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生物人教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第2章第13节综合拔高练.docx

    • 资源ID:8919328       资源大小:235.77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生物人教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第2章第13节综合拔高练.docx

    1、生物人教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第2章第13节综合拔高练第13节综合拔高练五年选考练考点1群落的结构1.(2018浙江4月选考,4,2分,)影响水生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温度 B.氧气的垂直分布C.光的穿透性 D.大气中颗粒物含量考点2种间关系2.(2018海南单科,22,2分,)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种群间通常会发生()A.捕食 B.竞争 C.寄生 D.互利共生3.(2017海南单科,18,2分,)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

    2、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C.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D.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考点3群落的演替4.(2020课标,6,6分,)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3种植物群落类型: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淡水环境中),以赤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海水环境中),草甸植物群落(生长在陆地环境中)。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是通过群落演替形成的,演替的顺序是()A. B. C. D.5.(不定项)(2020山东,19,3分,)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种外来植物无瓣海桑,因无瓣海桑生长快,能迅

    3、速长成高大植株形成荫蔽环境,使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减少。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促进了本地植物群落的恢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B.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不属于群落演替C.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需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6.(2020浙江7月选考,26节选,)一种当地从未分布的新杂草出现在某农田生态系统中,排挤了原有的杂草而成为主要的杂草种类,对农作物造成了危害。回答下列问题:(1)当新杂草种

    4、群密度处于较长期的相对稳定阶段,表明其种群数量已达到了。(2)在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中,杂草属于层。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杂草种类发生改变后,生物群落是否发生了演替?。为什么?。(3)如果要控制该杂草的种群密度,除了人工拔除杂草外,还可采取的化学措施有、生物措施有。三年模拟练应用实践1.(2020北京二十二中高二上期中改编,)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 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有机物总干重),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B.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

    5、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对人类有利2.(2019河南高考模拟,)某研究小组研究在不同程度的放牧和割草两种利用方式下的地上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牧草地有利于一、二年生植物的生长,割草草地有利于豆科植物的生长B.随着割草强度的增加,草地的地上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都呈下降趋势C.放牧不会导致各种植物间的竞争关系发生改变D.放牧和割草影响地上植物的生长情况,从而改变草原群落的垂直结构3.(2020天津高二上期末改编,)如图为某群落中植物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A.分层现象是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

    6、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作物4.(2020辽宁大连高三上期末,)关于“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常用取样器取样法对土壤小动物进行采集、调查B.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推测该区域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C.如果要采集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诱虫器试管中应加入生理盐水D.当动物个体较大且种群数量有限时,可用记名计算法进行统计5.(2020山西西大附中高二月考,)某山区坡地因树木过度砍伐而造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为了治理环境,人们采取了封山育林的措施。封山育林后

    7、的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曲线所用的调查数据主要是采用样方法得到的B.在a年内,物种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物种比物种、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D.若气候适宜,群落在c点后,灌木将持续占主导地位6.(2019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学校高考模拟,)如图是某森林在遭受火灾前后植被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森林在遭受火灾之后发生了初生演替B.bc段生物的种间关系不断发生调整C.bd段表明演替过程中群落的优势种没有发生变化D.cd段生物体储存的能量与ab段相当,说明该演替过程是原有物种的恢复迁移创新7.(不定项)(2020

    8、山东青岛高三一模改编,)生态学家对我国某高山群落演替的过程进行了研究,该地区分布着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等多种植被类型,不同海拔的植被类型不同。如图为甲、乙两个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不同海拔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B.第5年至第10年群落乙的变化可能与种间关系有关C.第25年左右群落乙物种丰富度达到最高,各种群密度达到最大D.甲、乙两个群落在演替过程中都具有大量物种替代的特点8.(2020山东青岛高三上开学考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历史上塞罕坝林场由于

    9、过度采伐,土地日渐贫瘠,北方沙漠的风沙可以肆无忌惮地刮入北京。自1962年开始,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林场由荒原变为林海的演替过程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从而使动物也具有垂直分层现象。(2)研究林海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在水平上进行的。(3)在荒原变林海的过程中,林场建设者施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可降低虫害的发生率,其原理是。(4)在自然环境不发生根本变化的前提下,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地带,能否建立起塞罕坝式的林海?,请说明理由:。(5)樟子松在塞罕坝林区广泛分布,其常见病虫害之一

    10、为松梢螟。林场建设者在防治松梢螟的问题上提出了两种方案:方案一是喷洒高效农药;方案二是放养松梢螟的天敌长距茧蜂。请对上述两种方案进行评价:。第13节综合拔高练五年选考练1.D2.B3.D4.A5.AB1.D随着水深的增加,溶氧量逐渐减少,光照强度逐渐减弱,水温也会下降,这些都会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水生群落的垂直分层,A、B、C不符合题意;大气中颗粒物含量不会对水生生物产生较大影响,不是影响水生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D符合题意。2.B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甲、乙两个种群会因为争夺资源发生竞争,B符合题意。3.D由题意“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

    11、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可以直接推出新的种间关系和群落空间结构对害虫A是不利的,且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A、B、C正确。由题意“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可判断出乙可以抑制害虫A,但未体现出害虫A抑制乙的情况,D错误。4.A入海口形成的三角洲上首先形成的是在海水环境中生长的以赤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随着三角洲面积的增大,海水的影响变小,逐渐产生在淡水环境中生长的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随着三角洲面积的继续增大,生长在陆地环境中的草甸植物群落开始出现,A符合题意。5.AB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A错误;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体现了物种的“优

    12、势取代”,属于群落演替,B错误;在无瓣海桑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会使幼龄植株数量逐渐减少,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正确;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必须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否则可能会引发新的外来物种入侵,D正确。6.答案(1)环境容纳量(2)草本未发生因为生物群落类型没有发生改变(3)施用除草剂生物防治解析(1)种群数量长期维持在相对稳定阶段,说明增长速率基本为0,种群数量维持在K值左右。(2)在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中,杂草属于草本层。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称为群落演替。据题可知:杂草种类发生了变化,但仍然处于草本植物阶段,

    13、即生物群落类型没有发生改变,所以生物群落未发生演替。(3)采用化学药物如杀虫剂、除草剂等降低生物种群密度,属于化学防治,降低杂草的种群密度常用除草剂。用信息传递的方式如释放信息素、释放天敌等降低生物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三年模拟练1.B2.D3.C4.C5.D6.B7.ACD1.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蜥蜴个体平均数越小,说明距离石头越远越不利于蜥蜴躲避天敌,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A正确;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禾草植物和非禾草植物的生物量均在减少,说明两种植物数量减少,两者之间的竞争将会降低,B错误;据图中数据可知,距石头的距离不同,生物分布也有差异,故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

    14、变化的重要因素,C正确;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可有效降低蝗虫的数量,从而使植物生物量增加,有利于人类,D正确。2.D据图甲与图乙地上生物量可知,放牧草地有利于一、二年生植物的生长;割草草地有利于禾本科植物的生长,A错误。随着割草强度的增加,草地的地上生物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图中物种丰富度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B错误。比较低等、中等强度的放牧草地和割草草地,放牧草地上没有豆科植物,且禾本科植物也较少,可推测牲畜喜食禾本科和豆科植物,进而导致各种植物间的竞争关系发生改变,C错误。放牧和割草不仅影响地上植物的生长情况,也会影响土壤小动物和微生物的数量分布,从而改变草原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3.C分层现

    15、象是群落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的一种适应性表现,A正确;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在陆生群落中决定植物分层的因素除了光照外,还有温度、水分、无机盐等,B正确;玉米是一个种群,不是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C错误;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充分利用分层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作物,充分利用光照等资源,D正确。4.C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A正确;通过对取样的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统计可间接推测该区域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B正确;如果要采集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诱虫器试管中应放入湿棉花,湿棉花模拟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C错误;常用的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有目测估计法和记

    16、名计算法,记名计算法适合调查个体较大且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D正确。5.D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A正确;在a年内,物种的种群密度逐渐增加,说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正确;曲线图显示,物种比物种、出现得晚,在一定时间内,当物种、的种群密度下降时,物种的种群密度增大,说明物种比物种、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C正确;若气候适宜,群落在c点后,乔木可能会逐渐取代灌木而占主导地位,D错误。6.B森林在遭受火灾之后发生了次生演替,A错误;bc段,群落的演替情况是草本植物被灌木优势取代,灌木又被乔木优势取代,故bc段生物的种间关系不断发生调整,B正确;bd段演替过程中群落的优势种发生了变化,C错误;通过曲

    17、线图看出cd段生物体储存的能量与ab段相当,但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是优势的取代,不是原有物种的恢复,D错误。7.ACD不同海拔的植被类型不能反映群落的垂直结构特征,A错误;由图可知,第5年至第10年乙曲线下降,可能是具有生存优势的物种出现后,使某些物种在竞争过程中被淘汰,B正确;第25年左右群落乙物种丰富度达到最高,但各种群密度不一定达到最大,C错误;由图可知,第25年后,甲群落物种丰富度较初始时略有下降,乙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高于初始丰富度,无法判断是否都具有大量物种被替代的特点,D错误。8.答案(1)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2)群落(3)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

    18、例,降低种群的出生率,从而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4)不能两地自然环境不同,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同(5)方案评价:喷洒高效农药可以短时间内见效,但喷洒高效农药在消灭松梢螟的同时,也会杀死大量松梢螟的天敌,松梢螟失去了天敌的控制,很容易再度爆发,并且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在林海中放养长距茧蜂,松梢螟和长距茧蜂在数量上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能够将松梢螟的数量长期控制在较低水平,而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解析(1)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从而使动物也具有垂直分层现象。(2)不同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内容。(3)施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可破坏害虫正常的性别比例,降低种群的出生率,从而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达到降低虫害发生率的作用。(4)在自然环境不发生根本变化的前提下,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地带因为缺乏水分等气候条件,不能建立起塞罕坝式的林海,因为不同的自然环境,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同。(5)见答案。


    注意事项

    本文(生物人教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第2章第13节综合拔高练.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