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琵琶行并序》学案2.docx

    • 资源ID:8843523       资源大小:71.92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琵琶行并序》学案2.docx

    1、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琵琶行并序学案26琵琶行 并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3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重点难点】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3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学法指导】诵读和讨论。【知识链接】1、简介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少年就以诗成

    2、,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

    3、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2、简介写作背景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3、本文属于乐府诗,简介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

    4、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属于后者。4关于歌、行、引: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学习过程】一、实词1一词多义言命数暂拨

    5、1名词,话/名词,字/动词,说动词,吩咐,命令/动词,命名,题名数词,几/名词,数量副词,暂时/副词,一下子,忽然动词,拨动/名词,拨子,弹奏弦乐所用的工具2古今异义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义:_今义:_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_今义:_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_今义:_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_今义:_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_今义:_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_今义:_如听仙乐耳暂明。古义:_今义:_2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后一年。“因为”古义:于是写了。今义:连词,表示原因。“长句”古义:唐代习惯把七言诗叫做长句。今义:长句子。古义:整理。今义:整治,治理。古义:年纪大了。今义:排行第一的。古

    6、义:突然冲出。今义:超出一般。古义:刚才。今义:朝前面。古义:突然,一下子。今义:暂时。3词类活用闻舟中夜弹琵琶者:_遂命酒:_商人重利轻别离:_3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形容词“重”“轻”均带宾语,用作动词,看重,轻视。二、虚词1于2为二、1.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译为“在”/介词,表示比较,译为“比”/介词,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2.动词,做/动词,当作,作为/介词,给/动词,弹奏三、句式1送客湓浦口:_2转徙于江湖间:_3感斯人言:_4本长安倡女:_5使快弹数曲:_三、1.省略句,省略虚词,于。同时是倒装句,正常语序为:于湓浦口送客。2.倒装句,正常语序为:于江湖

    7、间转徙。3.被动句,意思是:被这个人的话感动。4.判断句。本来是长安倡女。5.省略句。使其快弹数曲。四、名句积累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3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4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五、课文理解1阅读小序和第一段,说说这个小序和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小序: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第一段:“浔阳江头夜送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全诗定下了基调。“主人”四句,写饯别时的凄凉情景。“举

    8、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一个“惨”字点出了凄凉环境。最后借江边月影,烘托出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忽闻”两句对忽然传来的琵琶声悠然神往,从感情上由忧转喜,引起下文。2乐声描写是第二段中尤为精彩的部分,根据乐声的起伏、感情的变化,它可以分为几个小层次?请结合文章试作分析。 2第二段乐声的描写可以分为三个小层次:第一层:诗人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描写乐声。以“急雨”“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三组比喻,描写乐声由急骤粗重而急促轻细,而纷繁清脆。感情由悲愤而凄苦,而悲愤凄苦倾泻而出,达到演奏的第一个高潮。第二层:以“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三个比喻

    9、,描写乐声由上层纷繁清脆的高潮,转入婉转低回艰涩难通,低到无声,达到演奏的低潮。“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常被引用的名句,体现着诗人对“声暂歇”艺术效果的深刻感受和高度赞美,弹者已将听者带入乐声意境中去。第三层:用“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两个比喻描写突然发出的乐声不但雄壮,而且激越;“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猛然煞住的乐声。感情由激愤而凄厉。这一层乐声在上层低潮中,奇峰突起,再掀高潮又戛然而止;感情上由上层凄楚无声,转入激昂愤慨,恣肆奔腾,进而凄厉无尽,演奏在高潮中陡然结束。这段乐声描写,运用一连串贴切形象的比喻,描写琵琶声声情并茂,恍如江潮迭涌,奇峰层出,不愧历来被誉为古典

    10、诗歌中描写乐声的绝唱。3诗人为何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慨叹呢?试结合全诗内容和白居易的生平来谈一谈。 3白居易与琵琶女有类似的遭遇,琵琶女“曲罢曾叫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昔日在京城可谓红极一时;诗人29岁进士及第,后授翰林院学士,草拟诏书,参与国家机密,过去在朝廷也可以说是春风得意。琵琶女年老色衰,本不是她自己的过错;诗人惨遭贬官,原因是他正直敢言,同样不是自己的过错。琵琶女晚年是“嫁作商人妇”而独自“守空船”;诗人现时的处境是“谪居卧病浔阳城”“往往取酒还独倾”。琵琶女与诗人有着完全相同的无奈和不完全相同的屈辱,琵琶女无意中拨动了诗人最敏感的心弦。悲人,怜己;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

    11、体,积累沉淀,悲怆满怀,忍不住泪洒青衫,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千年浩叹。4如何评价琵琶女这一人物形象? 4琵琶女的身世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悲剧,它概括了冷酷的封建社会中下层妇女,特别是歌女的不幸遭遇。“梦啼妆泪红阑干”是对当时社会的强烈控诉。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不但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侮辱、被摧残的痛苦生涯,相反还抱着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她只是悲叹红颜易老、繁华早逝,却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得到觉醒。5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5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

    12、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别时茫茫江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另外如“绕船月明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基础达

    13、标】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悯然(mn)憔悴(qio cu) 湓浦口(f) 商贾云集()B转徙(x) 迁谪(zh) 铮铮然(zhn) 东船西舫(fn)C幽咽(y) 铁骑(j) 水浆迸(bn) 钿头银篦(b)D红绡(xio) 阑干(ln) 悄无言(qio) 轻拢慢捻(nin)1C解析:A项“浦”读p。B项“舫”读fn。D项“悄”读qio。2下列诗句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A间关鹰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B冰泉冷瑟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C沉吟放拔插弦中,整顿衣裳起脸容。D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2C解析:A项鹰莺。B项瑟涩。C项拔拨,脸敛。D项无错别字。3下

    14、列加点词释义有误的一项是()A明年(次于今年) 快弹(快速) 长句(长诗) 莫辞更坐(换座位)B左迁(贬官、降职) 转徙(迁移) 年长色衰(容貌) 出官(京官外调)C暗问(悄悄的) 耳暂明(突然,一下子) 感斯人言(这) 四弦一声(同时)D命酒(吩咐摆酒) 声声思(悲,伤) 乍破(突然) 颜色故(衰老)3A解析:明年:第二年。快:畅快。长句:指七言诗,唐代的习惯说法。更坐:再坐下。4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字,与例句中的“为”字词性不同的一项是()例句:初为霓裳后六幺A委身为贾人妇 B因为长句C为君翻作琵琶行 D霓为衣兮风为马4C解析:A、B、D三项与例句都为动词,读wi ;C项为介词,读wi。

    15、5默写。(1)诗中写琵琶女内心的犹豫和被邀出场后神情的句子:_(2)诗中生动描绘了琵琶女弹奏乐曲旋律的变化,其中用_描绘曲调的婉转悠扬;用_比喻突然发出的乐声雄壮激越;用_比喻弦声愈来愈低沉以至于停顿。(3)运用侧面烘托,说明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的诗句是:_5(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2)间关莺语花底滑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冰泉冷涩弦凝绝(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二、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列文段,完成69题。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

    16、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6对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又闻此语重唧唧(鸟叫声)B往往取酒还独倾(独自饮酒)C弦弦掩抑声声思(悲、伤)D为君翻作琵琶行(写作)6A解析:“唧唧”意为“叹息声”。7与“却坐促弦弦转急”一句中“却”的意义相同的是(3分)()A却匈奴七百余里B相如因持璧却立C却看妻子愁何在D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7B解析:

    17、B项和例句均为“后退”意。A项,击退,C项,回头,D项,但是。8后来人们用“江州司马青衫湿”形容什么? 8“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装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来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9“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请问白居易为什么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 9诗人泪洒青衫,源于感动和愤慨。诗人早年才华横溢,誉满天下,因直言敢谏,被诬被贬,沦落天涯,听琵琶女弹奏和自诉身世后,顿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诗人的这“千古一泪”既反映出一个封建士大夫对沦落天涯的歌女如此看重的民主思想,又反映了作者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和尊重,抒发了自己被排挤、遭贬谪的郁愤悲苦之情。【拓展提升

    18、】三、课堂延伸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生白居易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先遣和风报消息,续叫啼鸟说来由。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10结合尾联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表现了诗人天涯沦落之恨。诗句表面上是写诗人希望春如果到了故乡,见到家乡的人寻找我,就告诉他们我正沦落江州受罪呢,而言外之意却是如果能像“春”那样自由自在地“周游”,游到哪里就为哪里带来美景,该有多好。11这首诗写法极富特色,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11拟人手法: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春天到处漫游。让和风传递消息,让啼鸟介绍情况。春绿了青草,美了繁花。反衬

    19、手法:以春的美景反衬天涯沦落之恨。构思独具匠心:前三联赞春,尾联转为抒恨,初读意外,细思便觉反衬之妙。(答案开放,只要考生能立足原文,有理有据地进行赏析即可。)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13题。听颖师弹琴韩愈注:颖师是来自天竺的僧人,宪宗元和年间,在长安以弹琴著名。师是僧的通称,颖是僧名。相尔汝:用尔、汝互相称呼,不讲客套,是关系亲密的表现。丝篁:即丝竹、弦管,泛指乐器,这里借指音乐。能:指擅长弹琴。12诗中哪些句子描绘音乐的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 12用儿女昵语写音之缠绵,勇士赴战场写音之高昂,柳絮飘飞写音之悠扬,百鸟朝凤写音之频率快、变化多,以攀高下落喻音高低陡转。主要用比喻、比拟。13诗

    20、中从哪些方面反映音乐给人带来的强烈感染力? 13后四句以听者的表情举止和感受反映音乐给人带来的强烈感染力。四、语言运用14“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将月夜送别的情景写得那么凄美。请扩展这两句诗,根据语境,构造合理的情景。(不少于50字) 14秋夜朦胧,微风拂过江面,岸边的枫叶和荻花在秋风中瑟瑟作响。离别时分,迷茫的月影沉浸在茫茫的江水之中,波光和着月光悠悠飘散,又缓缓聚拢。15阅读下面的小故事,然后根据其内涵写一段评语。在犹太人中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个拥有无数钱财的吝啬鬼去他的拉比那儿乞求祝福。拉比让他站在窗前,看外面的街上,问他看到了什么,他说:“人们。”拉比又把一面镜子

    21、放在他面前,问他看到什么,他说:“我自己。”拉比解释说:“窗户和镜子都是玻璃的,但镜子上镀了一层银子。单纯的玻璃让我们能看到别人,而镀上银子的玻璃都只能让我们看到自己。”评语:_15人们的眼睛常被金钱蒙蔽,只见自己而不见别人,这样的人怎能得到幸福呢?16魔鬼辞典是美国记者和作家安伯罗丝比尔斯的代表作之一,在该书中,比尔斯以辞典的形式为世间万物“正名定义”,既剖析了人性方方面面的弱点,又对人类文明进行了辛辣而幽默的嘲讽。其另类的观点,看似乖张悖谬,其实偏激而不乏深刻,尖酸而充满机智,读来让人哑然失笑,或者顿生感悟。这种方法在当今网络时代风行一时。试根据提供的示例的创意,另选两种动物,写两句话。示

    22、例虾:大红之日,便是大悲之时。 16蜘蛛:能坐享其成,靠的就是那张关系网。或:一天到晚呆在网上,从不下来,是真正的网虫。袋鼠:没钱,口袋再大也还是鼠!猴子:你想红起来吗?做我的屁股吧!老鼠:成天为了点吃喝担惊受怕的,能不老吗?苍蝇:我和蜜蜂的最大差别在于口味不同。鱼:打死我也不去什么网吧!乌贼:满肚子墨水居然也成了贼!奶牛:这么多人喝我们的乳汁,却没有人叫我们一声“妈”。企鹅:管他有钱没钱,先装绅士再说。斑马:好好的马儿为什么要搞文身呢?五、随堂练笔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按要求作文。夜筝白居易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清人刘熙载说“绝句取径深曲”,“须

    23、知睹影知竿乃妙”。文学佳品具有独特的艺术弹性和张力,能给读者留下丰富而广阔的探究空间。白居易的夜筝便是这样的范例。有人评价它是琵琶行的缩本,其中对音乐的侧面描写具有丰富的暗示性,使人能“从一斑而窥全豹”,对此,你有同感吗?请结合诗作展开联想,作简要赏析,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学习反思】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不足?【参考答案】【学习过程】一、实词1名词,话/名词,字/动词,说动词,吩咐,命令/动词,命名,题名数词,几/名词,数量副词,暂时/副词,一下子,忽然动词,拨动/名词,拨子,弹奏弦乐所用的工具2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后一年。“因为”古义:于是写了。今义:连词,表示原因。

    24、“长句”古义:唐代习惯把七言诗叫做长句。今义:长句子。古义:整理。今义:整治,治理。古义:年纪大了。今义:排行第一的。古义:突然冲出。今义:超出一般。古义:刚才。今义:朝前面。古义:突然,一下子。今义:暂时。3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形容词“重”“轻”均带宾语,用作动词,看重,轻视。二、1.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译为“在”/介词,表示比较,译为“比”/介词,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2.动词,做/动词,当作,作为/介词,给/动词,弹奏三、1.省略句,省略虚词,于。同时是倒装句,正常语序为:于湓浦口送客。2.倒装句,正常语序为:于江湖间转徙。3.被动句,意思是:被这个人的话感

    25、动。4.判断句。本来是长安倡女。5.省略句。使其快弹数曲。五、1小序: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第一段:“浔阳江头夜送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全诗定下了基调。“主人”四句,写饯别时的凄凉情景。“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一个“惨”字点出了凄凉环境。最后借江边月影,烘托出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忽闻”两句对忽然传来的琵琶声悠然神往,从感情上由忧转喜,引起下文。2第二段乐声的描写可以分为三个小层次:第一层:诗人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描写乐声。以“急雨”“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三组比喻,描写乐声由急骤粗重而急促轻细,而纷繁清脆。感情由悲愤而凄苦,而悲愤凄苦倾泻而出,达到演奏的第一个高潮。第二层:以“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三个比喻,描写乐声由上层纷繁清脆的高潮,转入婉转低回艰涩难通,低到无声,达到演奏的低潮。“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常被引用的名句,体现着诗人对“


    注意事项

    本文(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琵琶行并序》学案2.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