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概说.docx

    • 资源ID:8939703       资源大小:394.61KB        全文页数:3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概说.docx

    1、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概说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讲稿绪论: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概说一、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发展历程(一) 从曹操到李后主,时间跨度近800年:汉献帝刘协初平元年( 190,袁绍率关东义师讨董,曹操为诸侯之一)宋太宗赵匡胤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国除,南唐后主李煜被毒死) 。(二) 文学史发展分期表:190265建安文学、正始文学265420西晋文学、东晋文学420589南北朝文学581618隋代文学618712初唐文学712755盛唐文学755826中唐文学826907晚唐文学907978五代文学二、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发展诸因素(一)寒士之不平与士族之优游1. 门阀氏族

    2、的产生为了压制贵族,造成绝对王权,先秦时期君主们都提拔了不少自由平民和低级贵族参加到官僚政府机构。春秋、战国之际,“竹帛下庶人”(章太炎检论订孔上 ),列国诸侯更是大力提拔“士”作为官僚机构的骨干,世卿自此而坠。两汉的所谓布衣卿相,也是这种情况下的产物。汉武帝以后,独尊儒术,官僚多以经术起家,致身通显。他们不但授徒讲学,门生弟子千万,形成一种利益集团和社会力量;而且子孙往往绍继家学,也必然造成累世公卿的情况。大家族如弘农杨氏、汝南袁氏等在东汉时就已经逐渐出现了。过去“每寻前世举人贡士,或起畎亩,不系阀阅”(后汉书章帝纪建初元年(76)诏),自东汉后期开始“选士而论族姓阀阅”(仲长统昌言),“贡

    3、荐则必阀阅为前”(王符潜夫论交际篇),“以族举德,以位为贤”(潜夫论论荣篇)了。(阀阅:古代仕宦人家自序功状而树立在门外的柱子。玉篇門部:“在左曰阀,在右曰阅。” 后来又叫棂星门。与明清时期贵宦人家的功德牌坊功能相似。)曹魏初期,实行九品官人法,州郡大小中正皆由当地著姓士族担任,九品的定评,自然操纵在他们的手中,于是官品的升降,大都凭借“世资”,久而久之,更造成了“公门有公,卿门有卿”(晋书文苑王沈传),“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卿,无仕进之路”(二十二史札记)的情况。所以,曹魏以后,世族势力更加发展。如颍川荀氏、颍川陈氏、东海王氏、河东裴氏均在魏晋南北朝为世“冠冕”。后来琅邪王氏、陈郡谢

    4、氏,俱为江左“盛门”。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自北朝至隋唐,也是“衣冠”连绵不绝,累世富贵。2. 门阀制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1)寒士的不平之音、进取之心门阀制度阻塞了庶族寒门的仕进之路,才高寒士自然心怀不平:“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左思咏史其二)“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鲍照拟行路难其六)一有机会,他们就积极进取。尤其是隋唐之际设立的科举制,渐开寒士仕进之门,“四杰”、陈子昂、李白等初盛唐诗人表现出高昂的政治热情。庶族寒士的作品尤其是述怀诗、言志诗往往“质胜于文”。但是他们的性格也常遭“褊急”、“躁进”之讥。

    5、盛唐诗歌高潮可以说是庶族寒士人格完善与诗风成熟后的伟大成果。(2)士族文学的优游闲逸之风魏晋南北朝诗人大多出身士族,可以依其门第“平流进取,坐致公卿” (南齐书褚渊王俭传论),所以他们无论入仕前还是入仕后,都能保持优游、闲雅的心态。他们的文学创作呈现出游戏化、精致化的倾向: 题材上:宴饮诗、山水诗、田园诗、咏物诗; 技巧上:辞藻的华丽、声律的讲究、描写的精细; 风格上:或雅正典丽,或高远闲淡,或绮艳力靡。 在表现内容、文学形式、创作技巧上为中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少贡献。(二)乱时之哀歌与盛世之吟唱1. 分裂、统一,分裂、再统一,又分裂的时期:汉末战乱,诸侯纷争,三国鼎立,西晋短暂统一50年左右

    6、;晋室南渡后,直至隋灭陈,中间分裂270年左右;隋唐统一290年,五代十国又分裂50多年。2. 战乱对文学创作深度的影响: “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刘勰文心雕龙时序)这一时期发生的大战乱:汉末战乱、五胡乱华、侯景之乱、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兵祸起时,生灵涂炭,士人在颠沛流离之中,写出了不少凄怨悲怆的反映现实的“诗史”作品,如王粲的七哀诗、曹操的薤露行、蔡琰的悲愤诗、鲍照的芜城赋、庾信的拟咏怀诗、哀江南赋、杜甫的“三吏”、“三别”等新题乐府、韦庄的秦妇吟等。另外,对生死问题的思考、对统一的渴望也成为战乱时期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主题。3. 升平之时文学创作的稳步发展:“圣

    7、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 (李白古风其一)文学创作的发展和繁荣离不开安定的社会环境。明时盛世,士子积极进取,作品基调大多乐观,对形式、技巧的探讨也从容、精致。曹魏邺下文人集团形成了中国中古文学史上的第一次繁荣;南北朝时期汉族士子偏安江左250年左右,文学创作和理论建设稳步发展;初盛唐诗人躬逢明时,诗歌创作达到高潮;中唐时期,社会相对稳定,诗文创作和理论探讨取得了丰硕成果(三)遗世之高趣与济世之热情从汉武帝定儒学于一尊,两汉士子以之作为立身行事的规范,东汉征辟、察举的“清议”重点也是以名教为依归,看士子是否“经明行修”。东汉后期“党锢之祸”发生,

    8、很多人“破族屠身”。黄巾起义更是打破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儒学地位急剧下降。一些士子隐避乱世,“或隐居以求其志,或回避以全其道”(后汉书逸民传)。 正始时期,何晏、王弼祖述老庄,认为“无”为万有之本。魏晋之际,尤其是“高平陵事变”后,“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晋书阮籍传)。阮籍、嵇康在政治高压下,主张达生任性,或“越名教而任自然” (释私论), “非汤武而薄周孔”(与山巨源绝交书),或“飘摇于天地之外,与造化为友” (大人先生赋)。但是更多的名士则在名教与自然之间、出世与入世之间,找到了一条最省事、最安全的方式、崇尚富贵奢靡,追求潇洒风流, “身名俱泰”(世说新语汰侈篇石崇语)。所以西晋文坛既

    9、有玄言诗,又产生了一些山水宴集的诗文。南渡之后,士人们在偏安之中,流连于山水、田园之间,沉迷于书法、绘画和音乐之中,心境宁静潇洒,诗风清新自然。初盛唐时,李氏崇尚道教,禅宗思想也开始流行。文士们或“以隐求仕”,走“终南捷径”,或“遍干诸侯”,希望为帝王师,都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和较为独立的人格。所以,无论是唐代的山水田园诗还是干谒言志诗,大多显得清俊秀逸,风神朗洁。然而,无论是魏晋名士、南朝隐逸诗人,还是盛唐高士幽人,都没有能够完全摆脱先秦儒家思想的影响。阮籍、嵇康反对的是伪名教,陶渊明一生都是“猛志固常在”(读山海经),时有济世之思。盛唐王、孟等人隐不避世,功名意识未泯。李白虽说是“凤歌笑孔丘”

    10、(庐山谣),但也不反儒,每每在失意之时以孔丘自比,政治观念上服膺儒家的理想主义。总之,儒、道、释三教,仍是魏晋南北朝大多数士子的安身立命之本。 仁爱意识、济世情怀、独立精神、高洁人格都使他们的作品具有恒久的精神魅力。(四)歌辞音乐美与徒诗语言美上古时期,诗、乐、舞三位一体。诗经中的相当多作品是配合音乐和舞蹈的,或在诞生之初即为民间歌谣,或系贵族、文士为宴饮、祭祀乐舞所作。 “南”、“风”、“雅”、“颂”的分类,和音乐的调式、风格密切相关。楚辞显系战国后期楚歌之辞。汉乐府中既有民间歌谣,也有宫廷乐师李延年、文人司马相如等人新造的声辞。“古诗十九首” 绝大多数亦系乐府歌辞。朱乾乐府正义云:“古诗十

    11、九首,古乐府也。” 余冠英乐府诗选序认为:“所谓古诗,本来大都是乐府歌辞,因为脱离了音乐,失掉标题,才被人泛称做古诗。” 汉末建安时期,三曹七子等人模仿汉乐府创作了大量乐府歌诗,曹操的作品“被之管弦,皆成乐章”(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乐舞主要是靠音乐的旋律、乐器的演奏、舞蹈的姿容、歌辞的内容、歌者的演唱感染观众,歌辞本身的语言艺术并不占主要地位。篇幅结构、章句安排多由所配的乐舞的音乐性决定。各章歌辞虽有韵脚疏、密之分,词语雅、俗之别,但求 “唇吻流利”,不必雕章琢句。随着汉代音乐的失传,魏晋以后“不备管弦”的徒诗越来越多。三曹之中,曹操乐府诗比例最高,曹植最少。对诗歌语言艺术的讲究恰恰是

    12、从曹丕、曹植开始的。这种讲究不仅体现为“词采华茂”(钟嵘诗品评曹植诗),更体现为对诗歌文本音韵美的自觉探求。随着魏晋宋齐人们对汉字声、韵、调的认识的加深(魏李登声类、晋吕静韵集、南朝夏侯詠四声韵略等),齐永明年间沈约、谢朓等人“文章始用四声,以为新变”(南史庾肩吾传)。此后,文人诗不仅在声律上日趋讲求,最终在唐代发展为格律谨严的近体诗,而且在词藻的雕琢、章句的安排、表现的精致、情韵的感人等方面,也臻于极致,成为真正的语言艺术。词在唐五代同样经历了类似的由音乐文学到语言艺术的发展过程。第一讲:建安文学一、建安时代特征(1)社会动荡的时期建安是东汉献帝的年号,从公元196年至220年。但文学史上的

    13、建安时期指的是汉末魏初,并不局限于这27年。这一时期,东汉帝国在黄巾大起义的打击下名存实亡,形成了诸侯割据的局面。经过激烈的军事斗争,曹操逐渐统一了北方,与此同时,吴、蜀分别占据东南和西南,形成三方并峙。公元220年曹丕代汉,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2)思想解放的时期社会的动荡和剧变,使得汉代的政治大一统和思想大一统同时瓦解,思想界异端崛起,观念自由解放: “近者魏武好法术,而天下贵刑名;魏文慕通达,而天下贱守节。” (晋书傅玄传) 老、庄、名、法、兵等各家思想重新活跃起来。(3)文学自觉的时期文士从凝固僵化的社会秩序中挣脱出来,开始以进取、务实的姿态,追求建功立业,拯济天下。事功不朽与文章

    14、不朽同为建安文人追求的人生理想,文学乃脱出两汉经学的桎梏,进入自觉的时代。 “若乃不忘经国之大美,流千载之英声,铭功景钟,书名竹帛,斯自雅量,素所蓄也,岂与文章相妨害哉!”(杨修答临淄侯笺)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典论论文)二、建安诗坛的空前繁荣(一)概观建安诗人群体主要是曹操父子和围绕在他们周围的文士,有“三曹”、“七子”和蔡琰等。建安前期,文士们分散各地,饱受汉末战乱之苦。曹植在事后云: “昔仲宣独步于汉南(王粲在襄阳依刘表), 孔璋鹰扬于河朔(陈琳在冀州任袁绍记室) , 伟长擅名于青土(徐干居北海郡) ,公干振藻于海隅(刘桢东平人) , 德琏发迹于此魏(应玚辟为曹操丞

    15、相掾属), 足下高视于上京(杨修在许昌) 。” (与杨德祖书) 他们的创作则以描写战乱、表现忧患意识为主,如阮瑀驾出北郭门行、王粲七哀诗、曹操的薤露、蒿里等,都充溢着慷慨悲凉之气。随着曹操霸业的不断扩展,文士们纷纷投身曹魏阵营,来到邺城。建安末年,“邺下文人集团”正式形成。这个文人集团的规模前所未有:“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钟嵘诗品总论)这个文人集团的领袖是曹操,核心是曹丕、曹植兄弟。由于地位和心态的变化,他们诗歌中的忧患意识大为减少,代之以建功立业的昂扬激情。同时,贵游、宴饮之作空

    16、前增多,逞词使才色彩很重。总之,建安时期既产生了一批愍乱忧世、慷慨悲凉的“诗史”式作品,又出现了不少追求功名、乐观向上的盛世之作,形成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创作高潮。(二)曹操及其诗歌创作1. 曹操生平:曹操(155-220),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县谯(今安徽亳县)人,出身于宦官家庭。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但后来的小说和戏曲经常把他描写成奸雄。他采取打击豪强、抑制兼并等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政策,同时不拘一格、唯才是举,逐步统一了北方。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曹丕典论自叙),“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元稹元氏长庆集卷五六)。 其诗今存24首,皆为

    17、乐府歌辞。或叙事抒怀,或写景抒情,大多表现出“一匡天下”的雄心抱负,诗中洋溢着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胸襟和气概。钟嵘评其诗云:“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卷下)敖陶孙谓:“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诗评)刘熙载亦云“曹公诗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建安诸子未有其匹也。”(艺概诗概)曹操诗文在汉魏文学的转折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2. 诗歌选读:(1)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题解:蒿里,本为山名,相

    18、传在 泰山 之南,为死者葬所。因以泛指墓地,阴间。汉书广陵厉王刘胥传:“蒿里召兮郭门阅,死不得取代庸,身自逝。” 颜师古注:“蒿里,死人里。” 此诗与薤露行同属相和歌相和曲,原系汉代丧歌。“薤露、蒿里,并丧歌也。田横自杀,门人伤之,并为悲歌,言人命如薤上之露,易 晞灭也;亦谓人死魂魄归乎蒿里,故有二章。至李延年乃为二曲,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呼为挽歌。”(崔豹古今注曹操早期征战时所作,典型的 “鞍马间为文”作品。同时期、同题材的作品还有薤露行、苦寒行、却东西门行等,均表现了汉末之乱和征战之苦。 曹操用乐府旧题写汉末时事,薤露行自汉灵帝任人不良写到董卓入洛作乱,此篇续

    19、写初平九年(190)关东群雄联合讨董,至军阀混战止。感情悲伤,新辞与原曲风格相合。内容和艺术赏析:前十句语言凝练,大笔勾勒了一幅历史画卷,展现了人心由合到离的变化过程,寓爱憎褒贬于其中。中四句先用白描手法,近景远景交叉推移,描绘了一幅战乱中满目疮痍的凄惨景象。最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感情强烈,全诗在悲怆愤懑的情调中戛然而止,令人唏嘘哀叹。全诗直陈史实,悲情流宕,既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又具有深厚同情心和人本精神。古人诗评:“借古乐府写时事,始于曹公。”(沈德潜古诗源卷五) “此用乐府题,叙汉末时事。所以然者,以所咏丧亡之哀,足当哀歌也。薤露哀君,蒿里哀臣,亦有次第。” (方东树昭昧詹言) “汉末实

    20、录,真诗史也。”(钟惺古诗归卷七(2)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注释: 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写一个女子对恋人的悠长思念。曹操此处直引前两句,不仅恰切地表现了对贤才的思念之情,也暗含子衿后两句之意,企盼对方的回应。意旨深曲,耐人寻味。 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

    21、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 据仪礼、左传,知鹿鸣本是君宴飨群臣嘉宾时所演唱歌曲,后来推广到乡人饮酒仪式中。曹操此处援引前四句 ,既合当时情境,又暗含希望贤士英才献计献策、共成大业之意。 “慨当以慷”,就是慷慨,感叹。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文选陆机门有车马客行:“慷慨惟平生,俛仰独悲伤。” 李善注引说文:“慷慨,壮士不得志于心。”曹操秋胡行:“不戚年往,忧世不治。”他并非悲伤年华流逝,生命末日将临,而是忧思天下尚未恢复太平,统一大业尚未完成。题解:短歌行,属汉乐府相和歌平调曲。因其声调短促,故名。多为宴会上唱的乐曲。罗贯

    22、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之时,曹操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歌辞就是这首短歌行。后人对这首诗的主旨有多种说法:唐人元兢乐府古题要解云: “魏武帝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晋陆士衡置酒高堂,悲歌临觞,皆言当及时为乐。”罗贯中说此诗系“诗谶”,“乌鹊南飞”诸句,预示了曹操赤壁之战的失败。张玉榖古诗赏析卷八谓:“此叹流光易逝,欲得贤才以早建王业之诗。”陈沆诗比兴笺卷一亦云:“此诗即汉高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内容和艺术欣赏:以旧题写新旨。全诗通过宴饮娱宾的歌咏,倾吐了诗人思贤、敬贤和网罗天

    23、下英才、重整乾坤的雄心壮志。兼用比兴、典故,意旨时隐时显,表达巧妙得体。每八句形成一开一合的诗意单元,感情激荡,抑扬有致,起伏不平,回旋上升,曲终奏雅,达到高潮。堪称建安抒情诗中的佳构杰作。清人朱嘉徴云:“魏公一生心事,吞吐往复。满口道不出。末四句略尽。”(乐府广序卷八)(3)薤露行惟汉二十二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4)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24、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题解:步出夏门行,属汉乐府相和歌瑟调曲,古辞多写升仙得道之事。夏门为汉代洛阳西北的城门,魏晋称大夏门。沈约宋书乐志载晋荀勗配乐的步出夏门行有“艳”和四“解”,此为第一解。 曹操此篇借古题写时事,作于建安十二年(207)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经碣石山时。诗人登山远望大海,心潮澎湃,不禁吟咏抒怀,表现其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内容及欣赏:触景生情,诗思腾涌;景中融情,气韵沉雄;写景摹物,境界壮阔;胸怀天下,叱咤风云。“直写其胸中眼中,一段笼盖吞吐气象。”(钟惺古诗归卷七)我国最早一首完整的山水诗(三)曹丕及其诗歌创作1. 曹丕生平曹丕(187226),字

    25、子桓,曹操次子,卞氏所生。因异母兄曹昂战死。建安二十二年(217)立为魏太子。建安二十五年(220)代汉即帝位。在位六年,病逝。 谥曰文,有魏文帝集。其诗现存40余首,有征伐诗、公宴诗和客子思妇诗,后者模拟乐府,“代人立言”,描写男女爱情和离愁别恨,为其擅场。清人沈德潜云:“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要其便娟婉约, 能移人情。”(古诗源卷五)情韵清婉,文辞清丽,体现着建安诗歌渐开“骋词之风”、“益尚华靡”的发展趋势。 典论论文是中国古代第一篇文学批评论文,主要观点有“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等,对当时文学创作和

    26、后世文学理论的发展影响甚大。2. 诗歌选读(1)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题解:燕歌行属汉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燕是北方边地,自汉末魏初辽西为慕容所居,地远势偏,征戍不绝,故常用来描述征夫怨妇的离别之情。曹丕燕歌行共存两首,此为其一,写一个独守空房的妻子,秋夜思念远方作客的丈夫,悲秋诗、思妇诗中典范作品,为人千古传诵。内容和艺术赏析:游子思妇的传统题材,写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27、融汉乐府古辞中的习见语辞及意象于诗中,自出机杼,情景交融,浑然天成。如“秋风”、“天气凉”、“草木摇落”、“霜露”、“燕归”、“雁南翔”、“琴声”、“清商”、“月”、“星汉西流”、“牵牛织女”等。语言清丽,情致委婉。句句用韵,音节和谐。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思妇题材的创作影响深远。六朝人用燕歌行为题仿作者有陆机、谢灵运、谢惠连、萧绎、萧子显、王褒、庾信等,然均无出其右。 “后人仿此体多不能佳,往往以粗直语杂其间,失靡靡之态也。”(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五)“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 王夫之薑斋诗话卷下)汉乐府闺怨、离别诗中相似意象和诗境:秋风萧

    28、萧愁煞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 (汉乐府古歌)荡子游不归,空床独难守。(古诗十九首其三)上有弦歌声,声响一何悲!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古诗十九首其五)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其十)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慄。愁多苦夜长,仰观众星列。 (古诗十九首其十六)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还。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古诗十九首其十九)(四)曹植及其诗歌创作1. 曹植生平曹植(192-233)字子建。曹操第四子,与曹丕同为卞氏所生,封陈思王。因富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

    29、,后失宠。建安十六年(211)年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214年)改为临淄侯。曹丕称帝后,他受到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和改换封地。曹丕死后,其子曹睿即位,曹植曾几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愿,最后忧郁而死,年四十一岁。曹植的生活和创作,以曹丕即帝位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作品写社会动乱和自己的抱负,诗的基调开朗、豪迈。如白马篇、送应氏等。后期作品则反映其所受压迫的苦闷心情,抑郁愤懑。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炼而词采华茂,比较全面地代表了建安诗歌的艺术成就,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影响。他的洛神赋抒情优美,富于神话色彩,影响甚大,是建安时期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品。“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30、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呜呼!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 (钟嵘 诗品卷上)2. 诗歌选读: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 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 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 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 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 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弃身锋刃端, 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题解:属汉乐府杂曲歌齐瑟行,以开头二字名篇。诗题又作游侠篇。此诗为曹植早期之作,塑造了一个武艺精熟的爱国壮士的形象,歌颂了他为

    31、国献身、视死如归的高尚精神,寄寓了作者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此寓意于幽并游侠,实自况也。子建自试表云:昔从武皇帝,南极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伏见所以用兵之势,可谓神妙。而志在擒权馘亮,虽身分蜀境,首悬吴阙,犹生之年。篇中所云捐躯赴难,视死如归,亦子建素志,非泛述矣。”(清人朱乾乐府正义卷十二)内容和赏析:起调浏亮,喷薄而出。设问作答,宕开一笔,气势变化,富于波澜。连用对句,巧置动词。比喻贴切,详略得当。全篇铺排渲染,发扬蹈厉。慷慨激昂,气贯如虹。题材、语辞虽取自汉乐府,而诗境超迈远甚,对后世边塞诗、游侠诗影响甚巨。 “子建名都、白马、美女诸篇,辞极赡丽,然句颇尚工,语多致饰。视东西京乐府,天然古质,殊自不同。”(胡应麟诗薮内篇卷二)“子建既擅凌厉之才,兼饶藻组之学,故风雅独绝,不甚法孟德之健笔,而穷态尽变,魄力厚于子桓。”(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六)


    注意事项

    本文(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概说.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