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贵州省十一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docx

    • 资源ID:8878210       资源大小:40.63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贵州省十一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docx

    1、贵州省十一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贵州省“十一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 贵州省科技厅2006年2月目 录前 言 2一、“十五”农业科技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4(一)农业科技发展计划取得的主要成就 4(二)主要做法与经验 8(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8二、农业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10(一)指导思想 10(二)发展原则 10(三)发展目标 10三、农业科技发展的重点和主要任务 13(一)保障粮食安全 13(二)支撑生态畜牧业发展 14(三)促进精品农业、特色农业发展 15(四)坚持生态立省,加强生态建设 16(五)推进高新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17(六)强化农业科技集成和推广 18(七)推动农业科技应用基

    2、础研究和基础建设 18(八)发展资源节约增效型技术 18四、“十一五”重大农业科技项目 20(一)重大专项 20(二)重点项目 24(三)科技平台及基础条件建设 28五、保障措施 30(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0(二)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农业创新体系 31(三)加强法规与政策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32(四)以人为本,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32(五)加强农业科技项目管理 33(六)加强领导,实行双轨并行的目标责任制 34前 言贵州省“十一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在科技厅党组领导下,经过近一年的酝酿,集农业科技及管理界的集体智慧而编制的。编制工作遵循中

    3、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及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精神,按照贵州省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纲要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经历了研究制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前期重大问题调研、基本思路研究和规划起草、论证及审定等工作阶段,充分注重了与贵州实际结合和可操作性,以及提高编制工作的开放度和集成度。规划共包括五个大的方面: 一是农业科技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二是农业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三是农业科技发展的重点和主要任务;四是重大农业科技项目;五是保障措施。第一部分回顾了“十五”农业科技发展计划的总体安排和取得的主要成绩,总结出了“十五”农业科技

    4、发展计划实施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找出了差距和不足,这是规划编制的前提和基础。第二部分提出了农业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主要目标。“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指导思想上,围绕新农村建设,强调了把创新作为农业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把增强创新能力、储备能力和转化能力作为农业科技发展战略目标。把粮食安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生态畜牧业及特色(精品)农业发展、生态安全作为农业科技服务、支撑的四大主题,强调了绿色经济发展理念的指导作用;在发展原则上,提炼出了政府目标、市场导向等五条原则;在发展目标上提炼出了总体目

    5、标和八个方面的具体目标。第三部分阐述了农业科技发展的重点和主要任务。重点提出的是主要领域农业科技的主要任务,是我省“十一五”农业整体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概括,是遴选重大科技项目的基础,包括粮食安全、生态畜牧业、精品农业和特色农业、生态立省、高新技术应用、农业科技集成和推广、应用基础研究和基础建设、资源节约增效等八个方面的科技任务。第四部分凝炼出了农业科技的重大项目,分为重大专项、重点项目和科技平台及科技基础条件建设三个大的方面,重大专项包括5个项目,重点项目有7个,科技平台及基础条件建设有三个方面的建设内容。第五部分提出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等六个方面的保障措施。规划不是年度计划,它是“十一五”整个期

    6、间农业科技发展前瞻性、战略性的工作规划,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要求,在年度工作安排时,还将作必要的调整和完善。一、“十五”农业科技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一)农业科技发展计划取得的主要成就“十五”以来,我省围绕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目标,在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和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两个层面进行战略部署,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数量增加和质量的提高、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促进了农业科技进步和提高了创新能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十五”期间,全厅共组织实施农业科技项目829项,投入科技三项费共14430.02万元,其中,国家农业科技项目124项,科技经费5008

    7、万元,省级农业科技项目705 项,投入科技三项费9422.02万元。在省级农业项目中,农业科技攻关项目157项,星火项目215项,合计372项,投入科技三项费5262.5万元,比“九五”的3022.07万元增加了2239.8万元,增长74.11%。 “十五”期间我省共承担国家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和星火项目112项,国拨经费3503万元,比“九五”的149万元增加了3354万元,增长了22. 51倍。“十五”期间,农业科技计划共实现新增产值57.84亿元,新增利税13.4亿元,其中,农业科技攻关计划和星火计划累计新增粮(油)13.4亿公斤,新增产值49.29亿元,新增利税12.21亿元。建立农业工程

    8、技术研究中心12个,审定农作物等新品种163个(其中自育新品种144个),筛选出优质杂交肉牛组合3个,筛选出优质速生林木、果树新品种15个;专利申请28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专利授权13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制定技术标准68项;在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科技论文777篇,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17篇,出版学术专著9部,培训晋升高级技术职称人员150人,中级职称人员176人,培养博士生42人、硕士生206人,培训科技人员25053人次,培训农民910017人次。1. 优良品种选育及推广,为粮食产量的提高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保障“十五”期间,以种质资源创新和高产、优质、多抗的品种选育为目标,以良种

    9、选育、良种良法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为重点,为农业产业化奠定了种质基础。农作物等的选育上,通过省级审定的新品种共163个,其中玉米67个、水稻63个、油菜10个、马铃薯9个,麦类8个、牧草2个、草莓2个、甘蔗1个、桑蚕1个;畜禽优良品种培育上,筛选出优质肉牛杂交组合3个;优质用材林和果树新品种选育上,先后从国内外引进橙类品种40个,筛选出15个新品种,已在生产中应用,效果明显。 在育种理论和育种方法上有所创新,油菜、水稻优质育种和玉米生态育种已处于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行列。自育玉米杂交品种(组合)在省内推广面积已占杂交玉米种植面积的70左右;自育杂交优质油菜品种推广面积占全省油菜种植面积的比例已超过

    10、50以上,高于全国 40的比率,并推广到长江中下游等10多个省区;自育水稻杂交品种占全省杂稻推广的面积由上世纪末不足4,提高到了现在的15左右。优良品种的育成与推广,对提高我省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2. 种植技术水平取得较大进步种植技术进步是在不断进行良种更新的基础上,在丰产栽培技术研究、技术改进、创新、组装和推广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成果,为提高农作物产量提供技术保障。总结了多熟种植经验,建立了水田、旱地多种间套作模式和立体种植技术体系,提高了复种指数。栽培技术在定量化、区域化、模式化上也取得显著进展。在反季节蔬菜栽培研究方面,总结出多种蔬菜反季节无公害栽培技术,并获得大面积

    11、丰产。在农作物主要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方面,培育了一批作物病虫害防治典范,弄清了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草鼠的危害,制定了防治标准,提高了重大病虫草鼠害防治水平。3. 畜牧科技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将我省建成畜牧大省的目标,引进牛、羊、猪、鸡等一批优良品种,加快了畜禽品种改良,提高了生产能力;菜籽饼、芭蕉芋、秸杆、非蛋白氮等饲料资源的开发研究取得一定进展;畜禽饲料和畜禽疫病防治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对提高畜禽生产性饲料转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发挥了积极作用;瘦肉型猪基地、商品牛羊基地建设、秸杆青贮氨化等科技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成效;优质肉牛产业化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项目从提

    12、高繁殖率关键技术、肉牛杂交优势的利用、肉牛饲料饲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牛肉制品开发利用、肉牛规模示范场(户)疫病综合防治技术应用、肉牛产业化电脑决策支持系统等6个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探索了适合贵州省情、适应市场需要的优质肉牛产业化生产模式,通过示范、科技培训和辐射带动,实现产值3.1亿元,利润5882.46万元;在水产养殖方面,大力推广以生态渔业为主要内容的实用技术,发展了冷水鱼和地方特有经济鱼类为主的特色渔业和设施渔业,优化了全省的渔业结构。 4. 高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十五”期间,全省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步伐加快,为推动农业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供了示范。五

    13、年中,生物技术逐渐应用于农作物品种选育,电脑农业示范成效显著,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在减灾防灾方面的应用初见成效。“十五”期间,启动了“贵州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分子标记与利用”、“水稻抗冷害基因工程育种研究”、“贵州省农作物分子标记应用技术研究”和 “利用生物技术抑制烟草腋芽生长的研究”等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抗冷、抗除草剂水稻基因及控制烟草腋芽生长素相关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并用于遗传转化的研究方面,初步探索出适应于水稻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和水稻转基因植株,同时,还构建了控制烟草腋芽生长的基因,获得转基因烟草植株。牛的胚胎移植技术获得可喜进展,在胚胎分割、性别鉴定、输配产犊率等方面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14、。“贵州省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是省“十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并被列为国家“863”计划“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系统”示范区项目。该项目建成了水稻、玉米、油菜、辣椒、烤烟等5个应用系统,在14个县示范应用,涉及148个行政村的5万余农户。累计示范面积109.5万亩,增产2881.6万公斤,比实施前3年增产13.2%,新增收入4031.5万元。初步建立了贵州农业信息化体系框架,为全省农业信息技术的推广提供了示范。根据全省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灾频繁的特点,通过“贵州省农业气象信息服务系统”项目的实施,在农业气象信息服务数据库开发、信息入库及加工处理、农业气象灾情分析、天气气候特点及决策分析

    15、、图形处理、信息发布等计算机应用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开发。研制的农业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先进实用、功能齐全,实现了农业气象历史资料与文献资料的有机统一,系统实用性和实时性强。5.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示范我省有1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贵州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5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铜仁特色农业科技园区、榕江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乌当农业科技园区、白云科技园区和花溪生态农业科技园区),经过几年努力,我省农业科技园区已发展到26万余亩的规模,总投入经费已达88841万元,入驻企业161户。已建温室面积达4712m2,大棚面积达263692m2。据不完全统计,5个园区共新增产值(收入)1

    16、1亿多元,实现利税2.5亿多元,带动近2万农户,年户均增收5001860元,农民增收总计1476万元。各园区开展了新品种选育、引种试验、栽培和饲养技术研究、多倍体应用、加工技术等方面的科研项目100余项,引进新技术28项,引进新设施100多套,展示新品种1187个,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面积达20余万亩。6. 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初具规模 农业工程技术中心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05年全省已建立水稻、玉米、油菜、胚胎移殖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已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793.8万元,流动资金4982.7万元,总计投入资金6745.4万元(其中省财政资金723万元,中心自筹资

    17、金6022.4万元)。“中心”自组建以来,产品销售收入累计达8300万元,引进、开发的新品种79个,获科技成果25项,制定技术标准23个,发表论文284篇,专著4本,培训人才共1728人次。7星火计划取得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省星火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中心任务,按照“依靠科技、服务三农、推进四化、建设小康”的总体思路,结合我省实际,坚持科技创新,把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应用于农业、推广到农村,开创了农业科技进入农村经济主战场的新局面,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星火计划项目的实施和星火科技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为改变我省农村经济的增长方式、引导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起到了

    18、科技支撑作用。 20012005年,全省共组织实施星火计划项目215项,总投资72465.17万元,投入科技三项费1101万元,培植区域支柱产业5个,龙头企业7个,全部项目实施完成后可累计新增产值23.07亿元,新增利税8.11亿元。(二)主要做法与经验1. 以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化为主线,将攻关任务落到实处。紧紧围绕项目攻关目标,集中力量进行攻关;以相关技术的示范为重点,建立示范区,将攻关研究与大面积示范有效结合起来,保证项目总体攻关目标的顺利完成;2. 注重对项目立项的检查评估,是项目获得成功的基础;3.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立规范化的组织管理与实施体系,详细拟定实施方案并严格组织实施,建

    19、立健全和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4. 通过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进程;5. 加强多学科联合攻关,做到资源优势互补;6. 积极开展技术培训,狠抓技术关键环节,提高项目实施水平;7. 加大项目宣传力度;8. 领导重视,目标明确,任务落实;9. 制定相关管理文件,科学行政、依法行政;10. 形成了“七个结合”:点与面、研究与应用、单项技术突破与配套技术综合集成、项目研究人员与基层技术人员、科技扶贫与工程项目、项目与地方政府和农民、近期攻关目标与长远发展规划的结合,使农业科技项目得以很好完成。(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五”以来,我省农业科技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不足和一些

    20、问题。1. 农业科技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有突破性的成果较少,技术支撑、储备能力不足,成果转化率较低,高新技术应用水平尚待提高;2. 项目管理规范化、信息化程度有待进一步完善;3. 科研、开发平台建设跟不上,包括试验基地不理想、实验条件差;4. 高层次人才较缺乏,科技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二、农业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和“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发展方针,坚持合作创新,加强转化,重点突破,引领跨越,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

    21、绿色经济,以及粮食安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生态畜牧业及特色(精品)农业发展、生态安全四大主题,强化农业科技基础和平台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成果转化,把创新作为农业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增强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储备能力和转化能力。(二)发展原则1. 政府目标原则。突出政府目标,按照贵州省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有关精神部署农业科技工作;2. 市场导向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3. 突出重点原则。重点抓好基础技术、共性技术的集成创新和推广。立足产业发展,着重新技术和新产

    22、品开发,实现重大技术突破、系统技术集成和技术推广三者的能动发展,全面提升贵州农业科技水平及成果转化能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有选择的跨越式发展;4. 协调发展原则。坚持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生产加工、生态协调发展;资源开发技术与市场相结合;资源开发利用与永续利用同步;理论技术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得益彰;5. 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结合的原则。重点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提升传统技术。(三)发展目标重点解决制约我省农业发展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问题,要围绕四大主题、合理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及为喀斯特生态重建提供技术支撑和重点领域的产业化技术。初步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生

    23、物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完善以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基地)为重点的创新平台建设。加强成果转化,提高农业先进技术的覆盖率和入户率,大幅度提升农业科技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农业科技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从目前的35%左右提高到40%以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从目前的38%左右提高到42%以上。具体目标:1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高,特别在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十一五”要选育动植物新品种8085个;自育新品种和新技术示范辐射面积达9000万亩以上,优质肉牛示范100万头,肉猪示范300万头以上;新增农产品50亿公斤左右,新增节支80100亿元;

    24、制定技术规范或技术标准25个左右;2为增加农产品特别是粮食安全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实施300500万亩粮油高产科技示范工程,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的推广覆盖度。在确保稳产高产农田持续丰产的基础上,加大中低产田土的改造力度,实施400500万亩中低产田土平衡丰产科技示范工程,促使大面积均衡增产,为“十一五”粮食年均产量达1160万吨提供技术支撑;3为调整农业结构、建设生态畜牧大省、发展精品农业和优势特色农业以及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技术支撑,培育精品农产品20个以上;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拉长产业链,形成拳头产品;逐步实现种植结构从二元到三元的过渡,提供草地畜牧业较成熟的配套技术及非粮饲料替代传统粮食饲料

    25、的技术成果;4为生态建设,特别是喀斯特生态环境保护与重建提供较成熟配套的实用技术;5为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供技术依托,培育一批科技型龙头企业和创建一批知名品牌;6培养和造就一支农业科技队伍,使农业科技的研究开发、推广、管理三支队伍协调发展,逐步适应农业的产业需求;7应用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开发研究以及科技基础建设工作初步适应农业科技发展的需求;8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已建12个的基础上,发展到16个;农业科技园区在“十五”5个的基础上,发展到10个。三、农业科技发展的重点和主要任务(一)保障粮食安全 树立大粮食的观点,在确保全省粮食人均300320公斤的基础上,大幅度提

    26、高油、肉、菜、奶、果等在食物结构中的比例。1提高粮油作物育种水平。其思路是实现“目标升级、技术升级和产品升级”,即育种目标由普通目标向超级品种和专用品种育种目标升级;育种技术由常规技术向常规育种技术和分子育种技术为重点的现代育种技术相结合升级;粮油品种由普通的高产、优质向超高产、特优质、广适应、抗性强、高效益品种和专用型品种升级。在创新种质资源的基础上,按照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布局的原则,培育、引进一批农作物新品种,严格进行区域适应性诊断,以确保生产的安全性、稳定性,加速良种推广速度,实现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以超级作物品种和专用品种选育及其产业化为重点,加快种植业结构战略

    27、调整,促进种植业生产和产品标准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产业化。发展贵州在水稻、玉米、油菜等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良好态势,重点支持水稻、玉米、薯类、油菜、烤烟、小麦等作物具有突破性的超级新品种和专用新品种的选育,加快有利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和主要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加速种苗标准化、产业化进程和规范化管理。加强种子繁育、加工和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加速自育组合的成果转化速度,不断提高农作物自育新品种的覆盖率。2构建高产、优质、高效、规模化综合粮油生产技术体系,实现栽培技术升级。 围绕粮油作物主栽品种的种性要求,研究开发适应不同生态类型的优质、高产、高效技术,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

    28、。重点是整合、创新现有技术,形成与“工程”形式相结合的优化配套技术体系。针对不同生态环境和提高生产水平的主要限制因子,研究开发解除危害的技术,重点研究育苗技术、定植技术、肥料运筹与经济施肥技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重大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测试诊断技术;研究中低产田土的改良指标、土壤肥力的评价体系和针对性的改良技术;开发山地农业机械耕作栽培技术以及轻型简化栽培技术和优化作物布局技术。 3构建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技术体系。实现木本粮油、非粮饲料、节粮型畜禽种养技术和生态经济技术升级,促进粮食替代战略的逐步实施。 4建立适合贵州省情的现代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和监测、检测技术体系,形成生产、加工、经营

    29、环节紧密衔接、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食品安全综合体系。重点加强粮、油、肉、奶、蛋、蔬菜、果品、水产品等无公害(绿色、有机)技术及生产、加工领域质量标准体系和监测、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二)支撑生态畜牧业发展在继续加快发展农区畜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草食畜禽、生态畜牧业和生态渔业。技术上要实现畜禽、水产、饲料作物、牧草等的育种技术、养殖技术、主要疫病防治技术的升级。1加强畜禽水产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及产业化技术研究。在引进优良品种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遗传资源特别是本地优良基因,采用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提高新品种和优良地方畜禽品系选育及其快速扩繁的技术水平,加速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重点抓

    30、好优质畜禽水产品种的配套选育技术、特色畜禽和特种动物的选育技术。2加速饲料资源、营养配方及加工利用技术研究。研究开发农副产品、蛋白质饲料的生产及高效利用技术,牛、羊高效缓释复合非蛋白氮新型饲料生产技术,高效生态营养配方和环境友好型饲料生产技术,非常规饲料综合配套技术,安全、无污染高效的饲料添加剂和高效、稳定、低价、小剂量中草药添加剂等的生产技术,牛羊现代营养配方开发技术。3加强畜禽水产业主要疫病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开发,研究主要疫病的发生发展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建立完善主要禽畜、水产业重点疫病预测预报、防疫、市场快速检疫和诊断治疗技术体系,推动畜禽水产业快速、持续发展。4加速节粮型畜牧业的技术开发

    31、。围绕退耕还林还草,研究开发各类草地高效综合利用技术;加速饲用作物、优良牧草新品种选育及种植技术开发,发展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三元结构农业和草产业,提高节粮型畜牧业持续发展能力。5加强规模养殖及产业化技术研究。重点开发规模化养殖及环保技术、畜产品保鲜及加工利用技术、优质肉牛饲养管理技术、高产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奶制品名优品牌开发与保鲜技术。加强对生态渔业、特种养殖技术的推广工作。(三)促进精品农业、特色农业发展发展思路是:以贸工农一体和产业化经营为动力,以精品和特色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优势果蔬业、民族药业发展为重点,以发展区域经济为目的,以资源优势产业带和特种资源为依托,统筹区域经济发展

    32、,不断延伸农业生产链条和改变经营方式,提高其技术含量、管理水平、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的转化增值,增加农民收入。重点是:1精品农业、特色食品和农产品加工综合利用技术开发。以制约精品产业、特色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中的瓶颈问题作为科技介入的突破口,加速农产品加工科技进步,推动加工原料基地建设和食品工业建设,实现生产规模化、技术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大幅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农产品附加值。着力培育区域性支柱产业和建设龙头产业集团(或企业),继续搞好星火技术密集区和乡镇企业科技园区建设,以带动农业产业升级。 农产品贮运加工、保鲜、包装技术研究与开发,优先支持大宗农、林、果蔬、牧、渔产品及特色野生资源产品贮藏、保鲜、加工、包装技术及设备的开发与引进。建立农产品加工优质原料基地。重点支


    注意事项

    本文(贵州省十一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