显威力。探究点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阅读下列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一广东流传着反映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一阶段轻工业起步时的顺口溜:三水一瓶水(健力宝饮料),顺德一把扇(各种名牌电风扇),鹤山一条毯(拉舍尔毛毯)。20世纪90年代后,众多优势如政策、廉价劳动力、土地价格等逐渐丧失,但多年初级阶段的资本积累已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实力大为增强,资金、设备、人才、经营管理经验优势明显,所以在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

    10、产业结构调整中能抓住机遇,顺利实现产业的升级。而今,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材料二下面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和珠江三角洲轻工业起步阶段外资工厂基本生产模式示意图。(1)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早期的基本生产模式是什么?为什么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什么工业产值增长较慢?(2)第二阶段有哪些优势条件逐渐丧失?在众多优势条件逐渐丧失的前提下,为何能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3)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工业结构的不同之处是什么?答案(1)第一阶段的基本生产模式是从境外引进资金、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在本地加工完成后,大批产品经过香港等地的转口贸易供应国际市场,属外向型经济。该阶段

    11、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劳动力丰富廉价,因此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附加值低,因而工业产值增长较慢。(2)第二阶段,众多优势如政策、廉价劳动力、土地价格等逐渐丧失。虽然众多优势丧失,但多年初级阶段的资本积累已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实力大为增强,资金、设备、人才、经营管理经验优势明显,所以在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中能抓住机遇,顺利实现产业的升级,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3)第一阶段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第二阶段重点发展了高新技术产业。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特征

    12、及成因(2)第二阶段特征及成因读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图,完成(1)(2)题。(1)影响产业结构由M阶段向N阶段演进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 B政策 C人才 D市场(2)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A纺织、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部门消失B新兴工业部门的种类日趋多元化C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攀升D资源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渐降低思维流程答案(1)C(2)B方法指导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工业化发展以前,区域经济一般以第一产业为主。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区域产业结构不断变化。工业化发展的初期,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区域经济以第二产业为主;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第二产业比重开始

    13、降低,第一产业比重继续降低,第三产业比重继续上升,区域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二产业内部,工业部门增多,传统工业比重降低,新兴工业比重上升。探究点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条件下图为我国某省城市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1该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外部条件是()A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B长期的财富积累C平坦的地形D本区人口众多、农业发达答案A解析由图中省区形状可判断,该省为广东省。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凭借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优越的区位条件迅速发展,四项中只有A项属于其发展的外部条件。2该省北部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其主要原因是()北部山区地形复杂、交通

    14、不便北部矿产资源短缺,能源匮乏南部经济发展快北部少数民族聚居,开发较晚A B C D答案C解析广东省北部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缓慢,城市化水平低;南部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形平坦,条件优越,经济发展快,城市化水平高。探究点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读图表材料,回答34题。材料一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和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年份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90年242.8026.3840.5033.122000年1052.8818.4340.0541.522005年1933.9815.9343.3640.712010年4135.8614.4946.8438.672015年6790

    15、.3214.0636.7449.20材料二贵州与全国城市化水平比较图。31990以来,贵州省三大产业()A第一产业产值降低 B始终以第二产业为主导C第二产业产值增长最快 D第三产业比重波动上升答案D解析表中数据显示,第一产业比重降低,但地区生产总值在持续增长,第一产业产值持续增加,故A项错误。2000年和2015年第三产业比重最大,故B项错误。19902015年,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幅度最大,故第三产业产值增长最快,故C项错误。第三产业比重波动上升,故D项正确。4下列关于贵州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化水平一直低于全国水平B与全国城市化水平的差距逐年扩大C2000年以后进入城市化中

    16、期阶段D2010年以后工业化水平降低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贵州省城市化水平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故A项正确。据差距曲线可知,2008年贵州省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最大,故B项错误。2000年贵州省城镇人口比重低于30%,2005年贵州省城镇人口比重约为30%,故2005年以后,贵州省城市化进入中期阶段,C项错误。20002015年,贵州省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降低,但工业化水平不会降低,故D项错误。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考点分布表考点题号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条件2、6、9、12(3)(4)、13(2)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1、3、4、5、7、8、10、11、12(1)(2)、13(1)

    17、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读我国部分区域图,回答12题。1图中阴影所示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是()A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B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C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D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答案B解析图中显示区域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符合珠江三角洲模式;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符合苏南模式;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符合浙江温州模式;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符合东北模式。2与图中阴影所示地区相比,黄河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的区位优势是()A资源

    18、B交通 C政策 D技术答案A解析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黄河三角洲区位优势是石油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读图,回答35题。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中的阶段、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A原料密集型产业、动力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密集型产业C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答案C解析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劳动力丰富且廉价,故当时的主导产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20世纪90年代以后,该地区实施了产业升级,当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4以下属于阶段工业发展特点

    19、的是()A建立了大批日用消费品加工工厂B外商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大C工业附加值增长较快D成为我国最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答案A解析在阶段,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商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工业附加值增长较慢,建立了大批日用消费品加工工厂。5以下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阶段进行产业升级的原因是()A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B新能源矿产基地的开发C劳动成本优势的逐步丧失D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答案B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在阶段进行产业升级的原因有: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劳动成本优势的逐步丧失、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珠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缺乏,不可能开发为矿产基地,B项符合题意。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

    20、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读图回答68题。6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A江苏省 B河南省 C四川省 D海南省答案A解析从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看,该省区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下降,说明该省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该省区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可判断为我国的经济发达省份,由此判断该省区为江苏省。故A项正确。7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B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C城

    21、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D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答案D解析从其城市化曲线变化上看,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故D项正确。8该省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面积大大减少B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答案A解析该省的工农业发达,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使农业产值比重下降。故A项正确。自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以来,深圳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完成911题。9深圳经济特区建立的主要区位条件有()位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条件优越位于东南沿海,毗邻港澳地区位于珠江口

    22、,水陆交通便利位于珠江三角洲,科技力量雄厚A B C D答案B解析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与气候关系不大,排除;深圳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正确;位于珠江口,水陆交通便利,正确;经济特区建立初期,该地科技力量并不雄厚,排除。101990年以前深圳工业产值增长缓慢,主要原因是()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劳动力相对不足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以劳动力导向型产业为主A B C D答案D解析1990年以前,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较小,正确;珠江三角洲地区有大量的外来人口,故劳动力较为充足,排除;该区为出口加工区,依靠完善的基础设施吸引外资,排除;1990年以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以劳动密集型产

    23、业为主,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正确。11改革开放初期,深圳为外商提供()A生产技术 B管理经验C服务设施 D原料配件答案C解析改革开放初期,深圳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外商提供服务设施;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原料配件由外商提供。二、综合题(共56分)12读图文及材料,回答问题。(28分)材料一山东省总面积15.78万平方千米,2015年城镇化水平为57%,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000年和2015年山东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分别为1286万和2338万。材料二山东省部分经济指标统计图。(1)简要说明山东省工业化的主要表现。(4分)(2)试说明山东省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主要表现。(6分)(3)山东省城市密集,

    24、其有利条件是什么?(10分)(4)简述山东省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地理位置优越性。(8分)答案(1)第二产业就业人口增加,工业产值增加。(2)城市面积增加,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上升。(3)平原广阔;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水适中);人口众多;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高(工业较发达)等。(4)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京津冀和沪宁杭两大经济区之间;临近韩国和日本。解析第(1)题,材料一和材料二涉及工业化的指标有两个,即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和工业产值。第(2)题,材料中涉及城市化的指标有两个,即城市面积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结合人口变化可知城市人口数量

    25、增多。第(3)题,影响城市分布的主要条件从自然(地形、气候、水源、矿产)和社会经济(工业、人口、交通等)两方面说明。第(4)题,对工业化和城市化而言,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应说明其临近的国家或地区。13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8分)材料一诺姆瑟城镇化规律指出:第一阶段:城镇化水平在30%以下,城市发展速度缓慢;第二阶段:城镇化水平在30%至70%之间,由城镇发展进一步推动工业发展;第三阶段:城镇化水平在70%以上,城镇化发展速度回落并趋于稳定,第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10%以下、30%左右、70%以上。材料二2010年沈阳市的城镇化率为71.6%。第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4.9%、5

    26、0.4%、44.7%。材料三沈阳近海经济区位置示意图。(1)以诺姆瑟城镇化规律为参照,评价2010年沈阳市三大产业的发展状况、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之间的状况。(12分)(2)从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角度,简析沈阳近海经济区的优势条件。(16分)答案(1)第一产业较为合理,第二产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沈阳城镇化水平超前于工业化水平。(2)位于我国重工业基地,农业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基础比较好,劳动力和人才比较丰富;靠近沿海,周边铁路密集,海陆交通便利,便于进入海内外市场;土地资源充足且廉价;多条河流流经,水资源丰富;周边煤炭、石油资源丰富。解析第(1)题,按城镇化率,判断沈阳已达到诺姆瑟城镇化规律第三阶段;再将沈阳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与诺姆瑟城镇化规律第三阶段对比,评价沈阳产业结构比例高低和城镇化速度。第(2)题,经济区发展条件一般包括:经济基础(农业、工业等)、通达度(国内交通、海外联系)、资源(矿产、土地、水等)、市场(内部消费、外部销售)、劳动力、科技人才等。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同步导学讲义测试 第四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对外开放的前沿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