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熊召政先生在第二届东西方经济文化高峰论坛上的讲话.docx

    • 资源ID:8938410       资源大小:26.26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熊召政先生在第二届东西方经济文化高峰论坛上的讲话.docx

    1、熊召政先生在第二届东西方经济文化高峰论坛上的讲话汉语的世界熊召政先生在“第二届东西方经济文化高峰论坛”上的主旨演讲(选自一叶)【编者按】在“第二届东西方经济文化高峰论坛”上,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湖北省文联主席、文史研究馆馆长熊召政先生给大家带来一场兼具文学意韵与历史苍茫感的主旨演讲“汉语的世界”。熊先生认为,人类踏着语言铺设的道路走向了文明,一种语言反映出一套独特的逻辑与思想;语言的传承与演变有着流沙亦无法带走的历史痕迹。汉语的多样性与灵活性,正是中西交汇、中华文明有容乃大的结果。但他同样表达了自己对网络语言爆炸式发展的担忧,我们的语言生态是否正在遭受破坏?一旦古今乖隔,我们是否就只剩下

    2、怀古的乡愁?本文选自海航经济研究院文化研究所的定期产品一叶第2期,谨供全体干部员工参考、学习。一、没有语言我们的文明不复存在几乎从童年开始,我就对语言充满好奇,比如说,我的家乡的语言中没有“ei”这个韵母,凡是读“ei”这个韵母时,都读“i”,如是,梅花读成“mi”花,倒霉读成倒“mi”,每天读成“mi”天。而不到两百公里的另一个县恰恰相反,他们的口音中将韵母“i”统统读成“ei”,于是,大米变成了大“mei”,毛笔变成了毛“bei”,七变成了“cei”。我常常想,这些可笑的读音是怎样形成的?长大之后,我走过的地方越来越多,听到各种不同的口音,更觉得有趣了。中国人使用同样的汉字,却发出不同的声

    3、音。用闽南话、潮州话与陕西话、东北话读一首唐诗,那声音的差异之大,让你无法相信他们在念同一个汉字。由此再扩展到不同的语言,便会发现两种不同的语言,它们永远只能接近而无法完全沟通。人类的语言,诸如英语、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还有我们的汉语,都是最优秀的语言,它们成为联合国颁布文件或法律条文中的官方语言。在这些语言环境中,诞生了难以数计的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与文学家。因为这些语言,人类的文明达到了值得我们骄傲的高度。很早以前,我看到一篇文章,讲到莎士比亚、歌德、托尔斯泰、雨果、塞万提斯、曹雪芹等伟大的文豪们都为本国的语言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各自的词汇量都在一万个以上。一种语言有没有

    4、一万个词汇,这是一个客观标准。所谓优秀的语言,即是可以用它来表达任何一种逻辑、任何一种情感、任何一种现象、任何一种事物。没有丰富的词汇是难以达到这种境界的。尽管如此,我们要讲,任何优秀的语言都有它无法抵达的死角。很多年前,我与我的老师徐迟先生共进晚餐,品尝一条清蒸武昌鱼,徐迟赞叹说“这条鱼烧得很嫩”,我问他这句话英语怎么说,他想了很久才对我说:“英文中没有与嫩对等的词汇,汉语中的嫩这个字太奇妙了。”任何一种语言,其词汇就像是树上的叶子,每年都有凋落与死亡。当然,也有萌发与新生。所以说,好的语言既是易耗品,又是奢侈品。没有一棵树不爱惜自己的叶子,也没有一只鸟不爱惜自己的羽毛。但是,我们却能看到这

    5、样的人,他们在糟蹋自己民族的语言时毫不痛心。可以说,在汉语的历史中,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当下的网络时代一样产生那么多的语言垃圾。当你读论语、史记、唐诗三百首、宋词、古文观止、红楼梦等古典名著时,会为我们语言的高贵、灿烂而自豪,再看看当下网络文学作品及流行的词汇,其表现出的庸俗与油滑,难道不能引起我们的愤怒吗?此情之下,我有理由提出我的担忧:当我们的语言开始下贱,我们还能保持精神的高贵吗?当然,在今天的演讲中,对当下语言的环境进行批判并不是我的初衷。我且打住这个题外话,继续我们刚刚开始的在语言森林中的旅行。很遗憾,除了汉语之外,我不懂任何一门外语。但从认识的有限的英文词汇中,我们会看到它们诞生的原

    6、因或最初的动机,比如:Culture(文化)这词根的原义是耕作,表明文化来源于农耕。Civilization(文明),词根原义是市民,表明文明这个概念伴随着城市、工商业而产生,当然也包括物质财富。Economy(经济)一词源于希腊语,意思为“管理一个家庭的人”。唯物主义代表人色诺芬在经济法中将“家庭”及“管理”两词结合理解为经济。上世纪初,天演论的翻译者严复将Economy翻译成生计。日本人将这个词翻译为经济,后由孙中山将这一翻译引入中国。经济这个词,从原义上来讲,中英文差别非常之大。英文的经济自下而上,由家庭而产生管理者,由无数的管理者组成了社会,最后成为国家行为。中文的经济却是自上而下,因

    7、为经济的原义为经邦济世,这是社会最高层的管理者,即帝王将相的政治理想,当他们将这一理想付诸行动,便会改变社会与世间的生活形态。我想,孙中山之所以认同将Economy翻译成经济,他既有英文的认知,也有汉语的诉求,他想融合两种不同的价值观。Religion(宗教)一词源于拉丁语,原意是连接,表示宇宙万物相互连接。这四个英语词汇是英语世界中经常使用的普通词汇,但是我们还是能够从中看到英语的思维逻辑与汉语的不同:第一,英文中的文化产生于农耕,而文明产生于城市。在汉语中文化与文明没有作如此严格的区分。第二,英语中的经济由家庭与管理者组成,显然有其特定的指向。而中国,经济一词来自经邦济世,古人云“穷则独善

    8、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古人所认为的经济,更多的偏向于政治与理想的成分,也可以看出,从远古开始,中国经济从来没有脱离政治而独自存在。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严复才用生计来翻译Economy这个词汇,孙中山从日本引进这个词汇,实际上是颠覆了中国古人对这一词汇的本来含义。第三,关于宗教,这一词汇来源于拉丁语,原义是连接。英文世界里的宗教原义是拉丁语的连接,这非常有意思。可以说,与中国人对宗教的理解相去甚远。第四,从以上这四个词汇中,我们可以看到英语与汉语的差别,英文词汇是逻辑的产物,从抽象到理智,而中文词汇是感性的产物,从具象到感情。如果我的这一判断能够成立,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用英语理解的世界和用汉语

    9、理解的世界不可能是一样的,哪怕我们使用相同的词汇,也因为对这词汇的理解不同而产生对所描摹事物的认识上的差异。人类区别于动物就在于文明,没有语言我们的文明不复存在。而不同语言的文明,其差异是明显的。自上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全球化浪潮,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技术的更新,大有方兴未艾、愈演愈烈之势,但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那些跨国公司、商业集团。如果我们眼光能够从财富的盛宴、商业的狂欢中暂时挪开一下,就会看到全球化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种种灾难。使用不同语言的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族类的人们,拒绝他们的文化被侵蚀、被改造、被消灭,于是他们奋起反抗。此情之下,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族群与族群之

    10、间、团体与团体之间各种不同的战争相继爆发,且一发而不可收。经济的繁荣无法消弥文化的冲突。这正好应了那句谚语:没有财富是万万不能的,但财富也不是万能的。二、创造宗教的语言是通灵的,具有神性刚才,我将英语与汉语作了一点比较,是想告诉大家,语言的差异其实就是文化的差异,甚至可以说,越是优秀的语言,它们之间的差异与分歧也就越大。在语言的研究中,我发现一个奇特而有趣的现象,世界上三大宗教并不是产生于英语、德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以及汉语。基督教产生于中东以色列地区,圣经(包括新约与旧约全书)创作于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9096年,是用希伯来语写作的;佛教最早期的经典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左右,是用巴利文和

    11、梵语记录的。巴利文是印欧语系中古印度的大众语,而梵文是中古印度的标准书面语;成书于公元六世纪末七世纪初的古兰经,据说是安拉在公元610年632年之间陆续降谕给穆罕默德的启示,使用的语言是阿拉伯语。如果说德语最适合表达哲学,俄语、法语与西班牙语最适合表达文学艺术,英语表达政治与经济有很大的优势,那么,古代的希伯来语、巴利语、梵语以及阿拉伯语则是我们必须敬重的宗教语言。这种语言是通灵的,具有神性。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使用这种语言的区域,都在欧亚大陆的东南端,在蒙古高原与哈萨克高原以南,在东面的黄海与西面的地中海之间,这一片广袤的陆地,被日本学者杉山正明定义为:“欧亚中间地带”。在这个区域内,诞

    12、生了黄河与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印度文明、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以及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文明。走进这些区域就会发现,四大文明的发源地都是干燥的农耕地区。在汉语中,沙漠都是用的水旁,那是最缺水的地方,为什么要用水来造这个字呢?从字面上看,少水就是沙。干燥这两个字也很有意思,干是乾的简化字。从原有的乾字来看,十表示多,两个十字中间夹一个日字,表示阳光过于强烈,人们乞求雨水的降临。而燥字,是熊熊燃烧的木头上张着三只口。干旱与水涝都是农耕时代的凶岁,是灾,没有简化前的灾应该是災,上面是水,下面是火。水火不调灾难就降临了。在欧亚大陆中间地带,有戈壁滩、塔克拉玛干沙漠、克

    13、孜勒库姆沙漠、鲁卜哈利沙漠、内夫得沙漠。除了地中海以西的非洲的利比亚沙漠和撒哈拉沙漠,地球上的绝大多数沙漠都集中在这一区域内。比起欧洲以及美洲大陆,这一区域内人类生存环境的确不算太好。但为什么四大文明都在这个区域内诞生呢?更耐人寻味的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与佛教这影响人类精神生活的三大宗教也在这一区域内诞生。在中国易经八卦中,乾卦摆在第一,对应的方位是西北。从长安即今天的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而入新疆,便是中国的大西北地区。从这里往前走,就是中亚地区。应该说,这里的气候与地貌是中国最不好的地区,但中国远古的智者却把西北定为纯阳之地。乾卦的象传言“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奇门遁甲一书将西北定为生门,

    14、东北定为命门,西北与东北是中国的生命之门,中国民间也有“王气生于西北”的说法。从这些表述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认为在西北可以找到精神的力量、思想的奥秘以及生命的能量。而中国的政治家们也会在西北为中华民族打通与世界联接的道路,汉武帝开辟的丝绸之路便是很好的例证。西班牙诗人维尔哈伦写过一句诗“一切的路通向城市”,在远古的欧亚大陆,可以说“一切的路通向文明”。三、语言的使者是天使法国人艾黎福尔在其不朽的著作世界艺术史中,对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作了生动而感性的描述,他说:当亚历山大抵达印度河流域时,在印度这块半岛上发生了一场翻天覆地的社会革命。佛祖释迦牟尼觉察到泛神迷醉在一个世纪以前已经吞没了他的

    15、内心生活,而当时爱情正以河川的威力侵入他的内心世界。他热爱人、热爱兽、热爱树、热爱石、热爱一切有呼吸的生命,一切有血脉搏动的生命,一切可以动弹的东西,一切有感性形象的东西,从天空的乌云直至他脚下的小草。既然世界是一个整体,那么,就应该把一切分散的因子,一切游荡在世界的不同形态,用轻柔的但又是不可抗拒的力量,使其从一部分导向另一部分。饥饿、凶杀、苦难,一切都是爱的产物。释迦牟尼轻柔地向一只正在追逐鸽子的鹰献出了自己的肉体。无论一个民族的宿命论和感觉论怎样,这个民族在其历史进程中应该永远或至少有一次,听从一个用爱心抚慰伤痕的人的教诲在亚历山大远征半个世纪之后,阿育王顺应大势所趋,建庙八万四千座,来

    16、纪念这位从未谈论过神的人。艾黎福尔显然不是佛教徒,但他从艺术的角度提示佛教的诞生充满了诗意。巴利文的budh ,译成英语为buddha,汉语为佛。这个佛字,是汉语专为释迦牟尼创造的词汇。这个字的创造充满了敬重,也充满了哲理。因为英文是从梵文音译过来,发音类似于中文的“不得”,而中文的佛字正是隐含了“不得”的意思。大约二十年前,我在四川青城山写过一幅对联:人弗为佛,人为为伪。弗是不的意思,凡是人所不想要的,必是佛所容纳的。如苦难、病痛、生离死别等等;对应的是伪字:凡是人所乞求的,为之拼搏的,如名利、福禄、寿命等等,必是伪的。在这大千世界里,只要弄懂了佛和伪这两个字,就弄懂了人生,就知道佛的意义。

    17、梵文的budh,表示了清醒的、开明的意思,但这是汉文用自己的词汇来解释,我想巴利文的budh一词的含义远不止这些,只是其精妙之处难以用汉语完全表达出来。不过,汉语译成佛,其含蕴的哲学意味又是巴利文与英文难以完全理解的。如果从近万个汉字中选出十个最具智慧的字,必定会有一个佛字,哪怕只选三个,这个佛字也应该被列入。我猜想,西藏的布达拉宫,汉传佛教中的布袋和尚,恐怕都是从巴利文中的佛字衍生出来的。因为布达拉与布袋都与budh这个词的读音相近。从巴利文的budh到中国的佛,这两种语言对佛教的理解显然有了差异。事实上,当佛陀入寂后,对他的伟大思想的理解与讨论一直存在分歧。传说佛陀示寂时,他的弟子们悲痛不

    18、已,但其中一个名叫跋难陀的弟子却说(老人家不在了)我们正可以任意所为,无复拘碍,何必要这样伤心?他的话让摩诃迦叶尊者感到震惊。他感到佛祖的教义会受到歪曲或亵渎,僧团中会出现破戒的比丘。于是,在佛陀涅槃的三个月后,摩诃迦叶尊者召聚了五百名阿罗汉,会集于摩揭陀国王舍城外毗婆罗山的七叶窟,听号称“多闻第一”的阿难陀诵出经藏,由号称“持律第一”的优婆离诵出“律藏”,因为优婆离是分八十次诵读的,故称为“八十诵律”。佛陀同我们中国的儒家先圣孔子一样,都是“述而不作”的,这大概是那个时代智者的一个习惯。这就给他们思想的传播带来了一些障碍。通过这次结集,阿难陀与优婆离分别诵出佛陀平时对弟子们的教诲,然后由五百

    19、阿罗汉讨论,甄别取得一致意见后才给予公布。孔子的论语是由弟子们整理成书的,佛陀的经藏与律藏也是由其弟子阿难陀和优婆离分别诵读尔后由五百名弟子讨论通过的。这是佛教最初的经典。从论语而产生了儒学,经过孟子、董仲舒、朱熹乃至近代梁漱溟、熊十力等儒家圣贤二千多年的接力,儒藏典籍汗牛充栋,已经为中国最大的智慧与知识宝库。佛教也是这样,从最初的经藏和律藏,发展到现在的数量巨大的经、论、法三藏典籍,也是经过两千六百多年来历代的高僧大德们持续不懈的努力,才形成了南传上座部、藏传与汉传三大佛教分支的广阔而又缜密的智慧与修行体系。前面说过,英语中的宗教religion一词,源于拉丁语,原意是连接。这样的定义很有意

    20、思,也很贴切。以色列的尤瓦尔赫拉利在其著作人类简史中认为“宗教是第三种让人类统一的力量”。正是这样一种力量,连接起不同地区、不同族类的人们,让他们服膺于一种神圣的感情,虔诚地遵循具有约束力的道德规范与价值观。让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人信奉同一种宗教,第一要务是翻译经书。让经书在离开它的母语之后,在另一种语言里尽可能保持它思想的精髓和教义的真实,这的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公元五世纪初来中国传教并在长安主持翻译佛经的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圆寂前对前来看望他的后秦皇帝说:“如果我翻译的经书违背了佛祖的意志,出现了谬误,那么在火化后,我的肉体将化骨扬灰,什么也不能留下;但如果我的翻译体现了佛祖经书的奥妙,

    21、火化后我的一条舌头便会完整地保存下来。”皇帝记住了这席话,当鸠摩罗什圆寂后,他命令将这位伟大的经师荼毗火化,结果奇迹出现了,烧余的灰烬里,不但出现了很多的舍利,更有一条闪烁着幽幽蓝光的舌头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如今,这条金刚舌还珍藏在西安草堂寺的地宫里。而草堂寺,正是1600多年前鸠摩罗什主持的皇家译经场。那是中国古代少有的规模宏大的佛经翻译机构,数百名追随精通巴利文、梵文、龟兹文以及汉语的鸠摩罗什的同修及弟子们,在这里译出了一万多卷佛经。至今,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经、法华经等,仍然是大乘佛教中流传最广的经典。所以说,语言的使者是天使,因为他们,生活在任何一个角落的人们,都能享受到全人类最高的智慧,

    22、都能倾听上帝、真主与佛祖的声音。四、大西北中华文明诞生的另一个摇篮帕米尔高原的瓦罕走廊,位于新疆喀什地区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境内,这条走廊连接着印度、阿富汗、巴基斯坦与中国,因此又称作“四国走廊”。帕米尔高原是世界的屋脊,也是亚洲的腹心地带,全长四百公里的瓦罕走廊是高原上最为重要的通道之一。走廊在中国的出口是位于喀什最西端的红其拉甫口岸。红其拉甫,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思是“流血的沟”或“死亡之谷”。关于这条平均海拔在四千公尺以上的山沟,最早西行前往印度求佛的中国高僧法显在其著作佛国记中是这样描写的: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外,则莫知所拟,惟以死人枯骨为标识。通过法显的描绘,我们

    23、大致可以了解瓦罕走廊的荒凉和恐怖。“行路难,难于上青天”在这里得到了体现。但是,早于鸠摩罗什前往印度求法的法显,以及比鸠摩罗什晚了一百多年的玄奘,都是从这条路上抵达印度并携带回大量的梵文与巴利文的佛经。瓦罕走廊所在的塔吉克居住地,在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被称之为“朅盘陀国”,比玄奘早了差不多五百年的张骞出使西域,称这里是“蒲犁国”。而当地土著塔吉克人也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戴王冠的人”,塔吉克人自称是“汉日天种”,即汉族的公主与天神幽会生下的后代,这位天神即名叫阿胡拉玛兹达的太阳神。中华历史记载的最早穿行瓦罕走廊的是张骞,距今将近2100多年了,但汉文化应该在汉武帝时代之前就在这里开始传播并被土

    24、著的塔吉克人所接受,不然,他们不会称自己为“汉日天种”。瓦罕走廊是丝绸之路的咽喉。但是,这条路的文化价值一点也不逊色于经济。单从这条路上宗教的传播来讲,公元八世纪中叶是一个分水岭。此前,佛教东进,许许多多的印度及西域高僧从这条路上进入中国。东土高僧亦从瓦罕走廊西出国门到印度求佛求法。但随着公元751年7月怛罗斯战争的爆发,从瓦罕走廊进入中国的就不再是佛教而变成伊斯兰教了。在公元八世纪中叶,瓦罕走廊的西头是一个迅速崛起的以麦加为中心的阿拉伯帝国,瓦罕走廊的东头大约三千公里处则是以长安为中心的大唐帝国。两个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相距四千多公里。公元713年,阿拉伯帝国的东征军主帅屈底波率领伊斯兰军

    25、团穿越波斯高原,夺取了距麦加四千余公里的大唐帝国的边城怛罗斯(即今天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城)。消息传到长安,大唐帝国的皇帝玄宗李隆基感到震惊,他立刻派出使臣前往怛罗斯,交给屈底波一封信,希望他派遣使者来到长安,双方商谈化解这一场危机。屈底波傲慢地扔掉了唐玄宗的信,继续挥师东进。唐玄宗于是下令唐朝军队向西出征,穿过瓦罕走廊,决心夺回怛罗斯。但是,这一场战争以大唐军队失败而结束,紧接着安史之乱爆发,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大唐帝国再也无力掌控西域,由汉武帝扩展的中华帝国在西域的大片土地从此失去。伴随着军事上的节节胜利,阿拉伯帝国的商人、使节、传教士纷纷涌入帕米尔高原东侧的中国。从此,在瓦罕走廊上这丝绸之

    26、路最艰险的一节,不再有佛教的高僧大德行走。当年的佛教之路,变成了伊斯兰教之路。从西汉时期开始,自长安穿越帕米尔高原抵达阿拉伯半岛,这一条被誉为丝绸之路的漫漫长途,一直是中国的文明走廊,无论是输出中华文明还是引进印度、埃及以及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这条道路都在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曾经撰文说东北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中华民族诞生的摇篮。东胡、乌桓、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众多民族在那片辽阔的草原上写出了他们最初的史诗。我个人认为,大西北的新疆地区,应该是中华文明诞生并成长的另一个摇篮。这一片被雪山与沙漠环绕的点点绿洲,即历史中的西域,曾经有塞种人、印度人、吐火罗人、匈奴、回鹘、突厥

    27、、蒙古、吐蕃、柔然等众多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在大西北,特别是新疆,我们从当地的语言中也可以观察到不同文明不同宗教在这里的交流与撞击。如阿克苏地区的库车,这里是历史上著名的龟兹国所在地,它的首都名为拜城,这便是回鹘人统治这里留下的突厥语孑遗。拜在突厥语中念“巴依”,意为富饶之地,城是汉语,突厥语与汉语的结合产生了拜城。在伊斯兰教东扩的过程中,笃信佛教的回鹘人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十二至十四世纪的喀喇汗王朝像一堵墙似地成为佛教的屏障。最终,喀喇汗王朝没有抵得住伊斯兰的圣战,龟兹亡国了。当然,佛教也在这片土地上消亡了。在拜城,离古城遗址不远的地方,有一处村庄叫“墩麻扎村”。墩是维吾尔语,高处的意思;麻扎

    28、是阿拉伯语,即墓地的意思;村是汉语,由三种语言组成的这个“墩麻扎村,留给历史的记忆应该是残酷的宗教战争。是什么样的人埋葬在这高处的墓地里呢?是无辜的人民还是宗教的战士?将近千年的时光过去了,我们无从知晓当时的事件经过,但通过这个地名,我们仍能从苍茫的废墟中想象文明冲突的惨烈。结束语:在语言的河流上语言既像是一片繁茂的森林,也像是一条汹涌澎湃的河流。在河流的发源地,或许是一掬晶莹的雪水,一泓清澈的小溪。但我们现在都生活在河流的下游,其汪洋恣肆的状态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复杂与多变。打个比方吧,2600多年前的孔子,是生活在汉语的上游,如果让他复活,他可能变成了文盲。因为除了汉字没变(其实也变了,简化

    29、字把我们优美的象形文字弄得面目全非),但用汉字组成的词汇,百分之九十是孔子他老人家没有听说过的。如觉悟、禅修、佛性这样因佛教而产生的词汇,如一带一路、全球化、经济危机这样一些有着鲜明时代印记的语言,他听了肯定会发懵,他甚至会产生疑问:这是我的故乡吗?是我热爱的中国吗?说到这里,顺便开一个玩笑,如果让孔子复活,他看了海航的社会责任报告书和每年提供给股东的财务报表,也一定会犯晕。不要说他老人家,就是像苏东坡、曹雪芹这样的大文豪,恐怕也会如坠五里雾中。语言是用来记载历史的,也是用来管理社会与沟通心灵的,一旦语言产生了歧义,我们的生活就会产生混乱。但毫无疑问,在语言的河流中,人类的历史将贯穿始终。一旦语言的生态被破坏,我们每个人都会生起无限的乡愁。


    注意事项

    本文(熊召政先生在第二届东西方经济文化高峰论坛上的讲话.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