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第三单元.docx

    • 资源ID:8899001       资源大小:49.02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第三单元.docx

    1、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第三单元 测试时间:120分钟 分数:150分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2008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依据是A党和政府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B我国劳动者享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C自主选择职业有利于发挥劳动者的聪明才智D劳动者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不强2为了适应改革的新形势,江岸车辆段分配制度实行了“以辆计

    2、酬、优质优价”的改革:将职工原来的工资档案全部封存,职工的收入分配完全取决于干多干少、于好干坏。上述材料中的分配方式A体现了国家对公民的生产要素所有权的尊重B反映了国家对知识、技术、资本的尊重C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D是公民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3要克服漫画中的现象,就应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低收入居民收入 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A BC D42008年3月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的2008年省政府工作要点指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分配制度,加强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节,逐步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材

    3、料中的基本分配制度是指A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的制度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C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D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制度5下列有利于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的是 按生产要素分配 调节过高收入 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取缔非法收入A B C D6浙江省省委作出的全面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决定指出,要进一步规范整顿收入分配秩序,加强对垄断行业企业工资监管,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通过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创造公平机会等措施,保护群众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防止两极分化,使全体社会成员共同致富。这是

    4、在强调A收入分配要坚持公平原则B我国目前的劳动产品还没有极大地丰富C要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D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7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时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下列措施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的是 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限制过高收入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消除区域差别和城乡差距A B C D8近年来,公平与效率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有关这方面的讨论不断深入。下列对效率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它是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较 它是指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它表示人们对发展经济的积极程度A B C

    5、D9公平的含义较宽泛,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领域。从收入分配角度看,公平表现为 人人平等、不存在差别 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 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 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A B C D102007年,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各级财政、税务、海关等部门大力推进依法治税,积极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全国财政收入保持了快速增长。这表明A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B国家通过税收组织财政收入,为自身提供物质保障C我们几乎处处都能感受到政府提供的各种服务D财政、税务、海关参与税收立法和政策的制定11国务院总理温家

    6、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任务的要求,今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下列做法属于稳健的财政政策的是 减少财政赤字 增加财政赤字和减少税收 增加对薄弱环节、改善民生、深化改革等方面的支出 减少长期建设国债A B C D12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主要是考虑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压力较大,货币信贷投放仍然偏多,流动性过剩矛盾尚未缓解。可见,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就必须A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过快增长B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C控制流动性过剩,冻结中长期贷款发放D控制固定资产增长,增加企业税收13至2007年底,全国31个省(市、

    7、自治区)均已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400多万农村贫困人121纳入低保范围。2007年,全国各级财政共投入农村低保资金12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对各地的补助资金30亿元。这主要表明A我国财政加大经济建设支出B财政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物质保障C改善人民生活从根本上要靠财政的支持D国家通过财政促进经济结构合理优化142008年5月21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和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中央财政安排250亿元,加大对抗震救灾的资金投入。这体现了 财政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物质保障 国家财政有责任为公民提供社会保险 中央财政在社会救济方面的保障作用 财政

    8、是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A B C D152008年,我国实施相关财税政策,增加农民、城市低保对象等低收入者收入。加大对困难群体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减轻其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缴费等方面的负担。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加强对高收入者税收征管,减轻低收入者税收负担。这表明 国家可以通过对财政收支水平的调控促进经济增长 财政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差距 财政在共同富裕的原则下,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A B C D16从2008年3月1日起,我国个税起征点调整至2000元。我国个税起征点上调的目的是A稳定物价,抑制通

    9、货膨胀B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C调节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D增加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17农民张某从本村承包了20亩土地搞大棚蔬菜种植,收入比较可观,随着年龄的增大,张某的身体难以承受繁重的农业劳动,于是便把这20亩土地转包给别人,利用种植蔬菜积累的资金办起了一家饭店,雇了一名厨师和两三名服务员,每年的收入比种菜强了许多。张某承包土地种植蔬菜所得属于A按劳分配所得B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所得C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D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18上题材料中张某经营饭店所得属于A按劳分配所得B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所得C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D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19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社会财富分配严重失衡的问题

    10、,将会成为影响我国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这启示我们A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已不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B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C国家应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努力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D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低20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分配问题上,只考虑公平,不讲效率,就不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只考虑效率,又会过分拉大收入差距,不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所以正确的做法是,重效率,但不唯效率;讲公平,但不搞一刀切。上述材料的基本观点是A必须兼顾效率与公平 B效率与公平是矛盾的C公平离不开效率 D效率离不开公平21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的关系是 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国家财政

    11、收入越多,经济发展水平越快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财政收入的多少决定经济发展水平A B C D22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当晚,民政部会同财政部向四川地震灾区紧急下拨2亿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应急资金,帮助地震灾区群众解决生活困难。这说明A国家通过财政优化经济结构B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C财政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物质保障D财政是维护社会秩序的物质保障232006年至2010年的5年间,中央与地方各级财政累计将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约2182亿元。这表明A中央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B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发展教育事业C教育应占国家财政支出的主

    12、要部分D大力发展教育始终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24从2007年7月1目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决定对中部地区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的八大行业实行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的试点改革。征收增值税有利于A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B使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C杜绝偷税漏税行为D促进生产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25随着我国社会事业和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依法纳税光荣,偷逃骗税可耻”的观念正逐步深入人心。依法诚信纳税强调的是A每个公民都应自觉纳税B纳税人应自觉履行纳税义务C税务机关依法征税,不欺骗纳税人D纳税人与征税机关要相互信任26至2008年4月13日,呼伦贝尔市有665人办理了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同

    13、比增加285人。增长75。这是我国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实行高收入者自行申报纳税制度,提高公民纳税意识的结果。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 有利于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 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有效手段 能实现社会公平,消除社会收入差距 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A B C D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未选、错选不得分,少选得1分。272008年4月18日,江苏省科技厅印发了关于实施“江苏科技创新创业双千人才工程”的意见。该意见要求积极营造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加强政策配套和集成支持,要建立符合创新创业人才发展规律的多元化考核

    14、评价体系,完善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完善上述实现形式体现了国家A对公民权利的尊重B对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C对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消除两极分化的高度重视 D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282008年3月20日中国财经报报道,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经取得积极进展,但依然存在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收入分配秩序比较混乱、社会贫困问题比较突出等问题。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努力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为形成上述分配格局我们必须A坚持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B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

    15、系C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D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规范收入分配秩序292007年我国税收收入同比增长33.7,GDP增长不过l1.4。一般认为,税收的增长率与GDP的增长率是相一致的。税收增长与CDP增长不同步不能连续多年,且差异有越来越大的趋势,这无论如何是不正常的,也是不可持续的。这是因为,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A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B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C会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D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的影响302008年,我国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实施上述政策的目的A减少流通中

    16、的货币量B稳定物价,保持人民生活和经济秩序稳定C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D加大调控力度,促进经济健康发展3120032007年,全国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支出累汁达到243万亿元、6294亿元、1.95万亿元和3l04亿元,分别比上一个五年增长1.26倍、1.27倍、1.4l倍和1.3倍。这表明A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B我国财政大力支持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发展C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D财政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32我国2008年预算对中央财政收入的主要安排是:国内增值税13400亿元,国内消费税2470亿元,进

    17、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6855亿元,出El货物退增值税、消费税5750亿元,营业税225亿元,企业所得税6430亿元,个人所得税2030亿元,印花税194515亿元,关税1600亿元,非税收入143985亿元,增长5。在上述安排中,税收占居主导地位。这意味着,同财政收入的其他形式相比,税收A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B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理想、最普遍的形式C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唯一因素D是国家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源泉33根据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自2008年3月1日起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这次修改A有利于遏制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B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平均社会财富C是构建

    18、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D能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纳税负担34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任何不依法纳税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惩处。这说明A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的纳税人B我们应增强纳税人意识C税收具有强制性D依法诚信纳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5题7分,第36题10分,满分17分。352007年,我困针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完善稳健财政政策有关措施,较大幅度地削减财政赤字,优化中央建没投资结构。中央财政赤字2000亿元,占GDP的比重下降到08。中央建设投资规模1344亿元,主要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

    19、态环境保护、西部大开发等方面。实施缓解流动性过剩的财税措施。财政部发行15500亿元人民币特别国债用于购买2000亿美元外汇,减少了外汇占款,减轻了货币政策的操作压力。(1)优化中央建设投资结构有什么重要意义?(3分)(2)削减财政赤字、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的依据是什么?请简要说明。(4分) 36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一季度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86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494元,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速度明显低于上年同期;与此同时,一季度国家税收收入增幅居近年同期最高,从2007年5月至2008年3月,财政收入已经连续11个月亮起“红灯”,显示处于过热状态。

    20、专家表示,在此情况下,今年可能是继续推进减税,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刺激消费的良好机会。由于今年出口面临严峻形势,目前从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稳定物价,却无法在拉动内需刺激经济上起大作用,相应的责任落在了财政政策上。(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经济的什么现象?这一现象有什么危害?(4分)。(2)为什么说2008年是推进减税的良好机会?(3分)(3)财政为什么可以担当“拉动内需刺激经济”的责任?(3分)四、辨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满分22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不得分。37按劳分配就是在企业中,劳动者劳动多少得到多少,多劳多得,少劳少得。38背景材料:共同富裕不仅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而

    21、且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归结点。辨题:在收入分配中,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应注重公平。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9题17分,第40题18分,满分35分。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 39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根本依据是什么?(5分)(2)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有

    22、何意义?(6分) (3)如何做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6分) 40材料一:基尼系数显示,我国城镇居民贫富差距,1978年为0.16,1995年为0.31,而2007年则达到0.48,超过国际上公认的警戒线。城市居民家庭财产调查表明,占城镇居民10的最高收入家庭,其财产总额占全部城镇居民财产的45;同样占城镇居民10的最低收入家庭,其财产总额仅占全部城镇居民财产的14。国家统计局统计专家根据数据测算认为,城乡收入差距已经达到6倍左右。同样是中央企业,垄断行业如石油等年平均工资是72万元,竞争行业如纺织等年平均工资11万元。 材料二:据对北京、上海、

    23、广州三地市民的热点调查显示,三地受访者认为目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排在前三位的是:高低收入阶层收入差距拉大过快(603)、不同行业间收入差距过大(567)、城乡间收入差距过大(507)。另外还有四成多(467)的受访者认为垄断行业收入畸高,326的受访者认为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材料三:降低社会中低收入阶层的个人税负水平已经成为今年两会期间社会各界关注的一项重要议题。3月初,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新闻中心联合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64O的民众感到,“提高个税起征点”的需求更为迫切。(1)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反映了我国经济中存在着什么问题?(2分) (2)材料三与材料一、二有什么联系?为

    24、什么?(4分)(3)请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提出几条解决上述问题的建议。(12分) 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第三单元 测试一、单项选择题题号1 2 3 4 5 6 7 8 9答案BCCCCACBD题号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答案BCABBDCAB题号19 20 21 22 23 24 25 26答案CACCBDBD二、多项选择题题号27 28 29 30 31 32 33 34答案ABDABCDABDBDBCDABDACDBCD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2分。1B。A不是最佳角度。c与题干要求不符。D有错误。2C。按劳分配的原则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这

    25、一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ABD与材料不符。3C。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观点错误。4c。AD不符合“基本”二字要求。B是所有制结构,而不是分配制度。5C。按生产要素分配不是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的有效措施,故不选。6A。BcD与材料不符。7C。应当是调节过高收入。“f肖除”错误。8B。表述不准确。9D。错在“不存在差别”。10B。A C D与材料不符。l1C。属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12A。B不全面。CD错误。13B。l4B。与材料不符。错误,它颠倒了财政与经济的关系。15D。l6C。注意“目的”这一要求。l7A。我国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

    26、,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所得属于按劳分配所得。注意不要误选D,D不适用于公有制经济。18B。张某经营饭店属于个体经营,其劳动成果扣除税款和成本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所以经营饭店获得的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19c。面对财富失衡,应该由政府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促进效率的提高和公平的实现,因此,c符合题目要求。A的观点错误。BD与财富分配差距过大无直接关系。20A。B与材料不符。cD对材料的归纳不全面。21C。财政能否促进经济的增长,不仅要看收入的多少,还要看分配政策与财政支出是否合理,故表述不科学。颠倒了二者的关系。22C。ABD不为材料说明。23B。注意不要误选A,材料说明中央和地方政府都重视教

    27、育事业的发展,A不全面。24D。c观点错误,以增值额为征税对象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而不能杜绝偷漏税行为。AB与题意无关。25B。每个公民都应树立自觉纳税意识,但并不意味着每个公民都要纳税,所以A观点不正确。CD不符合题目要求。26D。征收个人所税,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但不能消除社会收入差距,故错误。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27ABD。c不能为材料所体现。28ABCD。这四项都是形成上述分配格局的必然要求。29ABD。C错误。3O:BD。不要误选A,A不是目的。c不符合题意。31BcD。A与材料不符。32ABD。C错误。33AcD。

    28、提高个税起征点,制定公平科学的个税法,有利于有效调节社会贫富差距,化解社会的利益矛盾,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冲突,形成均衡的利益格局,进而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B中“平均社会财富”的说法错误。34BCD。A表述错误。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5题7分,第36题1O分,满分17分。35(1)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手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优化中央建设投资结构,有利于国家通过对财政收支方向、结构的调整和控制,促进经济结构合理优化。(3分)(2)其依据在于,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国家可以通过对财政收支水平的调控促进经济增长。在经济运行

    29、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应当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过热、经济的正常运行受供给能力制约、物价上涨时,政府应当减少财政支出,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温”。削减财政赤字、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是给经济“降温”的需要。(4分)36(1)反映了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着财政收入增幅偏高、居民收入增幅偏低的现象。第一,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的影响。第二,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收入增幅偏低,不利于国家刺激消费和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4分)(2)q)2008年一季度,我国存在财政收入过热,出口增幅下降的趋势。税收是国家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源泉减税有利于扭转财政收入过热状况。减税可以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相对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促进消费,进而拉动经济增长。(3分)(3)财政政策具有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政府可以减少税收和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


    注意事项

    本文(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第三单元.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