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语文模块测试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

    • 资源ID:895542       资源大小:49.83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语文模块测试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

    1、高中语文模块测试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模块测试(人教新课标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玉簟(din)神妪(y) 奇葩(b)霰雪(xin)B聒噪(u) 鼎铛(chn) 羁旅(j) 诡谲(ju)C国殇(shn) 剽掠(pio ) 子嗣(s) 怙恶()D桎梏() 佝偻(lu) 垣墙(yun) 戏谑(n)解析:A葩p;C.怙h;D.谑xu。答案:B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绸缪凋谢廷掾怄心沥血 B逸豫跌宕寂廖面面相觑C留滞溽热阴霾轻歌曼舞 D修葺讫今凌厉切中肯綮解

    2、析:A怄呕;B.廖寥;D.讫迄。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上海对“美眉”“恐龙”“PK”等日渐泛滥的网络语言将发出“封杀令”。此举一出,石破天惊,即刻引起各方的广泛关注,舆论评价更是众说纷纭。B面对印尼发生的四十年来最强烈的地震和海啸,我们的救援工作一定要有宏观意识,避免目无全牛。C投资者在把握波浪脉络后还要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在起伏不定的股市中,唯有把握大势,波段操作,才能游刃有余。D面对即将喷薄而出的中国3G市场,各通信设备厂商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招数,期待在未来中国3G设备市场取得一席之地和更大的市场份额。解析:A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

    3、惊人。B.目无全牛:形容技艺纯熟精湛。D.喷薄而出:形容水涌起或太阳上升的样子,与语境不符。答案:C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骚”指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它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B“建安风骨”或称“汉魏风骨”,“风”偏重指精神气质,“骨”偏重指骨格形态,是指建安时代的作家摆脱了儒学的束缚,注意作品的抒情性,再加之处在战乱的年代,思想感情更常常表现为慷慨激昂。C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

    4、王昌龄、高适、岑参,田园诗派的孟浩然、王维、常建等。D“唐宋八大家”指“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韩愈、柳宗元。桐城派是清代散文流派,代表作家有方苞、归有光、刘大櫆、姚鼐等。解析:D归有光是明代唐宋派的代表作家。答案:D5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D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解析:A应为“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答案:A二、名句默写(8分,每空1分)6(1)_,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2)_,使我不得开

    5、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斜月沉沉藏海雾,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4)心非木石岂无感?_。(鲍照拟行路难(其四)(5)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杜牧阿房宫赋)(7)忧劳可以兴国,_。(欧阳修伶官传序)(8)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_。(王羲之兰亭集序)答案:(1)袅袅兮秋风(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3)碣石潇湘无限路(4)吞声踯躅不敢言(5)天生我材必有用(6)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7)逸豫可以亡身(8)不知老之将至三、诗词鉴赏(29分)(一)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回答78题。(10分)送柴侍御 王昌龄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

    6、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送魏二 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7有人认为“江风引雨入舟凉”的“凉”字用得绝妙,你同意吗?为什么?(5分)_答案:同意。送友人上船时,正是橘柚飘香的秋天,江风,冷雨,一个“凉”字,写的是身体感觉上逼人的凉意,更透露出离别时的心理感受。“凉”字,正是情景交融的结合点,表现了诗人送别友人时深深的伤感。8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有相同之处,请从“实”与“虚”的角度,任选一首进行鉴赏。(5分)_答案:送柴侍御:开头两句是实写送别所见所感,后两句用丰富的想象,写别后的景象,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其中蕴涵的是人分两地、

    7、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送魏二:开头两句是实写送别的情景,后两句为人虚构了一个凄清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时一轮孤月高照,两岸猿啼一声一声闯入梦境。诗人通过想象友人的旅夜孤寂,更好地表现了送别的伤感。(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10分)临江仙 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9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纵饮的醉意表现出来的?怎样理解他这份醉饮的豪兴?(5分)_答案:“复”字写出作者醉而复醒,醒而复醉的状态;回到寓所时,“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归来很晚,说明畅饮

    8、之久;“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蒙眬的情态,这样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这份醉饮的豪兴表现出词人风神潇洒的形象、旷达的态度和率真的个性。10“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5分)_答案:词人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入到无限的大自然之中。苏东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这两句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9分)小重山端午 (元)舒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

    9、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注】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11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_答案: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1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5分)_答案:手法:对比。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

    10、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四、古文阅读(3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19分)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生子咳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诃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

    11、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诃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诚不得已也!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掩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

    12、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共叔之死,母实为之;赵王之戮,父实使之。刘表之倾宗覆族,袁绍之地裂兵亡,可为灵龟明鉴也。(选自颜氏家训教子第二,有删节)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凡庶纵不能尔 尔:这样B宜诫翻奖,应诃反笑 翻:反而C当以疾病为谕 谕:劝告D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衅:涂抹解析:C谕:比喻。答案:C14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 B.C. D.解析:B项都作助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A项第一个“于”是介词,可译为“在”,第二个“于”也是介词,可译为“被”;C项第一个“也”是助词,句尾表语气,第二个“也”也是助词,句中表停顿

    13、;D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并列关系,第二个“而”是代词,可译为“你”。 答案:B15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A作者主张对孩子的教育应及早进行,即使没条件胎教,也要在“识人颜色,知人喜怒”时,“便加教诲”,而不能等问题出来才教育。B作者认为有些人不注意及早教育孩子,往往等子女骄横傲慢的习气已养成才去制止,父母树立不起威信,子女也会怨恨父母的管教。C作者认为赞誉孩子会给孩子带来灾祸,行鞭抽之罚是唯一的好方法,王大司马母魏夫人和梁元帝时一学士父亲教子之事就是明证。D本文针对当时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的一些误区,说明教育子女的重要性和方法。处处从孩子发展的角度出发,言辞恳切,极其

    14、感人。解析:C第一句错,另外,梁元帝时一学士父亲教育孩子证明的是教育孩子时不能一味溺爱。行鞭抽之罚也不是唯一的好方法。答案:C1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1)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3分)译文:_(2)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4分)译文:_(3)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3分)译文:_答案:(1)我看世上,父母不知教育而是一味溺爱子女的,往往不能这样。(2)又应该想一想勤于督促训诫子女的父母,难道他们愿意苛刻地虐待自己的骨肉至亲吗?(3)聪明漂亮的孩子,当然值得赏识喜爱;愚蠢迟钝的孩子,也应该同情怜悯。【参考译文】智力高超的人,不用教育就可以成才,智力低下

    15、的人,即使教育了也没有用处,智力正常的人,不接受教育就不明白事理。古时圣王有所谓胎教的方法:妃嫔怀孕三个月,就要搬到特设的住所去住,不看不该看的,不听不该听的,听音乐吃美味,都要依照礼仪加以节制。这些都要写在玉版上,藏在金柜里。王子从会笑时开始,担任他们的师保的人选已经确定好了,师保从那时起就对他们进行仁、孝、礼、义的教导。普通百姓纵使不能如此,也应当在婴儿懂得辨认脸色、明白喜怒之时,就加以教诲,叫他做时他才能做,不叫他做时他就不能做。这样等到再大几岁,便可省免打竹板惩罚。父母威严而不失慈爱,子女自然敬畏而有孝心。我看世上,父母不知教育而是一味溺爱子女的,往往不能这样。对子女的吃喝玩乐总是任意

    16、放纵,本应劝诫的反而褒奖,本应呵斥的反而一笑了之,等到子女懂事后,还以为按道理本该如此。待子女养成骄横傲慢的习气才去制止,即使把他们鞭抽棍打至死,也树立不起父母的威信,对子女的火气与日俱增,只能招致子女的一片怨恨,等到他们长大,终究要做出败坏道德之事。孔子所说的“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就是这个道理。俗话说:“教媳妇趁新到,教儿子要赶早。”这话真是中肯啊!一般人不去教育子女,并不是想让他们去犯罪;只是不愿看到子女因受责骂而脸色沮丧,不忍用荆条抽打子女,使其皮肉受苦。以生病打比方,子女生了病,父母怎么能不用汤药、针灸、薰艾等去救治他们呢?应该想一想勤于督促训诫子女的父母,难道他们愿意苛刻地虐待

    17、自己的骨肉至亲吗?实在是不得已啊!王大司马的母亲魏老夫人,品性非常严谨方正。王大司马在湓城时,做统领三千人的将领,年纪已过四十,但稍不称魏老夫人之意,老夫人仍然用棍棒教训他,正因如此,王大司马才成就了功业。梁元帝的时候,有一个学士,聪明有才华,从小被父亲娇宠,疏于管教。他若是有一句话说得很在理,他父亲就遍告过往的行人,一年到头赞不绝口;他若是有一件事做错,他父亲便为他遮掩粉饰,心里希望他能悄悄改掉。这个学士成年以后,凶暴傲慢的性情日益增长,终究因为说话不检点而触犯了周逖,被他杀掉,肠子都被抽出来,血被涂抹在战鼓上。人们喜欢自己的孩子,却很少能够做到一视同仁,从古至今,这种弊端很多了。聪明漂亮的

    18、孩子,当然值得赏识喜爱,愚蠢迟钝的孩子,也应该同情怜悯才是,那些偏宠孩子的父母,虽然是想好好爱他,却相反因此害了他。共叔段的死,实际上是由他母亲造成的;赵王如意被害,实际上是由他父亲促成的。刘表的宗族覆灭,袁绍的地失兵败,都可以像灵龟、明镜一样作为借鉴啊。(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19分)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 (清)龚自珍居礼曹,客有过者曰:“卿知今日之扬州乎?读鲍照芜城赋,则遇之矣。”余悲其言。明年,乞假南游,抵扬州,舍舟而馆。既宿,循馆之东墙步游,得小桥,俯溪,溪声欢。过桥,遇女墙啮可登者,登之,扬州三十里,首尾屈折高下见。晓雨沐屋,瓦鳞鳞然,无零甃断甓,心已疑礼曹过客言不实

    19、矣。入市,求熟肉,市声欢。得肉,馆人以酒一瓶、虾一筐馈。醉而歌,歌宋元长短言乐府,俯窗呜呜,惊对岸女夜起,乃止。客有请吊蜀岗者,舟甚捷,帘幕皆文绣,审视,玻璃五色具。舟人时时指两岸曰:“某园故址也”,“某家酒肆故址也”,约八九处。其实独倚虹园圮无存。曩所信宿之西园,门在,题榜在,尚可识,其可登临者尚八九处,阜有桂,水有芙渠菱芡,是居扬州城外西北隅,最高秀。南览江,北览淮,江淮数十州县治,无如此冶华也。忆京师言,知有极不然者。归馆,郡之士皆知余至,则大欢。有以经义请质难者,有发史事见问者,有就询京师近事者,有呈所业若文、若诗、若笔、若长短言、若杂著、若丛书乞为序、为题辞者,有状其先世事行乞为铭者

    20、,有求书册子、书扇者,填委塞户牖,居然嘉庆中故态。谁得曰今非承平时耶?惟窗外船过,夜无笙琶声,即有之,声不能彻旦。然而女子有以栀子华发为贽求书者,爰以书画环瑱互通问,凡三人,凄馨哀艳之气,缭绕于桥亭舰舫间,虽澹定,是夕魂摇摇不自持。余既信信,拿流风,捕余韵,乌睹所谓风嗥雨啸、鼯狖悲、鬼神泣者?嘉庆末尝于此和友人宋翔凤侧艳诗,闻宋君病,存亡弗可知。又问其所谓赋诗者,不可见,引为恨。卧而思之,余齿垂五十矣,今昔之慨,自然之运,古之美人名士富贵寿考者几人哉?此岂关扬州之盛衰,而独置感慨于江介也哉?抑予赋侧艳则老矣,甄综人物,搜辑文献,仍以自任,固未老也。天地有四时,莫病于酷暑,而莫善于初秋。今扬州,

    21、其初秋也欤?予之身世,虽乞籴,自信不遽死,其尚犹丁初秋也欤?作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有删节)【注】零甃(zhu)断甓(p):残墙碎砖。信宿:连住两夜。鼯狖(w yu):鼯,一种形似松鼠的动物。狖,长尾猴。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居礼曹,客有过者曰 过:拜访B审视,玻璃五色具 审:仔细地C余既信信,拿流风,捕余韵 既:既然D尝于此和友人宋翔凤侧艳诗 于:在解析:C既:已经。答案:C18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作者认为“客言不实”的一组是()(3分)卿知今日之扬州乎?读鲍照芜城赋,则遇之矣。晓雨沐屋,瓦鳞鳞然,无零甃断甓。归馆,郡之士皆知余至,则大欢。江淮数十州县

    22、治,无如此冶华也。填委塞户牖,居然嘉庆中故态。予之身世,虽乞籴,自信不遽死,其尚犹丁初秋也欤?A BC D解析:是客人所说的话;是郡里的人知道我来到这里,非常喜悦;是作者的身世状况。答案:B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写在京师的所见所闻。今日扬州正如鲍照芜城赋所写情景的说法,引起作者极大的关注和悲怆。这一段虽寥寥数语,但意蕴极为丰富,以下的观察、记叙、议论、感慨均由此生发。B文章写作者应请凭吊蜀岗,一路所见,故园酒肆,多依然如故,扬州“冶华”独领江淮,不减当年。C文章写士人、歌伎造访,亦引起联想而作今昔之比,作者虽已发现今昔之别,但也只能捕捉到昔时的流风余韵,并未发现如芜城赋所写的风雨飘摇、一片悲泣的凄惨现象。D作者由耳闻目睹,并且抚今追昔,想到以前看到的扬州情景,体验到扬州虽未败残,但已露衰落之迹,从而浮想联翩,联系个人身世,颇多盛衰之叹。解析:A文章开头并没有作者的所见。答案:A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有以经义请质难者,有发史事见问者。(4分)译文:_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语文模块测试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