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 资源ID:8798804       资源大小:236.79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1、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海淀区2015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历 史 2014.11 本试题共8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1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 5分,共48分。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 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所选正确答案填涂于机读卡相应位置。)1. 在中国古代早期国家形成和发展中,氏族、血缘关系对社会的影响没有很快消失,相反, 这种关系在一定时期内经过加工、改造,成为维系国家统治的重要支柱。能够体现这一 历史特征的制度是 A宗法制

    2、 B井田制 C郡县制 D三公九卿制2. 克盂和克晷是1986年在北京房山出土的两件青铜 器。据史记记载,最初周王是将燕国封给太保 召公的,但召公位高权重,还要继续留在镐京辅佐 王室。于是,太保的长子“克”就代替他,成为第 一代燕侯。两件青铜器的铭文中记载了这件事,克 盂与克罂也由此得名。对克盂、克晷两件历史文物 认识准确的是为西周的分封制提供充分佐证 说明受封贵族须在都城辅助天子展现了周代青铜器的工艺水平 能够印证古代史籍的相关记载A B C D3有学者认为,法家对中国历史的负作用远远大于积极作用,这种在秦统一中国时期起过 积极作用的思想和制度,越往后负面作用越明显。以下各项,符合此观点的是法

    3、家 A认为世道必进,推崇变革 B主张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提倡法治,反对贵族特权 D主张君主至上,以严刑治民4. 西汉初年,“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 人”。针对这种现象,西汉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重农抑商 B官营专卖 C轻徭薄赋 D劝课农桑5. 北魏与唐前期实行均田制的主要目的是 A发展小农经济,抑制土地兼并 B实行土地国有,促进经济恢复 C打击地主势力,促进生产发展 D改革基层行政,加强中央集权高三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6唐太宗认为,隋炀帝“驱天下以从欲,磐万物以自奉,采域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一 “遂以四湃之尊,殒于匹夫之手”。有鉴于此,膏太宗

    4、(腓养生息、轻徭薄赋(2)选贤任姥、虚f蚺谏 (强立三长、打击豪强 用法竟筒、甜定唐律 A B c D7唐朝时期长安城“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1日人前七捌,击怔三百声,而 众暖散”,而扬州城则“夜市千灯照碧云”(唐代王建夜看扬州城)。从两个城市的对 比可以着出 A唐朝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B唐朝城市取消市坊制度 c南方商业性城市的发晨 D北方政治性城市的衰落8下列选项对图2解读不正确的是 A政治中心诗人数量众多 B经济开发推动文化发晨 C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D新兴商业城市文化繁荣9王安石上XX神宗:”陛下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散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日免役(也

    5、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_。”空白处应填写的语句是 A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B寇乱息,而戚势强矣 C贷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D贫者举息于豪民者少矣10右面是某同学总结的宋代理 学示意图,表格空白处应填 写为 A致良知 B存天理,灭人欲 c三纲五常 D格物致知高三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11清代前期官制大致沿袭明代,但内阁的职权远不及明代。对其原因表述准确的是 明中后期内阁日益位高权重,影响皇权 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可以定夺军国机要 雍正设军机处,处理军政大事相关文书 乾隆剥夺内阁直接向六部发布命令的权力 A B C D12.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我军进击,大战于乌兰布通,

    6、贼军数万阵山下,依林阻水, 以万驼缚足卧地谓之驼城我军隔河而阵,以火器为前列遂破其垒”。这一 战役 A打击吴三桂平定三藩之乱 B攻占澎湖,迫使郑克境降清 c打击准噶尔叛乱分裂势力 D击退沙俄在东北地区的侵略13. 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 实结论A大抵徽俗,人十三(十分之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微商重视买田置地,扩大再生产B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指人伦物理)矣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作者强调天理与人欲是对立关系C明朝中期,景德镇陶瓷业有官窑58座,民窑二三百座,一部分宫廷所用瓷器的烧制由民窑完成民营

    7、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D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和日本生产的白银合计38000吨;最终流人中国的白银7000或10000吨。中国商品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14.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变迁的一条主线是内廷机构的不断放大、外迁。下 列变化过程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从分封制的实行到郡县制全面推广 B从中书门下的出现到内阁的产生 C从中外朝的设立到三省六部的形成 D从南书房的设立到军机处的出现15. 据明史儒林传序记载,嘉靖(1521-1566)以后百余年间,“笃信程朱,不迁异 说者,无复几人矣”。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明朝国内矛盾尖锐,统治危机加深 B王阳明的心学成

    8、为显学 C李贽挑战儒家价值标准和权威地位 D“西学东渐”思潮的影响16. 下列各项对右表数据变化的原因理解 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官办%民办%其他%不明%宋代15 28 70 69 0 14 03明代57 21 29. 84。24 12. 71清代56 67 24 11 0 56 18 59准确的是A宋明理学取得官方的正统思想地位B商品经济发展,促进思想观念转变C明清君主专制加强,思想控制强化D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推广与改进17. 1786 1833年中国白银出超和人超数督统计表(单位海姜两) 贸易年度 1786 -1788年1809 -1811年1826 -1828年1831 -1833

    9、年贸易出超(+)入超(-)+40,480,479+22.245.459-9.943 ,622- 17 ,016,593阅读上表,分析其变化,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A中国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B清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鸦片贸易导致白银外流 D五口通商便利外国商品销售18. 1843年11月9日,法国外交部长指示赴中国的使团:“您的目标应是为法国的航运和贸 易获得相同于英国的一切利益。”此时英国在中国已获得的“利益”包括 政府有一名公使妊久驻节北京 由驻华领事对侨民实行司法管辖 在中国东南五个重要口岸通商 商船在长江各通商口岸自由航行 A B C D19 . 19世纪后期中国主要出口产品统计表(单位:

    10、公担) 年代 茶叶 蚕丝 大豆 棉花 1871 -1873年 1 ,022, 159 37 ,529 57 ,506 8 ,486 1891 -1893年 1,055 ,064 59 ,946 760,522 290,417以上表格反映了当时中国外贸的顺差逐渐扩大 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逐渐被卷人世界市场 成为世界茶丝最大出口国A B C D20. 美国人马士对中日甲午战争中的一次战事的评价 为:“从那一天起,海上的优势就一直被日本占 去了。”此战事发生的地点是图3中的 21. 以下言论属于郑观应的是 A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 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B民间有能纠集公司,

    11、精心制造者,地方官即应奏明国家,为之保护 C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日鼓民力,二日开民智,三日兴民德 D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22. 康有为认为:“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 主张“泯中西之界,化新旧之门户。庶体用并举,人多通才”。其意图是 A彻底否定“中体西用”的文化思想观念 B完善“中体西用”思想以维护传统体制 C以“中西会通”否定中国传统儒家文化 D以“中西会通”传播西方近代政治思想23.有学者认为,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以 下属于“超越”的表现是 A学习先进科技 B涉及体制改革 C增强海

    12、军实力 D开办近代教育24. 1900年出版的中国旬报社论申明:“盖洪秀全与本国争权,口口口与外国争权,虽 所争之事未尽合理,而争权之兆已隐伏于四百兆人之方寸间矣。”这里的口口口应为 A洋务派 B强学会 C义和团 D同盟会25.陈天华在1903年出版的猛回头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 一个,守土官长。”下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 B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 C开重庆、沙市等四处为通商口岸 D禁止中国人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26.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对当时革命形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下对其影响的阐述,正确 的是 A指明了民族民主革

    13、命的目标 B造成了民主自由思想的产生 C促成了民主革命团体的形成 D感召了立宪派转投革命阵营27.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人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 自强运动那种表面化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符合这一论述的历 史过程是 A从禁烟运动到鸦片战争 B从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 C从维新运动到义和团 D从戊戌变法到清末新政28.武昌起义发生后,时任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意识到,“运动的广泛性以及它到处获得胜 利,使得以武力恢复国家原来面目的一切企图难以实现”。面对这种形势,以英国为首 的列强采取的对策是 A扶植新的在华代理人 B默认革命党掌握权力 C实行直接的武装干涉

    14、D培植军阀以分裂中国29. 1915年10月高一涵发表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一文,提出“无论何国,苟稍顾立 国原理,以求长治久安,断未有不以民权为本质”。本文写作的背景是 A袁世凯派北洋军镇压武昌起义 B孙中山号召发动“二次革命” C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 D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30.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思想变革的高潮之一。与以往的近代思潮相比,它的突破在于 提出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反对专制 要求发展实业,以强国强民 批判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旧伦理道德 倡导文学革命,改用白话文 A B C D31.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右面的图 表。据此,他在分析近代铁路营运效应时,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促进了近代

    15、新型城镇的兴起 B为工矿企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C增强了地区性市场的影响力 D农产品的长途贩运不断增加32.“中体西用”对中国近代历史有重大影响,以下关于这一思想的认识,正确的是 抵制了西方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构成了洋务运动的思想理论基础 客观上为西学传播打开方便之门这一观念在新文化运动中被颠覆 A B C D 第卷 (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3、34题各19分,第35题14分,共52分。)33.(19分)发展政治制度,既不能割断本国历史,也需要借鉴外国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姑皇统一六国,除京畿附近由中央内史直接控制外,其余

    16、地方在初并天下时分为36郡。汉初约有60郡,其中诸侯王国共占有40余郡,包括原秦 王朝东部的大部分地区。诸侯王国“外有君臣之名,内有敌国之实”,汉天子所领仅15 郡。 汉武帝以后,郡不断扩大,至西汉末年大郡领县30-50个,而诸侯王国,大国最 多领10余县,小国仅3-4县,政治上的特权也被取消,诸侯王只能“衣食租税”而 已。郡与国属同一级行政区,往往郡国并称,实际郡大于国。 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6分) 材料二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 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就其设官分

    17、职达到的相互维系、牵制之功 能厦缓解冲突而言无疑是成功的;就其行政效率来看,却是不成功的。 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 (2)依据所学知识,结合史实说明宋朝初年政治制度改革的“成功”和“不成功”。(6分) 材料三多年以来,对清末宪政的过程与结果总体评价不高:认为清末宪政是由清 政府导演的一场政治骗局,并随着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代之以民主共和政府,于是更 加认为清末宪政是清政府力图挽救危局的最后表演。但无法抹杀一个基本事实,清末宪 政运动中出现的钦定宪法大纲、资政院与咨议局、责任内阁都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 过的新生事物, 20世纪中国法律和司法制度的基本框架是由清帝国在最后10年中奠立

    18、 的清末宪政运动可以看作是由中央政府主导,地方督抚、绅商积极参与的一场辐射全 民的近代民主政治思想的启蒙。 摘编自张华清末宪政的成就及宪政道路的反思 (3)概括材料中关于清末宪政运动的两种不同评价。你如何看待这两种评价?(7分)34.(19分)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人口的发展同中国社会的发展一样经 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口与政府管理 材料一 商君书记录了商鞅与其他法家的思想,其中去强一篇中说:欲 使国家富强,必须详细了解国内成年男女、年老和弱小者、官员和士兵、以游说谋生者 及从事工商业者等的数量。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 对户籍制度进

    19、行了整顿:“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民有二男以 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摘编自游相录秦户籍制度探究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整顿户籍制度的日的和措施。(5分) (2)依据图4-图6和所学知识,说明 各时期江南人口变化的状况,并分析其原因。(7分) 备注:图4-图6每一幅图中, 颜色越深表示人口密度越高。人口与职业 材料三开埠以后,上海城市进程使各种专门职业相应出现。19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上海出现了一些凭藉新式职业谋生的市民:洋行雇员、进出口商店伙计、银行、海关、电报、邮局、铁路系统职员等。 19世纪七十年代后,随着缫丝、轧花、纺织工业的兴起,上海产业工人FA伍迅

    20、速壮大。1895年,在外商船厂的机器工人约5000人。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在国内长期保持着最为集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摘编自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人口的职业结构所反映的近代上海经济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原因。(7分)35(14分)中国外语教育发展的进程也是中华民族融人世界文化主流的进程。阅读下列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37年,有记载的英国最早来华的商人,通过一位懂得中葡语言的通事 (注:翻译人员),与中国人打交道。1699年,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广州设立商馆,英国 致力于打开中国市场。 18世纪上半叶,随着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的增加,广州英语开始“稳步而迅速地 取

    21、代澳门葡语而成为中外贸易不可替代的国际通用语”。从l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 广州英语在中国南方口岸发挥着贸易通用语的主导作用。19世纪前期,以汉字注音的广 州英语词汇读奉或手册商务英语教材纷纷出现。如红毛买卖通用鬼话通商指南 华英贸易字汇等。 莫再树晚清商务英语教学源流考镜 (l)依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广州英语”流行的历史现象。(6分) 材料二 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恭亲王奕诉上奏:“与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今语言不通,文字不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协!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中国迄今无熟悉外国语言文字之人,恐无烈悉其底蕴。”李鸿章也指出:“互市二十年来中国能通洋语者,仅持通事。凡关于军营交涉事务,无非雇觅通事往来传话,而其人遂为洋务之大害。彼西人所擅长者,推算之学,格物之理,制器尚#-之法无不专精务实越能尽阅其未译之书,方可探赜索隐,由粗显而入精微。果有精熟西文青转相传习,一切轮船火器等巧技,当可由渐通晓,于中国自强之道似有裨助。” 自1861年至1864年,清政府先后设立了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和广州方言馆等一批培养外语人才的学校。 摘编自夏东元著洋务运动(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创办外语学校的意图。与材料一相比,近代外语 教育有何变化。(8分)


    注意事项

    本文(北京市海淀区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