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三阶提升同步导学案七年级第3单元第11课《论语十二章》.docx

    • 资源ID:8886478       资源大小:493.44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三阶提升同步导学案七年级第3单元第11课《论语十二章》.docx

    1、三阶提升同步导学案七年级第3单元第11课论语十二章第11课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学习目标重难点1通过交流,了解有关论语的一些文学文化常识。2通过自学,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基本意思,熟记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3能根据材料进行简单的探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惑。1积累重要的文言词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2理解论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现实意义,体会其中的“为学之道”,使学生学有所用,在今后的学习中端正态度,改进方法。要点填空知识要点1孔子,名 ,字 , 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 家、 家、政治家, 学派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2论语是儒家的经典

    2、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论语共 篇,宋代把它与 合称为“四书”。(答案详见“知识要点”)1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2论语简介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论语共二十篇,东汉将其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面对春秋战国那样的乱世,知识分子大都很不满意,于是纷纷思考救国救民、解决社

    3、会矛盾的方针路线。各自的想法大不相同,于是形成不同的学说流派。在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之外,先后出现了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流派。这些流派之间,相互批评,展开了激动人心的学术争鸣。于是有所谓“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春秋战国之交的“百家争鸣”,是一个思想大爆炸的时代,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黄金时期。中国传统中很多光辉的思想主张,都产生于那个时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即是“百家争鸣”中最重要的一个学术流派。经过历史的淘汰和选择,儒家思想在汉武帝之后成为中国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1、为加点字注音论(ln)语 不亦说(yu)乎 愠(yn) 三省(xng) 传(chun) 逾(y)矩(j)罔(wng) 殆(d

    4、i) 哉(zi) 箪(dn)陋巷(xing) 堪(kn) 肱(gng) 笃(d)志 陬邑(zu y)2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1)子曰( )(2)人不知而不愠( ) (3)不亦君子乎( )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5)传不习乎( ) (6)不逾矩( ) (7)学而不思则罔( )(8)思而不学则殆( ) (9)人不堪其忧( )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11)饭疏食饮水( ) (12)曲肱而枕之( )(1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4)匹夫不可夺志也( ) (15)博学而笃志( ) 3通假字 (1)不亦说乎( )(2)吾十有五( )4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2)吾日三

    5、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饭疏食饮水( )5古今异义(1)可以为师矣古义:( )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2)饭疏食饮水古义:( )今义:泛指所有的水。(3)三人行古义:( )今义:表示确数。(4)吾日三省吾身古义:( )今义:日子。6一词多义而学而时习之( )人不知而不愠(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不义而富且贵( )切问而近思( )为为人谋而不忠( )可以为师矣( )7语气词(1)传不习乎( )(2)可以为师矣( )8、这十二章论语分别阐述了哪几个方面的道理?

    6、 论语12章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学习方法的,包括第1245章,学习方法有:复习法、反省法、学思结合法;二是关于学习态度的,包括第7910章、学习态度有:要以学习为乐、诚实谦虚、善于取长补短、珍惜时间;三是关于修身做人的,包括第123691112章。在这几章里孔子告诉我们修身养性的方法,那就是宽以待人、忠实守信、顺心而为、安贫乐道、择善而从、坚守志向、博学仁德。第一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时:按时; 说:愉快、高兴; 朋:志同道合的人; 知:了解; 愠:发怒、生气; 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7、。2、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按时练习,不是很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生气,不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第二则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三:多次; 省:反省; 为:替、帮; 谋考虑事情; 忠:尽心竭力;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习:温习。2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过呢?”第三则 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1结合

    8、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1)有:同“又”。 (2)立:站得住的意思。 (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6)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2译文孔子说:“我童年学习,到了十五岁时立下了求学的志向,三十岁时学问和处事都可以在社会上立身了。四十岁时学问上的问题都能清楚明白,立身处事有坚定的原则,不会被外界左右。五十岁时我知道了天命,知道了天给予我的使命职责和命运。六十岁时我听到顺耳话能够分辨是非,听到逆耳话能够理解他人,对各种人的各种话都能分

    9、辨取舍。七十岁时我的心灵和行为都达到了自由王国的境地,行随心至,从不越过仁的规范。”第四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故:学过的知识; 知新: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可:可以; 以凭借; 为:做。2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第五则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2译文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第六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1)食,一瓢饮,在陋巷(2),人不堪其

    10、忧,回也不改其乐(3)。贤哉回也。”(雍也)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1)箪:音D,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2)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3)乐:乐于学。2译文 孔子说:“贤德啊,颜回!一箪干粮,一瓢凉水,居住在简陋的巷子里,换了别人一定不堪忍受这种贫困忧苦的生活,但是颜回啊,从来不知因此而改变自己好学乐善的快乐。贤德啊,颜回!”第七则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知:懂得、了解; 好:喜欢; 乐:以为乐。2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第八则 子曰:“饭疏食(1)饮水,曲肱(2)而

    11、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1)饭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 (2)曲肱:肱,音,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2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拓展:饭蔬饮水:后因以“饭蔬饮水”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第九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三人:几个人; 善者:优点; 从:跟随; 不善者:缺点。2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

    12、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要改正。”第十则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斯:这; 舍:舍弃。2译文 孔子站在河边说:消失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它日夜不停息地向前流去。第十一则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三军:军队的通称。匹夫:夫妇相匹配,分开说则叫匹 夫匹妇,所以匹夫指男子汉。2 译文 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第十二则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

    13、字词。博:广也。 笃:厚也。 志有两种解释:一,志同识,记忆在心;二,志向。在此 ,基于取其后者。2译文 子夏说:“一个人心有远大理想就要有丰富的知识,要多多提出疑问,多多深入思考。对于自己的志向不能有过多的干扰,“仁”就在这当中了。”【点拨】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点拨】讨论思想品德修养。【点拨】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

    14、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点拨】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

    15、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 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点拨】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点拨】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此章孔子回环曲折,一说两叹,高度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流传很广,几乎妇孺皆知。

    16、【点拨】这里,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有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孔子正是这一点的身体力行者,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为明证。【点拨】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点拨】讲正确的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

    17、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取长补短,弥补不足。【点拨】孔子在河流的源头,抚今追昔、满怀感慨,自告且忠告所有决心开始“见、学、行”“圣人之道 ”的君子:“立志“见、学、行 ”“圣人之道”的君子,就要像这江水一样,从“闻其道”的源头开始,后浪推前浪,生生不息、前赴后继,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无论条件恶劣还是优越,甚至出生入死,都要不断地“固守”,“承担”“圣人之道”之行直到最终成就“不愠的世界”而不退转。”这里必须明确,这话既是孔子自己的感慨,也是对所有有志于圣人之道的人的忠告和勉励。故后人多用来指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的流逝,感慨人生世事变换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点拨】一国的军

    18、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可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却是不能强迫改变的。对于一个人来讲,他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任何人都无权侵犯。作为个人,他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点拨】这里又提到孔子的教育方法问题。修德进学的门径:学欲广博,志欲坚定,外问于人,内思于心。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一个追求的中心,这就叫,博学而 笃志”。 既要多问问题,又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空想,而要多 想当前的事情,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这就叫“切问而近思。” 学习的关键在于自身的体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一定要从自身处去问,接近处去思。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9、”三个问句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2“温故”和“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请简述理由。 3、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你是怎么看待“箪食瓢饮”? 4、找出本课中出现的成语并解释。 5、1988年初,75位诺贝尔获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有人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从中国的孔子这里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找智慧。请你积累五则课本之外的论语名言,和大家分享。 (时间:40分钟 分值:45分)一、基础知识(15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乎?B吾日三省(shng)吾身。C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n)不习乎

    20、?D逝者如斯(s)夫,不舍昼夜。2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从心所欲,不逾矩。B匹夫不可夺专也。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D人不堪其忧。3选出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其不善者而改之曲肱而枕之B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C学而时习之 人不知而不愠D回也不改其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4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A人不知而不愠B温故而知新C学而时习之D择其善者而从之5下列文言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2分)A于我如浮云B择其善者而从之C博学而笃志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6在学完课文论语十二章后,老师为了使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专门

    21、组织了一次以“交流学习体会”为主题的座谈会。请你参与进来。(5分)(1)作为主持人,你应该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现在就请你写出来吧! (1分) (2)王翔同学想在座谈会上用对联的形式活跃气氛,他给出了上联,请你对出下联。(1分)上联:时习悦,内省乐,择善喜下联:_ (3)论语孟子语言精练,含义丰富,有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里,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一组成语,其中有两个不是出自论语孟子,请你找出来。(只填序号)(1分)温故知新舍生取义愚公移山择善而从任重道远诲人不倦一鼓作气见贤思齐 (4)班上的张长林同学非常聪明,但就是平时学习不认真,不肯下功夫。在座谈会上,请你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

    22、,并用已学过的论语中的语录劝勉他勤奋学习。(2分) 二、课内精读(10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

    23、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7翻译句子。(2分)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下列句子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乐”指音乐,用音乐来欢迎志同道合的人。B“为人谋”是指为朋友做事。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说学和思都是不对的。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说人要讲道义。9孔子阐述了怎样学习与思考的

    24、关系?(2分) 10说说这几则论语体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4分) 三、课外阅读(20分)孔子学琴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颀然而长,眼如望洋,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注】 鼓琴:弹琴。进:进展,此指换新曲。下文“益”同此。数:拍节之数。指演奏技巧。有间:过了一段时间

    25、。志:乐曲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得其为人:想象到作者是什么样的人。如王四国:这人好像是个王者,他的眼睛在关注着四方。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1)未得其数 (2)师襄子辟席再拜12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2)丘未得其为人也。 13文中写“师襄子辟席再拜”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14孔子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课文中的哪则语录?孔子学琴的经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分) 类文阅读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

    26、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5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恐已暮矣(_) 安敢戏其君乎(_)臣闻之(_)善哉(_)16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C默而识之 D学而时习之17翻译文中画线的文言句子 。(2分)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18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19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你认为学习与年龄有没有关系?是什么关系?(2分) 【参考答案】第一阶段1论(ln)语 不亦说(yu)乎 愠(yn) 三省(xng) 传(chun)不习乎

    27、 逾(y)矩(j)罔(wng) 殆(di) 哉(zi) 箪(dn)陋巷(xing)堪(kn) 肱(gng)笃(d)志 陬邑(zu y)2(1)先生,指孔子(2)生气,发怒)(3)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4)真诚,诚实,诚信(5)老师传授的知识(6)越过,超过(7)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8)有害(9)忍受(10)喜欢,爱好(11)吃(12)胳膊(13)斯:这,指河水;舍:舍弃(14)改变(15)忠实,坚守 3(1)“说”通“悦”,愉快(2)“有”同“又”4(1)名词作状语,时常(2)名词作状语,每天(3)形容词作动词,分别译为“旧的知识”“新的理解”(4)意动用法,以为乐趣(5)名词作动词,吃

    28、5(1)可以凭借; (2)冷水; (3)表示多; (4)每天;6而表顺承表转折表转折表转折表顺承表顺承表转折表转折表顺承表顺承为替(做7(1)相当于“吗”(2)相当于“了”8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第二阶段1不能。因为三个句子所针对的对象是先“他人”,继而“朋友”,最后是“自己”,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人及己的关系,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互换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这种高尚的品格。2不是。孔子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只“温故”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过去的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延伸和升华,关键是“知新”。3示例1颜回的这种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真是不容易,所以说,能吃苦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示例2我从颜回身上看到了他的那种高洁的学者风范。他不会因为物质条件的简陋,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不会转而投身于追名逐利的大潮中,最终也不会迷失自我。示例3我不十分赞同二位的意见。我觉得没有必要完全摒弃优厚的物质条件,利用好它为我们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不也很好吗?4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注意事项

    本文(三阶提升同步导学案七年级第3单元第11课《论语十二章》.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