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木兰诗教案及答案.docx

    • 资源ID:8792041       资源大小:28.31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木兰诗教案及答案.docx

    1、木兰诗教案及答案木兰诗教案及答案 课题 10、木兰诗 第1课时 累计课时 学习过程(辅备栏内请老师们根据学情补充各自的教法,请同学们补充课堂笔记) 学习内容及预见性问题 学法指导 辅备 一、明确目标: 1、【知识链接】 木兰诗出自乐府诗集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祖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满怀激情地记叙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千百年来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 2、【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借助注释工

    2、具书学习生字新词 3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这首民歌 3、【重点难点】 文言词汇积累;理清故事情节 二、自主学习: (一)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可汗()()鞍鞯()()燕山() 辔头()戎机()胡骑()金柝() 朔气()红妆()战袍()唧() 机杼()倩()溅()啾() 姊()云鬓()著()霍霍()() 2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二)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大意 1疏通文意 (1)参照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问女何所忆()愿为市鞍马() 北市买长鞭()胡骑()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 朔气传金柝()策勋十二转() 课前查找资料进行相应的补充 认真朗读弄清本节课所要达到的目标 听课文朗读录音后全班齐声朗读务必做到不读错音节凑分明 赏赐百千强()著我旧时裳() 安能辨我是雄雌() 三、合作探究: 1、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四、展示提升: 1、按要求填空 (1)木兰诗中表现军情紧急、将士奔赴战场行军急促的句子(2)描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句子(3)表现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 (4)一家人喜迎木兰归乡的

    4、句子(5)用比喻的修辞赞颂木兰机谨的语句是 五、过关检测: 展示你们的组风采包括对问题的解决声音的清晰度洪亮度小组的形象、气质加油争当最优小组 争取默写相信你能行! 木兰诗导学案14 木兰诗导学案 主备:许景审核:花季艳学生姓名:时间: 学习目标: 1、感受诗歌的语言美、人物美、传奇美 2、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3、体会修辞手法的妙用 4、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 重点: 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难点: 木兰诗主题思想 【知识链接】 花木兰:是北朝时河南省虞城县营廓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凯旋而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辞官回乡唐初追封

    5、为孝烈将军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祠内现存元代立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和清立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石碑详细记载了花木兰的身世、籍贯、业绩及历代修祠情况近年来又修复了木兰祠大殿等一大批景点花木兰祠已收入中国名胜词典 木兰诗简介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独学检测: 概括情节 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内容理解: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写木兰深明大义代父从军的句子是: 2写战争激烈紧张的句子 诗中描

    6、写边塞战地夜景的两句是: 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 品味语言: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 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详略分析: 诗中些地方写得详细些地言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从军缘由 出征前的准备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 凯旋辞官 家人迎接 木兰改装 好处: 人物赏读: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些语句可以看出 体会诗歌: 美在何处 难点攻略 探究主题: 小结: 练练笔 填空: 1、花木兰的故事源于木兰诗木兰诗选自 编的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2、木兰诗讲述了木兰的故事 3、,

    7、寒光照铁衣 4、万里赴戎机 5、对镜帖花黄 选择 1.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 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 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D意思是非常、十分 2.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3.朗读下列语句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D爷娘闻

    8、/女来出郭相/扶将 搜索 你还知道我国历史上有些著名的女英雄 请概括本诗主要情节 一、代父从军踏上征途二、奔赴前线十年征战 三还朝辞官亲人团聚四、比喻赞美讴歌英雄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些语句可以看出 花木兰形象:美丽勤劳孝顺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闻不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情紧急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渲染临行紧张气氛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黄河流

    9、水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女儿情怀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渲染归家的欢乐气氛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渲染归家及回复女儿身的喜悦突出女儿情怀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10、;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机智、谨慎 既有女儿情怀更具英雄气慨古代杰出的巾帼英雄形象 诗中些地方写得详细些地言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从军缘由 出征前的准备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 凯旋辞官 家人迎接 木兰改装 1(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感人 2(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6.这首诗的中心思想 答: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你能找出几个使用了“互文”修辞的诗句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子 意思是跑遍了许多市集购齐了出征所需之物而不是在某

    11、一个集市上只买某一样东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坐坐不是开了东阁门而不进去却转身跑到西阁的床上坐着.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意思是当着窗子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木兰诗教学案14(表格式) 课题:木兰诗 一、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感知木兰形象 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的表现作用 3、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二、教材分析 重点: 1、理清故事情节、把握木兰形象 难点: 1、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的表现作用 三、教法 四、学法 五、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调整补记 一、创设情景 问:同学

    12、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四分钟)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

    13、民歌的代表作二、诗歌诵读整体感悟(20)1、诗歌诵读: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学生比读互评互读2、整体感悟: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明确:第一部分(13段)替父从军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战第三部分(56段)凯旋归来第四部分(第7段)结尾附文三、人物赏析品读探究(12)1、人物赏析: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些语句可以看出例: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b愿为

    14、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d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e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花木兰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2、品读探究: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明确:a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b战事紧迫c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d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

    15、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对木兰的赞美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呢(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3、详略分析: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明确:从军缘由详写出征前的准备略写出征中的思亲心理详写详写女儿情态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略写英雄气慨凯旋辞官详写家人迎接详写木兰改装详写作用:(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

    16、形象感人(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这样安排是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来进行详略安排的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4、语言品味:请同学们试着找出诗中语言精炼的句子并感受其特点例:“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四、体验反思互动释疑(6)1、体验反思:试想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用自己的话归纳)假如“我”就是木兰姑娘(请发挥合理的想像)说说自己的战斗生活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

    17、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五、复述表演走近木兰(10)学生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可片段)并结合教师提供的图片试着表演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复述故事指导:复述故事情节不必像翻译那样要求字字落实复述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必要时还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描写人称上可用第三人称六、总结存储拓展延伸(26)1、总结存储: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

    18、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从军缘由、出征想家、辞官还乡和会见亲人写得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十年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前者只有四句后者也仅有六句详略得当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2、拓展延伸(10)自由诵读课文直至背诵完成练习册的练习想像作文:木兰到家第二天3、课外探究:(这些难度较大可随学生兴趣进行)(10)南朝民歌的修辞运用(或特点)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古代女子的服饰从木兰诗中“爷”的称呼看中国古代的称呼与地位我对木兰的新看法诗歌的凝练的语言分析木兰为什么不当官(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板书设计:木兰诗双兔为喻

    19、谨慎机警巾帼英雄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教学反思: 木兰诗伴你学及答案 第10课木兰诗 伴你学 一、目标定位 l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3.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二、课前预习 字词疏通 1读准下列加点字音:可汗(hn)鞯(jin)胡骑(j)戎机(rng) 朔气(shu)金柝(tu) 2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帖:ti贴贴上 火伴皆惊忙火:hu伙伙伴 1积累词语: 旦辞爷娘去旦:早晨愿为市鞍马市:买 东市买骏马市:市场木兰当户织当:对着 关山度若飞度:过赏赐百千强

    20、强:有余 大意疏通 1木兰诗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作品时代怎样?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 2木兰诗按什么顺序安排故事情节的全诗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都写了什么内容以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的时间为序诗的正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段)叙述木兰的身份交代从军的缘由以及写木兰

    21、出征前的准备工作和征途上的见闻、感受第二部分(第段)写木兰万里长征十年转战凯旋的生活第三部分(第段)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功成不受赏请求还故乡以及爷娘姐弟迎接木兰、木兰和亲人团聚的情形最后一段是附文以兔为喻赞美木兰 三、课中探究 重点讲解 本诗写木兰从军的全过程全诗共写了几件事些详些略这样的详略安排突出了木兰些方面的思想品格 写了木兰决定代父从军准备行装奔赴战场12年征战生活辞官还乡与家人团聚其中代父从军、辞官与家人团聚是详写详写这些内容突出了木兰深明大义勇于献身不慕功名热爱祖国和家乡的中国女英雄的高尚品格 难点突破 全诗结尾以兔作喻的原因 结尾一段用兔比喻说明在“十年征战”的生活中识别不出木兰是女

    22、郎的原因可以看出木兰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不但巧妙地隐瞒了自己的女子身份而且能同男子一样英勇无畏为国立功一个聪明勇敢的女英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四、课后巩固 五步点击: 认识一个字:杼zh 筘古代也指织布的梭:机梭木部左右结构注意与“抒情”的“抒”字区别 掌握一个词:但 仅;只是: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之水鸣溅溅只是;不过欧阳修卖油翁;无他但手熟尔徒然;白白班固的汉书食代志下:民欲祭祀丧纪而无用者钱府以所人工商之贡但赊之只管;尽管孔雀东南飞: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品味一句话: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这两句诗渲染了军中悲壮严酷的气氛用环境描写烘托了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揣摩一个点:情节曲折动

    23、人 这首叙事诗充满传奇色彩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富有戏剧性比如那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奇思、那十年征战浴血疆场的建功、那拒拒赏辞官还乡团聚的淳朴、那伙伴见木兰是女郎的惊忙等等这些情节结构扣人心弦让人时而担扰时而紧张时而感叹不已时而忍俊不禁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背诵一联诗:自恨罗衣格诗句举头空劳榜中名晚唐诗人鱼玄机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处 她并非无能之为“使一男子必有用之才”(唐才子传可是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只是给男子提供了发挥才智的机缘而罗衣女子无论有何等才学也不能够攀贵折枝有所作为无奈落得望洋兴叹此诗表面上是怨恨自己不能身为男子而参加科举内里却蕴含着对那个埋没女子聪明才智的社会现实的怨怒其深刻的含义

    24、一般围怨之作无可比拟 中考链接 1考题示例根据下面各句的内容或提示概括出相应的成语() A.“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扁鹊见蔡桓公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蔡桓公的悲剧是由于造成的 C.桃花源记结尾写刘子骥打算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后人据此概括出一个成语为 D.木兰诗结尾:“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后人概括为一个成语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 选自xx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试题 2考题分析:此题既考查了对词义的理解又考查了成语积累同时考查学生对学过的文言诗文的理解 3考题答案A项的成语是:三顾茅庐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B项的成语是:讳疾忌医C项的成

    25、语是:无人问津D项的成语是:扑朔迷离(或迷离扑朔) 伴你练 第一部分基础锤炼(20分)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4分) .可汗(khn)辔头(pi)鞍鞯(jin).啾啾(jiji)朔气(su)燕山(yn).云鬓(bn)金柝(tu)铠甲(ki).红妆(zhung)穿著(zhu)傍地(bng)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4分) .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万里赴戎机关山渡若飞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双兔傍地走安能辩我是雄雌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4分) .愿为市鞍马市:买东市买骏马市:集市 .出郭相扶将郭:外城木兰不用尚书郎不用:不愿作 .朔气传金柝朔:北方策勋十二转

    26、策勋:记功 .军书十二卷十二卷:十二本赏赐百千强强:有余 下列句子中没有用对偶手法的一项是()(4分)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策勋十二转赏赐千百强 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4分) .“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第二部分课文精读(30分) 阅读下面文段然后答题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

    27、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6.按提示将下列类型的句子各选一句(3分) (1)对偶句: (2)排比句: (3)夸张句: 7.分别用一句话概括选文三段各段的内容(6分) (1) (2) (3) 8.选文第一段共三句话第一句写第二句写第三句写(6分) 9.选文第二段突出了木兰高尚品格(1分) 10.选文第三段既是故事的又是连用四个“我”字体现木兰的之情也写出了全家的气

    28、氛(4分) 11.从选文看文章略写和详写突出了木兰既有又有的多重性格(5分) 12.解释加点词的含义(5分) (1)朔气传金柝()(2)出郭相扶将()(3)著我旧时裳() (4)对镜帖花黄()(5)出门看火伴() 第三部分同文互读(30分) 一、阅读下列语段,然后答题. 晋平公问子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1)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2)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 13.解释下面

    29、加点的字:(4分) 问于师旷:()安敢戏君乎:()如日出之阳:()臣闻之:() 14.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译句: 15.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心 (3分) 16.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3分) 17.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3分) 二、阅读下列语段,然后答题. 动筒(1)尝于国学(2)中看博士论难(3)云:“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动筒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4)几人未着冠”博士曰:“经传无文”动筒曰:“先生读书岂合(5)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筒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坐中大笑博士无以对 注释:动筒:人名国学:京师官学的通称论难: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辩.着冠:成年岂:能 1


    注意事项

    本文(木兰诗教案及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