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000.doc

    • 资源ID:8979776       资源大小:696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000.doc

    1、摘 要在金融危机寒流劲吹之下,石油对外开放度日益扩大、与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的中国石化行业是无法独善其身的。企业是市场主体,其市场行为取决于特定的市场供求关系,也取决于经济运行总体状况和运行趋势。关于宏观运行趋势的明确信号,是市场不可或缺的。关键词:基础性产业,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 录前 言1第一章、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21.1国际石化产业运行情况2第二章 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状况32.1 炼油工业逆势上扬32.2产业经济实现较快增长32.3市场需求持续回升32.4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2.5 新型煤化工获得新发展42.6行业投资增速趋缓42.7 进出

    2、口贸易形势逐季好转4第三章 产业链及构成53.1石油石化产业链的构成53.2石油石化产业链5第四章 石油化工行业供给需求现状64.1供给方面64.1.1国内产量:呈双位数增长64.2进口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74.3需求方面84.3.1消费需求与塑料制品行业同步增长84.3.2出口9第五章 我国石化行业国际竞争力115.1 资源相对不足,石油生产、加工成本高115.2 总体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差。115.3 经营机制不活,生产效率低下115.4持续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差115.5跨国营销刚刚起步,国际化程度依然很低12第六章 石化发展趋势136.1中国石化的发展战略136.2化工生态园的建设13

    3、6.3石化企业的公用设施146.4 热点石油化工产品14第七章 塑胶塑料行业三大宏观趋势167.1高科技材料成为发展重点,改性塑料将逐步满足国内需求167.2应用市场:塑料新产品不断涌现,应用广度和深度持续拓展167.3承载空间:中国塑料工业有向集聚化、园区化发展的趋17总 结18参考文献1919前 言石油化学工业简称石油化工,石油化学工业是基础性产业,它为农业、能源、交通、机械、电子、纺织、轻工、建筑、建材等工农业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和服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

    4、的加工工业。石油产品又称油品,主要包括各种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和润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碳、石蜡、沥青等。生产这些产品的加工过程常被称为石油炼制,简称炼油。石油化工产品以炼油过程提供的原料油进一步化学加工获得。生产石油化工产品的第一步是对原料油和气(如丙烷、汽油、柴油等)进行裂解,生成以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为代表的基本化工原料。第二步是以基本化工原料生产多种有机化工原料(约200种)及合成材料 (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这两步产品的生产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有机化工原料继续加工可制得更多品种的化工产品,习惯上不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在有些资料中,以天然气、轻汽油、重

    5、油为原料合成氨、尿素,甚至制取硝酸也列入石油化工第一章、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1.1国际石化产业运行情况油化工行业供给需求现状石油化工行业供给需求现状近年来世界石油市场的主要特点:一是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WTI)与布伦特原油价格倒挂日渐频繁;二是轻质原油和重质原油价差缩小;三是石油的金融属性更加明显,投机商继续青睐石油期货市场;四是石油需求大幅下降,但降幅逐季收窄;五是欧佩克减产履约率呈现前高后低走势,剩余产能大幅增加;六是石油库存居高不下。通过对市场、贸易、油价、运输和劳动成本等方面的分析,鉴于欧美严格的环保要求,以及市场的成熟度,欧美等地区对基础化学品和大宗石化产品的需求已趋于

    6、饱和,这就迫使西方发达国家紧缩本国石化生产,全球化工行业发展的重心逐步向原料产地(中东)和产品市场(亚洲)转移。中东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将是全球炼油和石化产能增长最快的地区,亚洲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石化市场。同时,世界石化工业发展趋向大型化、基地化和炼化一体化,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2009 年,排在前10位国家的炼油能力占世界总炼油能力的比例有所提高,亚洲的中国、日本、印度、韩国4 国,占世界10 大炼油国总能力的比例已上升到39.9%(见表1),炼油能力占全球的比例也上升到23.1%。第二章 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状况2.1 炼油工业逆势上扬2009 年,中国新增原油一次加工能力4 500 万

    7、t,全国炼油能力增至4.83 亿t/a,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炼油国。截至2009 年年底,全国千万吨级炼油厂已达到17 家,全年全国原油加工量约为3.75 亿t,比上年增长7.9%。2.2产业经济实现较快增长2009 年,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3.46 万家,实现总产值6.63 万亿元,同比增长0.3%,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2.13%,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实现销售产值6.35 万亿元,增长0.15%。20 多种大宗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主要石油和化工产品的消费量保持世界领先地位。2009 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数据见下表2:表2 石油化学工业经济运行数据表2

    8、.3市场需求持续回升2009年,国内主要石化产品表观消费量持续回升,全年原油表观消费量为3.88 亿t,同比增长6.2%;乙烯表观消费量达1 165.6 万t,同比增长10.1%;硫酸表观消费量增长21.4%,烧碱增长13.4%,纯碱增长8.9%,甲醇增长35.9%,合成树脂增长19.2%,合成纤维聚合物增长16.6%,化肥增长14.3%,轮胎增长44.8%等。2.4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09 年,专用化学品行业以9633.2 亿元的产值和16.8%的增速,跃居化工各子行业快速发展之首;合成材料行业产值位居第三。这两个行业在化工行业生产中的比重快速增加,标志着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正朝着

    9、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的方向迈进。2.5 新型煤化工获得新发展2009 年,我国在新型煤化工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开发出一批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技术。如:世界第一套20 万t/a 煤制乙二醇工业装置投产试车;世界第一套60 万t/a 煤制烯烃(DMTO)已进人工程中交。2.6行业投资增速趋缓2009 年,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1.01 万亿元,同比增长12.9%,与上年相比回落14.2个百分点,低于同期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幅(30.1%)17.2 个百分点,行业投资呈减缓趋势。2.7 进出口贸易形势逐季好转2009 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贸易总额3 270.7 亿美元,同比下降23.2

    10、%,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4.8%。全行业实现贸易逆差1 290.6 亿美元,同比缩小21.1%,这是行业贸易逆差首次出现缩小。详情见下图1:图1 全国化学化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进口金额比较第三章 产业链及构成3.1石油石化产业链的构成石油化工是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化工产品的整个加工工业,包括原油和天然气的开采行业和油品的销售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通常可以将石油石化产业分为:石油开采业、石油炼制业、石油化工、化工制品和化肥行业等。“石油开采”指的是将原油和天然气从地下采出的过程,并将原油和天然气分离。“石油炼制”指的是将原油加工成汽油、柴油、煤油、石脑油、重油等油品

    11、的过程。“石油化工”指的是,将石油产品和石化中间品加工成石化中间品的过程。而“化工制品”指的是将石化中间品加工成制品的过程。“化肥行业”指的是将石油产品合成为化肥的过程。每个过程有其自身的功能和特点。具体分类和特点如下:石油工业包括全球的勘探、开采、炼制、运输(通常利用油轮和管道运输)和油品销售等。石油也是许多化工产品的原料,包括医药品、熔剂、化肥和塑料等。该行业通常被分为三个主要部份:上游、中游、下游。通常将中游纳入下游之内。3.2石油石化产业链石油领域的上游通常指原油和天然气的寻找、采收和生产,被称为勘探和生产领域。还包括寻找地下或者水下油田和气田,和钻井等工作,以及后续开采原油和收取天然

    12、气等油井的运营工作。下游领域包括石油炼厂、化工厂、石化产品的分配和销售环节,以及天然气销售企业等。下游行业涉及数千种油品和化工产品,如汽油、柴油、航空燃料、取暖油、沥青、润滑剂、合成橡胶、塑料、化肥、防冻剂、杀虫剂、医药品、天然气和丙烷等。第四章 石油化工行业供给需求现状4.1供给方面4.1.1国内产量:呈双位数增长中国塑料产量1975年仅为33万吨,2008年中国塑料的产量是3714万吨,比上年增长10%,比三十年前增长了100倍;所有的塑料品种里面,五大通用树脂占主导地位,PVC、PE、PP、PS和ABS的总产量约占塑料总产量的94%。2008年我国PVC、PP、PE的产量占塑料总产量的比

    13、重分别是24%、19%、18%。近十年来,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塑料的需求不断增长,合成树脂主要用于塑料制品,是塑料制品的主要原材料。因而合成树脂的强劲需求促使我国合成树脂行业保持着高速增长,除了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而增速放缓之外,产量维持双位数增长。2009年,由于国家实行的刺激内需、拉动增长的经济刺激政策显示成效,合成树脂生产再度高速增长。表3 2000-2009年我国合成树脂年产量统计表时间年产量(万吨)同比增长率(%)2000年1079.4528.252001年1203.8411.522002年1366.513.512003年1593.816.632004年179112.

    14、372005年2141.919.592006年2528.718.062007年3073.621.552008年3129.61.822009年1-11月3232.6118 图2 2000-2009年我国合成树脂年产量统计图4.2进口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 我国是合成树脂进口大国,2000年以来,合成树脂的进口量总体呈现稳中上涨趋势,2006年以来月进口量一直保持在150万吨以上。在08年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小幅下挫后,09年恢复上涨态势。但09年商品价格较08年明显下降,出现了进口量增长但进口金额出现萎缩的现象。09年1-11月累计进口量虽同比增长了22.86%,但累计进口金额较去年同期水平减少4.85

    15、。表4 2000-2008年我国合成树脂年进口量统计表时间年进口量(万吨)年进口金额(亿美元)2000年1433.1114.862001年1649.81123.022002年1829.68139.082003年1907.3159.232004年2131210.322005年1878.8225.622006年2393.2294.702007年2429.4322.322008年2329.6347.882008年1-11月2633.3311.57图3 2006-2009年我国合成树脂进口量统计(数据来源:中国塑料信息库)4.3需求方面4.3.1消费需求与塑料制品行业同步增长我国合成树脂行业的高速发展

    16、与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也是与我国塑料制品行业的高速发展是分不开的。在“十一五”期间,塑料产业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塑料制品总产量的年增长率为10%。2009年以来,随着国内宏观经济逐渐好转,塑料制品业也出现企稳向好局面。上半年,我国塑料制品业产量产值均保持稳定增长,1-6月,我国塑料制品产量为2015.58万吨,同比增长4.9%;塑料制品业工业总产值4861.57亿元,同比增长8.12%。出口形势虽仍面临严峻考验,但环比逐步好转,加之对世界经济复苏反弹迹象的预期,也预示着前景向好。表5 2000-2009年塑料制品行业消费量时间年表观消费量(万吨)同比增长率

    17、(%)2000年2502.352001年2809.6712.282002年3131.4911.452003年3409.38.872004年3813.311.852005年3834.80.562006年463520.872007年523312.902008年5191.4-0.792009年1-11月5668.61851图4 2006-2009年我国合成树脂表观消费量图从总体上看,合成树脂各个子产品的需求均有着较高的增长的趋势,塑料树脂及共聚物、聚氯乙烯、聚乙烯的增长较为稳定,聚丙烯树脂的需求有加快的趋势。4.3.2出口相对于进口,我国合成树脂出口数量并不多。但随着我国合成树脂新装置的持续投产,产

    18、能不断增长,多个子产品逐渐扭转了依赖进口的状况,进口依存度逐渐下降,企业转而谋求国际市场,促使合成树脂出口量总体上涨。但在2008年,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逐步蔓延,世界经济经受重创,我国商品出口形势不好,出口下降明显。合成树脂的出口量少于上年同期水平。进入2009年,出口量有所回升,但受商品价格低于08年的影响,出口金额出现萎缩。表6 2000-2009年我国合成树脂年出口量统计表时间年出口量(万吨)年出口金额(亿美元)2000年10.21.796522001年43.986.2654712002年64.698.1745312003年91.811.712372004年108.716.73322

    19、005年185.930.152782006年286.943.725842007年269.946.97852008年267.852.02042009年1-11月197.335.2141图5 20 2006-2009年我国合成树脂出口量统计 (数据来源:中国塑料信息库)第五章 我国石化行业国际竞争力5.1 资源相对不足,石油生产、加工成本高依据目前情况预测,我国石油的供需矛盾将会愈来愈大,我国的最终石油可采资源量即使按160 10 t计,也只占全球的39% ;人均拥有石油最终可采资源量和产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5左右。而且,可采资源约有35有待探明。我国石油消费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原油产量增长速度,供

    20、需缺口越来越大。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分析:2010年、2015年我国原油产量将只能分别达到t7510 t、185l0 t;在排除我国石油出口的前提下,这两个时期原油缺口将分别为13710t和19710 t,也就是说,2015年我国原油供给将有50 以上依赖进口。同时,国内大部分主力油田已到中后期开采阶段,高采出成本现象日趋严重;与世界大的石化公司相比,石化产品加工成本明显偏高。5.2 总体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差。随着世界石油工业的飞速发展,技术越来越成为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实力的重要因素。国内石油、石化两大集团公司的炼油总规模虽然大于原油产量,但是炼厂普遍规模小,配套装置能

    21、力低,并且装置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也较低,总体技术装备和服务水平与国际大石油技术服务公司相比,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许多关键技术和仪器装备还主要靠引进。5.3 经营机制不活,生产效率低下国有企业的体制性弊端和历史性包袱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经过持续的重组改制和配套改革,虽然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实现与国际接轨方面迈出了重大的步子,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庞大的职工队伍,严重的冗员和社会负担,造成劳动生产率不高,经营机制不活,严重制约了国际竞争力的提高。5.4持续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差盈利能力是许多因素诸如生产成本、产品质量、管理水平、营销能力等的综合体现,最能说明企业竞争力的大小。从近些

    22、年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数字计算出几个大公司的资产利润率来看,中石化公司的资产利润率只有国外大公司的18110,相差甚大。而且对外油依赖程度正日益加深,和世界知名大石油公司相比,原油自给率低,抗风险能力差。5.5跨国营销刚刚起步,国际化程度依然很低长期以来,我国石油石化的生产和营销,基本上是封闭式运行的,没有融入国际贸易的大环境。我国石油企业(特别是CNPC)的跨国经营尽管有了一个好的起步,并表现出一定的政治、经济、技术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势头与潜力,但与国外大公司相比,无论是海外油气储量、产量、国际贸易量、跨国投融资、国际化收人,还是业务领域、地域分布等,都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第六章 石化发展趋势6

    23、.1中国石化的发展战略目前,由于国内石化行业难以满足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矛盾由过去的总体数量不足转变为总体数量和质量品种不足并存,而且质量品种不足的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 因此结构调整是当前中国石化的重要任务。现有石化企业结构调整必须加快技术改造步伐,生产科技含量高的产品与大型乙烯建立密切的互补关系,提高生产的社会化水平。大型乙烯采取中间突破、推前拉后的战略,用乙烯的前推拉后力量带动整个行业结构的升级;对大型乙烯进行新一轮扩能改造,以消除瓶颈、节能降耗、减少成本。同时,积极稳妥地建设中外合资特大型乙烯项目,使石化工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乙烯改造应尽量依托现有公用工程,千方百

    24、计节省建设投资,缩短施工周期,使乙烯改造新增单位产能的投资接近国际水平,以提高装置的内部收益率。在搞好现有乙烯装置技术改造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建设石化支柱产业的要求和国内市场对石化产品的需求依托现有骨干企业,建设若干个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的60万 90万t/ a乙烯工程,使我国乙烯工业登上一个新台阶。在上海化工区西侧的海面,新围垦6 km2的土地,该工程于2003年9月开始抛石围堤,,预计将在2005年4月竣工,届时,整个化工区的面积将从目前的23.4 km2一举扩张到29.4 km2。另外一个10Mt/ a炼油的大型主体项目也已在酝酿中。隔海相望的上海石化将在2010 年达到200 万t/

    25、a乙烯和2000万t / a原油加工能力。因此上海沿杭州湾一带将有望形成400 万t/ a的乙烯生产能力和3000万t/ a原油加工能力,为国内最大的乙烯生产基地。6.2化工生态园的建设中国对石化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推动了外商在华投资的力度。中国化工园区建设高潮的来临,使大规模化工园区正在黄金海岸、江河之滨快速发展。石化行业有其特殊性,工艺流程长,上下游产品链关系紧密,水、热、气、电的供应和处理要求比较高,走园区发展的道路可以节省投资、减少污染、提高效益,保持可持续发展。上海漕泾化学工业园区除与BP公司合资的赛科石化大型裂解项目外,还吸引了其他一些重要投资:聚氨酯、聚碳酸酯和涂料项目等。在23

    26、.4 km2的园区内已到位的投资超过了80亿美元,园区期望吸收投资250亿美元。南京化学工业区规划面积45 km2( 包括现有的扬子石化公65万t/ a乙烯改扩建项目、下游装置和公用设施),第二阶段19 km2区域将发展大型乙烯项目。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区(张家港) 占地13.8 km2( 包括雪佛龙菲利浦斯化学公司10 万t / a 聚苯乙烯装置, 陶氏化学公司胶乳和环氧树脂装置以及聚苯乙烯装置) 。珠海海港工业区迄今已吸引投资22 亿美元;BP 公司35 万t/ a 精对苯二甲酸装置已于2003年投产;浮宝( Vopak) 公司也计划投资建设2 个5 万t / a 级泊位和储罐设施, 处

    27、理量为98 万t/ a。6.3石化企业的公用设施大型石化企业公用设施指水、电、气的供应,通常包括动力中心、循环水场、变配电站、电信、空压站、储罐区、聚合物仓库、火炬、消防站、维修站、公用仓库、外管、给排水管网、供电线路网、装卸站、综合办公楼、IT 信息中心、中央分析楼、中央控制室等。这些公用设施在引入了世界级大型化工区的一体化先进理念后,将水、电、气等的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形成供水、供电、供热、供气一体的公用工程岛,实行能源的统一供给以合理利用能源、减少消耗。由于公用设施产生大量废弃物而影响环境,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减少三废的排放,主要方法为:提高热量回收,减少工业炉、蒸汽锅炉和燃气轮机的

    28、燃烧废气;回收热量提高蒸汽系统的效率,减少蒸汽系统和冷却水系统产生的废水。6.4 热点石油化工产品与以往的化学反应、单元操作、物料能量网络为核心,追求石化产品的数量、原料、能量消耗不同;新型石化产品以化学功能、分子设计为核心,追求产品的品质和价格。目前,热点石油化工产品生产的工艺路线和特点见下表7。表7 热点石油化工产品生产工艺路线和特点第七章 塑胶塑料行业三大宏观趋势7.1高科技材料成为发展重点,改性塑料将逐步满足国内需求尽管近年来国内合成树脂生产能力增长快速,但我国合成树脂的对外依存度仍高达40%,尤其是专用料、高档料依赖进口的情况更为严重。而且我国聚烯烃等合成树脂生产装置大多依赖国外技术

    29、,工程塑料生产技术自我开发能力也很薄弱。预计中国合成树脂产需缺口将推动国内合成树脂生产能力的扩大,尤其是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专用料、高档料将会有一个较快的发展。我国改性塑料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改性PP、改性PVC在很多领域已经成功替代了工程塑料,共混改性和合金化也将在下游行业(家电、IT电子、汽车、家居建材、机械、航空航天等)对塑料性能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迅速得到发展。未来5-10年内,国内改性塑料的需求增速将在10-20%左右。在国家优先鼓励发展的政策扶持下,改性塑料行业将会进入龙头崛起、产能整合、技术升级的快速发展阶段。7.2应用市场:塑料新产品不断涌现,应用广度和深度持续拓展随着塑料制品

    30、使用范围的日渐广阔,对塑料制品的市场需求将呈现持续稳步增长的势头,特别是在建筑塑料制品、包装塑料制品、农用塑料制品、工业交通及工程塑料制品等方面。而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的推动下,塑料产品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得到拓展。以塑料产品在汽车行业上快速增长和扩展的应用为例。目前汽车用塑料占塑料总消费量的8-10%,是塑料产品最重要和最具增长潜力的应用市场之一。工业发达国家的汽车平均塑料用量从上世纪90年代的100-130kg上升到2004年的152kg、2006年的174kg,预计到2020年发达国家的汽车平均塑料用量将达到500kg以上,占车重超过20%。因此,未来汽车行业的塑料产品应用将更为广泛和深入。当前汽车使用的塑料品种已经涵盖了PP、PU、PVC、ABS、PA、PC、PE、热固性复合材料等几乎所有领域。与此同时,在节能环保理念的推动下,汽车轻量化已成为汽车材料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塑料及其复合材料、合金材料将成为汽车工业未来几年重点发展的材料。7.3承载空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000.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