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专题08 古代中国的经济备战高考历史之纠错笔记系列解析版.docx

    • 资源ID:8942350       资源大小:1,020.15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专题08 古代中国的经济备战高考历史之纠错笔记系列解析版.docx

    1、专题08 古代中国的经济备战高考历史之纠错笔记系列解析版 “(中国古代农业)尽量利用生产者自发地工作意愿来代替从上而下的监督工作,这里,家庭农场就发挥了特长,因为家庭农场靠家庭成员为劳动力骨干,具有最大最可靠的激励机制,只需最低限度的监督工作。”作者旨在说明A家庭经营方式的存在有其必要性B生产监督对小农生产至关重要C家庭农场有利于克服小农经济弊端D家庭经营是最有效的生产形式【错解】B或D【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结合材料理解小农经济的特点。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对农业生产带来的积极作用。B项是对材料的误读。D项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中没有与之对比的其他经营方式,因此

    2、D项是错误的。【正解】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根据材料中“家庭农场就发挥了特长,因为家庭农场靠家庭成员为劳动力骨干,具有最大最可靠的激励机制,只需最低限度的监督工作”可知,我国传统的家庭式的经营方式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生产监督对小农生产的重要性,故B项错误;材料分析的是家庭农场就是小农式的经营,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说明其他经营模式,因此不能得出家庭经营就是最有效的生产形式,故D项错误。易错点击通过该典例可看出,同学们不能很好地把握小农经济,复习备考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了

    3、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产生条件(1)生产工具:铁农具和牛耕。(2)生产关系: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3)农民自身: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4)政府扶持: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持小农经济。3特点(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2)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3)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4)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面对天灾人祸的脆弱性。4地位是封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年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5影响(1)积极影响有利于推动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技术,

    4、促进古代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繁荣发展。小农经济的稳定也保障了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和政治稳定。奠定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保障了中华文明的传承性和延续性。(2)消极影响小农经济具有较强的分散性、封闭性和落后性,这些特点使之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土地兼并的加剧,人地矛盾日益突出,而在小农经济下,人们只有通过对自然的过度索取来解决这一矛盾,从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即时巩固(2018届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宋代农学家陈敷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元代农学家王祯说:“凡人家营田,皆当量

    5、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明代农学家沈氏说:“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该材料主要表明从宋代到明代的农业生产中A人地矛盾的显现B精耕细作的传承C稻麦种植的减少D技术交流的增加【答案】B点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是高考常考点,精耕细作是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耕作方式,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等,在此基础上得出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等。易错点2 不能准确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北魏实施均田令,不仅把国有土地按桑田、露田名目请受登记,原有的私地在不变动所有权前提下,也按均田令规定进行了登记,充抵应受额。这表明A均田制下的土地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B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被取消

    6、C政府不再对私有土地的所有者授田D封建国有和私有土地制度并存于均田制范围内【错解】A或B【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结合材料理解均田制。错选A、B两项的原因是没有结合材料信息“原有的私地在不变动所有权前提下,也按均田令规定进行了登记,充抵应受额”,这一信息说明了土地私有的存在。【正解】D【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均田制。依据材料可知,均田制下登记的土地不仅包括以桑田、露田为名目的公田,还包括原有的私田,故D项正确。“原有的私地不变动所有权”,说明了土地私有制的存在,A、B两项错误。私有土地所有者将原有土地登记以“充抵应受额”,数量不足的,国家还要对其再授田,C项错误。易错点击古代中国土地制度

    7、演变的历程是重点知识,也是同学们学习过程中的易错易混点,复习备考时可从以下方面来把握:(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土地公有制)。(2)奴隶社会井田制(土地国有制)。西周时期,土地被划分成“井”字形方块,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井田制的基本特点:一切土地归国家所有(即属于周王所有)。周王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诸侯。在贵族受封的土地上,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主要包括地主土地私有制和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下,土地由地主经营,土地兼并是获得土地的主要方式;自耕农土地私有制下,土地由自耕农经营,规模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均

    8、田制。北魏到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数量,限制土地买卖。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这些措施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即时巩固学者韩养民认为,秦统一六国后,原来六国贵族的后裔成为豪强地主,到西汉中期以后,汉政权培植起来的地方大姓也逐渐加入进来。该说法能够成为一家之言的制度因素在于A王位世袭制取代了分封制B宗法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C井田制与土地私有制并存D地主土地所有制确立并发展【答案】D易错点3 不能准确区分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类型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

    9、习。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A重视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D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错解】A或D【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准确把握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材料强调的是古代官营手工业重视对工匠技术的培训学习,但并未体现对技术的研究和严密的制作工序,故A、D两项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正解】C【解题思路】材料体现了重视技术的传承,但是不能说明重视技术的研究,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对技术的垄断,故B项错误;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服务于皇室和官府,对生产技术人员注重技能培训,旨在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故C

    10、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而不是产品制作工序,故D项错误。易错点击该典例考查的是学生对官营手工业特点的理解,复习过程中需要准确把握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类型:中国古代手工业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在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垄断。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和小农经济的形成,开始出现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此后,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便成为封建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方式。古代手工业的多种经营方式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1官营手工业从西周到明代前期,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要地位。其特点是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集中优秀工匠进行生产,资金雄厚,生产范围广、规模

    11、大,分工细致,促进了手工业技艺的提高,其产品代表了中国古代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2私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此后因封建国家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长期处在夹缝之中,在曲折中发展。明中叶以后在许多领域超过官营手工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明朝中后期,拥有众多工人的大规模手工作坊或手工工场日益增多,并从中孕育出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3家庭手工业“男耕女织”式的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使用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上出售。从秦汉时期开始,“男耕女织”式的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形式渐趋稳定。家庭手工业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

    12、部分,一方面成为封建经济相对稳定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因其阻碍商品交换而成为新经济因素产生、发展的最大障碍。4关系(1)民间手工业的发展为官营手工业奠定了基础。(2)官营手工业在中国手工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由于其本身的封闭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间手工业的发展。即时巩固 (2018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模拟)据记载,清代初期的农户,“即竭终岁之耕,不足供二三月。”而“贫民业在纺织者,竭一日之力,赡八口而无虞”。据此可知当时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开始出现B农民纺织业利润丰厚生活富足C家庭手工业成为农民重要收入来源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答案】C易错点4 不能全面把握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

    13、代徽人“族人业无所就,令可治生理财。族中子弟不能读书,又无田可耕,势不得不从事商贾者,族众或提携之,或从亲友处推荐之,令有恒业,可以糊口”。这表明当时A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B血缘关系是商人集团的纽带C徽州地区的商业发达D重农抑商观念已经被打破【错解】A或D【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准确理解古代商业发展商帮的形成及特点。材料强调的是商人集团形成的因素是血缘关系,材料并未体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且明清才出现商帮,故A项是错误的。【正解】B【解题思路】区域性商人群体是在明清之际出现的,而材料中说的是宋朝,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族众或提携之,或从亲友处推荐之,令有恒业”可知血缘关系是商人集团的纽带

    14、,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并没有反映徽州商业发达,只反映了徽州人如何从商,故C项错误。重农抑商观念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故D项错误。易错点击从以上典例可知,同学们不能很好地把握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状况。复习备考时,需要从以下方面来理解:1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1)商业兴起:商朝人善于经商,后经商之人被称“商人”;春秋战国商业繁荣。(2)初步发展:秦汉至隋唐发展较艰难,但商业还是得到了发展。(3)繁荣时期:两宋、元朝商业的繁荣,明清时期出现“商帮”。2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发展;先定时、定点,后打破时空界限。(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为

    15、主,后以农副产品、手工业品为主。(3)交易媒介的变化:最初是物物交换,后出现一般等价物,再后来货币固定为金银。北宋时还出现了纸币交子。(4)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以地缘为纽带的业缘组织。3特点(1)商业起源较早,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2)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3)商业活动不断打破地点和时间限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4)历代政府采用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发展缓慢,虽取得发展和繁荣,但始终是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商人始终没有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5)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明清时渐趋萎缩。即时

    16、巩固(2019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有学者指出,古代城市修建的外在空间形态受王权至上的权威严格限制,然而这种权威却难以制衡人性的内在力量,人们往往不自知地在有限的城市空间中攫取无限的终极价值关怀。下列选项中最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城市手工业发展B坊市界限的突破C工商业市镇的兴起D草市夜市的出现点睛:宋代以前,政府对城市及交易场所“市”的管理较为严格,坊市制度较为严格,宋代开始“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直接监管,“草市”具有较完备的餐饮服务设施。这些都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答案】B易错点5 不能全面理解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下列材料

    17、,据此可知,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最准确的是南方北方朝代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宋代112247606296624296371A中国古代南北经济趋于平衡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中国古代南方经济得到初步开发D中国古代北方经济发展缓慢【错解】A或C【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对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把握不到位,不能结合材料信息进行有效解读。江南经济得到初步开发、南北经济趋于平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材料反映的是从西汉到宋的历史,故A、C两项都不正确。【正解】B【解题思路】从图表数据看,西汉时

    18、期北方人口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远远超过南方,唐代,南方人口占全国户口数比例已经超过北方,到了宋代,南方人口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远远超过北方。说明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人口随之增长,宋代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南方人口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远远超过北方,故B正确;A不符合史实;C与材料信息不符;北方户口数占全国户口数比例减小,不能反映中国古代北方经济发展缓慢,排除D。易错点击全面理解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朝代表现特征魏晋南北朝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江南得到初步开发中唐以后南方经济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赶上北方南北经济总量基本持平南宋时

    19、期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经济重心南移完成2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特征(1)经济重心的南移伴随着北方人民的南迁。(2)南移趋势往往在封建割据、战乱时较为突出。3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1)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元明清时期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南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的转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人口迅速膨胀,导致我国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3)对文化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也使许多文人学者随之南迁,

    20、客观上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4)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北方人民的南迁,使少数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民族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5)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过度开发,如放火烧荒、围湖造田等,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即时巩固三国时期吴国以一隅之地与中原的曹魏相抗衡。东晋和南朝政权也都以半壁江山与北方各政权对峙。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维持了这种局面的长期存在。材料反映出A南北经济发展处于平衡的状态B南北对峙阻断了经济文化交流C北方社会安定有利于恢复生产D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已经出现【

    21、答案】D易错点6 不能正确理解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宋太宗时规定:“自今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当算之物,令有司件析颁行天下,揭于板榜,置官宇之屋壁,以遵守焉。”这表明当时A统治者逐渐放弃了“抑商”政策B商人政治经济地位得到较大提升C统治者以立法手段规范商业行为D官商勾结现象得到有效的遏制【错解】A或B【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准确理解材料。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对商业进行有效地管理,但放弃“抑商”政策与所学史实不符,材料也未体现商人地位的提升。【正解】C【解题思路】材料信息可知,统治者强调商税征收范围及数量,法令条款详细,以防范官员侵犯商人的合法利益,说明统治者以立法手段规

    22、范商业行为,故选C项。材料强调政府立法确保商人权益,既不等于放弃“抑商”政策,也不等于商人政治经济地位有较大提高,故A、B两项错误。官商勾结现象在材料中未反映,排除D项。易错点击全面理解重农抑商政策(1)概念重农抑商政策是战国以来中国历代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即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2)实行的原因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通过发展农业,专制主义王朝可以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还有利于社会稳定,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统治者认为,工

    23、商业的发展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带来种种社会问题。(3)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主要表现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商业为末。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4)影响积极影响: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积极作用。消极影响:a抑商的结果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使土地高度集中,农民破产流亡,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激化了阶级矛盾,造成农民起义不断爆发;b到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而统治阶级依然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违反了经济发

    24、展的客观规律,导致了国家落后。即时巩固(2018届湖北黄冈模拟)下表是摘引自古代史书中有关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些历史叙述。据此可得出的共同结论是出处论述汉书文帝纪“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汉书元帝纪“以三辅、太常、郡国公田及苑可省者,振业贫民。赀不满千钱者赋贷种、食”;“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赋”后汉书杜诗“迁南阳太守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A汉代区域农业发展不平衡B汉代政府推行轻徭薄赋C汉代手工业技术获得发展D汉代政府实施重农政策【答案】D【记忆

    25、点一】全面理解自然经济与小农经济1区别(1)自然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它的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其生产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了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2)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经济的基本形式。其本质属性是以个体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小农经济随着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变化,具有三种社会属性:封建小农经济、资本主义小农经济和社会主义小农经济。随着社会属性的变化,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的联系逐步加深。2联系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存在共

    26、性,即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3正确看待不同时期的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1)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经济形态主要是自然经济。(2)在封建社会中,小农经济属于自然经济的范畴,并贯穿于封建社会的始终。(3)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小农经济,已经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它们生产的产品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更多的是满足市场的需求。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小农经济被农业合作社代替。(4)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一家一户为单位进行生产和经营,虽然其本质上仍属于小农经济,但其性质不同于以往的小农经济。现在的小农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的小农经济。【记忆点二】中国古代土

    27、地制度演变的原因(1)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大量荒地被开垦,私田出现。(2)鲁国按亩纳税,促使土地由国有向私有转变。(3)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地主阶级统治,推动各国变法。(4)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5)生产力的发展是古代中国土地演变的根本因素。【记忆点三】古代中国手工业1古代中国手工业类型(1)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业为代表,作为农户的副业,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2)民营手工业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兴起,明代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并产生雇佣劳动关系。(3)官营手工业历程夏、商、西周时期,手工业全部由官府垄断,“工商食官”

    28、;春秋时期继续发展;西汉时将最有利可图的行业收归官办。代表了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最高水平,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工官”制度(官营手工业制度)使得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技艺的传承也具有封闭性,往往导致技艺失传。(4)古代三种手工业的地位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并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民营手工业自明代中叶以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表现在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2古代中国手工业特点(1)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日益细化,生产技术不断进步。(2)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工场手工业。(3)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

    29、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4)手工业生产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发生相应变化。(5)生产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外、享誉世界。【记忆点四】古代城市的发展1古代城市发展的特征总体趋势:严格限制阶段(从周至唐)放宽限制阶段(宋至明清)。(1)从周至唐市坊分开,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扬州和成都成为唐后期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2)宋元坊市界限被打破,突破了时间、地域限制。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夜市、晓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海运的兴盛带动了我国沿海一大批港口城市的兴起,促进

    30、了对外贸易的发展。(3)明清时期:商业活动繁荣,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城市的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增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逐渐减弱。2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1)从城市功能上看,先秦至唐代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唐代以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2)从城市的商业活动来看,政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由限制到逐渐放松。(3)从城市数量和规模来看,唐代开始,商业城市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至明清时期,出现了大批工商业城镇。(4)从城市分布上看,城市的区域分布与经济重心转移紧密相联,明清时期,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都分布在江南地区。【记忆点五】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转移1原因(1)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2)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3)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4)南方政权的重视。(5)政治中心南移的影响。2历程(1)奠基:先秦、秦汉时期先秦、秦汉时期,江南地区的社会生产比黄河流域落后,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春秋战国时期,南方曾经出现了楚、吴、越等强国,南方的诸侯国已经对江南一些地区有所开发,


    注意事项

    本文(专题08 古代中国的经济备战高考历史之纠错笔记系列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