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水文学与水资源概论.ppt

    • 资源ID:8785882       资源大小:1.01MB        全文页数:7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水文学与水资源概论.ppt

    1、水文学与水资源概论,姜艳QQ:110881540,主要参考书:,1、伍光和等编自然地理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出版,2、金伯欣主编水文学与水资源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2月出版3、邓绶林普通水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出版4、左其亭等现代水文学,科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1962年,美国政府联邦政府科技委员会水文学:关于地球上水的存在、循环、分布,水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环境(包括与生活有关事物)反应的学科。1987年,中国大百科全书 水文科学:关于地球上水的起源、存在、分布、循环运动等变化规律和运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知识体系。,绪 论,水文学是研究地

    2、球上水的起源、存在、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球表层的水经过约35亿年的积聚和演变,逐渐形成今天的水圈。水圈的形成不仅改变了岩石圈的面貌,使大气圈中的现象变得复杂多样,而且导致生物圈的出现。水的出现和水圈的形成,是地球自然历史中最重大的事件!,主要内容,一、水文学的研究对象 二、水文学简史 三、水文学的体系 四、水文学的地理研究方向 五、水文现象的主要特点 六、水文学的研究方法,一、水文学的研究对象,地球上现有约13.9亿立方千米的水,它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分布于地面、地下和大气中,形成河流、湖泊、沼泽、海洋、冰川、积雪、地下水和大气水等水体,构

    3、成一个浩瀚的水圈。水文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水体(水圈)。,水循环的研究是水文学的核心内容,水圈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状态;水圈中各种水体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等水文过程紧密联系,相互转化,不断更新,形成一个庞大的动态系统。,水的这种周而复始不断转化、迁移和交替的现象称水循环。,水循环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物质循环它成云致雨,影响着一个地区的气候和生态,塑造地貌和实现地球化学物质的迁移,像链条一样连结着全球的生命,为人类提供不断再生的淡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水资源问题是现代水文学的重要内容,随着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日益扩大,人类活动干扰了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改变着各个水体的性质;水资源的开

    4、发利用和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反馈效应的研究,也已成为现代水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三峡工程,二、水文学简史,Hydrology,来源于拉丁语,意“水的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特别在与水旱灾害的斗争中,人类不断观测各种水文现象,思考和研究它们的规律,积累起关于水的丰富知识,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了水文科学。,水文学发展阶段大体划分如下:萌芽阶段(公元1400年以前)奠基阶段(公元1400-1900年)应用水文学兴起时期(公元1900-1950年)现代水文学阶段(公元1950-现在)(由萌芽到成熟、由定性到定量、由经验到理论),1、萌芽时期(远古至约公元1400年),水文现象定性描述阶段;特点:为生活和生

    5、产的需要,开始了原始的水位、雨量观测,对水流特性进行观察,并对水循环现象进行推理解释。在尼罗河、幼发拉底河、恒河和黄河这些古老文化发祥地的遗迹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时期已经开始了原始的水文观测。最早的水位观测是在中国和埃及开始的。,公元前35003000年,埃及人即开始观测尼罗河的水位;,公元前450-350年,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提出水循环的臆说;,我国劳动人民在与旱涝灾害长期斗争中积累了许多经验,远在公元前2000多年,我们的祖先为了防治黄河的洪水,就注意水位的涨落和天气状况。约公元前22世纪,大禹治水,已“随山刊木”(立木于河中),观测河水涨落。,公元前316年蜀守李冰与他的儿子二

    6、郎在四川灌县修筑了导治岷江的灌溉工程都江堰,在灌县城西门的宝瓶口设有石人测量水位,后改为石刻水则,用以测定水位,控制进水,防止洪水毁坏渠道。,我国历代沿河居民还把最高和最低水位及其出现时间刻在河岸的石壁上,以记录罕见的洪、枯水位。涪陵长江岸边的白鹤梁自公元764年开始刻画石鱼图形记载长江最枯水位,直到20世纪40年代共有刻记163条,记有72个年份的历史枯水。,最早的雨量观测于公元前四世纪在印度出现;中国于公元前三世纪的秦代已开始有呈报雨量的制度;到了公元1247年,已有了较科学的雨量器和雨深计算方法,并开始用“竹笼验雪”以计算平地降雪深度。,水文记载,四千年前已有黄河水灾的记载。在四千多年中

    7、曾有过1500多次水灾的记录。公元前几百年,在山海经、尚书、管子、庄子、吕氏春秋等有关书籍中,已有对水文现象的记载与论述。,东汉王充在他的论衡一书中,更以唯物的观点,批判了人们长期存在的雷、电、风、雨的迷信说法,而给以科学的解释,对水文循环的概念、潮汐的成因等方面都作了精辟的论述。,著名的水经一书于东汉问世,经后人不断加工校订,发展成为水经注40卷,是我国水象学方面的一本重要书籍;系统地描述了黄河、淮河、长江三水系的源头、干支流、灌溉、水力情况等。记述了当时中国境内1252条河流的概况,成为水文地理考察的先驱。,郦道元水经注,吕氏春秋“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

    8、满,小为大,重为轻,国道也。”提出了朴素的水文循环概念。,2、奠基时期(约14001900),水文科学体系形成阶段特点是:水文现象由概念性描述进入定量的表达,水文理论逐渐形成。欧洲文艺复兴带来的科学思想的解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水文科学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水文仪器的发明使水文观测进入了科学的定量观测阶段。,公元1452-1519年,意大利的达芬奇提出水循环观点并使用浮标测量流速。,对水利学的研究:为了排除泥沙,他做了疏通亚诺河的施工计划;他设计并亲自主持修建了米兰至帕维亚的运河灌溉工程;有些水利设施至今仍在发挥作用。,1424年,中国和朝鲜先后开始统一制作和使用标准测雨器。

    9、明仁宗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正式颁发了“测雨器制度”,将统一制造的高一尺五寸,直径七寸的测雨器公布全国。1663年雷恩和胡克创制了翻斗式自记雨量计,1687年哈雷创制测量水面蒸发量的蒸发器,1870年埃利斯发明旋桨式流速仪,1885年普赖斯发明旋杯式流速仪。,1746年,中国在黄河老坝口设立了全国第一个正规水位站,开始系统观测水位,并进行报汛。,在这一时期,近代水文科学理论开始逐渐形成。1674年佩罗提出了水量平衡的概念,成为水文科学最基本的原理之一;1738年伯努利父子发表水流能量方程;1775年谢才发表明渠均匀流公式(谢才公式);1802年道尔顿建立了研究水面蒸发的道尔顿公式;1851

    10、年莫万尼提出了汇流和径流系数的概念,并发表了计算最大流量的著名推理公式;1856年,达西发表了描述孔隙介质中地下水运动的达西定律。,1674年法国人佩罗在巴黎出版的喷泉的起源一书,将人们对水文循环的认识提高到数量描述的高度,是一个飞跃。书中叙述他在塞纳河进行过三年的雨量观测,计算出塞纳河在伯格底以上流域内的年径流量只是年降水量的1/6。他的这一结论的公布,被认为是现代科学水文的开始。为了纪念他对水文学的贡献,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在巴黎举行了水文科学300年纪念会。,喷泉的起源,这些科学理论的创立,为水文科学在河道水流、蒸发、地下水运动、径流形成和水文循环等领 域的发展奠

    11、定了理论基础,它表明人类对水文 现象的认识已由萌芽时期那种肤浅零星的知识,发展到了比较深刻系统的知识。同时也表明,人类对地球上水的运动、变化规 律的探索,已发展到以大量观测事实为基础,进行假说、演绎和推理,进而建立各理论体系 的近代科学方法论。,19世纪末,专门水文研究机构开始出现,一些国家开始出版水文年鉴。一些水文学专著陆续出版。弗里西著的河流水文测验方法福雷尔著的日内瓦湖湖泊志马略特著的水的运动等 这些著作总结了当时水文观测和理论研究的成就,标志着水文科学作为一门近代科学已奠定基础。,3、应用水文学兴起时期(约19001950),这一时期最重要的进展是应用水文学的兴起。进入20世纪,特别是

    12、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大量兴起的防洪、灌溉、交通工程和农业、林业乃至城市建设向水文科学提出越来越多的新课题,水文科学的应用特色逐渐表现出来。,从1914年到1924年,经过黑曾、福斯特等人的工作,把概率论、数理统计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地引入了水文科学,使水文变量(如洪峰和洪量)和它出现的机率联系起来,为预估工程未来运行时期内可能出现的水文情势开辟了道路。,从1932年到1938年,谢尔曼、霍顿、麦卡锡、斯奈德等人在产流和汇流计算方面取得开拓性进展,为根据降雨推算洪水开辟了道路。克拉克、林斯雷等人在单位线、多个水文变量联合分析和径流调节的理论、方法等方面发展并丰富了上述的内容。,在此期间,水文站在世界

    13、范围内发展成规模宏大的水文站网系统,这些成就为应用水文学的兴起在理论上、方法上和资料条件方面奠定了基础,并率先形成了它最重要的分支学科工程水文学。接着,农业水文学、森林水文学、都市水文学也相继兴起。,水文站,1949年,林斯雷和柯勒、保罗赫斯合著应用水文学;同年,姜斯敦和克乐斯合著的应用水文学原理、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编著的水文学手册等应用水文学专著陆续问世,总结了这一时期的成就,标志着应用水文学的诞生。应用水文学,以它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多方面服务这一鲜明特征,获得迅速发展,成为近代水文科学体系中最富有生气的分支学科。,4、现代水文学阶段(公元1950-现在),特点:新技术的应用水文实验和研究

    14、的发展水资源和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研究的兴起和发展,这个新阶段赋予水文科学以新的动力和新的特色:首先,由于人类对水资源的突出需求,水文科学的研究领域正在向着为水资源最优开发利用的方向发展,以期为客观评价、合理开发、充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其次,大规模的人类活动对自然水体,进而对自然环境正在产生多方面的影响。研究和评价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和这种效应的环境意义,揭示人类活动影响下水文现象的规律,进而探讨水文分析的新方法和新途径,防止人类活动对水文循环的影响朝着不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方向发展,这一切正在成为水文科学面临的新课题。,另外,现代科学技术使获取水文信息的手段和分析水文信息的方法有了长

    15、足的进步。例如,遥感技术的应用,使同时观测大范围内的宏观水文现象成为可能;核技术的应用使人们能够获得微观水文信息;水文模拟方法、水文随机分析方法、水文系统分析方法,使人们研究水文现象的能力发展到新的水平;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水文科学从水文观测到基本规律的研究,由人力和机械操作,发展到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自动化。,三、水文学的体系,传统的水文科学是按研究对象划分分支学科的,主要有:河流水文学、湖泊水文学、沼泽水文学、冰川水文学、雪水文学、水文气象学、地下水水文学、区域水文学和海洋水文学等。,河流水文学也称河川水文学,研究河流的自然地理特征、河流的补给、径流形成和变化规律、河流的水温和冰情、

    16、河流泥沙运动和河床演变、河水的化学成分、河流与环境的关系等。湖泊水文学主要研究湖泊中的水量变化和运动,湖水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湖泊沉积湖泊的利用等。沼泽水文学研究沼泽径流、沼泽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沼泽对河流和湖泊的补给、沼泽改良等。,水文气象学研究水圈和大气圈的相互关系,包括大气中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以蒸发、凝结、降水为主要方式的大气与下垫面的水分交换,其中尤其着重研究暴雨和干旱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地下水水文学主要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和运动,地下水与河流、湖泊的相互补给,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和开发利用。海洋水文学着重研究海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海洋中的波浪、潮汐、洋流、海岸带泥沙运动等。,水文科学主要

    17、通过定点观测、野外查勘和水文实验(主要是野外实验)等手段,获得水体时空分布和运动变化的信息,因而逐渐形成了水文测验学、水文调查、水文实验三个分支学科:水文测验学研究如何正确、经济、迅速地测定各种水文要素的数量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主要包括站网布设、测验方法和资料整编方法的研究。还包括测量仪器的研制和资料存储、检索、传送系统的研究。,水文调查是水文科学的野外勘测和考察部分,旨在对水体形态和数量、集水面积内的自然地理条件等作出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在中国,历史大暴雨、历史大洪水和枯水的调查是水文调查的重要内容。水文实验旨在通过野外和室内实验,揭示水文循环过程各环节中水的运动、变化的某些规律,如水向

    18、土中下渗的规律,土壤水的运动规律、径流形成规律、土壤和水面蒸发的规律,以及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等。,水文科学作为一门应用科学主要包括工程水文学、农业水文学、森林水文学、都市水文学、医疗(卫生)水文学等分支学科,其中以工程水文学发展最为迅速。工程水文学包括水文计算、水利计算、水文预报等组成部分,水文计算和水利计算为各类防洪工程、灌溉工程、水力发电、航运工程、道路和桥梁工程、军事工程等的规划、设计提供水文依据。,农业水文学主要研究水分土壤植物系统中与作物生长有关的水文问题,尤其着重研究植物散发和土壤水的运动规律,为农业规划和农作物增产提供水文依据。森林水文学着重研究森林在水文循环中的作用即森林的水文

    19、效应,包括森林对降水、蒸发和径流形成的影响。都市水文学是应用水文学中较年轻的分支学科,着重研究城市发展中的水资源、城市排水的环境效应和城市对径流形成的影响等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水文科学不断引入许多其他学科的新成就,出现了一些新的分支学科。例如,在水文调查和水文预报中,研究遥感技术的应用,逐渐形成遥感水文学;在水文实验、地下水运动研究中应用核技术,逐渐形成同位素水文学;随机过程的理论和方法的引入,逐渐形成随机水文学。,四、水文学的地理研究方向 地理水文学(水文地理学),地理水文学研究地球表面各类水体性质、形态特征、变化和时程分配以及地域分异规律的学科,它是地理学

    20、也是水文学下属的分支学科。各国学者对它的含义认识并不一致,有的强调对水体形态、性质的区域描述和测量制图;有的则强调水体与特定区域自然地理条件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从全球看,水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分为陆地水和海洋两个方面。陆地水文地理是研究陆地上各种水体及其在具体地区上的综合特征,如位置、自然地理条件、大小、水情、空间及地区上的规律性,以及人类活动对水文情势的影响或水文效应。海洋水文地理从事海洋水文气象情势、海洋分区描述、世界大洋的大地测量及海底地形动态、河口海岸土壤特性等的研究。,研究方法,水文地理学可以用水文学和地理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一般偏重后者。传统的手段是水文地理查勘和制图。遥感方法包括卫星

    21、和航空遥感,开始应用于河流、冰川积雪、湖沼、土壤水、海洋以及水体环境条件方面的水文地理查勘。,数理方法正逐渐引入水文地理学的研究中,如:主成分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系统论、控制论等;4)水文地理综合法主要是综合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对水文地理现象作全面的分析。这种分析以地理系统学说作为基础,是研究工作的一种新途径。,五、水文现象的主要特点,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形态,统称为水文现象。例如:河湖中的水位涨落,冰情变化,冰川进退,地下水的运动和水质变化等。,水文现象在各种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时空分布变化上具有下列特点:(1)水循环永无止尽(境)

    22、,任何一种水文现象的发生,都是全球水文现象整体中的一部分和永无止境的水循环过程中的短暂表现。任何水文现象在空间上或时间上总是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的。,(2)水文现象在时间变化上,既具有周期性,又具有随机性,水文现象的周期性,分别有以多年、年、月、日为单位的周期。形成周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地球公转及自转,地球和月球的相对运动,以及太阳黑子的周期性运动所导致的昼夜、四季交替的影响所致。,涨潮 落潮,虽然河流每年均会出现汛期或枯水期,但是每年汛期和枯水期出现的时间、水量和过程通常是不会完全重复的,即每年汛期出现的时间和量值却具有随机性。因为影响水文现象的因素众多,各因素本身在时间上也在不断地变化,并且相

    23、互作用、相互制约所致。因此,在时间上水文现象的周期性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有确定性的一面,又有随机性的一面。,(3)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特殊性,不同的流域,如果所处的地理位置(指纬度、距海远近等)相似,由于纬度地带性的影响,水文现象也就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例如,我国南方湿润区的河流,水量充沛,年内分配较均匀,含沙量较小,而北方干旱地区的河流则水量不足,年内分配不均,含沙量大。地带相似性反映水文现象在空间变化上存在确定性的一面。,但有时,不同流域虽然处在相似的地理位置,但由于各流域的地质、地形等非地带性下垫面条件的差异,水文现象就会有很大的差异(特殊性),例如,同一气候

    24、带,山区河流与平原河流、岩溶区与非岩溶区,其水文现象就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局部性的变化反映水文现象在空间变化上也存在不确定性的一面。,总之,任何水文现象无论在时间或空间上均同时存在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这两方面的性质。只是在某种情况下,更多地表现出确定性规律,而在另一种情况下,更多地表现不确定性的特性。,水文学的研究必须建立在实测资料的基础上,以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作指导,根据水文现象的基本特性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水文规律所需的实测资料,通常是通过水文调查、水文观测和水文实验等途径获得的。,六、水文学的研究方法,水文学研究的特点:通过已经获得的短暂的实测水文资料(通常最多仅有100余年的实测系列)

    25、,把各种水文现象作为一个整体,并把它们同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对它的影响结合起来,进行水文过程和水文规律的研究,并进一步预测或预估水文情势的未来状况。例如,对旱涝灾害作出中长期预报,对水利工程未来数百年期间可能遇到的特大洪水作出概率预估等,从而直接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服务。,传统的水文学研究方法主要有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地理综合法,1、成因分析法:以物理学原理为基础,研究水文现象的形成、演变过程,揭示水文现象的本质、成因,其与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其定性和定量的关系,通常是建立某种形式的确定性模型。例如,根据河段的洪水波运动理论和径流汇流理论,建立河段上下游断面间的水位(或流量)相应关系,从而可进行短期的水文预报。,2、数理统计法,以概率理论为基础,根据实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求得水文现象特征值的统计规律,或对主要水文现象与其影响因素之间进行相关分析,求出其经验关系。例如,取得河段的若干年枯水流量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法,求出某个枯水流量所对应的发生频率,或者求出对应某个频率的枯水流量作为设计依据。,3、地理综合法,按照水文现象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的地域差异,用各种水文等值线图表示水文特征的分布规律,或建立地区经验公式,以揭示地区水文特征。,复习思考题:1、水文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作业题:1、水文现象有哪些特点?,


    注意事项

    本文(水文学与水资源概论.ppt)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