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全国水利工作会议陈部长讲话文档格式.docx

    • 资源ID:887108       资源大小:40.64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全国水利工作会议陈部长讲话文档格式.docx

    1、33处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全面完成,改造装机18万千瓦。续建沿江排涝泵站累计达91座,总装机11.96万千瓦。(二)防汛抗旱减灾能力稳步提升坚持防汛抗旱并举,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并重,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控,各级党委政府周密部署,各级水利部门精心调度,广大军民团结奋战,成功战胜了2007年淮河全流域性大洪水、2008年滁河流域特大洪水和2010年长江、淮河并发的严重洪涝灾害,成功抗御了2008年冬至2009年春的淮北地区大旱、2010年淮北地区的严重伏旱和秋冬旱,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水旱灾害损失,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汛抗旱减灾效益达1060亿元。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

    2、防汛抗旱责任制深入落实,以全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抗旱预案、防台风工作预案为重点的预案体系更加完善,省、市、县、乡四级防汛抗旱队伍体系基本建立,防汛抗旱减灾能力显著提升。(三)农村水利建设全面提速国家规划内295座大中型及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施完成,圆满完成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任务,新一轮国家规划内304座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开工建设。省计划1614座小型病险水库完成主体工程1129座,完成竣工验收1099座。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6220处,解决了124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持续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复水毁工程8.4万处,新增灌溉面积37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245万亩,新增

    3、节水灌溉面积188万亩,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49,为粮食生产连续7年丰收、5年创历史新高作出了重要贡献。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39个,安排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项目158个。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02 平方公里。新增水电装机28.5万千瓦。(四)水资源节约保护不断加强取水许可制度深入落实,水资源论证工作不断强化,水功能区监督管理深入推进,入河排污口监管成效显著。淮北、合肥、铜陵三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新增供水能力46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由2005年的387立方米下降至290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05年的369立方米下降至22

    4、8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至70%。水环境保护成效明显,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0%。安徽省中西部地区重点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基本编制完成。引江济巢、淮水北调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五)依法治水管水能力显著提升水利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健全,安徽省水文条例、安徽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安徽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安徽省小型水库运行管理办法、加强湖泊保护的若干规定等颁布实施。圆满完成“五五”普法任务,依法行政水平稳步提高。水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加大,严厉打击河道非法采砂,严肃查处侵占河道和水工程的违法违规行为。推进工程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同马大堤望江长江河道管理局和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管理局水闸管

    5、理处通过国家级管理标准验收,全省达到省级管理标准的水管单位达83家。水利旅游加快发展,全省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达21个。水利多种经营取得长足进步,2010年全系统经营收入达22亿元,比“十五”末增加10亿元。组建省水利招投标服务中心,水利建设信用体系更加完善,水利建设市场秩序逐步规范,水利行业安全生产态势平稳,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取得实效。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实行工程质量一票否决制和终身负责制,32项工程获省“黄山杯”或省水利优质工程奖,1项工程获水利部优质工程大禹奖。(六)水利改革实现新的突破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理顺,“两项经费”得到进一步落实。大力

    6、推进水务体制改革,全省共有9个市、44个县(市、区)成立水务局,铜陵市和固镇县实现了供水、排水、节水、污水处理回用的统一管理。水价改革积极推进,省管及跨市排涝站不再收取排涝费,跨市排涝站电费由省财政定额补贴,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农业灌溉水费免征营业税,适时调整了非农业供水价格。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公共财政水利投入大幅度增长,多渠道并重的投融资机制初步形成。事业单位内部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持续深化。水行政审批改革积极推进,便民高效的水行政许可审批机制逐步建立。在全系统开展“水利改革创新奖”评选表彰活动,第一年申报改革创新成果达40余项。(七)行业基础工作扎实推进水利规划及前期工作取得

    7、重大进展,淮河、长江、太湖流域防洪规划和淮河干流行蓄洪区调整规划、重点平原洼地除涝规划等通过国务院或水利部批复,基本完成全省“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编制任务,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水利专项规划、长江干流洲滩圩垸治理规划、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等20多项规划编制完成。水利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完成省部级重大水利科技项目60余项,其中19项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2项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组建水利部安徽省水利科技推广工作站,科技合作、交流与推广进一步加强。成立省水利厅技术委员会,科学决策机制不断健全。水利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完成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建成一批水情、旱情

    8、分中心和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全省防汛抗旱通信骨干网已覆盖17个市、13个厅直单位。安庆等9市视频会商系统延伸至县区防汛抗旱机构。水利电子政务建设深入推进,门户网站体系初步形成,办公自动化应用水平稳步提升。(八)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全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不断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加大专门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全省水利系统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5年来累计培训干部职工1.3万多人次,3人获“全国技术能手”、5人获“全国水利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大力推进水利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省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跻身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行列。制定关于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基层水

    9、利建设稳步推进,一批乡镇水利服务机构陆续成立或恢复,至2010年底全省共有乡镇水利机构900个,占乡镇总数的70.1%,在加强基层水利建设与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启动县级水利部门能力建设,完成第一批28个县(市、区)验收。2010年2月至5月,在全省水利系统开展了“万名干部进镇村”活动,1万多名水利干部深入全省104个农业县(市、区),广泛开展基层水利调研,受到农民群众的广泛欢迎与支持,得到省委、省政府和水利部领导的充分肯定。(九)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圆满完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系统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大力推进政务公开,突出加强效能建设,水利系统政风行风

    10、建设成效明显。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工程、资金、干部“三个安全”得到加强。坚持走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听取对水利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人民群众对水利工作满意度进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省水利厅荣获“安徽省文明单位”、“全国水利文明单位”等称号,连续多年荣获省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优秀等次,全系统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两届全厅系统职工运动会,水利干部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水利宣传工作成效突出,水利行业形象显著提升。水利扶贫、援建松潘工作取得突出成绩,水利援疆工作启动。水利志、年鉴编辑出版工作取得新成绩。离退休干部工作再上新台阶。工会、共青团、学会、协会等群团作用充分

    11、发挥。经过五年的发展,我省水利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全省水利系统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调结构、保增长、惠民生”的重要部署,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力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全面加强各项水利管理,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水利改革,努力加强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水利可持续发展步伐全面加快。全年累计完成水利建设投资65亿元,连续两年突破60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防汛抗旱工作取得全面胜利,减灾效益达260亿元。科学谋划“十二五”水利发展,“水利规划年”活动取得重要成果。成功举办新中国治淮60周年系列庆典活动,新一轮治淮正式拉开序幕。大力建设民生水利工程,如期完成第一

    12、轮国家规划内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解决296.7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中小河流治理试点项目顺利实施。深入广泛的下乡进村调研活动,加强了与农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展示了水利行业求真务实的形象。2010年全省水利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为“十一五”划上了圆满句号,实现了圆满收官。回顾“十一五”的发展,全省水利工作实现了一系列重大跨越,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成就令人振奋,经验弥足珍贵。一是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治水思路。在水利工程规划、建设和管理中,高度尊重自然规律和洪水规律,既要防止水对人类的侵害,又要防止人对水、对自然的危害,努力实现人与水、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二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的发展方

    13、向。始终将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水利发展成果,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不断完善防洪减灾综合体系,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改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条件。三是必须坚持实践探索、改革创新的工作思路。积极适应形势变化,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大力深化各项改革,破除制约水利发展的各种障碍,努力促进水利建设和管理工作健康快速发展。四是必须坚持依法治水、规范管理的保障机制。着力建立健全与国家水法规相配套、符合安徽实际的水法规体系,把各项水事活动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五是必须坚持强化队伍、提升能力的自身建设。持续不懈地健全完善水利建设与管理机构,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

    14、设,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求实创新、勤政廉洁的高素质水利队伍。同时,改善水利职工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提高职工收入。五年的开拓进取,五年的创新发展,五年的辉煌成就,奠定了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开启了“四个水利”建设的崭新征程,铸就了“顾全大局、自强不息、同舟共济、科学治水”的王家坝精神,展示了水利人拼搏进取、奋发向上的优良形象。这是科学发展观在全省水利系统生动实践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省水利系统干部职工同心协力、锐意进取的结果,是各地、各部门同心同德、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水利厅党组,向关心支持水利事业的省直有关部门、各级党委政府表示衷心的感

    15、谢!向辛勤工作在全省水利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亲切的问候!二、全面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今年中央1 号文件出台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全国水旱灾害频繁的严峻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水利必将迎来大规模发展的新高潮。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央1号文件的贯彻落实,迅速部署,明确由省水利厅牵头、省直相关部门配合,起草了贯彻实施意见,经省委、省政府领导审核,在刚刚闭幕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进行了讨论,近期即将印发。全省水利系统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1号文件和我省实施意见的精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

    16、上来,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全力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步伐。(一)准确把握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战略机遇省委八届十三次全会指出,“十二五”时期,安徽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真正是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能不能珍惜机遇、抢抓机遇、用好机遇,是安徽赢得主动、赢得未来的核心所在。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期,全省水利工作也迎来一系列的重大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今年中央1号文件专门聚焦水利,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明确多渠道、大幅度增加水利投入,加快水利

    17、改革发展。省委、省政府贯彻1号文件的实施意见,提出全面加强综合水利工程建设,加强水利投入和政策扶持,改革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力争通过5年到10年的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省委、省政府的重大部署,必将为我省水利发展提供全新的机遇和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新一轮治淮建设全面启动,为构建防洪保安骨干体系提供了有利条件。2009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进一步治理淮河的重大战略决策;2010年国务院再次召开治淮工作会议,明确了新一轮治淮建设的目标任务。省委、省政府把新一轮治淮作为支撑皖北发展的关键举措,对治淮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新一轮治淮的全面启动,为进一步推进重

    18、点水利工程建设,完善全省防洪保安骨干工程体系提供了有利条件。加强“三农”和改善民生,为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提供了强大动力。随着“三农”工作的进一步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粮食安全战略的深入推进,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十二五”发展的主调,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加快兴皖富民的战略部署,为推进水利事业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的重要阶段。实现全省“五个翻番”的发展目标,完成“加快发展、加快转型”两大战略任务,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以及实施皖江城市带、合肥经济圈、皖北城市群等

    19、发展战略,迫切需要全面提升水利支撑和保障能力,同时经济的快速增长对水利发展的带动和提速效应将明显增强,为水利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二)积极应对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十二五”期间,我省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防洪减灾、水资源配置、水环境保护和水利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江河治理与保护工作趋于复杂和艰巨,水利改革与发展形势依然严峻。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旱灾害频发,仍然是全省人民的心腹大患。淮河出路不畅,沿淮行蓄洪区建设滞后;长江干流崩岸严重,洲滩圩垸洪灾风险大;城市(县城)防洪排涝标准不高,重要支流防洪能力偏低,中小河流大多未进行系统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薄

    20、弱,山洪灾害防御手段不足;沿淮洼地、沿江圩区涝灾频繁;沿淮淮北及江淮丘陵区灌溉水源不足,城市和工业用水日趋紧张,应对持续干旱和特大干旱的能力依然脆弱。水资源分布不均,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仍然是我省的基本水情。水资源调控能力不足,水资源配置骨干工程体系尚未建立,制约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100立方米,约为全国的1/2,属水资源紧缺的省份。全省易旱面积大,多数河湖水域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加之经济发展模式粗放、用水效率低,工程性缺水与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和粮食安全的突出瓶颈。全省大部分农村存在农田排涝能力低、灌溉条件差等突出问题,农村水利与“三

    21、农”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差距更大。此外,基层水利管理能力普遍薄弱,县级以下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不健全,全省仍有近30%的乡镇没有专门的水利管理机构,大量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力量不足甚至无人管理,严重影响基层水利工作的正常开展。三、围绕中心,科学谋划“十二五”水利改革发展未来五年,是我省全面加速崛起进程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水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更加注重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服务民生,努力开创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一)“十二五”水利发展总体思路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

    22、委、省政府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部署,按照省政府关于“十二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十二五”全省水利发展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水兴皖、以水富民”理念,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切实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强化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进程中,全面推进水利现代化。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重要保障,创新水利科学发展体制机制。着力增强水旱灾害应对与综合防御、水资源合理调配与高效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科学治水与依法管水能力,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

    23、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二)“十二五”水利发展主要目标按照全省“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今后五年全省水利发展主要实现六大目标:防洪减灾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继续完善长江、淮河、新安江防洪保安体系,全面提升除涝能力;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完成现有病险水库及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任务;加强山洪沟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区预测预报系统基本建立;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全面加强,应急抗旱能力显著提高,完善洪水管理、抗旱调度和应急管理制度。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基本解决全省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完成规划内的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力争完成60%以上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增农村水电装机10万千瓦。全

    24、面完成规划内的水利血防工程。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促进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农田灌溉、除涝能力进一步增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初步建立,城乡水资源统一调度与管理取得重要进展,加快建设跨区域调水工程,推进雨洪资源利用,水资源调配能力显著提高,重点地区、重要城市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得到初步缓解。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大幅度降低,农业净增节水灌溉面积200万亩,大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2。水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进一步扩大。初步建立水资源保护体系,饮用水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供水水质达到国家地表饮用水卫生标准,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0以上。初步建立

    25、有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250平方公里,实施生态修复面积1560平方公里,城乡水环境进一步改善。依法治水管水能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水法规体系。建立完善水事纠纷预防和调处机制,全社会水法规意识进一步增强,加强水政执法队伍建设,水行政执法能力显著提高,水利依法行政取得重大进展。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改革,建立完善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水利投融资、水价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初步建立水利良性发展的体制和机制。行业自身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全面加强水利行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水文水资源和水土保持监测站网,水利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

    26、基本形成水利应急管理体系、安全监督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质量技术监督体系。加强水利前期工作,加大专题研究力度,完善规划体系。加强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到50%。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培训基层水利实用人才。(三)“十二五”水利发展重点任务为顺利实现“十二五”水利发展的六大奋斗目标,突出抓好以下五项重点任务:第一,围绕工程水利,持续推进防洪保安体系建设。构建“畅通淮河”:重点开展新一轮治淮建设,实施“三加一”工程,即行洪区调整与建设、重点平原洼地治理、淮干一般堤防除险加固和重要支流治理工程以及居民迁建11万户39万人,“十二五”争取完成治淮投资160亿元。建设

    27、“安澜皖江”,实施“一干三支”工程,即长江干流整治及滁河、巢湖、青弋江与水阳江重要支流治理工程,分类指导洲滩圩垸治理,稳定长江河势与岸线。加强“城镇防洪”,实施江南、江北产业集中区等“两区三片”防洪保安建设。第二,围绕资源水利,着力提升水资源综合保障能力。依托淮河、长江、新安江和主要支流河道,沟通江河湖泊,科学调蓄地表水,合理控采地下水,优化配置水资源,形成大中型水库和重要湖泊为源、河流为线、库塘多点的资源水利格局。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用水定额管理,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快推进引江济淮前期工作,力争启动引江济巢与淮水北调等跨区域调水工程,逐步解决沿淮淮北地区及江淮丘陵部分地区水资

    28、源短缺问题。第三,围绕民生水利,大力发展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实施“双百、千、万”和“双千万”工程。“双百”,即除险加固大中型病险水闸173座,完成100条中小河流治理;“双千”,即实施1000多座中小型水库加固,实施1000多座中小型排灌泵站改造;“双万”,即实施“万条农村沟河”清淤,扩挖20万口“当家塘”;“双千万”,即再解决2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增和改善1000万亩农田排灌能力。第四,围绕生态水利,加快构建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以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综合治理工作为重点,坚持科学规划、集中连片治理的工作思路,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积极推进监测评

    29、价、生态修复工作。在主要水土流失区合理布设工程、林草措施,实行山、水、林、田、沟、渠、路综合治理。实施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新建、改扩建电源项目100处。加大城乡河湖水系整治与生态修复力度,大力实施沟、河、湖连通工程,基本建成全省水环境保护和河湖生态健康保障体系。第五,围绕科学发展,全面加强水利行业能力建设。一是加强全省水利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基于3S的水文测报及预警预报系统,进一步整合完善水利通信网、防汛抗旱决策指挥系统和水资源、水土保持监测站网体系,构建联通省市县乡四级、覆盖所有工程的水利信息及防汛抗旱网络,一年完成规划,三年明显见效,五年全部完成。二是建立水利科技基地

    30、,加强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完善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加快水利科技项目推广,为水利发展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效的关键技术。三是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元,建立健全乡镇水利站或小流域水利中心站,探索建立村级水管员制度,鼓励组建农村用水协会等合作组织,实现全方位水利服务与管理。四、抓好开局,确保完成2011年水利目标任务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的发展战略,认真贯彻省领导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紧密结合全省水利发展目标,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和改革创新意识,全力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一)深


    注意事项

    本文(全国水利工作会议陈部长讲话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