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生态墓园的规划设计及价值体现.docx

    • 资源ID:8832791       资源大小:21.23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生态墓园的规划设计及价值体现.docx

    1、生态墓园的规划设计及价值体现生态墓园的规划设计及价值体现-权威资料 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 最新最全的 学术论文 期刊文献 年终总结 年终报告 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单位总结 摘 要:当前,土地资源日趋匾乏,在提倡“绿色殡葬,节约土地”的社会背景下,本文提出,墓地园林化是我国墓园建设的必由之路。生态墓园的规划继承了传统的历史文脉,又反映时代文化特征,除了基本的殡葬功能之外还具有生态、文化传承、文化教育、休闲等多重功能,使其成为逝者的净土,生者的净园。本文分析其研究背景、生态墓园规划的对策、生态墓园建设的价值,并指出树葬墓区和草坪墓区是适合

    2、我国国情的两种生态葬式,以及墓地如何再利用,如何有效提升公墓用地的利用价值。 关键词:生态墓园;园林化;人文景观 一 研究背景 纵观我国墓园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两次革命。火葬是第一次殡葬革命。从根本上讲,只是形式上的变化,从“大棺”变“小棺”,但没有动摇入土为安这一根深蒂固的观念。第二次殡葬习俗改革是以树葬、草坪葬等多种葬式,墓地占用土地的问题得到解决,观念上也得到一次大的改变。然而,实际调查显示,生态葬普遍处于“有名无实”,使用率低,二次改革处于瓶颈状态。生态葬缘何叫好不叫座?公众难以接受低碳殡葬的“坎”又在哪里?仅仅是因为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难以改变的原因吗? 我国早期公墓的建造在促进殡葬改革、

    3、制止乱埋乱葬、有效节约耕地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受短期经济利益的驱使、落后殡葬观念的影响以及国民对公墓建设的回避态度和片面认识,使我国在90年代之前建设的公墓景观阴森、凄凉,成为恐怖、哀怨的代言词。当前,公墓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我国墓园规划系统理论的缺失;二是墓园景观形式呆板、千篇一律,对环境后续影响大;三是功能单一化,“生与死”一览无余;四是缺乏人文内涵。 按照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显示,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必然引起城市人

    4、口自然死亡数的增加,因此研究墓园规划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根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我国森林覆盖率20.36%,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在世界第139 位。因此,墓园的建设将面临如何节约土地、减少生态破坏、增加林木绿化等问题的挑战。 二 生态墓园的概念 墓园是由陵墓园林和墓葬植树文化演变而来。吕氏春秋之安死篇记载“世之为丘垅也,其高大若山,其树之若林”。墓园,依据我国2002年实施的园林基本术语行业标准其被定义为:园林化的公墓。公墓,是近现代产生的一种墓地,是国家推行殡葬改革的载体和人们寄托情感的场所。由此可见,公墓原有的殡葬功能只是墓园的一个隶属功能。 生态墓园是以风景园林的规

    5、划设计为指导思想,营建具有园林外观、殡葬功能的葬地,即Garden Cemetery。墓园作为城市绿地的一个组成部分,纳入城市绿地系统统一规划,它以扩大公墓绿化面积;提高园区绿化覆盖率;丰富的绿化结构层次;努力建设生态园林为主要目标。 三 生态墓园规划的对策研究 (一)转变观念 落后的传统观念仍在大多数人心目中根深蒂固,“厚葬重殓”和“为祖宗寻找风水宝地以求庇荫后世”的思想依旧禁锢人们的思想,盲目攀比,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土地资源的浪费。对于传统墓园文化,我们不能全盘否定,而是要批判的继承。继承风水文化中“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使墓园呈现出与自然高度融合的景观格局;认清“入土为安”中“回

    6、归自然”的精神本质,即人死后归葬于大地,与自然一同生生不息,生命得以永存;明晰“慎终追远”中的孝道内涵,即所谓的“慎终追远”并非“厚葬重殓”,而是厚养薄葬。只有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根基,我们才能站稳脚跟,对民众落后的殡葬观念进行合理的文化诱导、转变观念,推动殡葬改革的发展。 (二)发展园林化墓园 传统的公墓,多数是阴森、哀怨、断肠的形象,既是精神文化资源的浪费,也是土地环境资源的浪费。在欧美,公墓是园林的一个类型,著名的公墓已是旅游圣地,如:巴黎的巴兹神父墓地、维也纳的中央墓地、莫斯科的新圣女地公墓和圣彼得堡艺术家墓地。通过墓位的合理摆放、园道的曲径通幽、绿化的自然搭配、园林小品的有机结合,使公墓

    7、变成公园,重新赋予祥和、宁静的氛围。在园林化的公墓中,墓地可成为园林艺术、建筑艺术、雕塑艺术和墓志铭的荟萃地,成为先哲精神财富的展示地。 (三)文化建园 生态墓园的艺术意境是继承文化,它令人怀念历史、研究历史并延续着融入其中的人类文化情感的历史文脉,墓园除了注重传统的文化品位外,还要与历史遗迹和名木古树等人文景观的保护和发展结合起来,将古树名木、历史人物、民间传说等纳入墓园的系统规划设计中,寓传统于墓园,最终体现墓园的历史文化背景。因而,创建具有个性化特色的墓园文化是我国当代公共墓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在城市中,一些知名人士、革命烈士安葬的墓地是城市重要的文化自然景观。 (四)葬式多样化 葬式多

    8、样化是殡葬改革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墓园发展中应该积极推行以下几种葬式: 树葬墓区:树葬是以树葬墓园代替立墓树碑。 草坪墓区/花葬墓区:在青青绿草中,点缀鲜花和小巧的墓碑,刻上几句人生格言或精美的浮雕,使墓区呈现一片灿烂。 海葬墓区:将骨灰撒入大海的一种葬法。 艺术墓区:艺术墓是一座座艺术雕塑,墓型丰富多变,墓位随意。艺术墓区可依职业、身份的不同划分为不同区位,如老干部去,教师区、军人去、艺人区等。 塔葬墓区:是讲骨灰集中安葬于佛塔内,以塔为公墓的主题建筑,是我国公墓业发展中涌现的一种新的骨灰安葬形式。 壁葬、骨灰墙墓区:以壁龛为主的骨灰墙。 虚拟墓园:借助电脑网络建立网上纪念馆,可以使

    9、人们跨越时空限制,怀念故人,满足人们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对情感抒发的要求。 传统葬法多为椅子型墓碑,形式突兀且冰冷生硬,群体效果令人望而生畏, 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对比传统葬法,绿色环保葬法有以下优势: 1)崇尚自然的回归。绿色环保葬法将死者遗体用可降解的环保棺木装殓后深埋地下,或者直接葬入土中,遗体进入自然界物质流动的良性循环,绿化成林,尽其所能弱化墓葬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我国人口基数已超13亿,人口死亡率7.11%,这意味着全国每年将近有900多万人口死亡。假设都推行树葬法,每年将植树900多万株,既符合中国落叶归根的传统,又将改善我国目前森林覆

    10、盖率低的现状,绿化成林,维持自然生态平衡。 实践证明,树葬、草坪葬法是我国城市园林公墓生态建设中最应推广的形式,其符合中国丧葬文化中“入土为安”的传统,尊重人们的殡葬习俗,同时是对自然和谐观的传承,具有环保、节能、低碳的特点,并改善或保护现有景观及生境多样性。 2)节约土地。塔葬、壁葬是将死者骨灰集体安置于抬高的建筑或小品当中,各自划分隔间,是一种有效节约空间的殡葬方式。以壁葬为例,一般公墓每穴占地3左右,而骨灰墙的每穴占地仅为o.l左右,前者是后者的30倍,节约土地的效益明显。 3)成本低。“相较于高价墓地,以千元计的草坪葬、花葬、树葬显然在价格上很有吸引。” 4)移风易俗。绿色环保葬法,采

    11、用更简单、廉价、自然的墓葬途径,遵循“尘归尘,土归土”的理念,提倡生态殡葬,厚养薄葬,移风易俗。“风俗之变,迁染民志,关之盛衰”是一部人类发展史,从民风的角度看,就是一部移风易俗、崇尚文明的进步史。 (五)加强管理 当代公共墓园的开发建设应当摈弃以往先建墓地再绿化的模式系,应该把现代的管理理念融入到现代墓园的管理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原则,从提升公墓服务水平、拓展公墓服务内涵,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殡葬服务需求出发,吸收先进的科学管理经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四 生态墓园建设的价值 (一)生态墓园由单一性向多功能性转变。 从传统简单的墓碑罗列转换成风景规划的墓园,墓园的内涵达到

    12、了质的飞跃。墓园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埋葬骨灰的功能,还承载了缓解祭祀人群的哀伤情绪,寄托圣者对逝者的思念之情,在一定程度上还起到传承地方文化的作用。现代墓地应集殡仪馆建筑、各类墓地、纪念性建筑于一体,既是墓地,又是公园,可承担凭吊、观赏、游憩、社会交往等各类活动。 (二)生态墓园从人文意向到人文景观。 由于时代的禁忌以及人们对死亡现象的无奈,人类总是把墓地与阴森压抑的人文意向相联系。现代墓地的环境建设应按照生态、纪念活动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绿地的需求,解除墓地人文意向带来的不适感。在形式上应与原有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的秩序性相一致,内部的绿地与外部的景观有机地联系起来,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

    13、化、身心得到放松,让生者不再悲伤、死者得以安息,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共乐。 (三)生态墓园精神文化与地域文化相结合。 墓园的建设要尊重原有场地的特征,对墓园的地形地貌、道路系统、水系统等要素进行安排,强调墓园环境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协调,突出自然环境的主体地位,将当地的文化、民俗等无形的文脉资源转化为有形的景观形象。如厦门文圃山陵园的规划充分挖掘客家文化、妈祖文化,营造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墓园文化氛围,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四)生态墓园作为自然景观,是植物园、林园、艺术之廊。 人们常常通过墓地内的野生动植物和文化遗产的情况来评估墓地的价值,而文化遗产又来自纪念物、碑刻以及建筑物。因此,作为自然景观,保

    14、护生态环境和原有建筑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政府及工作人员应引导和鼓励人们在保护“祖坟”墓园内大面积植树种花种草,合理规划,或者建造观赏性园林,经济性果园,花卉园,苗园,或者种植药材,经济作物等。随着环保园林的扩大和生态林的发展,可以改善气候和周围环境,造福人类。 (五)提倡墓地再利用。 墓地再利用,是英国墓地管理的新发展。即允许地方政府在一段时间(暂定100年)后对原有的坟墓空间进行再度利用,同时坟墓中的所有遗物都会被装入一个小盒子埋在坟墓下面。1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一代又一代地逝去,墓地资源面临越来越大的危机,许多城市将面临不能再接受新的墓葬业务而被迫关闭,若想让墓园继续开放,最理想的办法就是

    15、墓地再利用,循环利用墓葬空间,这将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叶莺,高翅 墓园发展概述M广东园林,2008(3)18-31 2张文英 美国墓园的发展与演变J中国园林 2007年04期 3余剑锋 谈传统文化在公墓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规划师 2005年07期 4赵群,李桂文 城市公墓的可持续发展J华中建筑 2008年02期 作者简介:洪艳铌(1986)女,福建 泉州人,硕士,福建江夏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美术学 阅读相关文档:现代建筑遮阳节能研究问题与展望 蚁穴空间的联想 北方寒冷地区农村住宅窗户节能技术策略 中国画教学体系在信息时代的研究 医院室内环境的绿色设计初探 绿色建筑的生存现状与空间展望 论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 探讨色彩静物写生现状及对策 基于本土化视野下的郑州工业遗产再利用研究 传统色彩在设计色彩课程中的借鉴 科学发展观下的视觉文化建设 中国砖雕艺术的传承史略探析 谈在美术教学中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性 图形设计基础教学研究 论设计基础素描多元化艺术思维的发展 谈中职动漫“生本”教学 中国当代具象雕塑与中国传统具象雕塑的色彩对比 景观设计中自然声景的营造方法研究 关中地 *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我将尽快处理,多谢。*最新最全【学术论文】【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领导讲话】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分析报告】 【应用文档】 免费阅读下载


    注意事项

    本文(生态墓园的规划设计及价值体现.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