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名词解释.docx

    • 资源ID:8900295       资源大小:28.78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名词解释.docx

    1、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名词解释古代汉语名词解释1、六书:是汉代人对古文字构成规则的概括和归纳,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象形:是通过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造字法。3、指事:是用指示性符号来表现词所概括的客观事物或抽象概念造字法.4、会意:是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表意符号以表达新义的造字法.5、形声:是以声符表示词的读音、形符表示词义范畴的造字法。6、假借:是利用字的同音关系,借用别的词的书写形式以记录新词的用字法.7、古用今废词:是指词汇在新陈代谢中被历史抛弃了的词。8、古今通用词:是指在汉语史上生命力很强的、一直流传至今仍活跃在口语或书面语里的词。9、词的本义:就

    2、是词的本来的意义,是指与该词书写形式相应并有文献参证的最古的意义。10、词的引申义:就是由本义直接或间接引伸出来的意义。11、假借义:是从音同音近字的假借而产生的意义。12、单音词:是一个音节代表一个词,在书面语里是一个汉字记录一个词.13、复音词:具有两个或几个音节的词就是复音词。14、同义复词: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素构成,其意义是一个词素的意义为主,另一个词素起辅助作用。15、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或相互对举的词素组合而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意义成为该复合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起陪衬作用.16、单纯复音词:从音节上说,它属于复音,而就结构上说,它又是具有一个词素的单纯词。17、合成复音

    3、词:由两个或几个词素按照一定的构词方式组合而成的复音词。18、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19、名词活用为动词: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20、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性状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21、数量词活用为动词:把表示某种数量的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数量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22、使

    4、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语译.23、动词的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2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 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25、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26、意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或语译。27、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

    5、.28、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作这个用作意动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29、为动用法:所谓为动用法,动词和宾语的关系,是为宾语而动,可以用“为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30、对动词用法:所谓对动用法,动词和宾语的关系,是对宾语而动,可以用“为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31、判断句:是指由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对主语做出判断,表示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的句子。32、被动句:是指主语和谓语的关系是被动关系的句式。33、传:秦汉之际,把周易、尚书、诗经、礼记、乐记、春秋称作“经”,把解释经书的叫做“传”。“传就是对“经”的解说。34、正义:解释经传而得义之

    6、正者称为“正义”,“注”、“说”有时也可称为“正义”。35、“疏”:“疏是相对“注而言的,在注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作注就叫做“疏”.“疏是对注的解释。36、笺:“笺”本来是对传的阐发和补充,后来只指注解的意思.37、注:“注指对古书的注解,狭义的“注”只指注解,而广义的则包括传、笺等。38、章句:解说古书的一种方法,除解释字词外,还串讲文章大意.39、集解:选取各家注解通释经传的叫“集解”。40、曰,为,谓之:释义术语,用来分别同义词和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41、谓:释义术语,放在被解释的词后面,用它后面的话说明前面词语所指的范围或比较、影射的事物。42、貌,之貌:释义术语,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

    7、,说明被释的词表示事物某种性质或状态。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样子”。43、犹,犹言:释义术语,表示注释与被释词语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只是近似。往往用近义词作注,或用引申义训释本义。44、之言,之为言,之犹言:声训术语,被释词与注释词在声音上相同或相近,在意义上相关或相通.45、读为,读曰:注音术语,一般是用本字来注假借字。被注字在术语之前,注释字在术语之后。古代汉语名词解释1。 文字: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性符号系统,是汉族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六国古文:战国时期秦国的文字变化较小,我们把秦以外的诸侯国的文字称之为六国古文。隶变:用横

    8、、竖、撇、点、捺等笔画转写隶书所发生的变化。表音文字:用数目不过的文字及字母表示一种文字里有限的音位和音节,从而标识语言中词语的声音.一定的音又一定的字母来表示,一定的字母又表示一定的音。假借: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胡)/ 一种借字表音的方法,即借一个已有的字来表示语言中与其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语素。这种由于音同或音近而被借来表示另外意义的字叫假借字.转注:部首相同,声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通,可以互相训释的字。笔画:字形的最小结构单位,是独体字的结构单位,书写时从落笔到提笔称之为一笔或一画,它由点和线构成。这些点和线的具体形状叫做笔形。部件:

    9、汉字合体字中由一个以上的笔画构成的可以独立书写的组字单位。偏旁:合体字进行第一次切分而产生的两个部分。笔顺:书写现代汉字时,笔画有先有后,书写时的这种笔画先后叫做笔顺。部首:字典为了给汉字分类而确定的字类标目,是从分析字型的结构产生的./ 具有字型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通用汉字:在当代使用的汉字,除去专用汉字(人名、地名及科技专用字)以外的字。六书:古人把汉字的结构方式和使用方式归结为六种类型,称为“六书”。“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汉字的结构形体,转注、假借指的是汉字的使用方式.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10、的普通话。方言:全民语言即民族共同语的地方变体或地域分支,是从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是为全民范围内某一地区的人民服务的,并不是与普通话并立的独立形式.汉语规范化:根据汉语发展的规律来确定和推广语音、语法、词汇各方面的标准,以便更进一步的发挥汉语的社会交际作用,促使其朝健康的方向发展。乐音:周期性出现,重复波形的音波.噪音:不是周期性出现重复波形的音波.19.语言的社会属性:作为社会交际作用的语言其语音总是附载着一定的语音内容词义,表示特定的社会概念,而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示什么样的语音内容不是由个人决定的,而是由使用该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成俗的,即词语所表示的意义是由社会赋予的,这就是语

    11、言的社会属性。20.反切:是我国传统的注音方式,是用两个汉字相拼来标注另一个汉字的读音,是由上字取声,下字去韵和调想拼和而得出的。音节: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言单位,也是最自然的语言单位,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由一个或几个音素构成。音素: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23。音位:一个语言系统中能够区分词义的最小的语言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是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言单位.24。元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做元音,又叫母音.(黄)/ 发音时气流不受阻碍,声带一定振动,响亮清晰的音素。(张)/ 气流从肺里出来振动声带,形成音波,通过口腔时

    12、又没有受到任何阻碍而形成的音。(北)25。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做辅音,又叫子音.(黄)/ 发音时气流受到发音器官的各种阻碍,声带不一定振动,不够清晰响亮的音素叫辅音。(张)/ 气流从肺里出来不一定振动声带,通过口腔时受到一定的阻碍,这种主要依靠阻碍发出的音叫辅音。26.鼻化元音:发音时,软腭下降,口腔和鼻腔同时打开,元音就会带上鼻音色彩,这种元音叫做鼻化元音。国际音标用附加符号“ ”表示.27.发音部位:辅音声母发音时口腔里发音器官构成阻碍的两个部位。28。发音方法:发音时,喉头、口腔、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态,包括发音时构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气流强弱的情况及声带是否

    13、振动等几个方面。29.韵腹:由两个或三个元音音素或元音带辅音韵尾构成的韵母中,口腔开口度较大,声音较响亮的那个元音叫韵腹,韵腹前的叫韵头(介音),后面的叫韵尾。韵头:介于声母和韵腹之间,表示复韵母的发音起点,发音轻而短。韵尾:表示复韵母最后滑动的方向,音质含混不清。30.单元音:发音时,舌位、唇形、开口度始终不变的元音叫单元音。复元音:发音时,舌位、唇形都有变化的元音叫复元音.1。押韵:把两个以上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诗句的同一位置上,使声音和谐悦耳.2.声调:贯穿整个音节的语音的高低升降变化,是整个汉语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其性质主要取决于音高,又叫字调。3.调值:是声音高

    14、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4。调类:就是声调的分类,是按照声调的实际读法归纳出来的,调值相同的归为一个调类。/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黄)5.音变:连音变化,在动态的语言序列中有些音节的结构受前后其他音节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化,它通常是由前后的音节结构和音素间的相互影响而引起的。6。轻声:在语音序列中有许多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一个又轻又短的调子,它不是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而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在物理上表现为音长变短,音强变弱。7.儿化:后缀“儿”与它前一个音节的韵母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音节带上卷舌音色的特殊音变现象。8.口音

    15、:软腭和小舌上升时鼻腔闭塞,口腔通畅,这时发出的音在口腔中共鸣,叫做口音。9.鼻音:软腭和小舌下垂时,口腔成阻,气流只能从鼻腔中呼出,这时发出的音主要在鼻腔中共鸣,叫鼻音。10。鼻化音:口腔无阻碍,气流同时从口腔和鼻腔中呼出,发出的音在口腔和鼻腔中共鸣,叫鼻化音。11。声母:音节中语音前头的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有的声母不以辅音开头,元音前头那部分是零,习惯上叫零声母。/ 韵母: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12。语音:人类说话是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的交际只能得以实现的物质手段,语言必须凭借语音才能表达出来。13。音质音位:由音素成分构成的音位叫音质

    16、音位,又因为音质音位出现在固定的音段上,所以又叫音段音位。14。音段音位:声调音位主要是由音高特征构成的,音高不是音质,属于非音质音位,因非音质音位不受音段的局限,所以叫非音段音位。15。音位变体:一个音往往包含不同的音,这些音叫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16.条件变体;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音位变体叫条件变体。VS 自由变体:没有环境的限制,可以自由更换而不影响意义的音位变体。17。区别特征:如果某种语言的语音差异可以造成意义的不同,这种语音的差异就有音位的对立,构成这种差异的语音特征叫区别特征。18.互补分布;音位变体的分布情况,音位的不同的条件变体各有自己的分布条件,绝不能出现在相同的位置上,因而

    17、它们出现的位置是相互补充的。19。语流音变:一个音和其他的音结合成一串其它的音,就会相互影响,产生语音的变化。VS 历史音变: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演变而造成的语音变化叫历史音变。20.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狭义的讲它是构成某种语言的词和词的等价物-固定短语的总汇;广义的讲,一个人或一本著作所使用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汇,叫做这个人或这本著作的词汇。21。理性意义:指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也叫概念意义,是词义的核心部分,即词中和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VS 色彩意义:词汇在反映客观事物时附加上了各种各样的色彩,从而形成了色彩意义。22。本义:多义词中代表该词的最初的意义(历史/源头)来源。V

    18、S 基本义:多义词中几个意义最常用、最基本的意义应用。23。转义:在词的本义或基本义的基础上直接或见解发展而来的意义,现代的转义通常是通过引申或比喻而来的.24。比喻义:由修辞上的比喻手法逐渐固定下来的意义,即借用一个词的基本意义来比喻另一种事物,这时所产生的新的意义叫比喻意义。25.基本词汇:语言词汇中最主要的东西,它是基本词的总汇,基本词是日常生活中最必须、最常用、最普遍、最明确,而且是被一般人所了解的词,它是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26.一般词汇:现代汉语中出去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叫一般词汇,一般是由基本词汇和词根派生出来的。VS 词根:构词能力强的词,它的稳定性不强,但有很大的灵活性。27.

    19、社会习惯语;又叫社会集团语,只由于某种社会联系,而在处于同一集团的人们中间自发产生的少量特殊语言,这些词语大都能反映人们的文化程度、生活习惯、身份等.28。行业语:各种行业上用的语言,是各种职业和某种特殊生活的的专门用语。29.熟语:现代汉语中有些定了型的词组和短语,经常作为一个完整的单位来使用,不能随意改变其成分,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格言等,内容十分丰富。30。成语:一种长期相沿袭用的具有浓厚书面语色彩的短语,既是人们长期习用的,意义完整,结构稳定,形式简洁,整体使用的定型短语.31.隐语:个别社会集团或秘密组织中的一种只有内部人懂得的特殊用语.32.音译词:以读音相近的字翻译外

    20、族语言而形成的单纯词。33.真词缀:位置完全固定,意义基本虚化,读音大都弱化的词缀。VS 类词缀:位置基本固定,意义正在类化,读音保持不变的词缀,它是由词根向词缀真词缀的转化的中间过度形式。34.多义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而这些义项又具有内在相互联系的词,叫多义词。35。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36.自由语素:能够独立成词也能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的语素。VS 不自由语素:不能够独立成词,只能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的语素组合成词,且位置固定的语素. VS 半自由语素:不能够独立成词,只能够和其它的语素组合成词的语素,在构词时位置不固定的语素。37。词:代表一定的语音意义,

    21、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结构单位,既是句子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VS 词组:又叫短语,是大于词的语言单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词加实词或实词加虚词构成的而不成为句子的语言单位.38。实词:表示词汇意义,表示一个完整的、确定的和其它词组相对立的概念。VS 虚词:表示语法意义,表示实词和实词在语句组织中的相互关系或表示句子当中的语气.39.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VS 合成词:由几个语素组合成的词。40。词义:是词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现象的反映,包含着人们对客观事物各种特点的认识。41。语素义:是指存在于语素所构成的合成词或固定结构中的语素的意义./ 现代汉语

    22、里不能独立运用的语素的意义叫语素义.42.义素: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43。同义词: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构成的语义场叫同意义场,义场中的各个词叫同义词./ 凡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叫同义词.44.反义词: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可以构成反义义场,这两个词构成反义词。/ 语言中词汇意义相互矛盾,对立的词叫反义词。45。新造词:利用原有的语言材料,按照原有的构词方式构成的,采用新的形式,表达新事物,新概念的词。46.文言词:古代汉语的书面词语,它所表示的事物继续为现代汉民族所使用,因而被吸收进入现代汉语还有生命力的词叫文言词。47。历史词:只反映代表某一历史年代的事物,而随着

    23、历史变迁早已消亡,一般只在涉及历史事实的作品中偶尔见到的词。48.方言词:流行在方言地区而没有在普通话里普遍通行的词。方言的地区有大有小,有很狭小的地区所使用的方言词也叫土语词。49.外来词:本民族从外国或其它民族语言里吸收过来的词./ 外来词语的吸收,也叫做词语的借用,所以外来词也叫借词。50.词的兼类:指在词义上有联系,并在不同的场合(不是同时)经常具备(不是临时)两类或两类以上的的词类的语法功能的词.51。词的活用:在特定的条件下为适应某种修辞上的需要,将甲类词偶尔或临时用在乙类词上,这就是词的活用。52.句子:是语言的基本运用单位,它是由词和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构成的能够表达一定的完整

    24、的意思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语调。53。移用:某些词语中的语言有固定的意义和用法,具有一定的词性,利用这些词语的这些特点临时改变它的用法和词性,从而收到一定的修辞效果,叫移用。53。代用:不用本来指称某人或某事物的名词,而用另一个与之相关的词语代替。54。仿用:为了增强的语言的表现力,达到诙谐、讽刺等效果,在特定的环境中更换现成词语的结构成分,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来的修辞手法。55.修辞色彩:在交流思想的过程中,为适应特定的语言环境和交际对象的要求,人们使用的词语本身就含有表达特定情感和气氛的独特格调,这就是词语的修辞色彩。55.示现:为眼前的情景所触动,把实际上不在眼前的事物,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

    25、已增加词语生动性的一种手法。56.双关:依靠语言环境的帮助,利用语言的声音或意义上的联系,使一句话同时关涉到两个事物的的一种修辞手法。/ 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或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57。整句:排列在一起的一队或一组结构相同或相识的句子。VS 散句: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句子交错使用的一组句子.58.对偶:用一组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语句表达相关、相同、相反意思的表达手法。/ 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词语或句子,对称的排列。59.排比:用几个结构相似的并列语句,把相关的意思连续说出来的一种修辞手法./ 使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义密

    26、切相关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预期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60。错综:使句子整散结合,有时为了避免语句的平板单调,把本来写成整句的句式故意写得长短不齐,参差错落,这种修辞手法叫错综.61.比喻: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62.比拟:根据想象把无当作人写或把物当人写、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63.借代:不只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也叫换名。64.拈连: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的修辞手法。65.夸张: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或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写,虽不真实,盛似真实.66.仿词: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语素或词,

    27、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它在形式上相近,内容上赋有新意。67.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来意义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68。婉曲:有意不直接说明某事物,而是借用一些与某事物相应的同义语句婉转曲折的表达出来。69.层递:根据事物逻辑关系,连用结构相似,内容上递升或递降的语句,表达层层递近的事理.70.顶真: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71。回环;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往复的形式,以表达不同事物的有机联系。72。对比: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73.映衬: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的辞格.74.反复:为

    28、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情感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75.通感:人们通过触、视、听、味、嗅觉、等五官感知外界事物时,在一般情况下,彼此不能交错,但在特殊情况下,五官却能出现互相转化彼此沟通的现象.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1、直切:用同音字来注音,如“根,音跟”。2、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或“某某反”(唐前),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合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如“毛”,“莫袍切.康熙字典用此法.3、偏义复词: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复音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只是作为陪衬。如“有缓急,非有益也.”“缓急”指的是“有急”

    29、,“缓”字无意义。4、本义:词的本来意义.如,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5、引申义: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引申意义是“朝着”、“对着”。直接引申是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为间接关系。6、假借义:如同朱骏声所说是“本无其义,依声托字,与本义不相。如解通邂(解逅即邂逅)。7、六书: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汉字形体的构造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A、象形:把事物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构成一个字,如日、月.B、指

    30、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如上、下、本、末、亦、刃。C、会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常常是两个象形字的结合,如及。D、形声: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如江、沐。意符相同的形声字意义上大都合意符所标示的事物或行为有关。如贝与财物有关,言与言语有关,心与心理有关。E、转注:说法不一。F、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如“令本为“发号”的令,后来借用为“县令”的令。8、古今字: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乐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那字部分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

    31、的字为今字。如“责”,其“债务”等意义已经为“债”所替代,但“责任”等意义担任着,故而两者为古今字。9、异体字:由于时间或地狱的关系,人们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它,形成乐形体结构相差较大,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的字,如睹覩。10、简繁字:由于人们改革汉字,进行简化而产生的现象,简化字要比繁体字的书写简单,笔画较少,往往是一对一的关系,也有一对多的情况。今天所用的许多简化字是历代相传下来的.如礼禮、气氣等。有些简化字和繁体字之间词义毫不相干,因为同音而被采用。如后後、适適、征征、余餘。11、判断句: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在古汉语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而是在谓语后用语气词“也”来帮助判断。如“董狐,古之良史也”。有时在主语后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现代汉语中主谓之间一般用“是”。12、叙述句:以动词为谓语、叙述人或事物的行动变化的句子。13、否定句:表示否定的句子。必须有否定词,古代汉语中否定词可以是副词“不”、“弗”、“毋”、“勿”、“未”、“否”、“非”,可以是动词如“无,可以是代词如“莫”。14、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临时改变词性,如名作动、形容词作如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作状语等等情况.如“秦师遂东.15、韵


    注意事项

    本文(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名词解释.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