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tj71974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ocx

    • 资源ID:8968309       资源大小:1.17MB        全文页数:10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tj71974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ocx

    1、tj71974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TJ 7-74(试行)主编单位: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试行日期: 1 9 7 4 年 11 月 1 日通知(74) 建发设字第 217 号根据一九七一年全国设计革命会议的要求,由我委建筑科学研究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的 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 设计规范 TJ7-74 为全国通用设计规范,自一九七四年十一月一日起开始试行。鉴于我国各地地质和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广大群众的革新创 造不断涌现, 各省市

    2、、自治区及各有关部在试行中,必要时可根据本规范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 制订补充规定,并送我委备案。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 一九七四年五月四日 编制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 (71) 建革函字第 150 号通知,由我院会同有关勘察、设 计、施工、科研以及高等院校等单位共同编制而成。在编制本规范过程中,贯彻国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实行技术人员、工人、干部三结 合,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查研究和必要的科学试验,总结了我国二十多年来的实践,吸取了地 基基础方面的科研成果,并征求了全国有半单位的意见,最后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七章二十四节和十一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地基土的分类及容许承载

    3、力、基础 埋置深度、地基计算、山区地基、办弱地基和基础等。在试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 见及有关资料寄交我院,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国家建委建筑科学研究院 一九七四年四月 主要符号A- 桩身的横截面面积a1-2-压缩系数B-基础底面宽度C-平均附加系数c-内聚力D-基础埋置深度d-基底下容许残留冻土层厚度Es-压缩模量e-天然孔隙比F-基础底面面积H-基础高度h-自基础底面起算的房屋高度IL- 液性指数Ip-塑性指数K- 安全系数L-桩身长度l-房屋长度或沉降缝分隔的单元长度M- 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力矩mB- 基础宽度的承载力修正系数mD-基础埋深

    4、的承载力修正系数ms-沉降计算经验系数mt-采暖对冻深的影响系数N-基础顶面的垂直荷载P-土压力Pa-单桩的垂直容许承载力P-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P0-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压力Q-桩基中单桩所承受的外力 R- 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R-修正后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 S-基础的最终沉降量Sr-饱和度S-计算的地基变形值W-基础底面的抵抗矩3 - 土的天然含水量3 L-液限3 p-塑限Zo-标准冻深Zn-地基压缩层的计算深度a -边坡坡角Y - 土的天然容重丫 a- 土的干容重S - 土对挡土墙墙背的摩擦角0 -地基的压力扩散角卩-土对挡土墙基底的摩擦系数0 -内摩擦角第一章总则第1条 地基基础的设计,必须坚

    5、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根据地质勘察资料,综合考 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以保证房屋和构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第2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 (包括房屋和构筑物)的一般地基基础设计。对于湿陷性 黄土、多年冻土、高原季节性冻土、膨胀土、地下采空区以及在地震和机械振动荷载作用下的 地基基础设计,尚应按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第3条采用本规范设计,荷载取值及组合应按现行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规定 执行。基础强度的计算,应按现行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砖石结构设计规范规 定执行。对基础处于侵蚀性环境或受温度影响时,尚应按专门规范的规定,采取相应的防护措 施。第二

    6、章地基土的分类及容许承载力第一节土的分类第4条作为建筑地基的土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第5条岩石:颗粒间牢固联结,呈整体或具有节理裂隙的岩体。按坚固性分为硬质和软质;按风华程度分为微风化、中等风化和强风化。岩石的分类,可按附录一划分。第6条 碎石土:粒径大于 2毫米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 50%的土。根据颗粒级配及形状应按表1分为漂石、块石、卵石、碎石、圆砾和角栋;碎石土的密实度,可按附录二分为密实、中密 和稍密。碎石土分类 表1土的名称颗粒形状颗粒级配漂 石块 石圆形及亚圆形为主棱角形为主粒径大于200毫米的颗粒超过全重 50%卵 石碎 石圆形及亚圆形为主棱角形为主粒径大于20

    7、0毫米的颗粒超过全重 51%圆 砾角 砾圆形及亚圆形为主棱角形为主粒径大于200毫米的颗粒超过全重 52%注:定名时应根据粒径分组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第7条 砂土:粒径大于2毫米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 50%、塑性指数Ip不大于3的土。根据 颗粒级配按表 2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砂土分类土的名称颗粒级配粒径大于粒径大于0.1毫米的颗粒超过全重 75%0.1毫米的颗粒不超过全重 75%注:定名时应根据粒径分组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第8条砂土密实度根据天然孔隙比 e按表3分为密实、中密、稍密和松散。 砂土的密实度表3砾砂、粗砂、中砂ev 0.600.60 w ew 0.750,

    8、75 v e w 0.85e 0.85细砂、粉砂ev 0.700.70 w ew 0.850.85 v e w 0.95e 0.95砂土湿度根据饮和度 Sr(%)分为:稍湿SW 50;很湿 50 v Srw 80; 饱和Sr 80。第9条 粘性土:塑性指数Ip大于3的土。一、 按工程地质特征分为:1老粘性土:第四纪晚更新世 (Q3)及其以前沉积的粘性土。2般粘性土:第四纪全新世 (Q4)沉积的粘性土。在湖、塘、沟、谷与河漫滩地段新近沉积的粘性土,其工程性能较差,应加以区别。野外鉴别 方法和空许承载力,可按附录三采用。3淤泥和淤泥质土: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天然含水量

    9、 3大于液限3 L、天然孔隙比e大于1.0的粘性土。当天然孔隙比大于 1.5时为淤泥,天然孔隙比小于1.5而大于1.0时为淤泥质土。4.红粘土:碳酸盐类岩石经风化后残积,坡积形成的褐红色 (亦有棕红、黄褐等色)粘土。其天然孔隙比大于1.0,在一般情况下天然含水量接近塑限 3 p,饱和度Sr大于85%。二、 按塑性指数Ip分为:粘土 Ip 17;亚粘土 10v Ipw 17;轻亚粘土 3v Ip w 10。粘性土定名时,应先按工程地质特征划分类型,再按塑性指数确定。如 Q3亚粘土、淤泥质粘土等。第10条 粘性土的状态根据液性指数 IL分为:坚硬IL w 0硬塑 0 v IL w 0.25可塑 0

    10、.25v IL w 0.75软塑 0.75V IL w 1流塑IL 1第11条 人工填土可分为:一、 素填土:由碎石、砂土、粘性土等组成的填土。经分层压实者统称为压实填土。二、 杂填土:含有建筑垃圾、工业废料、生活垃圾等杂物的填土。三、 冲填土:由水力冲填泥砂形成的沉积土。第12条土的天然孔隙比 e、饱和度Sr、塑性指数Ip、液性指数IL、压缩系数a化和压缩模 量Fs等指示,应按下列公式计算:ES =匚旦(公斤/厘米2)式中G- 土颗粒比重;3Y3 -水的从重(克/厘米);3 -土的天然含水量();Y-土的天然容重(克/厘米3);3 L-液限(%) ; 3 p-塑限(%);pl、p2-压力,其

    11、值分别为1公斤/厘米2和2公斤/厘米2;el、e2-压力分别 O P1、P2时的孔隙比。注:当ai-2v 0.01时,属低压缩性;0.01W ai,2 400软质岩石205070 120150200注:对于微风化的硬质岩石,其容许承载力如取用大于 400吨/米 2时,应另行研究确定。2碎石土容许承载力R(吨/米 ) 表5土的名称密实度稍密中密密实卵石30 4050 8080 100碎石20 30407070 90圆砾20 3030 5050 70角栋15 2020 4040 60注:表中数值适用于骨架颗粒空隙全部由中砂、 粗砂或硬塑、坚硬状态的粘性土所充填。当粗颗粒为中等风化或强风化时,可按其

    12、风化程度适当降低容许承载力。当颗粒间呈半胶结 状时,可适当提高容许承载力。2砂土容许承载力R(吨/米) 表6 密实度稍密中密密实砾砂、粗砂、中砂(与饱和度无关)16 2224 3440细砂、粉砂稍湿12 1516 2230很湿12 1620老粘性土容许承载力【R表7含水比U0.40.50.60.70.8容许承载力R(吨/米2)7058504338注:含水比卩为天然含水量3与液限3 L的比值。本表仅适用于压缩模量 Es大于150公斤/厘米2的老粘性土。一般粘性土容许承载力R(吨/米2)表8孔心它更近10Q0.B1400*25Q.500.75L.0Q1,20常312S464117C34)302S2

    13、33E34312B(25)0.72521193138252320ie0.32。1715232119161316U1220U13101.0121019171513111.11513UIQ注:有括号者仅公供内插用。沿海地区淤泥和淤泥质土容许承载力 R表9天然含水量 3 (%)36404550556575容许承载力R(吨/米2)10987654注:对于内陆淤泥和淤泥质土,可参照使用。 3为原状土的天然含水量。红粘土容许承载力R表10含水比U0.500.550.600.650.700.750.800.850.900.951.00容许承载力R(吨/米2)3530262321191715131211注:本

    14、表适用于广西、贵州、云南地区的红粘土。对于母岩、成因类型、物理力学性质相 似的其他地区的红粘土,可参照使用。土容许承载力R表11压缩模量 Es(公斤/厘米2) 70 50 40 30 20注:本表只适用于堆填时间超过十年的粘土和亚粘土,以及超过五年的轻亚粘土。 压实填土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可按本规范第 58条采用。二、根据触探试验确定容许承载力。1根据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 N63.5,可按表12、表13确定容许承载力。砂土容许承载力R 表12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 N63.510 1515 3030 50容许承载力R(吨/米2)14 1818 3434 50老粘性土和一般粘性土容许承载力 R 表13标

    15、准贯入试验锤击数 N63.5357911131517192123容许承载力R(吨/米2)12162024283236425053662根据轻便触探试验锤击数 N10,可按表14、表15确定容许承载力。般粘性土容许承载力R 表14轻便触探试验锤击数 N3 515202530容许承载力R(吨/米2)10141822粘性素填土容许承载力R 表15轻便触探试验锤击数 N63 510203040容许承载力R(吨/米2)8111315第15条 当基础宽度大于 3米或埋置深度大于1.5米时,从表515查得的容许承载力,应按 公式(7)修正。计算时,如基础宽度小于 3米按3米考虑,大于6米按6米考虑;埋置深度

    16、小于 1.5米按1.5米考虑。R 二R miB (B -3) miD p(D -1.5) (6)式中R-修正后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 (吨/米 2);R-按表415查得的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 (吨/米2);mB、mD-分别为基础宽度和埋深的承载力修正系数,按表 16采用;丫 -基础底面以下土的天然容重 (地下水位以下取水下浮重 )(吨/米3);B-基础底面宽度(米);丫 P-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容重 (地下水位以下取水下浮重 )(吨/米 3);D-基础埋置深度(米)。一般基础(包括箱形基础等)自室外地面起算。在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 土地面起算,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应从天然地面起算。对于

    17、地下室的内墙、内柱 基础,其埋置深度自室内地面起算,地下室外墙的基础埋深,可按下式确定:D =(DD2)/2 (7)D1-自地下室室内地面起算的基础埋置深度 (米);D2-自室外设计地面起算的基础埋置深度 (米)。基础宽度和埋深的承载力修正系数 mB、mD 表16土 的 类 别叫谶泥和谍逛忒土新近沉积粘性土蚯鮎土人工填土矗兀均大于9的一最粘性土01.0老粘性土和一般粘性土粘土、亚粘土 轻亚粘土0.30*51.52.0粉砂“坡砂(不包括狐混耳饱和哉在的稍密粉、堀砂 中砂.粗秒、隊砂和胖右土2,03卫2.54.0第16条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或按公式 (8)计算,但必须满足变形要求。R - Nb B

    18、 Nd pD NcC (8)式中Rs-地基土的承载力(吨/米 2),此时,允许地基内出现局部塑性变形;NB、ND、NC-承载力系数,应按表 17采用;B-基础底面宽度(米),当宽度大于6米时按6米考虑;D-同公式符号注释;承载力系数 NB、ND、NC表17内舉嘛仿申【尷】%QQ1.003.142a.oa1.123.3240+061.25趴即応汕I. 393,71S0.Ul.SS3.93300,18L曲4U712031.944.42ItC.395.17*肿13.36435*00130,32.725,31200.51S.DGS+56S2o+6i3M46,04240.903.S7G.i52&1.10

    19、山T6*9023K404.937t AO30L.90E537.95S22.50&越343-209.S364.208.Z5S.S73B5.509.U10 JO4V7P2D10.84Ul732c-内聚力(吨/米 )。注:粘性土的抗剪强度值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试验仪器和方法确定。如加荷速率较大时,宜用不排水快剪。一般可采用固结快剪,但应考虑在房屋和构筑物荷载作用下地基的固结程度。第17条 根据载荷试验确定容许承载力时,试验压板宽度不宜小于 50厘米。对低压缩性土取比例界限值为空许承载力,对中、高压缩性土取沉降与压板宽度之比为 0.02时所对应的压力为容许承载力。第18条对地下水位变动频繁和幅度较大

    20、地区,在确定容许承载力时,应考虑其影响。第三章基础埋置深度第一节一般规定第19条 基础埋置深度应按下列条件确定:一、 房屋和构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基础的型式和构造;二、 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三、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四、 相邻房屋和构筑物的基础埋深;五、 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第20条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应尽量浅埋,但一般不小于 0.5米。如上层地基土的承载力大于下层土时,宜利用上层土作持力层。第21条基础宜埋在地下水位以上,如必须埋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则应采取措施,以保证地基 土在施工时不受扰动。当基础埋在易风化软质岩层上,施工时应在基

    21、坑挖好后立即铺筑垫层。第22条在确定基础埋深时, 为保证在施工期间相邻原有房屋和构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基础埋深不宜深于相邻原有建筑基础。当基础深于相邻原有有建筑基础时,两基础间应保持一定 净距,其数值应根据荷载大小和土质情况而定, 一般取相邻两基础底面高差的 12倍。如上述要求不能满足时,应采取分段施工、设临时加固支撑、打板桩等施工措施。第二节冻土地基的基础埋深第23条地基土冻胀性类别按表 18分为不冻胀、弱冻胀、冻胀和强冻胀。第24条对于不冻胀土的基础埋深,可不考虑冻深的影响; 对于弱冻胀、冻胀和强冻胀土的基础最小埋深,可按下式确定:Dmin 二 Zmt _d式中Dmin-基础最小埋深(

    22、米);Zo-标准冻深(米),可按本规范第 25条确定;mt-采暖对冻深的影响系数,可按本规范第 26条确定;地基土冻胀生分类 表18土的名称天然含水世凉皓期间地下水At低于廉擁的凰 小距离(米)冻胀携別申砂、如秽不考虑不冻然W1.5届冻胀1,5G5冻胀1.5粘性土2*0不冻睢2-0帐胀2,02.0强冻蔽不旁虑注:表中碎石土仅指充填物为砂土或硬塑、坚硬状态的粘性土,如充填物为其他状态的粘性土时,其冻胀性应按粘性土确定。2表中细砂仅指粒径大于 0.1毫米的颗粒超过全重 85%的细砂,其他细砂的冻胀性应按粉砂确d-基底下容许残留冻土层厚度 (米),弱冻胀和冻胀的地基土可按图 1确定,对强冻胀地基土

    23、d=0。為叫LSO 10 LuO 気00 2.2ft 久 0 2 和 2.SO 3,00图1基底下容许残留冻土层厚度 (米)第25条标准冻深Zo,宜采用在地表无积雪和草皮等覆盖条件下多年实测最大冻深的平均值。 在无实测资料时,除山区外,可按图 2采用。对山区和该区未包括的地区,可按正式计算:Zo =0.28.5一7 -0.5(米)10C式中 工Tm-低于0C的月平均气温的累计值(取连续十年以上的年平均值 ),以正号代入。 第26条 采暖对冻深的影响系数 mt值可按表19确定。但在采暖期间室内月平均温度小于 或室内外高差大于 0.45米时,取mt=1.00 ;不采暖的建筑物,取 mt=1.10。

    24、第27条 冻深范围内地基由不同冻胀性土层组成时,基础最小埋深可按下列方法确定;一、当下层土冻胀性大于上层土时,最小埋深按下层土确定;图2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标准冻深线图采暖对冻深的影响系数 mt值表佃室内地面构造外墙中段外墙角端直接建在土上0.700.85用地龙墙架0.800.95注:外墙中段、角端按图 3划分,当外墙长度较小时,可按无中段考虑。图3外墙中段、有端划分示意(单位:毫米)二、当下层土冻胀性小于上层土时,最小埋深按下层土确定,但不得浅于下层土的项面。第28条在有冻胀性土的地区宜采用下列防冻害措施:一、 应尽量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地表排水良好和土冻胀性小的建筑场地。二、 在冻深和土

    25、冻胀性均较大的地基上,宜采用独立基础、桩基或砂垫层等措施。三、 为了防止施工和使用期间的雨水、地表水、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浸入地基,应做好排水设 施。在山区必须做好截水沟或在房屋和构筑物下设置暗沟,以排走地表水和潜水流,避免因基 础堵水而造成冻害。四、 对标准冻深大于 2米、基底以上为强冻胀土上的采暖建筑及标准冻深大于 1.5米、基底以 上为冻胀土和强冻胀土上的非采暖建筑,为防止冻切力对基础侧面的作用。可在基础则面回填粗砂、中砂、炉渣等非冻胀性材料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五、 当基础梁下有冻胀性土时,应在梁下填以炉渣等松散材料,并留 515厘米空隙,以防止 因土冻胀将基础梁拱裂。六、 外门斗、室外台阶和散水坡等宜与主体结构断开。散水坡分段不宜过大,坡度不宜过小, 散水坡下宜填以非冻胀性材料。七、 按采暖设计的房屋和构筑物,如冻前不能交付正常使用时,应对地基采取相应的过冬保温 措施。第四章地基计算第一节一般规定第29条 房屋和构筑物的地基计算,分为甲、乙两类:甲类-按容许承载力计算;乙类-除按容许承载力计算外,尚应进行变形验算。对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的构筑物 (如挡土墙等)以及建造在斜坡上的房屋和构筑物,尚应验算其稳定性。第30条当地基


    注意事项

    本文(tj71974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