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六单元2课时教案3035课.docx

    • 资源ID:8917699       资源大小:48.61KB        全文页数:5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六单元2课时教案3035课.docx

    1、第六单元2课时教案3035课教学设计方案学校:马桥实验小学年级:二班级:6人数:28学科:语文课题:30.聪明的牧童教师:常凤云日期:教学目标:1、识记“牧、非、陛、堵、辽、阔、恒、尼、亚、磨、肩” 11个生字,书写“堵、恒、尼、亚、磨、肩”6个生字,积累9个词语2、了解牧童的聪明回答,简单评价牧童回答三个问题的答案,尝试学习发问。3、尝试巧妙地回答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制定依据:一、教材分析:1整体把握文本这是一篇很有趣的故事。文中的两个人物,一个是尊贵的国王,一个是身份低下的小牧童,国王为了难倒因为聪明而远近闻名的牧童,故意出了几个无法回答的问题,而聪明的牧童依靠自己的智慧,

    2、出色地回答了国王的问题。国王从开始的不相信,到后来的半信半疑,最后被牧童巧妙的回答、过人的机智所折服。小牧童尽管身份卑微,却始终充满自信,落落大方。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读课文,提出问题”,本文就是通过引导学生简单评价牧童的三个回答,体会牧童的聪明过人,来激发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问的品质的。学生分析: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故本课大部分生字以学生自学为主,对于重点字的音、形、义则进行着重指导,这样可继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识字兴趣。单元的重点训练目标是“读课文,提出问题”,故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针对课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体会文章内容,落实本课的情

    3、感目标。教学过程(第1课时)教学目标:1、识记“牧、非、陛、堵、辽、阔、恒、尼、亚、磨、肩”11个生字,书写“堵、恒、尼、亚、磨、肩”6个生字,积累9个词语2、质疑课题,找到国王的3个问题。教学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热身活动简单介绍一个你了解的聪明的人。交流。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师:我们来做一个“智力大冲浪”的小游戏。世界上的海洋中究竟有多少滴水?天上有多少颗星星?“永恒”有多少秒钟?谁来读?2、师:对于这三个问题,还有一个饶有趣味的故事。板书:30、聪明的牧童出示课题,指名读题,齐读3、观看课文动画,思考:课文中有几个人物?分别是谁?板书:国王 牧童4、借助图片,了解牧童

    4、。(出示:牧童的照片)这个孩子以放牛、放羊为生,我们称他为(牧童)自由回答理解“究竟”“永恒”齐读课题。课前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师: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按要求自学课文。出示自学要求: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记住字形,读通句子。2、学习词语。(1)读准字音;(2)认清字形: (3)理解词义:反馈交流自学生字。陛:组词堵:换部首尼:加部首亚:同音字辨析(雅、讶)磨:范写,描红肩:自主识记2、 想一想国王和牧童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要求:读正确,读通顺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1、学生按自学要求自由读2、学习生字词语领读

    5、。开火车读。理解词义。磨(第2声,指导拼读,区别形近字“魔”)肩(月字底)2、学生边读边思考。通读全文,了解大意。让学生找出不理解的词句,并试着用已学的方法自己先去弄明白,不能解决的当堂提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一)过渡:这个牧童到底聪明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1、“因而”还可以换个什么词?(所以,因此)那请你用“因此”小房子里说说第一自然段2、老师再送你们一对关联词,同桌之间说说牧童的聪明。(二)国王的问题1、问:国王提了哪三个问题呢?请你读第2节,用直线画出国王的问题。出示:“世界上水?” “那星星?”

    6、 “永恒秒钟?”2、理解“永恒”(近义词)。(将“永远、永久”两个词语出示出来,并引读加深印象。)3、引读:国王问了牧童3个问题,我们都知道海洋无边无际,而且海水不停地流动,怎么能数得清有多少滴水呢,但是国王却问;夜晚,当我们仰望天空,可以看见满天密密麻麻数也数不清的星星,可是国王却问;我们知道永恒就是“永久、永远”的意思,怎么能用秒来计算呢,然而国王又问你们发现没有,他提出的问题都是板书:无法回答4、 学生质疑师:读完国王的问题,你有什么想问的么?预设:国王为什么要问这些无法回答的问题?5、自读第1小节,找找答案。出示:别人闻名。引读:这个牧童别人无论(问什么),他都能(给出一个聪明的回答,

    7、因而远近闻名),别人无论问什么,他都能聪明地回答,但是国王却(不相信),因此把他叫到王宫里来,向他提出了3个(无法回答的问题)。 (一)出示第1节,齐读换词后再读第一节练习:(1),因而远近闻名。(2),因而。练习:(1)无论都,因而远近闻名。(2)无论都,因而。(任选一题,小组内交流)小组讨论、交流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划线。交流反馈答案5、 理解“永恒”3、师生合作读第2自然段4、 引导学生质疑。各抒己见,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5、自读第一小节,并出示指导朗读,注意学生的语调、语气,培养学生对话朗读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做一些小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自己思考的

    8、基础上更好地回答问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四、巩固知识,拓展训练1、读课文,复习生字词语,并在田字格里描一描2、思考:牧童会怎么回答?1、 巩固学习生字词语2、思考牧童的回答在本堂课的基础上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教学过程(第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牧童的聪明回答,简单评价牧童回答三个问题的答案,尝试学习发问。2、尝试巧妙地回答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教学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热身活动背古诗画鸡交流。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一)过渡:面对国王提出的问题,聪明的牧童是怎样回答的呢?再读第2节,用曲线画出有关句子。用曲线画出相关的句子牧童的答1、出示:“国王陛下,请您下

    9、令把世界上所有河流都堵起来,不再让一滴水流到海洋里去,那样,我才能数清楚,并且告诉您海洋里到底有多少滴水。”2、学生借助提示朗读长句,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并且正确停顿。3、同桌合作,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4、师生配合读对话(二)重点朗读体会牧童回答的聪明过渡:对于国王提出的无法回答的问题,牧童却给出了聪明的回答,那么他的回答聪明在哪里呢?我们来深入地学习课文1、第一个问题:引读:国王问牧童世界上的海洋中究竟有多少滴水?牧童回答出示:牧童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你能不能借助提示说一说。出示:如果国王您能( ),我就能( )。引读:牧童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国王您能,我就能言下之意是(出示)因为国王您

    10、,所以我 。(出示后让学生练说,从指名说到齐说)是呀,尽管牧童没有直接告诉国王准确的答案,但是他用了一个假设,巧妙地回答了国王的提问,国王听了满意地笑了。 2、第二个问题:师:接着他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那天上有多少颗星星?)牧童先(要了一张很大很大的白纸,在上面画了密密麻麻的小黑点),随后说(天上的星星就跟这纸上的小点子一样多,请您数数吧)。那纸上的小黑点(细小得几乎看不见,谁也没本领数清楚)。(1)、老师这里也有一张白纸,请你数数上面的黑点,你能数得清吗?(请个同学)(2)、国王望着纸上密密麻麻的黑点,心里会怎么想呢?请你联系牧童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来说说出示:国王望着白纸上密密麻麻的黑点,心

    11、里想:( )。(3)、小结:其实牧童是用纸上密密麻麻的黑点来代替天上的(星星),白纸上的黑点数不清,更何况那漫无边际的天空中的星星呢?牧童就是通过一个简单的比方又一次给出了国王(聪明的回答3、第三个问题:过渡:国王见难不倒牧童,于是又提了一个更难的,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的问题。(1)、他问牧童(永恒有多少秒钟?)牧童马上回答(波尼美亚有一座金刚石山),金刚石是(世界上最硬的矿石),这座山(高大无比),每一百年才有(一只鸟飞到山上来磨它的嘴壳子),等到(整座山都被磨掉的时候),永恒的第一秒钟才刚刚(过去)。(2)、这回牧童的回答又聪明在哪,请你们小组里再读一读,根据泛红的词语和补充资料,说说你的理解

    12、。(3)、小结:聪明的牧童就是用了这样一个例子,回答了国王提出的无法回答的问题.(一)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用曲线画出牧童的话。1、出示牧童的话2、 指导读好长句子4、同桌合作分角色读对话3、 师生合作读对话1、指名学生回答:因为国王您不能把所有的水都收集起来,所以我没办法回答您这个问题。2、师生合作读一读第二个问题,国王和牧童的对话。3、 请同学数一数3、出示第三个问题以及牧童的回答小组合作说一说,此时牧童聪明在哪里?指导朗读,注意学生的语调、语气,培养学生对话朗读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做一些小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更好地回答问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

    13、说话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做一些小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更好地回答问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四、总结1、引读:国王与牧童间交锋了三个回合,至天文,下至湖海。牧童每次都能给出(聪明的回答),这正是应证了一句话(别人无论问什么,牧童都能给出一个聪明的答案,因而远近闻名。)这牧童果然名不虚传。难怪国王听了他的回答会点点头,拍着他的肩膀说(妙,妙极了!从今以后,你就住到我的王宫里来吧)。出示:、节2、拓展阅读聪明的阿凡提1、根据板书回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且师生合作说一说2、课外拓展阅读阿凡提的故事,了解古今中外名人轶事在本堂课的基础上及时巩固所学知

    14、识反思重建 附板书: 30 聪明的牧童提出问题(无法回答) 聪明的牧童 国王 聪明的回答教学设计方案学校:马桥实验小学年级:二班级:6人数:28学科:语文课题:31.称象教师:常凤云日期: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7个,积累词语8个,积累句子1句。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能清楚地叙述称象过程。3、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懂得只有多动脑筋,才能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制定依据:一、教材分析:1.整体把握文本称象是二年级下第六单元的一篇教材,这是一个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事。重点介绍了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故事情节曲

    15、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一个七岁的孩子,想出的称象的办法比官员强,比官员妙,这个故事说明遇事动脑筋,想办法,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文的语言比较简洁。同过曹操听大家说不同的称象办法时的不同表现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他对官员们的不满和对年仅七岁儿子的赞赏。本文主要表现曹冲得聪慧过人,小小年纪就善于将各事物联系起来,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真是了不起。二、学生分析: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升入了二年级下半学期的学生,他们的识字经历特别丰富,不仅识记了1200多个汉字,而且掌握了很多的识字方法,逐渐养成了自主识字的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教学的中心逐步从识字向阅读进行过渡,但这并不是说识字

    16、教学就不重要了,我们还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根据教材的特点进行有针对的教学。就目前这一阶段,学生在字词教学中的现状为:(1)在拼音的学习中,学生无论是三拼音还是整体认读音节都能很好的掌握,但对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上还有问题。多音字也是学生不容易掌握的。(2)对于一些比较难的字、容易写错的字学生还会有问题,另外,在笔顺上,学生有回生的现象。(3)对于词语意思的理解,刚处在方法的初步接触、了解的阶段,学生自主理解还有很大的困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识记“献、官、柱、杆、秤、宰、割、仰、舷”9个生字,书写“官、柱、杆、秤、舷”6个生字,积累“官员、柱子、议论”等7个词语。2、能分角色朗

    17、读课文。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热身活动说说自己了解的中外名人开火车交流通过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约2分钟)1、小朋友,要知道一样东西的重量,一般采用什么办法?(用秤或磅称出物体的重量。)2、然而在古代,磅和秤还没有发明,要称出一头大象的重量,怎么办?3、思考:课文可能会介绍哪些秤象的方法。揭示课题:31 称象正音“称”(翘舌音、后鼻音)1、讨论2、读题课题质疑学贵有疑,质疑导入,以方面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约6分钟)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质疑梳理文章内容:

    18、为什么要称象?用什么办法来称象?2、出示生字新词开火车拼读词语舷、献(读音相同,声调不同)形近字:官宫、称-秤、“宰、割”比较字义宰:一般指杀死畜生割:表示一种用刀截断的动作。船舷和秤杆通过图片帮助学生了解。3、一起拼读词语1、读课文,想想提出的问题小组长带领组员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2、交流学习生字词语3、拼读词语培养学生的预习的习惯和方法.三、学习重点段落,朗读理解。(约22分钟)(一)学习课文一二节1、为什么要称象?出示第1段,指名读课文2、师:这是一头怎样的大象?划出介绍大象的句子指名交流出示第2段第1句话指名读3、指导朗读:出示第2段第2句话: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4、齐读第2段1

    19、、学习一二节,交流朗读句子2、学生根据要求划句子个别读句子3、个别读句子用“一边一边”说话课文一二节交待了事情的起因。“一边-一边”是实用性很强的词组,教师指导学生造句,规范学生的用语,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四、复习巩固 1、复习词语,写字2、读课文思考:文中都介绍了哪几种称象的方法?请你和同桌说一说1、动脑想办法2、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过程(第2课时)教学目标:1、能根据提示将曹冲称象的过程讲清楚,学习围绕曹冲称象的办法提出问题。2、感受曹冲的聪慧,了解我国一些有名的历史人物的小故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热身活动读课文开火车交流通过朗读把学生重新带入情境中

    20、来。三、继续学习重点段落,朗读理解。(一)学习课文三节1、思考:文中应该提到了几种称象的方法?分句子读课文第3段2、说一说课文里提到的称象的方法指名交流3、出示方法:讨论这几种方法是否可行?同桌讨论指名交流4、曹操怎么认为的呢?出示句子:曹操听了直摇头5、思考:为什么直摇头?砍一棵大树造大秤,不实际。 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再称。好比“杀鸡取卵”,是笨办法。(二)学习课文第4段1、曹冲想出了什么办法?出示: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2、思考:这个办法

    21、要分几步做?师生合作读了解称象的步骤3、圈划关键词语: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划线的地方,(称一称)船上的石头。4、师:试着说一说曹冲称象方法的几个步骤5、齐读第4段(三)学习第5段1、师:听了曹冲的话,曹操为什么点头微笑?2、说一说曹冲称象的每一步骤的原理:曹冲把大象赶上船是因为:沿水面在船弦上画线是因为:往船上装石头是因为:称船上的石头重量是因为: (四)说话练习当人们按照曹冲的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以后,在场的官员们、围观的人员会说些什么?1、学习3节,交流朗读句子2、个别交流方法秤杆、宰

    22、、割3、个别读句子交流分享办法是否可行,并说明原因4、做动作读句子5、读文章交流:砍一棵大树造大秤。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再称。讨论:曹操听了直摇头是因为3、读课文第四节,划出有关的句子。齐读。4、用“因为所以”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好在哪里?3、师生合作圈划关键词句,并试着说一说曹冲的方法4、交流讨论,根据板书说一说几个步骤5、齐读课文1、曹操点头微笑说明对曹冲的方法很满意2、交流讨论每一步的原因想象说话课文一二节交待了事情的起因。“一边-一边”是实用性很强的词组,教师指导学生造句,规范学生的用语,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理清曹冲用船称象的每一步,理解每一步之间的内在联系。四、复习巩固,总结全文。

    23、(约5分钟)1、你们能不能想出更巧妙的办法?2、把句子填完整:(1)、这头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 ),腿像( )。1、动脑想办法2、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反思与重建附板书:31 称象(以船代秤 以石代象)赶象上船刻上记号以石代象称石重量等于大象重量教学设计方案学校:马桥实验小学年级:二班级:6人数:28学科:语文课题:32.徐童保树教师:常凤云日期:教学目标:1、识记“徐、昌、姓、踏、庭、墨、遮、狂、惜、祥、囚”11个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一本正经、辩驳”等词语意思;2、能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出人物语气。能学着根据课题来质疑。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徐童如法炮制,用他人的方法

    24、,帮助他人改正错误的做法。学习运用别人能接受的方法劝阻、帮助别人。制定依据:一、教材分析:1整体把握文本徐童保树是二年级下第六单元的课文。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语言活泼风趣。描写了郭林宗老先生因为书中的一则字谜,认为“木在口中”不吉祥,决定要砍掉自家院子中的一棵大树。徐童顺着老先生的话,用巧妙的办法,也编了一个字谜,说服了郭老先生,保住了大树。文本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来表现徐童的聪明伶俐,这个故事让学生懂得要用别人能接受的方法来劝阻或帮助别人。本单元的训练目标是“读课文 提出问题”,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读题释疑:徐童为什么要保树?怎样保树?然后整体阅读课文,从课文中找答案,在语言品读中感受徐童是一

    25、个反应敏捷、善于辩驳的孩子。二、学生分析:通过近两年的学习,本班学生已掌握了各种识字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识字能力。因此,本课教学不再另辟时间进行集中识字,对于学生较难掌握的生字,课堂中适当引导。由于课文语言很浅显,结合单元目标,鼓励学生继续学习提出问题,知道学会提问有益于读懂课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学中,能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借助课后“说”的内容训练学生听、说、读、思的能力。从中帮助学生思考、理解;培养学生想象力;引导学生由课内到课外的扩展阅读,从小养成主动阅读的学习习惯。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问的良好的思维品格,培养善于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第1课时)教学目

    26、标:1、识记“徐、昌、姓、踏、庭、墨、遮、狂、惜、祥、囚”11个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一本正经、辩驳”等词语意思;2、能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出人物语气。能学着根据课题来质疑。教学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热身活动介绍徐童的小故事反馈预习情况拓展课外阅读一、导入新课,揭题1、这节课老师和大家去认识一位新朋友,谁愿意来介绍他?出示句子:东汉末年,南昌有个姓徐的儿童,聪明伶俐,善于辩驳,大家都很喜欢他。1、 这节课就来学习关于徐童的小故事。出示课题板书课题:32、徐童保树2、 师:保字有好多种不同的解释,有保卫、保护、保留的意思。请自读课文,找出问题的答案,看看“保”字在文中的意思3、 质

    27、疑课题1、指名读句子2、 跟着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3、理解“保”的意思4、质疑:徐童是谁?“保树”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保树”?他是怎样保护树木的?结果怎样?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审题能力。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与同桌交流识字好方法。2、出示生字、新词:郭林宗、邀请、庭院、槐树、囚、锯交流学习新词。昌、遮(翘舌音)庭(后鼻音、半包围结构、注意笔画顺序)囚(猜字谜的方法)房屋造得四方方,方方正正口字状,房屋当中如住人,人在口中不吉祥。据与锯的区别1、根据要求自由读课文2、检查自学情况:指名拼读,开火车读,齐读反馈

    28、检查。庭积累形近字:挺、艇、蜓不动笔墨不读书,通过让学生自读课文,带着问题读课文,继续练习圈划句子的能力。并且同桌之间交流识字好方法,进行自学生字,预习反馈所积累的识字好方法三、熟读课文,理解课文(一)学习第2自然段,理解徐童为什么保树?过渡:徐童为什么要保树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徐童保护的是怎样的一棵大树呢?1、师:请你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把描写树的句子用“”划出2、出示:这树挂满了墨绿色的叶子,就像一把巨大的伞盖,夏日遮掉骄阳,冬天挡住狂风。(1)指导读好长句子 (比喻句)哪里看出是比喻句?(2)出示树的图片板书:_的树(3)这是一棵怎样的树?请你结合图片说一说3、通过读了句子你知道这是一棵

    29、()的大树。4、师:这么好的一棵树,老先生要除掉它。徐童却想尽办法保住它,这是为什么?5、师:是呀,这么旺盛的一棵树,郭老先生为什么非要砍掉呢?徐童又是怎么保树的呢?请两个学生读课文的3-4自然段,其他人思考板书两个问题:(1)老先生为什么要砍树?(2)徐童怎样保树?1、学生边读课文边自行划句。学生自由讨论交流。2、交流反馈描写大树的句子,并指导朗读指名读划线的句子齐读说话练习,试着描述这棵树3、 指名交流预设:茂盛的大树可爱的大树4、 想象说话:同桌之间合作交流想法预设:因为这么好的一棵树,被砍掉太可惜了。5、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板书的两个问题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教学,并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语气,学生能比较轻松地达到要求。复习比喻句的修辞手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比喻句的特点。说话练习,根据课文内容,总结概括原因,并且练习完整说话。四、总结拓展1、


    注意事项

    本文(第六单元2课时教案3035课.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