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道路绿化提升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资源ID:8979790       资源大小:88.66KB        全文页数:6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道路绿化提升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1、第一章总 论1.1项目名称与承办单位1.1.1项目名称道路绿化提升工程1.1.2项目承办单位、负责人项目承办单位:文安县林业局。项目负责人:1.1.3建设地点文安县西城区世纪大道。1.2 编制依据1、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2、文安县城市总体规划。3、文安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6-2020)。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6、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令第100号。7、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地建设的通知。8、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9、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10、城市绿地系统编制纲要(试行)。11、城市绿地分类标准。12、关于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2、的通知。13、国家园林城市标准。14、城市绿线管理办法。15、项目单位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16、其它专业有关设计规范。1.3工程提出的理由与过程城市绿化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公益事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我国的城市绿化工作受到了各级人民政府的普遍重视,取得了显著成绩。城市绿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口将转向城镇生活和工作,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压力也将越来越大。这就对城市绿化建设提出了更高和更加迫切

    3、的要求。国泰东道属于城市道路,服务对象主要为城市居民,应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国泰东道作为城市主干道,是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一个重要源头,运用绿化手段,提高道路绿化覆盖率,从源头上解决城市“热岛效应”,特别在炎热的夏季,使市民穿行在荫凉的街道上。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降低机动车造成的空气污染、噪声、吸收灰尘。枇杷、广玉兰、紫叶李、金枝槐、法国冬青、丰花月季等植物材料的应用,给市民带来了色彩斑斓的视觉感受,还起到杀菌滞尘的作用。国泰东道作为城市主干道,性质上属于城市景观大道,代表了文安的整体形象,应突出文安争创省级园林城市的城市风貌与城市特色,根据文安县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计划,提出本项目。1.

    4、4 工程概况1.4.1地理位置文安城区国泰东道西起国泰东道与丰利路交口,东至民安路交口。国泰东道为城市-级主干道。国泰东道道路红线宽35米,具体断面布置为:4米人行道5米非机动车道2.5米绿化带26.0米机动车道2.5米绿化带5米非机动车道4米人行道。1.4.2建设内容与规模1、建设内容文安城区国泰东道分道绿化带及人行道树的种植。种植土基本为回填土,局部需做土壤改良,地形平整。2、建设规模文安城区国泰东道种植色带面积为4100平米,种植种类有女贞、大叶黄杨、紫叶小檗。行道树为白蜡和紫香,白蜡为388棵,紫香400棵。更换其中破损的马路牙1800米,假植原有国槐。1.4.3区位及交通条件文安县位

    5、于冀中平原东北部,近于京、津、保三角地带的中心,东经1161211645,北纬3843393间。东临天津市静海县,西与任丘接壤,南与任丘市、大城县为邻,北与霸州市交界。东西横距44.25公里,南北纵距31.25公里,总面积1028平方公里。文安县为河流堆积地貌,处于华北平原相对低下部位,平坦开阔,为多条河流下游。历史上承接清南地区14个县超量洪沥水和大清河、子牙河、古洋河、潴龙河决口洪水。县境东部、北部形如釜底,洪沥水无下泄出路,自然形成了封闭洼地文安洼。项目围绕城市规划区建设,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的制定,保证了本项目的顺利建设。1.4.4水、电供应本项目以文安县城区为依托,水、

    6、电等基础设施齐全,可保证本项目建设及后期保养要求。1.4.5环境保护本项目的建设对城区及周边生态环境将起到进一步的改善,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1.4.6项目定员和来源项目建设所需工作人员依据政府编制和外聘人员,外聘人员将来根据需要酌情增减。各类人员可采用公开聘用的方式解决。1.4.7项目实施进度工程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项目建设程序进行,为便于对项目建设的管理,方便资金筹措,项目建设期安排为一年。1.4.8总投资与资金筹措工程投资估算为323.12万元,全部由地方政府筹措。1.5结论及建议1.5.1结论本项目建成后,对改善文安城区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树立城市形象、优化投

    7、资环境等方面都将有着明显的作用;为树立文明、整洁、现代化的城市形象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完善文安县投资环境、带动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能发挥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及园林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工程技术合理,建设方案切实可行,建设条件具备,建议尽快实施。1.5.2建议为保证项目能够顺利、稳妥的建设和发展,建议注意以下几点:1、承办单位应加快前期工作,落实建设资金,早日开工,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发挥其效益。2、在建设和经营期间要尽量避免扬尘和保护好原有较好生态,切实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做到环保“三同时”。3、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制定好管理养护措施。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

    8、设必要性2.1项目背景当今时代,竞争力已经成为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态环境是影响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城市绿化又是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因此,包括道路绿化在内的环境建设也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后劲和发展活力。城市绿化建设是在对现状深入细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吸收国内外城市绿地规划和建设的先进理念,科学制定城市规划区中各类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绿地建设,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2004年,建设部在提出创建“园林城市”的基础上,把创

    9、建“生态园林城市”作为建设现阶段生态城市的阶段性目标。利用环境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有效防止和减少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和各种废弃物,实施清洁生产、绿色交通、绿色建筑,促进城市中人与自然和谐,使环境更加清洁、安全、优美、舒适。2.2文安城市发展状况文安县要拉大城市框架,构筑“两环、三带、四延、六通”的城市格局。“两环”即在高标准改造现有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环路的基础上,完成北外环(迎宾大道)、西外环(曙光道)、东外环(采留线东移升级为105国道)和南外环新外环线建设,拓展空间10平方公里;“三带”即打造古城墙文化旅游景观带、环城公园休闲景

    10、观带和新防洪圈绿色风景带;“四延”即国泰道、政通道东延至东外环,兴文道、日新街西延至西外环;“六通”即民安路、永定路、政府西街北通至迎宾大道,民安路、永定路、人和路南通至南外环。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建设管理水平。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和20年不落伍的要求,完善路、水、电、气、邮、讯、供热、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加快教育、文化、市场、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革城市管理体制,落实精良管理机制和措施。加快新城开发,建设水韵田园特色的县城新区。以北拓西开为主导方向,以宜居、生态、智能、特色为目标,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率管理,严控建筑密度,突出水韵田园特色,实施项目、土地、政

    11、策、资金四个倾斜,力争拓展新城面积3平方公里以上。坚持稳中求快,积极推进旧城改造。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推动、群众自愿、市场运作、依法办事的方针,积极稳妥实施改造,力争五年完成50%以上的改造任务。2012年坚持以县城开发建设为突破口,提升城镇功能,改善城乡面貌。实施县城建设攻坚,全力推动“双城同创”取得突破性进展。强化规划。完善城市概念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修建性详规,做优城市街路管网、教科文卫、商住游娱、水系景观等专项规划。完善规划审批、征收征用、建设管理制度,严禁违法违规开发建设。加快建设,实施迎宾大道西延、县城防洪圈西围堤和南围堤主体及附属设施、政通道景观综合改造、国泰东道改造及民安

    12、路南段完善、城区供排水管网改造、县城农贸市场、荣美广场(外贸地块)、环城公园一期和城区节点绿化、新垃圾处理场等重点工程建设;完成丰利北路改造、迎宾大道绿化美化等接转工程;谋划启动民安路北通、城区道路便道西延、人和路及南关便民市场工程和大庄子、徐郭、丰利北路(老防洪堤以北)沿线、二中五中区域等规划改造项目。提升管理。深入推进城区房地产遗留问题清理整顿工作,建立规范有序的开发管理秩序。持续开展“县城环境综合治理”活动,加强执法队伍和保洁队伍建设,完善环卫市政设施,实现城区街道保洁全覆盖。强化监督管理机制,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开展物业示范小区创建活动,探索新方法,推广好经验,切实提高社区管理服务

    13、水平。城市园林绿化也是一项城市公益性建设。它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对改善投资、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绿化水平,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提出了本次文安城区国泰东道绿化提升工程。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通过大力发展城市绿化工作,能够大大提高城市的品位和档次,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聚集人才、聚集资金、聚集技术、聚集有利于发展的要素,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极大地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2、城市绿化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注重生态保护、资源综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不仅要有现代化的物质基础,还要有与之相配套

    14、的生态文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优美、舒适、方便的生活居住环境,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城市建设中的具体体现。3、城市绿化,不仅是满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也是落实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措施。通过城市绿化,着力打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项目建设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通过创建城市绿化,提高居民的生存环境,提升城市的品位,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促进文安县的社会和谐发展。经济效益:除了间接促进文安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外,还可以为招商引资创造极佳条件,拉动文安县经济发展,另外可以带到周边地价

    15、的上涨。生态效益:城市绿化作为城市生态的重要载体,通过大力发展绿化,使文安县的生态环境得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第三章 建设规模及建设条件3.1建设规模3.1.1拟建地点文安城区国泰东道西起国泰东道与丰利路交口,东至民安路交口。国泰东道为城市-级主干道。国泰东道道路红线宽35米,具体断面布置为:4米人行道5米非机动车道2.5米绿化带26.0米机动车道2.5米绿化带5米非机动车道4米人行道。3.1.2建设内容及项目规模1、建设内容文安城区国泰东道分道绿化带及人行道树的种植。2、建设规模文安城区国泰东道种植色带面积为4100平米,种植种类有女贞、大叶黄杨、紫叶小檗。行道树为白蜡和紫香,白蜡为388棵,

    16、紫香400棵。更换其中破损的马路牙,假植原有国槐。3.2建设条件3.2.1地形、地貌、地震情况文安县境内可划分为三个四级地质构造单元。文安县境内新生界前基底构造断裂,主要为大留镇大董村断裂,走向北70度西,北侧下降,南侧上升,石炭二迭系与侏罗白垩系接触。其他尚有一系列走向近南北和北北东向的断裂,切穿基岩和下地三系形成许多断块构造和潜山,是重要的储油气构造。文安县主要为垄岗地貌和洼淀地貌,垄岗地貌有近山河流形成的垄岗有三条:一条位于新镇至苏桥;一条位于赵各庄乡至文安城区;一条位于韩各庄至大围河、急流口、大柳河。由平原河流形成的北东向垄岗,由大城县入境经杜边村、艾子村至黄甫,垄岗高程为4.77.8

    17、m,高出周围建筑物12m,岗宽20002500m。洼淀地貌为封闭至半封闭型洼地,地面高程一般小于3.54.0m,雨季沥涝易成灾害。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地区抗震设防为7 度,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 0.15g。3.2.2水文文安县地处子牙河冲积平原与滨海平原的交接地带,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由于接受来自南、西、北三方众多河流所携带的大量泥沙补给,形成巨厚的松散沉积,逐渐游线成陆。后因构造影响,陆面下沉受海水入侵,成为与海相连的泻湖环境,进而在以海水与河水为动力的堆积作用下,形成海陆相沉积。地下水的咸水层为受海水、河水汇流堆积的产物。咸水广泛分布在淡水层之上,东部子牙

    18、河冲积平原咸淡水分界面埋深80m左右,咸水含水介质以粘性土为主夹薄层粉砂,粘土层累计厚度49.5m(占61.9%),粉砂层累计厚度30.5m(占38.1%),粉砂层累计厚度有西厚东薄、南厚北薄的特点。东部滨海平原咸淡水分界面埋深90m左右,咸水含水介质以细中砂为主夹薄层粘土,细中砂层累积厚度54.0m(占60%),粘土层累计厚度36.0m(占40%),细中砂区域分布较稳定。从水循环交替条件将咸水划分成浅层咸水和深层咸水,分界深度为30m。浅层咸水特别是微咸水(矿化度23g/L)。3.2.3气象条件文安县位于冀中平原东北部,近于京、津、保三角地带的中心,地处暖温带亚湿润气候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

    19、该区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降水稀少;夏季湿热多雨;春秋两季冷暖干湿相互过渡,风多雨少。全年光照充足,属常日照区,霜期适中,常年主导风向为SSW。年平均气温13.2极端最高气温40.6极端最低气温-13.6最大降雨量日193.4mm年平均降雨量538.4mm年最大风速16.3 m/s年日照时数2755.9h无霜期180天3.2.4社会环境概况文安县面积1037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5个国有农场、383个行政村,人口48万。2012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3亿元,同比增长10.4%;完成财政收入11.8亿元,增长20.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亿元,增长3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20、收入达到25105元,增长12.4%,完成计划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10441元,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7.8亿元,增长25.8%;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66.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83.4亿元,存贷比为50.06%。先后荣获了“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全国生态示范县”、“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全国文化先进县”等荣誉称号,被确定为国家商品粮基地、“三北”防护林基地、良种繁育基地。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文安是廊坊市南部经济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当前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板块环渤海经济圈核心区域,100公里半径范围内有北京、天

    21、津、保定三座大型城市,距首都机场180公里、天津新港80公里、滨海新区48公里。县域内河道纵横交错,年引黄河水5000万立方米,涵养着43万亩平原森林,绿与水交相辉映,形成了北方水乡的独特风貌。土地资源丰富广袤。文安县国土面积占廊坊市的六分之一,是华北平原人均土地资源最多的地区。目前,全县有废弃地、砖瓦窑等1.2万亩存量土地。新一轮土地规划大纲规划了今后10年16.35平方公里的土地利用空间,以及44.42平方公里的有条件建设区,作为开发储备,开发潜力巨大。交通路网四通八达。京九铁路贯穿南北,106国道、廊泊线、静王线等3条国、省公路干线纵横交错,只需10分钟车程即可进入大广高速,已建成通车的

    22、廊沧高速纵贯县境30公里并设置三个出口,连接线总长28.8公里,“六纵四横”的路网体系日益完善。3.2.5公用设施社会依托条件拟建设的绿地所处位置位于文安城区,公用设施较齐全,施工用水、用电、临时用房均能就地解决,施工条件较好。能够依托城市充分利用现有城市的一切资源。第四章总体规划方案4.1设计依据1、文安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2、文安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8-2020)。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5、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第100号。6、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7、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8、城市绿线管理办法。9、风景园林绿化规划设计与

    23、施工技术实用手册。10、室外给水系统设计规范。1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12、城市绿化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13、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4.2设计构架4.2.1指导思想1、景观设计与沿途道路城市规划有机衔接,考虑道路在城市中的地位、性质,其街景在风格上与城市设计相和谐,并与周边环境构成借景、对景等景观效果。2、与沿街建筑性质、功能结合。3、构筑完整的道路景观小品(包括标志牌、灯具、座椅、花坛等等)系统。4、设计中力求体现文安县现代城市特色及历史文脉。5、本方案尊重城市绿地现状,从生态设计的理念出发,本着“生态为魂,以人为本”的精神,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知道,分析场地的功能需求,合理配置植物,解

    24、析难点,设计亮点,提升文安城区的绿地品质,构建和谐城市环境。4.2.2设计原则1、生态性原则坚持生态优先,实现文安道路绿化体系的总体建设目标。建设高标准的城市道路绿化体系,构成兼顾景观与生态功能的绿色长廊。坚持生物多样性,采用丰富的植物品种,坚持以树为主,乔灌花草结合,实现优化配置。2、功能性原则深入分析道路周边用地情况,根据道路绿地的功能和社会效益,整合城市绿化空间与人们游憩需求的互动关系,在植物景观的营造中充分考虑市民对于休闲娱乐和观赏风景等各种活动的需求,并从空间的可达性、安全性、宜人性进行科学配植。在道路交叉口处,鉴于驾驶员安全视距的要求,合理栽植H08m的低矮灌木或地被。3、协调性原

    25、则协调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保证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协调保护与开发、景观与生态、投入与产出、建设与养护的多重关系,保证道路绿化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协调道路沿线各功能地块的总体景观建设,保证城市绿化体系结构得以良性的整体发展。4、服务性原则国泰东道属于城市道路,服务对象主要为城市来往居民,应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使道路绿化体系更好地服务于文安县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5、文化性原则通过完善区域的景观建设,根据当地人文特色,进行个性化设计、景观的铺装风格、休息亭等不同元素的文化来体现当地的村镇文化特色。4.2.3设计理念运用现代设计方法,以流畅几何线形,强化带状空间的纵深和扩展感;用生态学理

    26、论来指导景观设计,通过合理的布局,增加道路的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在规划建设中保持自然环境和城市文脉相协调,加大城市绿化面积,体现整体的延续性。在充分满足功能和经济可行的前提下,赋予文化和艺术的内涵,将园林设计的艺术手法融入绿地设计中,在打造城市生态道路绿化的同时,力求使该绿地具有鲜明的城市文化特色。4.3总体构思4.3.1景观构思1、生态概念生态已不仅是“生态学”中的术语,已成为影响时代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因素,“生态”观念强调对各种资源的整合及再利用,它强调有针对性地保护有利资源并将限制因素变为优势特点。“生态化”的设计理念引导我们塑造人工景观应以自然条件为基础。从节约、经济的角度出发,这样不仅

    27、大大降低建设成本,同时带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2、“融合”与“生长”文安出口路作为文安城区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依据文安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的定位,与城市肌理相融合,与城市景观共生。道路景观必将与城市景观互相影响,相互制约,因此我们提出了生长的概念,将道路景观视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生命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与周边景观体系相连接,相渗透。3、经济原则快速建设往往出现蔑视资源与资源浪费的失误,为了合理有效地完成建设,文安出口的景观强调低投入,即降低投资成本,降低日常维护成本,而以生态养护为主,重点地段重点投资的对策将会取得良好的效益。4、文脉延续文脉好似城市的足迹,是一个城市精神品格形成

    28、的根本,文安出口的景观应当结合城市现代多元的文化特性,同时弘扬城市的历史文化,体现“历史与未来”的共生,打造文安城区以“国家级森林城市”为最终的目标,并反映文安城区的历史文化底蕴。4.3.2景观构想1、总体方案构想实施绿地功能区划,明确绿地特色定位:经过现场调查以及与相关建设部门的沟通交流,把所需绿化道路营造成高品质的道路路侧植物景观,强调道路绿化与彩化相结合。加大植物绿量,强化植物生态作用:全面完善植物群落结构,提高单位绿地面积的绿量,充分发挥植物减弱噪音,净化空气等生态作用。合理搭配植物种类,调整植物景观的层次结构和成分比例:推广乡土植物的应用,引种近年来的新优园林植物材料,提高落叶高大乔

    29、木,常绿中层植物、各种地被植物材料的应用。合理协调植物空间,提升绿地综合价值:运用多种配植手法,疏密布置,创造开展活动的场所,提高城市绿地的使用率,市民生活的幸福满意度。分析植物演替规律,设计可持续发展的植物景观:依据不同植物的生长特性,科学平衡长寿慢生树种与短期速生树种比例关系,实现远近结合、具备演替更新能力的植物景观。4.4种植设计植被景观是国泰东道道路景观建设的核心,而植被绿化风格的规划控制将对城市生态格局和经济可行性建设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方案采用线形排列方式,以形成现代、粗犷、自然、朴实的线形景观肌理。4.4.1种植规划的原则1、适地适树,道路绿地应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

    30、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2、道路绿地植物应重点选择滞尘、防风、抗污染的树种。3、道路绿地植物选择应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在适地适树的原则下尽量丰富植物材料。4、改变行道树树种单一的现象,确定骨干树种,确保道路绿化能体现出和谐统一又各具特色的整体风貌。5、适当增加常绿树比例,促进道路绿地的环保及景观效果。增加中、低层树种和地被花卉,进一步丰富道路植物景观。4.4.2抗污染树种选择文安地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气候区,具有优越的城市小气候环境,土壤较肥沃,适宜多种植物生长。设计选择以下抗污染树种1、滞尘树种:枇杷、广玉兰、黄山栾、千头椿、悬铃木等。2、抗二氧化硫树种:夹竹桃、百日红、大叶黄杨

    31、、紫荆等。4.4.3具体树种设计1、方案一种植设计-多元本方案种植色彩较为丰富,部分采用色叶植被,植被的纵向即沿着道路由西向东方向进行有规律的序列变化设计,体现焦作作为旅游城市的热情及开放。行道树:8米宽人行道两侧种植双排行道树,树种为千头椿与黄山栾,这两种行道树以主要交叉路口为单元交错种植(千头椿树干通直高大,树冠开阔,叶大荫浓,新春嫩叶红色,秋季翅果红黄相间,是优良的彩叶树种。黄山栾果色金黄,凌冬不凋);慢车道外侧种植全球五大行道树之一的悬铃木,为慢车道行人提供良好的遮荫条件。中央分车带:注重城市道路的观赏性,采用斜向构图,并在适当位置建造微地形,其上自然式种植黄杨球;同时考虑到道路绿化的生态效应,运用满栽的枇


    注意事项

    本文(道路绿化提升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