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七章图形的基本知识全章精品教案.docx

    • 资源ID:8791688       资源大小:137.01K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七章图形的基本知识全章精品教案.docx

    1、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七章图形的基本知识全章精品教案2019-2020年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七章图形的基本知识全章精品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新教材几何教学的第一节课,通过学生身边的现实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感觉图形世界丰富多彩。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热情.。无需对具体定义的深刻理解,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初步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几何模形-图形-文字”这个抽象过程,培养学生抽象、辨别能力。

    2、情感目标: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学习几何的热情。教学重点: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抽象能力的培养,学习热情的激发。教学方法:引导发现、师生互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身边的实物等。教学过程:一、 合作学习1、 问题1:我们已学过的或认得的存有哪些几何体?(学生讨论、交流)问题2:你能举出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形状与上述几何体类似的物体吗?(学生讨论、举例)2、 课本中P162中的合作学习(教师可多举一些平面与曲面的实例让学生感受、辨别)特别指出:数学中的平面是可以无限伸展的二、 议一论 1、 P163课内练习12、 P163课内练习2师

    3、生讨论指出:线与线相交成点,面与面相交成线。三、 想一想:观察下图,你发现什么?师生讨论四、 议一议:日常生活中的哪些事物给人以点、线的形象。 指出:日常生活中点与面只是相对的一个感念。如:在中国的地图上,北京是一个点;而在北京市地图上,北京是一个面。五、 活动探究:P164课内练习3六、 应用拓展: 请以给定的图形“、”(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为构件,尽可能多地构思独特且有意义的图形,并写上一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如图就是符合要求的一个图形。你还能构思出其他的图形吗?比一比,看谁想得多。七、 议一议: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布置作业7.2线段、射线和直线【教材分析】本节是以现实背景为素材

    4、,在以往学习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基础上,给出了它们的表示方法,并让学生通过探究,体验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同时在情感上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感情。【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了解线段、射线、直线等简单的平面图形;通过操作活动,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事实,积累操作活动经验。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化、符号化的数学思维能力,建立从数学中欣赏美,用数学创造美的思想观念。情感目标: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教学重点】线段、射线、直线的符号表示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会一些几何语言,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方法】

    5、引导发现、尝试指导以及学生的互动合作相结合。【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或图片),三角板,窄木条,两个激光笔灯。 学生:直尺,几枚图钉,薄窄木条或硬纸板条。【教学设计】一、认识图形活动内容和步骤:1、 看一看,观察美丽的图片,从数学角度阐述你观察到的与数学有关的事实,尽可能用数学词汇来表达 极光 铁轨 输油管道 2、想一想,交流小学学过的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有关知识。(利用两个激光笔灯演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不同)3、找一找,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可以近似做线段、射线和直线?(让同学们积极发言,尽量让他们举出尽可能多的例子。)之后教师板书课题7.2线段、射线和直线4、连一连,请你把左边

    6、对图形的描述和右边相应的图形用线连起来: 以A为端点,经过点B的射线 连结A,B两点的线段 经过A,B两点的直线 二、表示图形活动内容和步骤:(教师画出两条长短不一的线段)1、 如何表示2条不同的线段呢? (根据线段的特征,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征集各类结果最后适当加以补充引导说明表示方法)2、如何表示射线呢? 3、直线又该怎样表示? 4、做一做、比一比用两种方式分别表示图中的两条直线。 已知点O、P、Q(如图),画线段PQ,射线OP,和直线OQ。图中的几何体有多少条棱?请写出这些表示棱的线段。请写出图中以O为端点的各条射线。 三、合作学习(四人一组)活动内容和步骤:1、 画一画经过一个已知点画直

    7、线,可以画多少条?经过两个已知点画直线,可以画多少条?2、 做一做如果你想将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几枚钉子?3、 想一想: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小组讨论完成三个问题,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直线的一些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思考归纳总结出结论:“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4、 做一做经过刨平的木板上的两个点,能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而且只能弹出一条这样的墨线,请说出其理由。5、 比一比各组试再举一个在日常生活中,能反映“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的实例?四、学生小结后教师整理成表1、图形名称图形表示法端点个数直线直线AB(BA)或直线m没有射线射线AB一个线段线段AB(BA)或线段a两

    8、个2、 直线的基本性质: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五、图片欣赏 构成这两幅美丽图案的是曲线吗?六、布置作业 课本167页作业题A组,B组。C组为选做题。7.3线段长短的比较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标1、 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两种方法2、 会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3、 理解线段和、差的感念及画法4、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二、 教学重点线段长短的两种比较方法三、 教学难点 对线段与数之间的认识,掌握线段比较的正确方法四、 教具准备 四支筷子(三红一绿,长短不一)、投影片、圆规、直尺五、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教师:老师手中有两只筷子(一红一绿)如何比较它

    9、们的长短?学生:先移动一根筷子,与另一根筷子一头对齐,两根棒靠紧,观察另一头的位置,多出的较长。教师:比较长短的关键是什么?学生:必有一头对齐教师: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学生:可以用刻度尺分别测出两根筷子的长度,然后比较两个数值教师:我们可以用类似于比筷子的两种方法来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二) 新课教学让学生在本子上画出AB、CD两条线段。(长短不一)“议一议” 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较的过程,然后教师边演示边用规范的几何语言描述叠合法:把线段AB、CD放在同一直线上比较,步骤有三: 将线段AB的端点A与线段CD的端点C重合 将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 若

    10、端点B与端点D重合,则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记做:AB=CD(几何语言)若端点B落在D内,则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记做:ABCD若端点B落在D外,则得到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记做:ABCD 如图1(注:讲此方法时,教师应采用圆规截取线段比较形象,还需向学生讲明从“形”角度去比较线段的长短)度量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再将长度进行比较。总结;用度量法比较线段大小,其实就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从“数”的角度去比较线段的长短)“做一做”P168(1、2(采用接龙形式回答)(注意:2(2)可先让学生观察,再回答。说明“眼见不一定为实”的道理,培养严谨的推理习惯)“想

    11、一想”问题一:已知线段a(如图2),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已知线段a。 图2: 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画,然后教师示范画图并叙述作法,让学生模仿画图。画法; 先作一条射线AC 用圆规量取已知线段a的长度 在射线上截取AB=a,线段AB就是所求的线段(注意:要求学生不必写画法,但最后必须写好结论) 问题二:已知线段a、b,画一条线段c,使它的长度等于已知线段的长度的和。同样让学生自己先画,可以请一位学生板演。教师总结,讲规范的步骤,同时指出线段和的感念(强调;线段的和指的是线段的长度之和)变式:画一条线段d,使它的长度等于已知线段的长度的差。由学生自己讨论合作完成,教师作评价。“做一做”P1

    12、70 课内练习1、2课外题:(有时间可选做) 做一个三角形纸片,你能用几种方法比较线段AB与线段AC的长短? 谈谈收获:(由学生总结) 线段长短比较的两种方法 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线段的和、差的感念及画法作业:作业题P170(B组视学生定,可选做)板书:1、 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 问题1: 问题2: 叠合法:(形) AB=CDABCDABCD度量法:(数) (板演处)2、 线段和、差: 第二课时一、 教学目标1、 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感念和线段中点的感念及表示方法2、 学会线段中点的简单应用3、 借助具体情境,了解“两点间线段最短”这一性质,并学会简单应用4、 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进一步提

    13、高观察、分析和抽象的能力二、 教学重点 线段中点的感念及表示方法三、 教学难点 线段中点的应用四、 教学用具: 投影片、刻度尺五、 教学过程:(一) 复习回顾:线段长短比较的两种方法(二) 感念分析1、 线段性质和两点间距离“想一想”出示课本图片,从上面的两个事例中,你能发现有什么共同之处?(可让学生稍作讨论后回答)学生:选择直路,路程较短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图7-18(见课本),从A到B的几种路线,并用红色粉笔标出最短的路线教师:你是怎样比较出最短的路线的?学生:利用观察、测量根据学生的画图,师生共同总结出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

    14、两点之间的距离。要强调两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而不是两点间的线段,线段是图形,线段的长度是数值。教师:“两点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广,你能否举一些例子?学生:从A到B架电线,总是尽可能沿着线段AB架设等。2、 线段的中点请按下面的步骤操作:(学生做) 在一张透明纸上画一条线段AB 对折这张纸,使线段AB的两个端点重合 把纸展开铺平,标明折痕点C 如图1教师:线段AC和线段BC相等吗?你可以用是么方法去说明?学生1:用刻度尺测出它们的长度,再比较学生2:用圆规测量比较教师:象图1这样,点C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C与BC,点C叫做线段AB的中点。用几何语言表示:

    15、AC=BC=1/2AB (或AB=2AC=2BC)教师:刚才用折纸的方法找出AB的中点C,你还能通过什么方法得到中点C呢?学生:用刻度尺去量出AB的长,再除以2,就得到点C(让学生板演)填空:如图2已知点是线段的中点,点是线段的中点,(1)AB= BC (2)BC= AD (3)BD=_AD “想一想”如图3,点P是线段的中点,点C、D把线段AB三等分。已知线段CP的长为1.5cm,求线段AB的长。可让学生讨论后再作答(教师可作如下分析:如果能得到线段CP与线段AB之间的长度比,就能求出线段AB的长。)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完成。解: 点P把线段二等分, AP=PB=1/2AB 点C、D把线段A

    16、B三等分, AC=CD=DB=1/3AB APAC=1/2AB1/3AB=1/6AB, 即 CP=1/6AB AB=6CP=61.5=9cm即AB的长为9cm7.4 角与角的度量教学目标:1、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角的有关概念,认识角的表示,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3、通过在图片、实例中找角,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教学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重点与难点:重点:角的概念及表达方法;难点:角的准确度量与换算。课前准备:多媒体图片、三角板、量角器、计算器、木圆规。板书设计:7.4 角与角的度量

    17、 1、角的定义(2种) 2、角的表示方法 3、角的度量 4、例题1、例题2、例3教学过程(设计)1、角的定义:(1)教师在黑板上演示角的画法,边画边让学生观察,学生观察后给出角的定义。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师板书角的定义: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所组成的图形。播放多媒体课件:观赏有钟、剪刀、足球运动员射门的角度,教学顶端、体操运动员做动作等画面,使学生对角有进一步的理解。提出问题:观赏画面,提出画面中的角,举出生活中的实例。(学生四人一组,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互相交流,最后小组选派代表回答问题。)(2)教师演示木圆规得出角的运动定义:角也可以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并叫生举例子

    18、)2、角的表示方法:角用符号:“”表示,读作“角”,通常的表示方法有:(1)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如图7-21的角表示为ABC(或CBA),中间字母B表示端点,其他两个字母A、C分别表示角的两边上的点。图7-22图7-21(2)用一个数字或希腊字母(如、)表示,如图7-22中的角分别可表示为1、等。(注意读法)(3)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也可以用角的顶点字母表示,如图7-21中的ABC可用B表示,图7-22中的AOC能用O表示吗?为什么?3、做一做:(巩固练习)P175,填表:1BBCEACBBACABC补充:试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图中的每个角:(1) (2)4、从角的运动定义出发,得到平角、周

    19、角的定义。 平角 周角 图7-23(注:没有特别说明,本书只讨论大于0且小于180的角)5、合作学习:观察图7-24中的量角器,并讨论下列问题:(1)量角器上的平角被分成多少个1的角?(2)先估计图7-25中,A和B的度数,再用量角器量一量,在测量中,你遇到哪些问题?在测量角时,有时以度为单位还不够,我们需要用比1更小的单位,称之为分和秒,把1的角等分成60份,每一份是1分,记做1,把1分的角再等分成60份,每份就是1秒,记做1,即1=60 1=() 1周角=360 1=60 1=() 1平角=1806、例1:用度、分、秒表示:48.32 例2:用度表示:30936 例3:计算:180(451

    20、75257)7、课堂练习:P177 148、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由学生来完成)9、布置作业:P177 作业题15 思考题7.5角的大小比较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既是对“角的测量”内容的拓展,也是今后几何学习的重要基础。教学中从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从活动中积累经验和知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丰富锐角、钝角、直角及大小的认识。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平分线,能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通过角的测量、折叠等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教学思考通过实际观察、操作体会角的大小,发展几何直觉。

    21、解决问题能用符号语言叙述角的大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重点与难点重点: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难点:从图形中观察角的和、差关系。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量角器、乐清地图二、教学设计(一)引入:多媒体展示乐清地图(1)请同学们把我市的五大集镇(介绍)中的任何两个集镇之间都用线段连接,并用字母标出各个集镇。(2)教师任选其中的两个角并提问:你能比较出这两个角的大小吗?你是怎样比较的?说明:由学生探讨出角的大小比较的一种方法测量法。(二)新课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大小的比较。刚才同学们已经探讨出一种方法:测量法(板书)现在请大家看老师手中的一副三角板(各指出每个三角板的一个锐角),你还能想出其它的方

    22、法比较出这两个角的大小吗?说明:由学生动手操作探讨出叠合法的比较过程,教师总结并板书出此方法的名称若两个角能完全重合,你们说说这两个角的大小有何关系?(相等)2、利用三角板提问:你们能告诉老师这三个内角各属于什么角?(锐角、锐角、直角)在小学里大家还学过哪些角?(钝角、平角、周角)谁能告诉我这5种角是怎样判别的吗?说明:由学生根据小学的知识进行回顾总结,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显示下列内容: 注:解释课本179页的注释3、重新展示乐清地图。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刚才图中得到的角,它们分别属于什么角?你能比较出这些角的大小吗?由学生小组合作完成4、下面请大家各自在纸上任意画一个BOA,再完成书上的做一做。你

    23、们发现了什么?(AOC=BOC)像刚才这条折痕,它是由角的顶点出发,把原来的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那么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说明:板书定义及几何语言描述强调“射线”问:你们能用量角器画出一个角的角平分线吗?下面请大家完成课本180页的课内练习2(学生板演)5、出示:课本例2的图7-31,(1)根据图形填空:DBA=DBC+ DBC=DBP- =DBA- DBP+ABC-ABD= (2)变式:如图若ABC=90,CBD=30,你能求出哪些角的度数?:若在的条件下再添上BP平分ABD,你还能求出哪些角的度数?6、探究活动:利用一副三角板,你能画出哪些度数的角?说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再

    24、利用多媒体动画逐一演示过程及结论:15 、30 、45 、60 、75 、90 、105 、135 、150 、180 。(三)知识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回答)(三) 布置作业:课本181页作业题7.6 余角和补角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个角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的概念,2、使学生理解互余与互补的角的性质3、学会运用类比联想的思维方法思考,并初步学会用代数方法,(主要是列方程)解决几何问题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算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掌握两个角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的概念,和使学生学会用设未知数的方法解决几何中的计算题是重点,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25、是难点。三 教学设计: 合作学习先观察如图,1+2与RtAOB相等吗?你是怎样判断的? 再观察如图,+与AOB相等吗?你是怎样判断的?(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可以测量,也可以剪下来拼等等,学生的方法只要合理就应鼓励)教师用多媒体演示1+2与RtAOB重合,再移动一角,问1+2与RtAOB相等吗?同样+与AOB重合,再移动一角,问+与AOB相等吗?通过上面的演示,我们看到有时两个角的和是90,有时两个角的和是180,也就是两个角之和正好成一直角,或两个角之和正好成一平角,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给出两个新的概念:1互为余角定义:如果两个锐角的和是一个直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用数学式子表示为:

    26、因为1+2=90,所以1与2互余反之,因为1与2互余,所以1+2=902互为补角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用数学式子表示为:因为1+2=180,所以1与2互补反之,因为1与2互补,所以1+2=180做一做 ( 及时巩固 )(1)试举出互余、互补角的例子(2)30与60是互余的两角,能说30是余角吗?(要特别向学生指出:互余与互补角是研究两个角的关系,单独一个角不能说是余角或补角,就像称呼两兄弟一样,而且不会随位置的改变)(3)若一个角为353535,写出它的余角和补角解:353535的余角为90-353535=542425(在计算过程中将90写为895960,

    27、再与353535相减较为方便)353535的补角为180-353535=1442425(在计算过程中将180写为1795960,再与353535相减较为方便,也可以将353535的余角再加上90就是353535的补角) (4) 如图,点O为直线AB上一点,AOC = Rt,OD是BOC内的一条射线。图中有哪些角互补?有哪些角互余?说明你的理由。画一画 想一想如图:已知AOC,作出它的余角和补角(只要满足条件的角都可以)问:从中发现了什么?(进行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出:同角的余角相等同理可推出:同角的补角相等再问: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的余角和补角有什么关系?由此得到补角和余角的性质:同角或

    28、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注意:学生往往对“同角”、“等角”的认识不太清楚,在“同角”的情况时说“等角”,在“等角”的情况时说“同角”,因此要对学生强调指出:“等角是相等的角”,而“同角是同一个角”另外,这个性质在目前的应用还不太多,但今后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应用举例运用代数方法(列方程)解决几何问题例: 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余角的4倍,求这个角的度数。解:设这个角为x,则它的余角为(90-x),它的补角为(180-x)由题意,得 180 x = 4( 90 x ) ,解方程,得 x= 60答:这个角的度数为60追问:求这个角的余角的度数。1直接求出:90 60= 302还可以怎样

    29、设未知数?(此题也可以设这个角的余角为x,它的补角为(90+x),列出方程为:90 + x = 4xx = 303. 这两种设未知数的方法各有什么好处?(第一种方法是习惯方法,先求出这个角,然后再求出它的余角第二种方法是,问什么设什么,直接求出此题的结果第一种方法是间接假设,第二种方法是直接假设)小结:(1)这例题是利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关键是正确设出未知数,正确列出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在设未知数的过程中,可以有不只一种设法(2)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若一个角为x时,它的余角为90-x,它的补角为180-x(3)在设未知数的过程中,要注意写单位,但在列方程时,可以不带单位 课内练习(课本第184页) 谈谈收获布置作业:1课本上的作业题 2


    注意事项

    本文(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七章图形的基本知识全章精品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