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届高三会考复习诗歌鉴赏部分.docx

    • 资源ID:8792989       资源大小:43.84KB        全文页数:4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届高三会考复习诗歌鉴赏部分.docx

    1、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届高三会考复习诗歌鉴赏部分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15届高三会考复习资料诗歌鉴赏一、杜甫诗三首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课所选三首诗都是写于杜甫在夔州居住的两年中,都是律诗,显示出诗人非凡的艺术功力,表现出沉实高华的特点。B秋兴八首(其一)写于大历元年,这组诗共八首,是在安史之乱结束,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C咏怀古迹是组诗,共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三首,作者借王昭君的事迹,抒发了自己的思念故乡的情怀。D登高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的重阳节,诗人登高望远,抒发自己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之情。2.赏析下面诗句,说说划线词语在诗中表达的深意

    2、。(1)丛菊两开他日泪_(2)群山万壑赴荆门_(3)一去紫台连朔漠_(4)独留青冢向黄昏_3.秋兴八首(其一)是秋兴八首的首篇,有_全组诗的作用,给全组诗定下了基调,那就是_。诗题中的“秋兴”即_之意。这首诗_两联写景,第_联转而由景生情,抒发感慨。4.“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中“独登台”表明诗人_,这就把眼前的景和心中的情紧密地联系起来。“常作客”,指出了_,“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借指_。_两字写得沉痛。5.你认为秋兴八首(其一)哪一句最能体现诗人的情感?请说明你的理由。_6.你认为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_7.请说说你对“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空”

    3、字的理解。_8.登高中哪一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诗的?_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对诗中语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由写景开头,十四字勾勒出一幅登高远眺的壮阔图景。“哀”写出了高猿长啸、空谷传响、哀转不绝的情景。虽一字未言,但处处渗透“悲”意。B.“百年多病独登台”说明作者独自登高,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再想到自己孤独登高、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C.“艰难苦恨繁霜鬓”中的“苦恨”是痛苦和仇恨的意

    4、思,是作者对自身处境的极端不满的表现。D.颔联中“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在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2)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B.尾联的“繁霜鬓”对“浊酒杯”,能使读者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C.全诗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但落笔的角度相同,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D.本诗对偶工稳,音调铿锵,琅琅上口。尾联两句的对偶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饬对称的美感,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

    5、抒发的感情。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的题目。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前人曾说这首诗是“情景和谐统一的典范”,你是否同意此说?请结合诗中的某一句来鉴赏。_1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1)杜甫善于在叙事诗中塑造人物的形象,这首诗是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塑造王昭君这个人物形象的?_(2)试分析本诗中诗人是如何寄托情

    6、感的。_12.阅读登高(原诗在第9题),完成(1)(2)题。(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2)有人评论“无边”“不尽”用得好,请你简要阐述一下理由。_13.对登高一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7、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14.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兴八首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B.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后国家的衰败残破。C.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D.诗人在此旅居已近两年,所以说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的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

    8、泪。15.下面对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诗开篇由山清水秀的昭君故里写起,与下文“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死后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昭君命运的同情。B.颔联既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死后的孤独,也由“青冢”称呼中表现了对这位为民族和睦作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C.诗歌的后两联借历史传说谴责了汉元帝的不分美善、朝廷里权贵们颠倒黑白的行为。D.全诗借对王昭君的同情、对统治者的谴责,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16. 阅读登高(原诗在第9题),完成(1)(3)题。 (1)有人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历来被推为律诗中的杰作,千百年来为世人传

    9、诵。试就其对仗工整做简要分析。 _ _ (2)诗的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感情基调如何? _ _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无边”“不尽”二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_ _ 二、李清照词两首1对下列词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寻寻觅觅”是若有所失、彷徨不安的样子,这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这种心理,诗人是通过把“寻觅”这种行动虚化来表现的。B“冷冷清清”是指环境的空寂无人。寻觅而无所收获,精神上失去了寄托,使她越发感到环境的空寂,这是通过环境的描写来表现心情。C“凄凄惨惨戚戚”这是直接表白诗人的心理,写出了诗人的孤独、空虚和哀愁。D“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10、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人不容易保养身体,这也引起她的哀愁。2对下列词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这三句写风急引起她的哀愁,借酒御风御寒,借酒浇愁,却愁多风急,忧愁难以消解。B“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三句写雁群飞过引起她的伤心,为什么呢?因为这雁是“旧时相识”。原来诗人认得,这群飞雁是过去栖宿在她老家屋檐下的,现在来寻旧主人了,而物在人亡,怎不引起诗人的悲伤呢?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三句写菊花引起她的哀愁。地上一丛丛的菊花,却枯萎憔悴了,看到了花的憔悴,诗人就想到了自己,正是愁上加愁。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时日难熬引起

    11、了哀愁。“守着窗儿”是因为孤寂翘首盼望有人能来解闷的情景,可是半天也没有人来,“独自”一人怎么样才能熬到天黑呢?3对声声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开头三句连用叠字把一位心神不宁、若有所失的妇人情态刻画了出来,反映出作者的孤独与凄清、沉痛和心酸。B上阕后几句写内心用各种方式抵御悲哀的侵袭,而外界的力量又不可抗拒地把她围困在悲哀之中。C“满地黄花”句,由上阕的远处景物的描写转到眼前的景物的描写,写自己“寂寞深闺”中的闲愁。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一句写实景,表愁情,逼出下文的“愁”字。4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1)开头连用七个叠词:“寻寻觅觅”,写她_,如有所失;“冷冷清清”,写

    12、_,形单影只,无人相伴;“凄凄惨惨戚戚”,则极言_。(2)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开头用叠词表达了她孤独、凄苦的生活感受。接着写她想保养好身体,振作一下精神,偏偏遇上“_”的天气;想喝酒解愁,却碰上“_”。在百无聊赖之中,她抬头望见_飞过,又不免勾起对往事的回忆,再看看院子里满地堆积的_,也无心去摘取。挨到黄昏时分,忽又下起_,雨滴从梧桐树叶缝隙间不断地落下,女词人的心此时也像天色一样变得更加阴沉了。最后用一个“_”字收束全篇,却又用了反问句式,含无穷之意于言外,更显得这“_”的深重了。5.阅读声声慢,完成911题。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

    13、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怎样理解“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句词的含意?_(2)人们常常评价说,开头连下得十四个叠字,“出奇制胜”“匪夷所思”。试从内容、情感等方面,分析作者用这些叠字表现了怎样复杂的心理状态。_(3)声声慢中选择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受?_6声声慢词开头十四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全词最为精彩的部分。请你仔细品味,说说下面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其平仄情况是:“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14、平平”。“寻寻觅觅”,声音从低升高,“冷冷清清”,声音由高而下,“凄凄惨参戚戚。”声音又是一个从低到高,然后由高而下的转换,尤其到最后,声音越来越低,音节也越拉越长,使人有快要窒息的感觉。作者连续使用十四个字的叠音词,通过复沓重叠,使声音发生起伏跌宕和声韵平仄变换,细腻地描写了词人内心复杂的情感。B.“寻寻觅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孤独徘徊的身影在眼前晃动她在追寻什么呢?“冷冷清清”,展现的是一幅冷清凄凉的景象家徒四壁,空空荡荡,一无所获。“凄凄惨参戚戚。”再一次刻画了作者悲惨凄凉、寂寞惆怅的心绪。总之,作者连续使用十四个字的叠音词,将一个孤苦无依的老妇人的形象和悲伤惨痛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C

    15、.“寻寻觅觅”是第一层,写词人在一种幻觉状态下的行动。“冷冷清清”是第二层,写环境,说明寻找一无所获的原因。“凄凄惨惨戚戚”是第三层,写寻找一无所获后的心情。D.“寻寻觅觅”是描写词人在幻觉神态之下的行动,词人缘何会有这样的幻觉?只能有一种解释,写丈夫新亡之后,词人在极度悲伤神情恍惚之中寻觅丈夫。7下面是对醉花阴声声慢这两首词所作的一些分析,其中有误的项有()A.“怎敌他晚来风急”,有的版本是“怎敌他晓来风急”,这里仅一字之差,对词的意境没有什么影响。许多评论家对此争来争去,甚是无谓。B.醉花阴八句,上下片各七五五九字,每片第三句不押韵,余者押仄韵。每片结句九字多作上四下五歇拍。韵脚依次是昼、

    16、兽、透(上片),后、袖、瘦(下片)。C.声声慢一般押平声韵,但李清照改押仄声韵,韵脚依次是觅、戚、息、急、识(上片),积、摘、黑、滴、得(下片)。D.“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东篱”出自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作者引用这个典故,表达他无意仕途,仰慕田园生活的心情。8赏读醉花阴中有关词句,回答问题。(1)“瑞脑销金兽”,“瑞脑”指什么?“金兽”指什么?这个词句怎样表现词人的愁绪?_(2)“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玉枕纱橱”与“凉”有什么关系?_9赏读声声慢有关词句,回答问题。(1)“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说说这个词句的双关意义。_(2)“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

    17、相识。”雁,是古人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一般用来表达什么情感?在声声慢中,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_(3)“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个“黑”字用得最妙,请说说它的妙处。_10.醉花阴一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突出的特点是什么?_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3)题。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1)这首词起笔于一个“_”字,落笔于一个“_”字,表达了词人_的内心世界。(2)清代著名诗人王世贞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字字俱妙。试赏析最后一句“人比黄花瘦”的妙处。_三、

    18、李商隐词两首1下列对马嵬(其二)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人咏马嵬之变的诗很多,本诗和其他大多数诗一样,把罪责推给杨贵妃,而为唐玄宗辩护。B“空闻”句用“虎旅传宵柝”五字,烘托出逃难途中的典型环境,从中主人公的狼狈神态和慌乱心情也依稀可见。C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虎旅传宵柝”,使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外境和心境,跃然纸上。D“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2解释下列诗句的含意。(1)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_(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_(3)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_3.阅读课

    19、文选段,完成(1)(2)题。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1)对这首诗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是对唐玄宗派方士到海外仙山寻找杨贵妃魂魄之举的否定、批评:海外九洲,不过是空刘罢了,“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B颔联追述玄宗仓皇出逃,夜宿马嵬的景况:他彻夜难眠,只听到军营中报更的梆子声,再也听不到宫廷中鸡人报晓的声音。C“此日”是禁军驻马不前,要求诛杀杨贵妃之日。“当时”意为在这危急之时。“笑牵牛”指玄宗贵妃笑牛郎织女不知他俩可以永不分离。D末联,诗人以冷峻的诘问结束全诗: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


    注意事项

    本文(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届高三会考复习诗歌鉴赏部分.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